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我们一生下来并不是完整的,于 是我们终其一生的时间寻找我们那遗 失的另一半。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
致 橡 树
关于舒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 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 1971年开始写作, 1979年开始 发表诗作,同年 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 1981年福建省文联 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 副主席。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 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 的鸢尾花》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获1979~1980年青年优秀诗歌奖。是“朦胧诗” 派的代表人物。
——外表的健康美,丰富的内涵 美丽,含蓄,温柔
作者向往的真正伟大的爱情应该是 什么样的?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 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 离, 却又终身相依。”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享幸福生活。 默契,真诚,心意相通,貌离神合
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自己心中伟大
的爱情 :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 ,从“绝 不”、“也不止”可知诗人对此持否定、批驳 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 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 什么样呢?
木棉的爱情
木棉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 象和你站在一起。”
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九世纪二 十年代的英国,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 勃朗特就在小说《简· 爱》 中向我们点明了。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 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 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 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 己的爱情宣言:
内容
凌霄花、鸟儿
态 度
结 构
主 题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依附、衬托 牺牲 对等
橡树 否定

木棉
橡树 肯定

追求 地位平等 心心相印 的爱情
《致橡树》
本诗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
排比
拟人
对偶
对比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 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 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 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 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 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 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伟岸挺拔、坚强有力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 火炬。”
“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 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 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不,这些都还不够!
“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 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ຫໍສະໝຸດ Baidu
爱 不该这样
a.攀援的凌霄花
b.痴情的鸟儿
——极力攀附
——依附痴恋
c.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一味奉献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简· 爱》
一 棵 开 花 的 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总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 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 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 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 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 平等。
如何理解《致橡树》一诗中象征手法 的运用? 本诗不是从整体上蕴含象征意义, 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橡树和 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 这正是意象诗大显神通的地方。这首诗 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诗。橡树的铜枝铁 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 柔的具体形象。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
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 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 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 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 北岛、顾城等。《致橡树》是“朦胧诗” 潮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 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