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论文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负面影响论文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负面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93f0e3983c4bb4cf7ecd199.png)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负面影响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分析,同时指出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大学生如何面对传媒体育信息提供帮组。
关键词:传媒体育信息大学生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所设的栏目、内容等有关体育信息的统称。
伴随着我国体育热潮的逐年增高,大众传媒中的体育信息不断扩大,其宣传数量之大、报道类型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但是,在目前的许多宣传报道中,也混杂着不少“泥沙”,影响了这些精神产品的质量和宣传效果,从而形成了宣传数量多与宣传质量差的矛盾。
一、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一)社会不道德现象的影响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通过大众传媒渗透到体育中来,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不良影响。
违反体育道德、腐败现象不仅严重违背了体育的宗旨,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带来种种干扰。
(二)大学生体育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体育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
此外,还存在体育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对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和改革力度。
(三)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体育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被家长娇宠,形成自私自大心理,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体育价值观或行为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好逸恶劳、合作精神差,害怕艰苦、爱慕虚荣、毅力差、追求高消费等。
二、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对体育产生有益的影响和作用的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和作用。
利用大众传媒寻找美育闪光点论文
![利用大众传媒寻找美育闪光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cb6f72ddd36a32d73758110.png)
利用大众传媒寻找美育的闪光点【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所提出的要求。
科学地利用大众传媒,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众传媒美育闪光点科学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是为了解决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美育实施问题,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写出真情实感,不受传统写作教学中写作模式的束缚。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毋庸置疑,审美能力是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素养,是学生实现终生发展的必备能力。
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领域实施美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中学生写作的训练大都重在技法、规范,写作教学也重在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而缺少必要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失去了创作的激情和动力。
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与当前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密切相关的,是时代对中学写作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寻找到美育的闪光点,让美育不再是纸上谈兵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写作教学中,大众传媒可以成为提高美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对于正处于情感丰富、好奇心强、感觉敏锐、表现欲望强烈这—特殊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渴望交流、倾诉是他们的愿望;模仿能力强是他们的特质;生命籽个性张扬、生机勃勃赋予了这些孩子,在这个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领略生命之美、丰富生活经历成了他们的必修课,这为利用大众传媒寻找美育的闪光点奠定了心理基础,提供了一块可供耕耘的心灵沃土。
三(一)利用大众传媒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增强美育的形象性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
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于“美是什么?”是缺乏理性判断力的。
但是“事物的美总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物美在什么地方。
”大众传媒正是化抽象为形象,传达美的讯息的重要手段。
主流意识形态论文:论大众传媒在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主流意识形态论文:论大众传媒在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的角色扮演](https://img.taocdn.com/s3/m/199517327375a417866f8fc6.png)
主流意识形态论文:论大众传媒在塑造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的角色扮演摘要本文从塑造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出发,针对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塑造面临的挑战,给传媒在主流意识形态塑造过程中的角色作出了定位。
传媒作为权力的媒体,一方面要牢牢地拴在政府的手中,保证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另一方面政府更要支持和保证其健康发展,以丰富的形态,深刻的内涵自由的飞翔。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权力的媒体媒体的自由一、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超越理性的一种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应。
它捍卫着国家的统一,是一切国家行为甚至个人行为的内在原因与准则,要求每个公民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
历史上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意识形态的不同看法。
尽管众说纷纭,但随着理论探讨的深化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脉络日益清晰,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思想体系是真实的存在着的。
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每个阶级社会都有属于统治阶级的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竭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有人认为,当代西方国家不强调统一的指导思想,没有起主导作用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不符合历史和事实的肤浅认识。
资本主义的历史表明,个人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无论披上民主自由的外衣,还是化着平等博爱的浓妆,都不能掩盖这一事实。
