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公转【课题】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轨道、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南北半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4、理解四季的含义,了解四季的划分【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启发诱导【教具准备】课本【教学过程】1、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周期跟自转作比较。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公转自转2、公转的特征是怎样的?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演示】请一个同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合作探究3、假设地球是一个平面的话,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上都是直角,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太阳光线照到地球表面是什么情况呢?结论:由图可看出,由于地表示弧形的,所以同一时刻,太阳直射点只有一个。

【探究】地球的公转是如何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先结合课本第17页图1-4-1“地球公转示意图”,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是如何移动的,有没有规律可循?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将太阳直射点移动轨画下来,如下图学生到讲台来演示。

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有助于理解直射和斜射的不同。

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生活来谈一下昼夜长短、四季的变化。

学生通过演示,能正确理解地球的公转特征。

结合生二、四季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我们始终在体验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不倾斜,地球上还有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呢?答案:没有。

下面我们来看看二分二至日四大节气,地球上南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怎样的?(一)【读图思考】读课本第19页图1-4-3“太阳光照与昼夜长短”思考:1、找到途中40°N纬线,说出夏至该纬线所经地区白昼与黑夜的长短有何不同。

冬至、春分和秋分的昼夜长短分别是什么情况,原因是什么?2、夏至,北极圈以北地区昼夜状况如何?冬至昼夜状况又是怎样?3、观察四幅图,说出哪一纬度地带有阳光直射的现象,哪一纬度地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二)季节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 收集和整理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图片,如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增强学生的视觉感知。
- 准备图表和数据,如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变化、中纬度地区的季节变化等,用于分析讨论。
- 设计和打印学习指南,包括关键概念的定义、思考题和探究活动。
3. 实验器材:
- 准备地球仪和模型,用于演示地球公转及其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七年级地理上册1.4节“地球的公转”,围绕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的地理现象和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展开。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对时间、方向等概念有了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地球公转的原理,探究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并结合课本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
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深入探讨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 《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详细介绍地球公转过程中,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地球公转与二十四节气》:分析地球公转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以及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公转影响的差异性。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 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地球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2. 设计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实例,探讨地球公转对季节、昼夜长短的影响,加深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地理
3.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 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解释能力。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公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公转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球公转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球公转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地球公转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地球仪
- 教学挂图
- 计算机投影仪
- 白板和记号笔
- 地球公转模型
- 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演示道具
2. 课程平台:
- 班级学习平台(如学习通、智慧树等)
- 地理教学资源库
3. 信息化资源:
- 地球公转动画演示视频
- 地球公转原理PPT
3. 地球公转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公转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地球公转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公转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地球公转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公转》七年级地理教案 1一、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

2、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能力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读图能说出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本节教材难点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与地轴倾斜和地球位置有关,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对此不容易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公转【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重点)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X围及地理特征。

4. 能用简单的方法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难点)5.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并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难点】能使用简单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模式。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课2)有些地方四季分明,有些地方终年积雪,为什么?3)我国夏季昼长夜短,而冬季昼短夜长。

为什么?4)当你在观察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时,你会发现影子的长短会不会变化?2.讲述:上面所提的各个问题,都与地球的绕日运动有关。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学习。

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观察演示思考与讨论第一:演示演示任务:学会正确演示公转1.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的特点。

2、填表:地球公转知多少?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公转特点,下面请同学们用地球仪来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发现错误予以纠正。

3.总结并提出公转的要求:第一点、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极星;第二点、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第三点、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4、假设地球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公转方向周期围绕中心地理现象观察地球公转后思考回答: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约(365天)特点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与轨道面夹学生代表演示地球的公转,其他学生观察纠错。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球公转所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知道五带的名称、界线及特点。

2、方法与过程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能根据生活观察和体验,初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地球上的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培养探究地球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移动情况及据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理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产生四季和五带现象。

四、教学工具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五、教学过程【导入】大家来到初中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天中午去食堂的路上你有没有注意自己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正午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

播放地球公转视频,让学生注意观察地球公转时的特点,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在了解了地球公转的基本情况后,请两位学生上前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其中一位学生做太阳,另一位学生手拿地球仪做地球。

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演示二分二至位置,提醒其他学生重点观察这四个位置。

然后在屏幕上播放公转运动,与学生演示相对照。

演示结束后,由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

(一般错误是地轴指向不稳定,倾斜角度不准确,公转方向错误等)。

再由这两位学生改进演示,直到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学生根据公转的表格完成基本信息的填写。

公转是怎样产生四季和五带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直射和斜射:做一个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得出结论:直射时获得的太阳能量最多,地表最热。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观察课件得出结论: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多。

采取逆向思维,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固定不变那么地球上每个地方获得的热量在一年中会不会有变化?(不会)下面再请大家仔细观察地球在公转时的特点,并注意看太阳直射点是否在改变。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几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每个节气特点。

(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探究学习。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师演示用1个、学生操作用多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视频(师提示:国旗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

2、出示不同日期升国旗的时间:3、提出疑问: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1、观看并欣赏升旗仪式,感受中国国旗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军人的庄严身姿,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绪。

