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一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考点细化: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三复习要求: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根底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题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那么""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题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那么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认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认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题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分类1.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定义和作用文言句式的特点:简洁、隐晦、固定、倒装等文言句式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句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分类,并进行练习第二章: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2.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2.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状结构等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第三章:文言句式的倒装3.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3.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倒装的类型和条件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和规则第四章:文言句式的省略4.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省略规则4.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文言句式的省略规则:省略的条件和效果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和规则第五章:文言句式的变换5.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5.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等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变换的条件和效果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和规则第六章:判断句式6.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中的判断句式掌握不同类型的判断句式结构6.2 教学内容:判断句式的定义与特点几种常见的判断句式:肯定判断句、否定判断句、疑问判断句“者”、“也”、“者……也”等判断句式的标志词6.3 教学活动:引入判断句式的概念,展示例句分析不同类型判断句式的结构与用法学生练习构造判断句式,教师点评第七章:被动句式7.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中的被动句式学会识别和运用被动句式7.2 教学内容:被动句式的概念与特点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形式被动句、助词被动句被动句式的用法和翻译技巧7.3 教学活动:讲解被动句式的定义和分类通过例句展示不同被动句式的用法学生练习改写句子为被动句式,并进行翻译练习第八章:疑问句式8.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中的疑问句式学会构造和理解疑问句8.2 教学内容:疑问句式的种类: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问疑问句式的结构特点和语气词的使用疑问句在文言文中的表达功能8.3 教学活动:介绍疑问句式的分类和结构通过例句分析疑问句式的用法学生练习构造疑问句,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第九章:祈使句式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中的祈使句式学会正确使用祈使句式9.2 教学内容:祈使句式的定义与特点祈使句式的结构与表达方式祈使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示例9.3 教学活动:讲解祈使句式的概念和结构分析祈使句式的用法和表达意图学生练习编写祈使句式句子,并进行情景模拟第十章:句式综合练习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句式知识提高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结合之前学过的句式,进行综合练习分析文言文中复杂的句式结构通过练习加深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10.3 教学活动:提供一段文言文材料,包含多种句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句式特点,并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1. 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文言句式是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形式,具有简洁、隐晦、固定和倒装等特点。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2)能够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
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2)运用句式知识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及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及特点,重点讲解倒装句的种类和判断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进行翻译和解释。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翻译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选取一篇文言文,分析其中的特殊句式,下周上课时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特殊句式。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句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言文句式的背后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常见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2、通过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的特点和标志。
(2)能够准确判断并翻译文言文句子中的句式。
2、难点(1)理解倒装句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语法规则。
(2)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句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之前学了不少文言文,大家有没有觉得文言文有时候挺难理解的?就比如说那些奇奇怪怪的句式,什么“者……也”啦,“于”字到处跑啦,搞得咱们晕头转向。
今天咱们就专门来复习一下这些文言文句式,把它们都搞清楚,以后再遇到文言文就不会那么头疼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两个小朋友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一个小朋友扮演古代的将军,另一个小朋友扮演军师。
将军大声说道:“吾乃英勇之将,战无不胜者也!”军师则回应:“将军威武,然敌军势众,须小心为上!”我在旁边听着,觉得特别有趣。
这两个小朋友虽然年纪小,但对文言文的句式还挺有感觉的呢!这也让我想到,咱们要是能像他们这样,把文言文句式用得这么溜,那多厉害呀!(二)讲解判断句1、特点: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表示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常见形式(1)“……者,……也”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也”式,如:“夫战,勇气也。
”(3)“……者,……”式,如:“粟者,民之所种。
”(4)“……,……”式,如:“刘备,天下枭雄。
”(三)讲解被动句1、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1)“于”字式,如:“受制于人。
”(2)“为”字式,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见”字式,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被”字式,如:“忠而被谤。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学会准确翻译各类文言文句式。
2、难点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辨别和翻译。
定语后置句中“之”“者”的用法和翻译。
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识别和调整语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文言文句式的类型、特点和规律。
结合例句,详细分析各类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练习法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和纠错。
3、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句式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判断和翻译文言文句式,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意,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讲解常见文言文句式1、判断句特点: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
常见形式:“……者,……也”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也” 如:“夫战,勇气也。
”“……者,……” 如:“粟者,民之所种。
”“……,……” 如:“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特点: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常见形式:“于”字表被动如:“而君幸于赵王。
”“见”字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于”表被动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为”字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为……所”表被动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省略句特点:句子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
常见形式:省略主语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宾语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未敢告也。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 文言文的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3.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被动句等。
4.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对偶、排比、夸张、比喻等。
5.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词义推断、句子翻译、文章大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文言文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举例。
2. 互动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 阅读法:学生阅读文言文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语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 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5. 阅读:学生阅读文言文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评分,评价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教辅资料。
