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2)个别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①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②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学前儿童首先掌握基本概念的原因 ①幼小儿童掌握概念不是通过讲解其定 义的方式进行的,而是通过接触、认识 它的各种变式(即不同的实例),同时 学习标示它的词来逐渐获得该概念的。 接触的变式越多,越容易掌握。儿童能 接触到的基本概念的变式远远多于下级 概念的变式。
C(语言) 0 0 15 22

简单了解概念、判断、推理的知识。
第三节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一)定义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 性的反映。 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是概 念的名称。 如:树、桌子、花、椅子、床等,通过接触各种实物或 图片掌握各种概念。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人坏 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可以用“人” 这个概念来表示。


幼儿的概括能力主要属于形象水平,后 期开始向本质抽象水平发展,这就决定 了他们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二)幼儿掌握概念的基本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 象概念发展 学前儿童掌握的各种概念中以实物概念 为主,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具体实 物概念为主,即掌握基本概念为主。 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 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 反应
感觉颜色鲜艳、 芳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 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 断春天来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 反应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具有启蒙性、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等特点,旨在培养幼儿的基础素质和能 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 自主性、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
幼儿园教学应遵循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教 学中要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直观性原则指 教学中要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 原则要求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巩固性原则指教学 中要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友谊。
促进师幼互动
02
游戏中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有助于增进师幼之间的互动和情感
联系。
社会角色扮演
03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THANK YOU.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龄 段、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环境 和材料,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04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园中,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计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 、情境法、游戏法、讨论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幼儿 的表现和反应来了解其特点和需求,演示法是通过展示 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说明或示范,示范法是通过教师 的演示或幼儿的模仿来进行教学,情境法是通过创设情 境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形 式来进行教学,讨论法是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引导幼儿思 考和表达。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思维的发生(理解)(1.5--2岁)思维: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思维发生的指标:间接性,概括性,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思维的发生 1.表意性动作的直接性:即动作表达意愿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3.问题解决--试误(2)思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理解)1.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重要质变:为什么?2.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思维的影响还能渗透到情感,社会性,个性的各个方面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1.思维工具:感知和动作,到借助表象,过渡到概念2.思维方式:直觉行动性,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到抽象逻辑性思维3.思维反映的内容:事物外部联系到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到未来事物(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中动作、形象和语词关系的变化(理解识记)起初,动作在前,言语在后,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而言语只是对行动的总结其后,边行动边言语,二者紧密联系最后,言语在前,动作在后,思维主要依靠言语进行,而言语计划动作。

动作实现计划在头脑中思考(3)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分析)学前早期:直觉行动思维为主(0-3岁)学前中期:具体形象为主(3--7岁)学前末期: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6、7岁以后)直觉行动思维含义:自己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1.直觉性和行动性:离不开具体思维的感知和自身的实际动作主要特点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外部相似点为依据 3.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行动结果的预见性突破这种局限的唯一途径是改变思维的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实现了第一次突破。

具体形象思维含义:依赖事物的形象和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进行的思维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从依靠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转变为依靠关于行动条件以及行动方式的表象来进行思维。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 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表象水平的概括)
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 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 可变的次要特征。(思维水平的概括)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三)抽象逻辑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 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的思维形式。
◈ 严格说来,学前期还没有这种思维方式,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早晨起来,看见地面上湿漉漉的, 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举例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思维的真正形成是在2岁左右。幼儿期(3-6、7岁) 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 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 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一、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 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3岁后,直观行动思维继续 发展,并且发生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形段

感知运动阶段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这一阶段的儿童是依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 世界的,经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 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这一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 芽阶段。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 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思维的发生使儿童 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 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
1、学前早期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2、学前中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4、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学前儿童的判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6、学前儿童已能进行一些推理,但其水平比较低 7、学前儿童理解力逐渐增强
(三)推理
推理是指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根据已 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 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
四、创造性思维
1、概念: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曹冲秤象
2、基本过程: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3、主要特征:发散性
抽象逻辑思维:以语词为工具来进 行的思维,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 形式进行的思维。小学高年级儿童 身上迅速发展,初中生身上占主导 地位。
二、思维过程
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 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 统化、具体化等具体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 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之中,其 他过程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具体活动。
(三)思维的种类
从个体发展来看
从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直觉行动思维:凭借个体直接的感 聚合思维: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 知活动,以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 向一个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 观而具体问题的思维。3岁以前的 思维 儿童主要是这种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以头脑中的具体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 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幼儿 思考,得出大量不同的结论的思维 期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此种思维表 现突出
2.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 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反映同一事物的共 同本质属性:通过感知我们只能看到具体某一鸟的外形 和活动情况,而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到鸟的本质属性: 有羽毛、卵生。鸡、鸭是鸟,而蝙蝠、蜻蜓不是。反映 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将多次感知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 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月晕而风。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着丰富。

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6、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

