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概念与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意识的概念与内容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具体指的是对于自身身心活动的一种认知与觉察,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主要包括了对自己生理状况(身高、体重等)、心理状态(能力、性格、兴趣等)和自己社交关系(自己与他人相处的关系,在集体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社会性、同一性、意识性和能动性等方面。而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知、情、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形成的。而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含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与关注自我成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意识内容构成图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一种认知和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的身心进行评价,完成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具有重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
的评价和社会中他人对自己客观评价之间的距离过大,就会导致个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失衡,会形成矛盾,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稳定的自卑或是自满心理,不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自我意识系统中,自我认识是基础与条件,在本质上,是“知”的范畴,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到自身的各个方面。对自我认识展开训练时,要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让个体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点与生理特征;二是,认识到自身在集体或是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与自己的地位;三是正确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心理特征。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与标志,是在正确认识自身行为与活动的前提下形成的,是通过社会比较实现的。因为,人的自我评价能力普遍不高,大部分表现为过高或是过低,大部分人的表现是过高型。所以,提升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是要学会和同伴展开比较,在比较之后做出正确的评价。另外,通过他人的评价对自己进行评价,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与手段进行自评。在自我认识系统中,自我评价是核心内容,对于自我体验与自我调节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展开自我意识训练中,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是核心内容。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于自身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态度,具体表现在自信、自尊、自卑、羞耻等方面。自我体验通常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紧密相关,同时也与自身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知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能够帮助自我监控的实现与发展。在对自我体验训练与培养中,主要是训练与培养自卑感、自信感与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个体自己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语言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动作用,另一方面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种行为,抑制和此行为不相关或是不利于此行为进行的行为。对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进行训练与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调节,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升学习效果与效率。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其重点是由外控制向内控制的一个转变。个体组我约束能力较低,经常被外界各种压力与要求影响被动的从事实践活动,对于
这些情况,要学会如何借助外部的压力提升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意识的详细内容具体表现在生计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多元选择意识五个方面。
(1)生计意识。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生计问题,先确定一份稳定的工作,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之后再考虑理想的实现问题。
(2)竞争意识。高校学生在毕业之时,参与就业竞争是必然趋势。学生具备竞争意识,为自己的就业与发展创造条件与优势。竞争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促进自身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3)危机意识。要正确认识到中国劳动力就业中所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高校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实践表明,高校很多学生,特别是在校生缺乏危机意识。
(4)自主意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让大部分人养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依赖感。在家靠父母,毕业靠家庭仍是许多大学生根深蒂固的想法。
(5)多元选择意识。在以前,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较为单一。首先去相关机关单位或是公司或是出国或是到垄断性行业,特别是政府机关单位一直是大学生的首选。但是,这样的稳定性或终身性职位将会越来越少,进入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在就业方式上,要考虑流动就业、弹性就业、灵活就业。
(三)自我认识的形成原理
1.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培养与发展自我意识中,全面且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基本条件。自我认识是从多个角度构建的,不仅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展开第二步,即他观自我描述,对父母、同学、老师等他人眼光中的自己进行描述,将自我观念中的描述与他观自我描述结果进行整理,将其归类,找出共性。进而找出正确的自我。
2.客观的自我评价
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
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自我悦纳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自我悦纳首先是要接纳
自己,喜欢并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这个基础上体验幸福感、价值感和满足感。其次是理智和客观的正视并接受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冷静且客观的对待得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个状态。良好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功,并将良好经验与优势进行积累,善于找寻与发现自己的优势。
3.积极的自我提升
提升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某种情境中对自己完成某种工作的预期和期望。在一个人期望自己能够成功时,势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或是在面临严峻挑战时,势必会表现出更强的坚持力,进而提升成功的几率与可能性。一般情况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其学业期望值较高,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正相关的关系。此外,积极的自我提升的另一种手段是克服自我障碍。在现实中,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便是自我障碍的一种表现。
4.关注自我成长
一个人的自我发展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但是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在一个人的发展始终时,整理自己成长的轨迹就变的尤为重要。依照发展过程,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需要记住的是,自我体验是个体的,在分享他人自我成长的硕果时,也能督促自己的成长。
(四)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
1.通过自我认识表现
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理解与洞察,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与前提。自我认识分为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其中自我中心期也称为生理自我时期,客观化时期也称为社会自我认识时期,主观化时期也称为心理自我时期。高校学生的认识水平普遍属于心理自我认识时期的范畴。自理自我认识时期的表现具体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自我内心世界视为认识和探讨的对象,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智商、社会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等,重视他人对于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并且期望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构建个人的社会意识与价值观念,产生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在心理矛盾与冲突中探讨自我,这种矛盾冲突不仅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所存在的认识矛盾,也包含直观自我和客观自我所产生的认识矛盾。这些矛盾,是推动自我认识发展的动力,促使自我形象获得不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