二、我国塑造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一)一元主导与多元文化的冲突。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引入大量资金发展了我国经济的同时,世界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各种文化信息,价值观念也随之涌入中国。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受到西方社会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普世价值等意识形态的冲击。
我国的文化极具包容力和生命力,但我们不可以放下对敌对分子企图分化,蚀损社会主义中国的警惕心。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浅谈大众媒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浅谈大众媒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907ac13968011ca2009191.png)
浅谈大众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当下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传媒形式,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并驾齐驱的传播格局.大众传媒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社会化的社会主体之一的身份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影响,演变至今日,其影响更加凸显。
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在这里为了通俗起见,我们姑且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为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使得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的影响。
很显然,大众媒体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社会化的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不管是人们熟烂于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被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各种知识,还是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谈资的休闲娱乐方式,它们都是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变成为广大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的价值理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众传媒以其不可比拟的多样性、丰富性、广泛性来扮演人们价值观念的向导,指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
这个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的传媒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展现形式,以海量的信息做铺垫,迎合了人们追求形式多样化和内容丰富性的心理需求。
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社会所提倡的价值理念和媒体所代表的观点,这些附加于新闻报道之上的舆论往往是媒体或权威人士对特定社会成员角色扮演的要求,这些要求经过受众的内化形成每一位受众的个人意识,进而对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
大众传媒通过大力宣传先进感人事迹,树立各行各业普通人学习的楷模,通过揭露贪污腐败等社会阴暗面,对越轨行为进行积极性控制,潜移默化地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此来对受众进行教育,完成社会化过程。
从这点来说,大众媒体处于全民教育重要的一环,其报道的客观公正与否和其隐藏在报道之下的倾向直接关系到受众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而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所以大众媒体担负着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大责任。
从大众传媒角度日常生活中“神话”无处不在论文
![从大众传媒角度日常生活中“神话”无处不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8c6e12964bcf84b9d57bce.png)
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浅析日常生活中“神话”的无处不在学者罗兰.巴特指出,“神话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神话是无处不在的,神话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一切事物中。
”即只要以谈话方式传达,就可以是神话了,神话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再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传播,这即是一种言语的交流模式。
一、“神话”的内涵诠释“深”:神话是一言谈“神话是一种传播的体系,它是一种讯息……”即神话可以看成是一个传播渠道中的一个元素。
“神话是一种言谈,那么任何事情只要以谈话方式传达,就都可以是神话了。
”强调前提:必须把神话放在社会、历史或文化的言谈或言谈方式的系统中,这样才能发展成为神话。
例如,每年的11月11日,我们把这个日子成为是“光棍节”,被全国广泛应用,这只是一种以谈话的传播方式承载的一种神话,是一定的消息经由讲述来解释、理解现实中或自然中的某些方面,即用11月11日定义为没有男女朋友的人过的单身节日,是人们思考事物,理解事物,或对事物进行概念化、理念化的方式。
巴特认为,“神话如果可以发生作用,那是因为它符合读者的期望,人不关心神话是真是假,而是关心它有用无用…..”例如,“你爸是李刚”事件,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神话,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是因为“你爸是李刚”它符合了广大社会受众的某种好奇心,受众并不关心事件的真假,而是关心神话背后的真正实质。
受众关心的是为什么当事人会说出你爸是李刚这样的话,他说这样的话是处于何种语境中,之后也引发了一系列人肉搜索,从而也使受众了解到这件事背后的本质内容,这样就完整的诠释了这个神话的过程。
对于此种神话,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境去理解,也许意义更大,揭露了实质性的内容。
虽神话随时会发生,但巴特也指出,“有些物体变成了暂时性的神话言谈的牺牲品,然后就消失了,其他的则取而代之,并且获得神话地位。
”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些神话在各自的历史阶段占主导,也被广泛传颂或引用与交谈中,神话只是以一种历史性为基础,没有不朽的神话故事。
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影响论文
![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86f33c10661ed9ad51f3b6.png)
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影响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3-383-02摘要大众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大众传媒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是国际传播规律、传播形势的必然要求。
但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中的影响是双重的,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则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会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
因此,大众传媒一定要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对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的各种疑惑做出符合实际的解答,在宣传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大众传媒都应从自身特点出发,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传播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人生存在社会环境之中,同时周围的环境也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人们,其评价价值的不断变化也在改变着环境的优劣。
敏华会带来认识的错位,由此会导致不停程度的认同危机和信仰的迷茫。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利益有关。
