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原理
1.名词解释
2.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量。
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表示。
4.溅蚀量: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
5.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实引起的溯源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6.起沙风:一切大于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
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8.风蚀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现象。
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实际搬运的沙量称
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11.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
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12.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
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
状侵蚀。
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
走,致使下边掏空,当上边的土体失去顶托时,引起黄土的陷落。
16.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17.石海:在平坦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形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
岩面上的地形。
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凹地中,大量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细粒土
层表面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群体。
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
20.冻融泥流:指冻结的饱水松散土层和风化层解冻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缓慢流动
或蠕动的现象。
21.岩溶侵蚀:是指可溶性岩层在水的作用下发生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伴随有塌陷、沉积
等物理过程及结果程而形成独特地貌景观的过程及结果。
22.淋溶侵蚀:指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土壤水分受重力作用沿土壤空隙向下层运动,将
溶解的物质和未溶解的细小土壤颗粒带到深层土壤,产生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向土壤剖面更深
层的迁移聚集甚至流失进入地下水体中的过程。
23.盐渍化:在干燥炎热或过度蒸发条件下,土壤毛管水上升运动剧烈,致使地下水及土中
盐分向地表迁移并在地表附近发生积盐的过程及结果。
24.钙积层:是指在土壤剖面的某一层位上碳酸钙、碳酸氢钙的沉淀,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
特征的土壤层。
填空
1.由降雨导致的径流可分为两个阶段:蓄渗阶段、漫流阶段。
2.分散的地表径流亦可称为坡面径流:坡面漫流阶段、全面漫流阶段。
3.一般侵蚀沟可分为:沟顶、沟底、水道、沟沿、冲击圆锥及侵蚀沟岸地带等几个部分。
4.侵蚀沟的发育阶段:溯源侵蚀阶段、纵向侵蚀阶段、横向侵蚀阶段、停止阶段。
5.防治措施的类型:工程措施、农业措施、林草措施。
6.工程措施的类型:坡面防治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7.沙粒运动的基本形式:跃移、蠕移、悬移。
8.影响坡面重力侵蚀的外营力:重力、水。
9.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10.一个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清水汇集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11.地下冰可分为:构造冰、洞穴冰、埋藏冰。
12.冰川类型:山岳冰川、大陆冰川、高原冰川、山麓冰川
13.土壤侵蚀类型区: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冻融侵蚀
14.土壤侵蚀调查的成果:土壤侵蚀调查评估报告;土壤侵蚀相关的图面资料
15.土壤侵蚀相关资料:土壤侵蚀形式分布图、土壤侵蚀程度图、土壤侵蚀强度图、土地利
用现状图、地面坡度图、沟系分布图。
简答
1.土壤侵蚀危害
(1)破坏土地,吞食农田
(2)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
(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2.水流的基本特性
水流可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流态。
层流的水质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含沙量高的浑水中看到,而在坡面及沟槽中很少发生。由于层流没有垂直水流方向的向上分力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呈不规则运动,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的漩涡运动。漩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流速的分界面极不稳定,易造成微弱的波动,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些列的漩涡。紊流的内部主要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漩涡组成。
3.溅蚀的过程
第一,破坏土壤结构,分散土体或土粒,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减少或者堵塞,形成“板结”引
起土壤渗透性下降,利于地表径流形成和流动;
第二,直接打击地表,导致土粒飞溅并沿坡面向下迁移;
第三,雨滴的打击增加了地表薄层径流的紊流强度,导致降雨侵蚀和地表径流的输沙能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