2. 文言文阅读材料: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练习题和答案:为学生提供练习题,并对答案进行详细解析。
5. 参考资料:教师提供的相关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类的区分、句子结构的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初中文言句式专题教案

初中文言句式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如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等。
3. 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点:1. 推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 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 倒装变式句的特点和用法。
4. 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驾驭辨析较困难的文言句式的实力。
2. 如何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学准备: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关资料和例句。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汉语知识,如词汇、语法等。
2. 提问:同学们对文言文特殊句式了解多少?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二、新课内容介绍(15分钟)1. 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别讲解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的定义和用法。
3.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句式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和练习(20分钟)1. 给出一些文言文段落,让学生识别其中的特殊句式。
2. 针对每个特殊句式,分析其结构和意义。
3.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自己构造一些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四、课堂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分析和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2. 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
2. 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文章,尝试识别和分析其中的特殊句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进行表达。
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驾驭辨析较困难的句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句式的概念与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式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的定义:文言文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句子结构和语序的规律和特点。
文言文句式的特点:简练、倒装、省略、助词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实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实例。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句式的特点,引出文言文句式的概念。
1.4.2 讲解:详细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1.4.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文言文句式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句式的运用。
1.4.4 练习:让学生进行句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文言文句式的分类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分类。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句式。
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的分类:主谓句、动宾句、并列句、疑问句等。
文言文句式的运用:根据不同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式。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分类和运用。
练习法: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正确运用句式。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概念和特点。
2.4.2 讲解:详细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分类和运用。
2.4.3 练习: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正确运用句式。
第三章:文言文特殊句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运用。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实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特殊句式实例。
练习法: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正确运用句式。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普通句式,引出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
3.4.2 讲解:详细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3.4.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文言文特殊句式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句式的运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六、课堂训练
1、[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
(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2、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
(被动句)
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被动句)
1、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已学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2.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2.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3. 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现象4.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5. 文言文的断句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和断句技巧。
2. 难点:一词多义现象的判断和运用,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语法知识,分析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翻译和断句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的文言文语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虚词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和断句技巧。
3.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翻译和断句,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后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在课后阅读,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文化讲解:讲解与文言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兴趣。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言文朗诵、翻译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2. 参考书目:提供一些文言文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断句并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断句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
2. 实践法:让学生练习断句和翻译,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实例分析,练习题。
2. 文言文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进行练习。
3. 断句符号:准备一些断句符号用于指导学生断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6. 作业: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尝试断句和翻译,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对比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七、教学互动1. 问答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断句和翻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和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通顺程度。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句式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结构。
2. 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特点和用法。
3.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结构。
2. 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用法。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转换和运用。
2. 如何在实际阅读中准确识别和理解文言文句式。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结构和常见句式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的用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言文教材或资料。
2. 准备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作为教学案例。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文言文句子,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结构和常见句式特点。
3. 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的用法。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是否有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学习有困难,需要给予个别辅导。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翻译一段文言文,要求正确运用所学的句式知识。
2. 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并解释其特点和用法。
3.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记忆。
十、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

