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好教案设计定稿1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0056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0.png)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教案章节:第一章-第五章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这儿真好》是一本关于环保和自然保护的绘本,通过讲述一个男孩在都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比,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理解绘本内容,认识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比,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这儿真好》绘本、PPT、黑板、粉笔。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自然环境,摆放一些植物,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两者的不同。
4.2 绘本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这儿真好》绘本,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和乡村生活的对比。
4.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城市和乡村生活的不同,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4 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4.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为。
5.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看看大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动是否有所提高。
5.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和行动。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活动一:环保知识问答教师准备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增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6.2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专家、社区居民、政府官员等),讨论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并表演出来。
6.3 活动三:环保标语创作学生分组创作环保标语,并在课堂上分享,选出最有创意和宣传效果的标语。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146a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6.png)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美好之处,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态度。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1)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2)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3)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1.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认识周围环境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观察并描述学校、家庭、社区等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2)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2.2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如花草树木、清洁工人等;(2)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如家人、老师、同学等;(3)讨论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3.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
3.2 教学内容(1)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2)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行动;(3)讨论并总结出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第四章:感恩的心4.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到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2)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4.2 教学内容(1)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如家人、老师、同学等;(2)引导学生学会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如送上一份小礼物、说一句感谢的话等;(3)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儿真好》 的优秀教案设计
![《这儿真好》 的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584a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2.png)
《这儿真好》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这儿真好》,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表达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理解故事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故事情节、主题的理解。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教师总结,强调保护环境、珍惜美好生活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学生进行小练笔,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式。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 拓展作业:(1)孩子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户外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7422a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2.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第一章:这儿真好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故事寓意的不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环境如何?”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4. 再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5. 讨论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故事内容。
第二章: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
2.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培养学生家乡情怀。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家乡美丽风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内交流。
4. 再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
5. 讨论家乡情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练习:1. 抄写生字词。
2. 描述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
第三章: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校园的环境和设施。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学习环境的意识。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820b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1.2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入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图片或视频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预先了解和期望。
章节二:环境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关于环境的常识。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的重要性。
2.3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资源消耗等。
章节三: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使用图表、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3.3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讨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章节四: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4.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教学内容: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出环保的选择和行动。
章节五:行动计划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5.2 教学方法:分组让学生合作制定行动计划,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展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3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能力。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ff45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6.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美好环境的认识。
(2)展示相关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环境保护意识。
(2)谈论自己如何珍惜友谊、互相帮助,培养良好品质。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这儿真好”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推荐与环境保护、友谊主题相关的书籍。
《这儿真好》教案设计
![《这儿真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3f31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8.png)
《这儿真好》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这儿真好》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这儿真好》讲述了一片荒岛在熊猫和袋鼠的努力下,变成了一片美丽的森林的故事。
2.2 词汇和句型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有:荒岛、熊猫、袋鼠、森林、小鸟、小鱼等。
学生需要掌握的句型有:这儿真美丽!、我要把这儿变成一个美丽的家园!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3.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3 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者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然环境的美好,引出课题《这儿真好》。
4.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和词汇。
4.3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4 词汇和句型学习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4.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学生需要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并运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
5.2 作业要求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字迹清楚,句子通顺。