列宁也强调,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
社会是有不同的个体组成,每个人都存在私心,都有着各自所期盼的利益。
这些差异来自于人们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基础,并表现为不一样的价值主体。
在此时,大众传媒的介入能够协调大众利益、能够更好的监测影响价值变化的环境、能够决定议事,甚至能够影响个人认识变化的能力。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75797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6.png)
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在现代社会中,媒介传播的形式在不断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波到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范文篇一:《全球化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策略》摘要: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形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就目前而言,我国新闻传播能力明显要弱于西方。
我国的新闻传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形象的宣传,因此对我国新闻传播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对外新闻传播能力,才能使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宣传互相依托。
关键词:全球化;新闻传播;国家形象;战略信息技术的推广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媒体形象塑造的作用日益突出,并释放出强大的势能。
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国家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此形势下,国家应该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巨大作用,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对外宣传,从而为我国对外发展提供助力。
一、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对宣传国家形象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信息提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过大众传媒,使社会公众了解国家信息,并在公众心中形成国家形象。
虽然新闻传播无法决定公众具体怎么想,但却可以或多或少地影响公众想什么。
在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新闻传播的存在,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新闻传播是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的唯一渠道,并通过这一渠道形成对国家的看法。
相关学者表明:在潜移默化之下,新闻传播能够影响公众对国家的看法,特别是通过新闻传播使公众了解国家时事、为公众提供舆论平台、形成规范评价等。
利用新闻传播的巨大作用,能够塑造和宣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能够诋毁国家形象。
所以,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对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
二、对我国国家形象宣传产生制约的新闻传播因素(一)我国新闻传播能力弱于西方就目前国际传播秩序而言,传播信息是全球化的、万向的,是不受控制的;但是对于信息源来说,却是单国家、单向的,是受控制的。
大众传媒论文[整理]
![大众传媒论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a246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9.png)
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摘要:电视、报纸、网络向我们传递了很多信息,它们都属于传媒。
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传媒。
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大众传媒。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没有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呢?古代的传媒方式大概有这些种类:口语、体语、文字、书籍、烽火、鸽子、人(如马拉松的来历)、马(驿站)、画等种种方式。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在追求信息传递的准确与快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准确度越来越高,方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
现代传媒的种类:报纸、电视、书籍、杂志、互联网、电影、广告、手机、电话、传真、可视电话、广播、短信、CD等等。
传媒的确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入、无处不在。
而在各种媒体的影响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互联网!网络给中学生带来利多还是弊多一直是近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传媒造福于人类,它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
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从信息中获得灵感成为成功的关键!身处这样的时代,同学们应该勇敢地投身于信息大潮中,成为信息高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传媒的优势。
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的影响,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意义:了解传媒对大众生活及社会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传媒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正文:大众传播媒介观涉及到他对大众传媒社会功能、社会作用的总体看法,在这方面,他零零散散地主要表述了这样几层意思:1.包括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传媒在内的通讯技术革命,与交通运输革命一起消除了社会的隔离状态,导致了大众社会的形成和大众文化的出现。
贝尔认为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同时也“造成对变化和新奇的渴望,促进了对轰动的追求,导致了文化的融合”(137)。
2.大众传媒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贝尔指出,“电影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窥探世界的窗口,又是一组白日梦、幻想、打算、逃避现实和无所不能的示范——具有巨大的感情力量。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6fa5f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3.png)
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浅谈析大众传媒对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负面影响;文化批判论文摘要: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积极构建了文化,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大众传媒有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有消解文化艺术的个性与深度倾向,有销蚀大众精神活力倾向和一定程度上破坏文化多样性的倾向。
这是一个被大众传媒包围的时代,无所不在的媒体时时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为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难以拒绝的强大力量,正在由表及里地变革着我们的社会面容,制衡着文化。
现代传媒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它借助于科技优势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它改变了文化的机制,造就了文化产业;它带来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创造了知识民主时代,赋予了每个人获得知识的同等权利;它使得社会大众成为精神文化价值观建构的积极参与者,使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崛起;其设置议题的功能、其在娱乐消遣方面的优势,使之具有了对社会的协调作用等等。