2、讨论不同日期升旗时间不同的原因,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通过欣赏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并且感受大自然时间变换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与记录(公转方向和周期)教师出示地球仪,以手电筒做“太阳”,使地球仪绕“太阳”做公转,在演示的同时,注意强调演示要点:1、地轴是倾斜的,地轴最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的夹角。

2、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公转时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一、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公转。

(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两位同学一位扮太阳:一支手臂伸平代表太阳直射光线,另一位同学扮地球进行绕“太阳”公转演示。

注意地轴空间方位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方。

)二、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新版)商

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重点)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重点)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4. 能用简单的方法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难点)5.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并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读图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红色纸片、清水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并提出问题)地球在做什么运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模拟演示地球和太阳在宇宙中的运行。

找一位身高较矮的同学到前面,以这位同学的头当作太阳,教师手持大地球仪,边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边围绕“太阳”运动。

(注意:保持大地球仪和“太阳”的高度大致相当。

)然后,教师停止拨动地球仪(不自转,将红色纸片用清水粘在地球仪上,当作参照面)。

先让红色纸片朝向太阳;然后围绕太阳运动,当红色纸片背向太阳时;继续运动,红色纸片再次朝向太阳;……讲述: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地球公转。

学生回答:地球自转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产生疑问,并思考。

学生观察,然后用语言描述结果:结论1: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更替现象产生。

学生感悟此时红色纸片为白天;学生感悟此时红色纸片为黑夜;又为白天;学生观看后,恍然大悟。

结论2:假如地球不自转,由于地球还在围绕太阳运动,所以还是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只是周期更长。

先设问,然后通过模拟演示地球和太阳在宇宙中的运行来探求结果,变宏观为直观,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公转》教案、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从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入手,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球公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地球公转的影响;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
-结合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等。
2.教学实施:
-教师讲解:“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
2.教学实施: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知道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等现象。”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复习地球自转的知识,自然过渡到地球公转的学习;
-新课: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地球公转有初步的认识;
-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球仪、天文软件等工具,观察和模拟地球公转现象,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设计与地球公转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第一章 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第一章 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一、揭示本节教学目标: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二、出示本节自学提示1、阅读教材明确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2、结合实际情况,说出四季变化的原因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并说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地球上的哪一带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巡视四、学生展示、教师适时指导课件: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

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

没有)课件:地球的公转<二>(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中午。

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么关系?(7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

1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相反)[讨论](分小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识)①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为什么?(不一样。

夏季较长,冬季较短。

由于地球的公转)②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没有)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读教材图1-4-4“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公转”内容,强调“地球的公转”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球的公转”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2. 日常生活: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穿着、饮食和休闲活动等。
3. 社会发展:地球公转规律的掌握,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历法的编制、航海导航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 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的公转”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球的公转”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和“地球的公转”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地球的公转”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的公转”的积极性。
3. 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地理创新力:鼓励学生在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地理创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案(新
版)商务星球版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逐渐养成观察、动手操作和绘制简图的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明确公转产生的四个特殊节气(二分二至)及特点。

3.通过分组演示、讨论、画图、归纳等方式,加深对地球公转产生现象的理解,如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等。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学生用小地球仪、橡皮筋或纸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教师可以
师生共同小结:演示公转时,先将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再将地球仪由左手方按弧形轨道缓缓拉至胸前,
着弧线到面前最远点,后回到左手方。

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方向是5.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绘制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2、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学生小组内演示地球公转,观察二分二至时阳光直射情况,思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操作步骤:
(1)中间以十字光源为太阳;(2)从春分点开始,注意地轴方位,直尺正对赤道;
(3)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保观察演示,动手尝试,互说规律
(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听取
教师对展示步骤的讲解。

(2)教师演示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课本的“实验记录”部分,按步
骤进行演示。

通过演
示将头
脑的知
识点转
(1)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应该参考哪个季节的光照情况。

(2)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楼间距设置略大一些的应该是哪个地区?在一年中白天最短的那天到来的时候,
当这一天中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识,借助彩图
展示图片,听取汇报
(1)五带划分的依据
(2)五带的界线
(3)五带的特点
(4)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
个带?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3题。

1.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位置
A.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2枣庄房屋内的光照面积S最大时,地球公转的位置大致位于 ( )
A.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3.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④时,下列哪幅图昼夜关系表示正确?( )
4.下列四幅图是广州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我们冬至日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
5.观察与探究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解释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比如下面两种自然现象。

(1)观察现象:
①图二中,夏季楼房影子较(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高/低)。

②图一中,带影子最短,该带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小),同样的阳光在该纬
度地带照射面积较(大/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少)。

(2)说明原因:
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②由于纬度的差异,越往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越
(大/小),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不同,就有了的划分。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季节)的光照情况。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点密集,考点集中,理解难度大。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加强:一是加强学生的自学,凡是难度较低,课本讲解清晰的知识点有学生自学解决,并辅以《助学》的练习进行巩固;二是加强观察与演示操作的力度,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先是教师演示,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增强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三是加强简图的绘制训练,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将头脑中的知识点经过转化绘出简图,将会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有很大的提升。

四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如楼间距的确定,照射进室内面积的大小等现象来思考其中的原因,让学生感到地理与生活关系紧密。

同时,我还积极使用动画效果,降低学习难度,减少语言描述,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