5.3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以及情感教育的效果。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词汇和句型的运用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课文故事,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0d8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7.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各种各样”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熊猫和森林的美好。
(2)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各种各样”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熊猫和森林的美好。
2.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图片或视频资料的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字,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熊猫和森林的美好。
3. 课堂练习(1)学生用“各种各样”造句。
(2)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根据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和表达。
4.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2)学生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朗读评估: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表情,以及是否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生字掌握评估:通过造句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情况。
4. 想象与表达能力评估:通过看图说话和写作创作,评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出改进的建议。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2a8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3.png)
《这儿真好》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们周围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审美素养。
1.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课程内容结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旨在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3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素材等资源,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观察欣赏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结晶。
2.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2.3 创意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课程主题一:身边的美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建筑物、公共设施等,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描述美好事物。
3.2 课程主题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通过观察和表达,体会生活的美好。
3.3 课程主题三:情感的表达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布置自己的生活空间,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3.5 课程主题五:分享美好教会学生如何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收获,培养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表达力、创造力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2 作品评价对学生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内容、形式、创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儿真好》教案范文
![《这儿真好》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a81f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3.png)
《这儿真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熊猫和其它小动物们的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采用问题引导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
(3)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实物等。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件,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视频,引发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分享心得: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朗读练习:(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朗读水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2)强调课文中的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小故事。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fed71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2.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案第一章:这儿真好【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寓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这儿真好”的含义。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谈论自己对美好环境的感受。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理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这儿真好”的含义。
4.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书写。
5. 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第二章:词语学习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词语,丰富词汇量。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生字词卡片。
2. 相关语境的例句。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儿真好”的理解。
2.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书写。
3. 理解词语:讲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
4. 练习运用:出示相关语境的例句,让学生模仿运用。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朗读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 学会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环境的喜爱。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儿真好”的理解。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05e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9.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珍惜感恩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并能够进行相关讨论。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熟读并能够正确书写。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的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4. 情景模拟:(1)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小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b730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8.png)
这儿真好优秀教案这儿真好优秀教案 1第一课时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局部生字。
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2、就课题提问:这儿指哪儿?它好在哪儿?3、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2、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3、出示词语,检查自读情况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不停地说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相机正音5、齐读全文三、书写指导座空年象极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同学从小要懂得保护环境。
学会本课局部生字。
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这儿真好》(齐读课题)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
3今天小熊呀,来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听,它正向大家打招呼呢!(小熊:大家好,我是小熊,看到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了吗?你们能教会我这些词语怎么读吗?)哦,小熊要向大家请教这些词语怎么读,你们能帮帮他吗?[显示]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高兴极了不停地说(1)给你一点时间,把这些词语先读给自身听一听。
(2)各个声音响亮都很自信,看来,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难不倒大家。
可要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念好,可就有点难了,谁愿意来试一试的?你觉得我能把哪个词语读得特别好,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给我打个招呼,好吗。
(指名读:你想读哪个词?)(3)刚才这些小朋友给小熊当老师,表示得都不错,这样让我们一起再来给小熊读一遍好吗?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度:小熊该走了,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吧,哎小熊他住在哪儿呀?(生:小熊住在一座荒岛上。
)[显示S1]1这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就把自身当成是这只小熊,投入地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一下小熊孤单一人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
2刚才你们是自身读给自身听,现在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一人读)师:我仔细听了,这个词他读得真好(点出:荒岛),让我知道这个岛上什么都没有,真是荒凉极了。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b06b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5.png)
《这儿真好》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这儿真好》是一门针对小学生开设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智力水平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提高智力水平,发展创新思维;(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5)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框架本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小节。