可以说,大众媒介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积极建构着大众文化。
但同时,大众传媒给文化生产并通过文化生产给社会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自身的复杂性使之不可避免地在构建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在无形地消解着文化。
对其进行“吹毛求疵”式的文化批判的根据就在于“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流行的东西进行批判。
……这种批判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人类在现存社会组织慢慢灌输给它的成员的观点和行为中迷失方向。
”对之进行文化的审视与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传媒建构文化,协调社会。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负面影响首先表现为存在构筑新的文化屏障和话语霸权倾向。
所谓文化屏障,是指大众传媒在促成文化传播的同时,有意无意地阻隔了平等的传播。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传媒执行了一个悖论的角色。
大众媒介有设置议题的功能,就积极意义而言:受众通过媒介不仅了解社会信息及公众关心的热点等问题,而且根据大众媒介对一个问题或议题的强调,学会应该对它予以怎样的重视。
大众传播媒体对现代体育影响论文
![大众传播媒体对现代体育影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f46586daef5ef7ba0d3c19.png)
大众传播媒体对现代体育影响论文摘要: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人类社会所有的社会现象,无时无刻、无孔不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而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今社会的重要成员,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
正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体育才得以在人类心中像今天这样富有魅力,在人类社会中有如此深刻之影响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它对今后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大众传播媒介给体育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加以认真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1.引言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大众传播媒介锁定的重要传播内容。
一旦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相结合,二者便发现了对方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于是二者便紧密结合。
体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吸引社会注意力,刺激体育消费,大众传播媒介则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加快了体育活动传播速度,加大了体育活动传播的社会覆盖面,扩大了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实现了体育的各种社会功能[1]。
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的影响重大,现代体育在媒介化状态中生存。
2.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综合归纳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3.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与特点3.1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社会力量的源泉,它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三“密码”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建构社会和引导社会[2]。
当下大众传播媒介正以惊人的速度介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但我们必须谨慎的、科学的、合理的去利用它,否则它将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它是一把社会发展中的双刃剑,有利亦有弊。
3.1.1大众传播媒介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涉猎的范围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各个领域。
它逐渐融合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a777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3.png)
大众传媒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影响摘要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绪论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
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
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及其它群体同时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产生作用,它为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它所传播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社会成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类(一)大众传媒对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积极作用1、大众传媒对个人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其它的宣传模式,专题教育,大型主题晚会,名师讲解,专家授课,甚至一些有着正面引导意义的新闻报道等形式都能进行社会教育,对于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促进受众关注、认识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具有明显的效果。
2、大众传媒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正面影响:大众传媒借助角色示范,供人学习模仿,可以培养、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情趣以及行为规范等。
它所塑造出来的雷峰、王进喜等一大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则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促进社会发展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大众传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众传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68937fa417866fb84a8e55.png)
大众传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大众传媒行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众传媒的广泛、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到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对于大众传媒的应用,高校学生可谓是主流群体,因此,大众传媒的发展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当前,如何消除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推动大众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促进性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传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41-02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作为时代信息发展的主流群体,思想活跃、信息面广等特点使得其更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分辨力和免疫力,由此导致其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积极影响,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对于负面影响,则会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危害,扭曲其价值观和世界观。