文言文语法复习教案学生用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子结构2. 文言文词类3. 文言文虚词4. 文言文特殊句式5.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语法知识;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3. 采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 运用阅读理解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学PPT;2. 文言文阅读材料;3. 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语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句子结构;3. 讲解文言文词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类词的用法;4. 讲解文言文虚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虚词的用法;5. 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特殊句式的用法;6. 讲解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8.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文言文材料,巩固所学知识;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中的动词和形容词2. 文言文中的数词和量词3. 文言文中的副词和介词4. 文言文中的连词和叹词5. 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法,分析现代汉语与文言文的差异;2.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动词和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3.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数词和量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4.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副词和介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5.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连词和叹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6. 通过具体例句,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用法;7.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句式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文言文阅读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对文言文句式的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2. 判断句的结构和用法3. 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4. 倒装句的结构和用法5. 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句式的重要性。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的结构和用法,举例说明。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些文言文文章,注意识别和分析其中的句式结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疑问句的结构和用法2. 否定句的结构和用法3. 并列句的结构和用法4. 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概念和特点,举例说明各种句式的结构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式分析,巩固学习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句式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新知识。
2. 讲解句式:分别讲解疑问句、否定句、并列句、固定搭配的结构和用法,举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文言文句子,识别和运用各种句式,进行句式分析。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2)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句式进行阅读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掌握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2)运用对比分析法,掌握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运用;(2)各种句式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句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3. 课堂讲解:(1)讲解判断句的特点和运用;(2)讲解被动句的特点和运用;(3)讲解倒装句的特点和运用;(4)讲解省略句的特点和运用。
4. 实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各种句式的区别和运用。
5.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翻译。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1)分析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特殊句式;(2)掌握文言文句式的翻译方法。
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特殊句式;(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掌握的句式知识,进行文言文句式的翻译。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

attach a document to a letter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1、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文言固定句式。
3、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5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练习3课时。
教学过程:一、高考回顾:二、文言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1)用“。
者,。
也”表示。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
,。
也”表示。
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3)用“。
者,。
”表示。
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
”(4)用“。
,。
者也。
”表示。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非空言也。
”(7)用“是”表示判断。
如:“巨是凡人。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作标志。
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用“见”作标志。
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
于”作标志。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4)用“为”作标志。
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
”(5)用“为。
所。
”作标志。
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6)用“被”表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
如:“举孝廉不行。
”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如:“时人莫之许。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
是。
”把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十定语十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十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4)状语后置:()用“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
“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句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
【应对策略】在《考试说明》中列出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类。
这部分知识我们仍需花些功夫,因为在具体阅读文言语段的时候肯定会遇上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必然会有难度;内容不能准确理解,后面的题目也就无从下手。
另外,在做文言句子翻译题时,也会经常直接遭遇含有特殊句式和用法的句子。
如2002年高考翻译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其……之谓”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另一个句子“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也涉及到省略句的知识,翻译时需补充必要的成分。
2003年高考翻译题中的“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则涉及到词类活用知识,“廷”和“面”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时应体现出来。
2005年浙江卷翻译题中的“宁有顾惜心耶”,涉及反问句式“宁……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公开课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练习:填空、选择、翻译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语法: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练习:改写句子、翻译3. 文言文修辞手法的复习与运用重点修辞: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练习:仿写、分析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与提高重点阅读技巧: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含义、推断词义练习:阅读理解题、讨论5.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复习与提高重点翻译技巧:直译、意译、文化背景的了解练习:翻译练习、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的知识点。
2.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任务型教学:设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和辅导书:提供学生复习和参考的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质量和速度。
3.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翻译展示:让学生进行翻译展示,评估学生的翻译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资源,设计好教学活动和练习题目。
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文言文经典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点。
4.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句式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基本分类和用法。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的定义和特点。
文言文句式的分类: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文言文句式的用法和实例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来理解句式的用法。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省略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省略句。
2.2 教学内容省略句的定义和特点。
省略句的类型: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
省略句的运用和实例分析。
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省略句的掌握。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来检查学生对省略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倒装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倒装句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倒装句。