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1)中国传统节日(2)中国传统习俗(3)中国传统艺术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尊敬师长(2)团结友爱(3)诚实守信(4)勤奋好学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1)逻辑思维训练(2)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3)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模块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1)团队合作意识(2)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的培养(3)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模块五: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1)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2)实验操作技巧(3)生活技能训练2.2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课程内容,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2 教学计划(1)第1-4课时: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1)中国传统节日(2)第5-8课时: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2)中国传统习俗(3)第9-12课时:模块一:传统文化认知(3)中国传统艺术(4)第13-16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尊敬师长(5)第17-20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2)团结友爱(6)第21-24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3)诚实守信(7)第25-28课时:模块二: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4)勤奋好学(8)第29-32课时: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1)逻辑思维训练(9)第33-36课时: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2)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10)第37-40课时:模块三:智力发展与创新思维(3)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儿真好》教案
![《这儿真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b5b6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4.png)
《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这儿真好》,感受故事中熊猫和鼠熊的友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这儿真好》的内容简介:讲述了熊猫和鼠熊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通过辛勤劳动,绿化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2.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熊猫”、“鼠熊”、“荒凉”、“辛勤”等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和推理,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跟读,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
4.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熊猫和鼠熊的友谊,讨论他们是如何共同努力,改变环境的。
5. 创新思维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设想自己如果是故事中的角色,会怎么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友谊、努力和创新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绘制一幅“我的美好家园”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新思维评价:评估学生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想象力、推理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03715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7.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色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这儿真好》讲述了一个小岛从荒凉到繁荣的变化过程,展现了小岛上的动植物们在这儿生活的美好。
2.2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如“荒岛”、“繁荣”、“生态”等,并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巩固记忆。
2.3 课文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岛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小岛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生字词学习:教师挑选几个重要的生字词,通过例句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小岛的绘画或描述小岛的生态的短文。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地方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小组合作的绘画或短文,展示小岛的生态和景色。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小学一年级《这儿真好》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这儿真好》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440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f.png)
小学一年级《这儿真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
2.读懂课文,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16课,齐读课题.2.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出示:一座荒岛天空梦见高兴极了小猴说话连忙不停地小象明白指名读齐读二.学文1.(1)有一只小熊生活在一座小岛上,看课件,这是一座怎样的岛?这是一座荒岛,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出示:这是一座荒岛,岛上没有,没有,只。
指名说(2)假如你一个人生活在这座荒岛上,感觉怎样?相机出示:孤零零师:孤独的小熊,你会想些什么?(3)有谁来做做小熊,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2.(1)这时,天边飘过来一朵云,小熊看到了,连忙问,指名读,指导朗读师:小熊多着急呀,书上用了哪个词表达了它急切的心情?(2)引读:云儿不说话——,小熊————,小熊明白了什么?(3)小熊明白了云儿的意思,它是怎么做的?轻声读第3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相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熊种得很辛苦?指导朗读(4)一年,两年,现在的小岛是怎样的?读课文,交流。
看图,想象一下,小岛上还会有些什么?此时此刻,你想对这座美丽的小岛说些什么?师:是呀,看到这么美的小岛,老师也想说:这儿真好(指课题,加!)3.“这儿真好”还有谁也这么说?生自读4---6小节(1)小鸟这么说,你来演一演小鸟,指导读小鸟的话。
相机:小鸟,小鸟,你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心情怎样?如果能配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指名表演读(2)小鹿、小象、小猴也这么说。
谁来演一演?(3)除了它们,还有谁来了,它是怎么说的?四人一组讨论说用上: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4.小猴,小象,小鸭,这么多的朋友都来了,小熊高兴极了,连声说——引读5.(图片对照)在小熊的辛勤劳动下,昔日的荒岛现在成了绿叶成阴,鸟语花香的绿岛,小熊也找到了朋友。
《这儿真好》教案之一
![《这儿真好》教案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5d13c5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这儿真好》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熊对大海、森林的喜爱之情。
2.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熊的心情变化,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谁能用“这儿真好”说一句话?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就叫《这儿真好》。
(板书:这儿真好)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好情感。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一段中描述大海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一下大海的美丽。
2.指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让学生想象大海的辽阔。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海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二段中描述森林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一下森林的美好。
2.指导学生理解“遮天蔽日”的意思,让学生想象森林的茂密。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森林的美好。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三段中描述小熊心情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一下小熊的心情。
2.指导学生理解“快活”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小熊的喜悦。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熊的心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这儿真好》,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四段中描述小熊和朋友们玩耍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一下小熊和朋友们玩耍的欢乐。
2.指导学生理解“开心”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小熊和朋友们玩耍的欢乐。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熊和朋友们玩耍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第五段中描述小熊不想离开的部分,读一读,体会一下小熊的心情。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f8e1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4.png)
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词的含义。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们对森林的喜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这儿真好》讲述了一片荒凉的森林,经过动物们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的故事。
2.2 生词学习学生学习并掌握生词,如“荒野”、“努力”、“富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发生的地方。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3 生词学习与运用学生学习生词,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生词运用到句子中。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2 拓展作业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行动。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积极与否,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3 生词掌握评价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生词,检验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文本提供《这儿真好》的正式文本,确保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7.2 图片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用于课堂导入和活动演示。
7.3 视频资料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如环保宣传视频,用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儿真好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童话故事,(出示课题:这儿好)谁能来读一读这个题目呢?(指名读)
是啊,我们今天一起要去的地方,非常得美,(添上“真”)谁能再来读一读课题呢?(指名读)让我们一起把这儿的美读出来吧!