由此可见,大众传媒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应当加以重视。
一、大众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分析(一)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但也导致高校在学生之间产生了“知识沟”随着大众传媒的广泛发展,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是无处不在,而且大学生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方法也是通过大众传媒,如网络、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载体,大众传媒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娱乐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的发展心理,从而促进了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适应性,由此也就导致大众传媒对于思想道德正处于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影响,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要适应现代化的脚步。
但是,由于高校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大学生受到的大众传媒影响也具有差异性,如在高校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充分了解社会时事,但对于没有电脑的大学生来说,其在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上就受到了制约,从而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大众传媒论文(5篇)
![大众传媒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6c82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4.png)
大众传媒论文(5篇)大众传媒论文(5篇)大众传媒论文范文第1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方式及性质对社会危机产生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信息环境的建构、媒介形象认知、媒介信息传播与认知惯势。
1、信息环境的建构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公众猎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信息供应建构了公众熟悉社会的信息环境。
但大众传播媒介性质打算了其信息传播的特点:准时而不隐藏、注意大事而非学问、强调客观而非主观解释。
因此大众媒介供应的零碎化、大事化、甚至相互冲突的信息往往不能给公众建构起一个完整、清楚的信息环境。
现代社会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点,当社会危机涉及到公众基本的价值观、信仰、生存及生命平安时,社会危机的强度就增大,对公众的心理及行为影响就剧烈。
当社会危机强度超过公众心理承受有极限,而大众媒介无法给公众供应一个完整的、清楚的社会危机图景时。
公众对社会危机的熟悉就处于混乱和混沌状态,无法建立清楚的信息环境,使得决策缺少足够的信息依据,公众在行为上就会处于被动和混乱状态,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就极有可能爆发。
明显,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作为公众信息环境的主要建构者,大众传播媒介应,在恪守准时、客观、真实等基本原则的同时,尽可能供应相关的学问性、解释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关心公众建立完整、清楚的社会危机信息环境,为公众行为供应科学的决策依据。
2、媒介形象认知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传播方式、信息特点等方面的评价而形成的媒介印象,主要包括公信力和权威性两个方面。
公众对媒介形象的认知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其对该媒介传播危机信息的认可程度。
对于公信力淑威性较高的媒介,公众接受、认可其传播的危机信息,其现实的社会危机图景与该媒介建构的危机图景较全都,此时大众便将媒介的信息作为行为依据。
因此,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公信力与权威性较高的大众传播媒介能较好地引导公众处理危机,能有效地抑制危机的进一步进展和减轻其危害程度。
2024年我国电视文化发展论文
![2024年我国电视文化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f797b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d.png)
2024年我国电视文化发展论文电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黑白影像,到后来的彩色画面,再到如今的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中国电视文化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点。
一、电视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国电视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电视机的普及程度并不高,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电视机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视文化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媒体的形态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从最初的新闻联播、文艺晚会,到后来的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比赛,电视媒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逐渐显现,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喜好。
二、电视文化的社会影响电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其社会影响力不容忽视。
一方面,电视文化通过传递信息、普及知识、弘扬价值观等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电视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折射,通过电视媒体的呈现,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念,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电视文化的创新与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电视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一方面,电视媒体的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电视媒体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电视媒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节目形态和节目内容,如真人秀、网络综艺、短视频等,这些新的节目形态和内容不仅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也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电视文化的挑战与机遇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崛起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观众的观看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电视媒体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才能保持其竞争力和影响力。
绝对精美最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绝对精美最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答辩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01d2062168884868762d61a.png)
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 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 925487