3.2 教学内容倒装句的定义和特点。
倒装句的类型: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倒装句的运用和实例分析。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倒装句的概念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倒装句的掌握。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来检查学生对倒装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判断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判断句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判断句。
判断句的定义和特点。
判断句的类型:肯定判断句、否定判断句、简单判断句等。
判断句的运用和实例分析。
4.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判断句的概念和用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对判断句的掌握。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来检查学生对判断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疑问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疑问句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疑问句。
5.2 教学内容疑问句的定义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tach a document to a letter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1、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文言固定句式。
3、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5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练习3课时。
教学过程:一、高考回顾:二、文言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1)用“。
者,。
也”表示。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
,。
也”表示。
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3)用“。
者,。
”表示。
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
”(4)用“。
,。
者也。
”表示。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非空言也。
”(7)用“是”表示判断。
如:“巨是凡人。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作标志。
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用“见”作标志。
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
于”作标志。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
”(4)用“为”作标志。
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
”(5)用“为。
所。
”作标志。
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6)用“被”表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
如:“举孝廉不行。
”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如:“时人莫之许。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
是。
”把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十定语十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十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4)状语后置:()用“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
如:“战于长勺”()用“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
如:“覆之以掌“4、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
(3)省略宾语如:“余闻而愈悲。
”(4)省略介词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练习: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
2、臣之所好者,道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而君幸于赵王。
5、使不辱于诸侯。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7、行将为人所并。
8、牧以谗诛。
9、痛哉斯言。
10、不腆敝邑。
11、未休关西卒。
12、古之人不余我欺。
13、卿欲何言?14、沛公安在? 15、石之铿然有声者。
16、人马溺死者甚众。
1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8、玉斗一双。
19、师不必贤于弟子。
20、与备会于当阳长板。
21、具告以事。
22、王语暴以好乐。
23、欲以击柱。
24、收天下之兵,聚于咸阳。
25、度我置军中,公乃入。
26、莫我肯顾。
27、唯余马首是瞻。
28、何辞为?29、当是为谷中溪水冲激而成。
30、刘备天下枭雄。
(二)文言固定句式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
它用在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一种通常是较为固定的意义。
下面就文言常见的固定句式做些归纳说明。
1.不亦……乎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
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
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
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
“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如:(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3.何……为“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
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4.何……之有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
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
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
如:(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5.何……之……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疑问代词“何”放在句子的开头,作全句的谓语,为了强调反问的内容而把它提到了主语之前。
作主语的“……之……”不是单词,而是词组,其中的“之”是词组中的一个助词。
如:(1)何得车之多?(《庄子·列御寇》)——得到的车(这么)多是为什么?(2)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腾文公上》)——许行不怕麻烦是为什么呀?说明:例(1)属动补词组作主语,“何得车之多”就是“得车之多何”的倒装;例(2)属主谓词组作主语,“何许子不惮烦”是“许子之不惮烦何”的倒装。
上面的两种译法为直译,反问的语气似乎弱了些,不如译为:(1)为什么得到(这么)多的车?(2)为什么许行不怕麻烦?6.何所……“所”加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的所字词组前面用疑问代词“何”组成“何所……”的形式,应理解为“所……者为何”的倒装和紧缩。
也就是说,这个句型是充当主语的所字词组倒装在了谓语“何”后面。
如:(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问女儿想的是什么,问问女儿思念的是什么?(2)齐王曰:天下何所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齐王说:“天下人归附的对象是谁?”(3)《尚书》二十九篇何所起?一百零二篇何所造?(同上)——《尚书》二十九篇本产生的地方是哪里?一百零二篇本写作的人是谁?7.无乃……乎(与)这是用反问形式,委婉地表示出说话人肯定看法的一种惯用句型。
可译作“恐怕……吧。
”(1)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恐怕(我)要责备你了吧?(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军队长途行军劳累得筋疲力尽,远方的国君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8.得无(得亡、得毋、得微)……乎这种格式在一般情况下,译为“能不……吗”,有时也译为“能没有……吗”。
如:(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观赏景物时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当用于表示猜想性、推测性的疑问时,可译为“该不会……的吧”“怕不是……吧”“莫非……”如:(1)日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吧?(3)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韩非子》)——堂下该不会有讨厌我的人吧?9.将……乎这也是一种表测度的惯用型。
用委婉的疑问形式来表示肯定形式。
可译为“大概(恐怕)……吧”。
如:(1)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你大概(恐怕)是可怜我而想叫我活下去吧?(2)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93年考题)——是说修德可以避免蝗虫入境,恐怕是刘聪那里缺少德行而导致这样的吧?10.奈何若何如何奈……何如……何若……何古汉语中的“奈”“若”“如”是动词,与之搭配的“何”是疑问代词,它们结合以后便形成一个用来询问办法或原因的固定词组。
从意义上讲,“奈何”“如何”“若何”是“怎么办”“怎样对付”的意思。
从它在句中的位置看,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把这些词组放在句子末尾,就是用来询问办法的,一般充当谓语,可译为“怎么办”。
如:(1)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拿走我的美玉,不给我城池,怎么办?(2)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史记·李将军列传》)——那些骑兵说:“匈奴兵多而且越来越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有时,在“奈何”“如何”“若何”这个词组的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奈……何”“如……何”“若……何”的形式,如果它的位置在句末,仍然是询问办法的“把……怎么样”“对(拿)……怎么样(办)”。
如:(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的力量,尚且不能平掉魁父这个小土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史记·酷吏列传》)——陛下您纵然自己不珍重自己,(那么)对宗庙和太后怎么办呢?(3)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虞姬、虞姬,把您怎么安顿呢?(4)钱粟已足,甲兵有余,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钱粮已经充足,铠甲和兵器也有多余,(但是)我没有箭,怎么办?第二,“奈何”“若何”“如之何”或“若之何”如果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它们就不是用来询问办法,而是询问原因了。
这时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样”。
如:(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第七十四章》)——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使他们害怕呢?(2)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子路说:“不出来为国家做事情(当官),是不对的。
长幼之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之间的正常关系怎么能废弃呢?”(3)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左传·子产不毁乡校》)——(乡校)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毁掉它呢?11.何其……一何……多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程度之深的副词。
可译为“怎么这样”“怎么”“多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