2、在这个地方还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想和它打声招呼吗?
(出示小熊图片)指名和小熊打招呼
(出示哭着的小熊的图片)指名和它打招呼
生:小熊,你好啊,你怎么哭得这么伤心啊?
生:小熊,你好啊,你究竟怎么了?
二、品读课文
1、自渎第一小节
师:是啊,小熊究竟遇到什么伤心事儿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请自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你知道小熊为什么这么伤心了吗?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
)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师:我们小朋友有孤零零的时候吗?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刚转到新学校的时候;跟叔叔阿姨在一起的时候……)那你们现在能体会到小熊当时孤零零的感觉了吗?再读第一小节
师:小熊住在哪儿啊?为什么它会感到这么孤单啊?
生:荒岛
师:荒岛是什么样儿的?
生:光秃秃的,没有树,没有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朋友……
2、过渡:小熊连做梦都梦见朋友,他多么希望有朋友啊!这时,他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谁来替小熊问一问云儿?
生读(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师:从你的问话中,我听到了小熊的疑惑。
小熊此时心情怎样呢?(着急)你从哪儿读出来的?(连忙)
谁能问出小熊此时心底的焦急呢?
师:云儿是怎样回答小熊的呢?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
)
师:你们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
可是,种树和找朋友有什么关系呢?你知道吗?
师:小熊它明白云儿的话了吗?(明白了)
你从哪儿知道的呢?
3、出示句子: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
请小朋友读“许多”一词
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时间长;种树多;小熊辛苦)
引导:为了能把岛上全种上树,你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种树的呢?
他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种,这就叫——种呀种;为了能把岛上全种上树,他今天种,明天还种,这就叫——种呀种。
从“种呀种”这个词中你体会出什么?(辛苦、环境的变化)。
师:小朋友能想象一下在小熊的努力下,小岛上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吗?
师:我们现在一起去看一看那片荒岛吧!
出示幻灯片(一片绿色的小岛)
(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
看一看,这个地方怎么样?
出示词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开火车读)
出示幻灯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你把眼前的美景读出来呢?(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你们愿不愿意和小熊一样,把荒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们都给小岛带来什么了?
(学生活动——张帖图画)
将图片张贴在黑扳上
师:现在荒岛漂亮吗?你们愿意到荒岛上来和小熊做朋友吗?为什么?
看看这幅图,再读一读该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5、过渡:现在这儿已经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小熊找到朋友了吗?(1)自由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看看岛上都来了哪些朋友?
(2)表演读,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他在说什么?(“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小鸟张开翅膀飞起来吧。
女生当小鸟,许多小鸟飞来,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3)创设情境,展开对话。
师:小鸟,小鸟,告诉我,这儿好在哪儿呀?(这儿绿树真多;这儿空气新鲜……)(4)男声扮演小鹿、小象、小猴,他们划着船来了,说——“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师:小猴我问你,这儿好在哪儿呀?……(有我最爱吃的桃子,我就可以吃个够……)
师:小鹿我问你,这儿好在哪儿呀?……(有我最爱吃的青草,嫩嫩的……)师:小象我问你,这儿好在哪儿呀?……(这儿的水清清的,我可以舒舒服服的洗个澡……)
师:小熊看到自己的家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高兴吗?(高兴极了)(他不停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齐读
师:这些客人住下来之后,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反馈)
三、拓展升华
幻灯片出示两幅图片进行对比
师:经过小熊的努力,这个小岛由原来的荒岛变成了现在的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小熊通过种树为我们大家创造了好的生存环境,小动物们,你们难道不想对小熊说点什么吗?
师:怎样才能让小岛永远这么美丽,甚至更美丽呢?大家来提些建议吧!
四、作业建议,选择做一题。
1、展开想象,画出美丽小岛。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