选题背景
XUANTIBEIJING
选 题 背 景
“
论 文 综 述
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 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 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 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 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 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插入文本内容;
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工作内容阐述: 292575
论 文 综 述
• 添加相关内容: • 382020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 字句研究 • 517188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 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 88675现代汉 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 汉语“对”字句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论 文 综 述
方法一
请在此处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处 输入您的文本请 在此处输入您的
方法二
请在此处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处 输入您的文本请 在此处输入您的
方法三
请在此处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处 输入您的文本请 在此处输入您的
方法四
请在此处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处 输入您的文本请 在此处输入您的
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工作内容阐述: 880744
论 文 综 述
• 添加相关内容: • 672444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 字句研究 • 731122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 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 441257现代汉 语“对”字句研究现代汉语“对”字句研究现代 汉语“对”字句研究
大众传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大众传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8e2b8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4.png)
大众传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新闻报道与我国政府发言人制度2.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形象3.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介危机(应急)传播(报道)4.突发危机事件与企业形象5.国内著名企业—“企业形象管理”个案研究6.国内著名媒介—“经营模式创新”个案研究7.新闻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8.广告传播中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9.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10.从“百家讲坛"看知识分子角色的演变11.网络时代记者应该干什么?12.论“新闻审判”现象13.我国西部报业生存现状分析14.论“网络暴力”15.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16.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危机公关17.从“零距离”看我国新闻的舆论监督18.从“超级女声”看“秀时代"的大众传媒19.第五代电影的民族化与世界化20.后殖民语境下的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追求2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片得与失22 冯小刚电影风格演变的背后23.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电影的突围之路24.由月份牌广告看中国传统广告的文化内涵25.20世纪30年代中国香烟广告研究26.新媒体广告(如网络、手机)特点及其前景研究27.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8.针对某一新闻现象(或媒介现象)的批评分析29.本地报刊市场发行问题研究30.本地媒体数字化生存问题研究31.“新浪新闻”与“网易新闻”编辑问题比较研究32.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研究33.当代传播环境下的消费文化问题研究34.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问题研究35.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体应对策略研究36.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与畅销书的互动看媒介的互动经营37.大众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38.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关系研究39.从藏族锅庄舞热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跨民族传播40.对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思考41.畅销书的运作模式研究(可以某本畅销书为例,比如《于丹论语心得》、《狼图腾》等,也可整体研究)42.民营书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43.图书出版新闻化现象探讨44.我国出版单位的准入与退出制度研究45.农家书屋工程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46博客现象的传播学透视47.试论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分析48.付费采访的新闻伦理分析49.风险社会中的大众传媒50.广告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研究51.网络传媒与国家信息安全52.广告传播的文化功能53.广告中民族文化的研究54.广告传播的名人效应55.论我国广告管理的现状与对策56.大学生期刊消费倾向分析57.《南方周末》摄影图片的视觉传播特点研究58.中外新闻类期刊编辑思想的比较研究59.《新周刊》关于城市的报道模式分析60.论危机传播中的跨文化误读61.论草根传播与国家政治——以西藏“3•14"事件为例62.论“北京奥运"传播策略的得与失63.从受众的接受心理谈知情权—-以“四川抗震”报道为例64.名记者的采访技巧之研究65.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的异同66.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67 隐性采访的度的把握68.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是采访成功之保证69.新闻侵犯名誉权的防范70.新闻侵犯隐私权的防范71.论有偿新闻的有效遏制72.浅析新闻监督与媒介审判的异同7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74.专业新闻报道的通俗化写作问题研究75.企业新闻通稿的写作76.论环保新闻的写作特色与注意事项77.不同类型媒体节假日报道问题的研究或比较研究78.以某一媒体的实践为例谈新闻报道如何提高服务性意识79.有关新闻深度报道的问题研究80.选择一定的角度思考中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与变化81.网媒“信息暴力”问题的安全与监控研究82.重大新闻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研究83.名记者研究(选题不限)84.新闻真实性初探85.关于典型报道86.论网络广告的创意策略87.论互动营销时代的品牌传播策略88.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策略89论新媒介环境下广告业的生存之道90.论后奥运时代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出路91.从汶川地震看新时期广播媒体的地位和作用92.浅析新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及特征93.浅析传统文化对消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94.门户网站的广告战略比较与分析95.浅论财经媒体的经营策略96.商业广告公益化的探究97.广告中性别歧视现象研究98.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99.如何看待名人广告效果100.广告的文化策略101.从汶川地震报道看我国的突发新闻报道机制102.“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03.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104.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105.传媒活动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106.手机报能走多远107.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108.当代电视新闻价值取向探析109.以一民生新闻栏目为例,分析其报道特点(选题、报道角度、价值取向等),探讨民生新闻发展趋向110.影响真实还是还原真实——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情景再现111.电视新闻栏目编排技巧分析112.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113.符号与意义-—视觉语言解读(可以以典型的宣传片、公益广告等为例)114.以自己熟悉的某个电视栏目为例,分析其报道特点,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创新115.新闻性与人性116.从“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及“封口费”现象看我国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117.新闻编辑——充满悖论的角色118.新闻之强调新鲜与同类型报道之重复间的矛盾119.新闻的客观与新闻的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青岛农业大学
《女性与大众传媒》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探究广告中女性形象
学生专业班级电自化10级3班
学生姓名(学号)杨箫箫20102646
授课教师刘建凤
完成时间2012年5月
探究广告中女性形象
杨箫箫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子化10.3)
摘要:广告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一种反映社会文化的商业推销手段。
广告学者伯曼就曾经斩钉截铁地断言:在大众文化中,最具支配性的社会机制是广告。
广告形象是考察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最佳指标。
女性形象作为一个普遍性的筹码,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各类商业广告中,尤其是在当今这一男权社会里,美女在广告中的出现频率如此之高,甚至带来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
但在谈到广告中的性别差异时,以往的研究都认为女性在广告中存在着被歧视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却有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广告,女性形象,不同见解
一、传统广告中女性形象
传统研究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划分可以总结为三大类型:光鲜花瓶型、贤妻良母型和从属附庸型。
女性形象多是一种满足男性眼光的扭曲呈现,如贤妻良母或性对象、观赏物等背景或是陪衬,造成俗称的“刻板印象”。
下面对这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加以探讨。
1、光鲜花瓶型
传统研究认为,广告在利用女性进行宣传的过程中,着重突出她们傲人的身材、无瑕的肌肤和令人惊艳的脸蛋,此时的女性被物化为性对象和观赏对象,其形象受到了贬损。
而笔者认为不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说:“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很多广告之所以将广告主体定位于美女,原因就在于美女形象可以提高广告受众的注意力。
18世纪著名美学家贺拉斯也曾指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广告中突出展现女性的曲线美,也正符合了人们的审美观。
从另一方面说,广告中的美女形象也可以给日常生活中的女性提供一种美的参照,有助于女性自身外在形象的提升。
如此看来,既然广告中的美女不是单为男性受众展示的,女性形象就不能简单地被称为性对象,美好的事物本来就是用来观赏的,所以,把美女作为观赏的对象,不能说是对女性形象的贬损,因为有很多的产品也利用帅哥俊男来进行宣传,而此时他们也成了被观赏的对象,可这并不能说明男性形象在广告中得到了贬损。
2、贤妻良母型
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多是与家庭紧密相联的,通常出现在食品、医药、家庭用品的广告中,而且女性多是以妻子或母亲的身份出现。
这些女性依据广告产品的需要,或是能做一手的好菜,或是能将衣物洗得洁白如新,或是能将老人、孩子照顾得体贴周到等,这样的女性形象由于其活动的范围局限在家庭中,所以被看作是“男主女从”的性别歧视在广告中的反映。
笔者认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主内”并不是无能的象征,“主外”与“主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不能说“主外”就重要,就尊贵,“主内”就不重要,就卑下。
“主外”与“主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同样重要,也需要很大的能力、很多的付出,通过展示对家务驾轻就熟的女性形象来宣传产品并不能说是对女性形象的贬损。
另一方面,在这些类型的广告中也出现了男性的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意识到“顾家的男人才是成功的男人”,他们在工作之余也扎着围裙与女性一同操持家务。
这样的男性在居家用品的广告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些广告是对现代社会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分担家务的真实体现,从而展现了一种新的家庭观念。
3、从属附庸型
在广告中也不难发现一些职业型女性的身影,她们身着得体的职业服,年轻自信而充满活力,通常出入工作场合及公共场合,颇有独当一面之势。
但是传统研究认为,即使是职场的女性,也是作为男性附庸的角色出现的。
她们在工作上往往需要男性的帮助,而且还有对她们加以支配的男上司。
但是,女性摆脱了家庭型、花瓶型的制约,以职场女性的身份进入广告,本身就是一种地位提升的表现。
这就说明,女性本身不是能力低下的代名词,她们也可以把家务以外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
虽然有时候在职场中她们还不能独当一面,但是在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封建思想束缚后,女性能冲破家庭的樊篱步入社会,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其次,女性涉及的代言领域越来越多,以前被男性所垄断的高科技产品中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另外,广告中的职场女性也并非全是以男性助手的身份出现的,如舒肤佳广告中的女性,就是以医学界权威人士的身份向消费者推荐舒肤佳香皂的,而田七洗衣粉广告中的女记者,也展示了女性独立、成功的一面。
二、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滥用
不可否认,还是有少数广告确实存在玩弄女性的现象,如丹麦一家网上购物公司之前发布了一则广告。
在广告中,数以百计无上装美女从大型运输机上同时跳伞,目的只是为了用波涛汹涌的人体在空中组成“西门子洗衣机只要1999元”的标语。
这个广告展现了大量并非必要、跟产品毫无关系的裸露,它透露出的主题就是:无需意义,性欲就是购买欲!还有某内衣广告的《“玩”美女人》篇,就是将女性作为性对象,这无疑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物化,这类广告对于男女地位的平等起着不可低估的反作用,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很恶劣的影响,所以这类广告应该严加管制。
三、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积极影响
虽然广告中存在着某些对女性形象的表现不好的一面,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广告中的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她们不但能把老人孩子照顾得很周到,还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展露锋芒,同时她们还不失时机地向人们展示其最美丽、最性感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对整个社会男女地位的调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李玉晓:《当代女性身体广告的审美批判》[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版
②刘莉:《广告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商业文化》,2003年第4期
③孙萍萍詹歆睿:《广告传播中的性别歧视》,《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