•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

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

•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六)感知运动智慧 的综合时期(18―24 个月)
这个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的 最后一个阶段和向前运算阶段过 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 不仅能通过许多行为方式的联系 产生新的手段、解决新的问题, 还产生了对不在当前的物体的意 象,开始出现象征行为。即在实 际行动之前,儿童能在头脑中思 考动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维概述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直观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指学前儿 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活动。儿童 在进行直观动作思维时,只能反映 出自身动作所能触及的具体事物, 依靠动作进行思考。由于直观行动 中思维与感知和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直觉行动思维一开始就表现出狭隘 性和表面性。但这种思维的发展, 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为高级思 维形式的发展奠定基础。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 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识范围, 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1.分析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 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 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考的过 程。例如,我们可以把几何图 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 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 体;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 句子和词语等。
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分类的水平也不尽相同。 学前儿童大多能对颜色、形状、结构、状态及方位进行分类;小学生往往根 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少年期的学生已经能够把事物的 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并列来进行分类;青年期的学生则会熟练地按事物的 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思维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ppt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ppt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第一节 思维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 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根据指向性的不同分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流畅性、变通性、 独特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三)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1.常规性思维:用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创造性思维: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进行。如艺术家、 作家、导演、设计师,均需要高水平的形象思维. 如,“黄金厕所”,牙膏的改革,蒙牛的逆向经 营。
(三)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
内部的压缩的方向发展。混乱的尝试错误—— 有系统的尝试错误或最初的探索性活动。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表面的、片面的、非本质的——间接化、深刻 化,并且反映事物的本质。
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一)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 (二)具体形象思维成为幼儿期主要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例1: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 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 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例2:儿童作画常常事先没有目的,即先做后想, 或者边做边想,只有画出来之后才知道画的是什么。
例3: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 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 痛,甚至难以忍受。

学前儿童思维PPT课件

学前儿童思维PPT课件

从个体的发展与思维的凭借物来看
(1)直觉行动思维 依赖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活
动 (2)形象思维
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 (3)抽象思维
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 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精选2021最新课件
7
3、思维的种类
根据思维过程探索答案的方向
(1)集中思维 集中思维就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
明确与合理。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6
三、幼儿理解的发展特点
都去上厕所
兰兰想上厕所,听到兰兰要上厕所,其 他小朋友也喊着要去,老师正在忙着给 小朋友准备画笔,一时生气说:“去去 去,你们都去!”结果,小朋友们都高 高兴兴地一块去上厕所了。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7
你真能
小勇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时的东张西望, 一会儿动动玩具,一会做做鬼脸。老师实在 看不下去了,用讽刺的口气说:“小勇,你 真能啊!”全班就你最能!”结果,小勇越 发的淘气起来。
论)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主要形式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物的推理。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5
幼儿判断和推理的特点:
1、依据事物表面现象或偶然的外部联系进 行判断和推理
2、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依 据
3、判断和推理缺乏目的性 4、随年龄增长幼儿判断和推理的论据逐渐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4、滚下的皮球 问中班的鑫鑫“为什么皮球会滚下来
呢?”鑫鑫回答说“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椅 子上。”问大班的萌萌,萌萌说:“皮球 是圆的啊。”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 (1)在直接感知中产生的,依赖直观的 事物和情景
• (2)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离不开儿童 自己的动作
•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 ①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 ②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
形象来思维。
(2)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的派生特点: • ①自我中心化——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
一、思维的概述
脑筋急转弯
• 为什么小王写了一个字,人人都说 他写了错字?
• (一)思维的概念
• 思维:
思考
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及其外 部关系的直接反映,属于认知的低级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内部联系及规
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 (二)思维的特性 • 清晨出门锻炼,发现地面湿漉漉的,你
•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 杂的、深刻的理解。
• 四、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与活动的组织 • (一)直观行动性与活动的组织 • 1、提供可以直接感知的活动材料 • 2、创造活动与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 3、引导幼儿由表象代替动作,逐步向具
体形象性过渡。
• (二)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 • 1、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 2、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和教学方法 • 3、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
• 五、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 (一)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 索
• (二)通过活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 1、概括能力的训练 • 2、分类能力的训练 • 3、推理能力的训练
• 5.基于概念的分类阶段。(6-9岁)此时分类接 近成人水平,较为科学,有逻辑。如按照“玩 具”、“交通工具”、“学习用具”等分类, 并能给这些概念下定义,说明分类原因。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概念: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前儿童掌握 概念的方式
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举例子)
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下定义)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一般特点
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过宽或过窄。
第八章 学前儿童 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念
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
概括性
思维的类型
01
根据思维过程中 凭借的工具不同
➢ 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02
根据思维探索 答案的方向不同
➢ 聚合思维 ➢ 发散思维
03
根据思维的 创新程度不同
➢ 常规思维 ➢ 创造性思维
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理解水平的发展——5个发展趋势
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依靠语词的理解 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情绪的理解——比较客观的理解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逐渐理解事物相对关系
谢 谢!
转导推理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常见于3-4岁幼儿身上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段式: •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
况作出判断。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六种基本关系 ➢工具和功用关系(笔/写字,?/切菜) ➢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对立关系(高/矮,粗/?) ➢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是指3岁至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从单纯的感知到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符号运算的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1. 感性思维在学前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感性思维。

他们依靠感觉来认识事物,通过触摸、观察、尝试等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

例如,他们通过摸索和试验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质地和重量。

2. 命题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命题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形成简单的概念,并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当他们认识到“狗是动物”、“狗有四条腿”时,就能够推断出“动物有四条腿”。

3. 形象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还主要是形象思维。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主要通过形象化的表达,缺乏符号和抽象概念的运用。

例如,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拟现实生活,并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

二、学前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逐渐发展和提高。

1. 直觉推理学前儿童的逻辑推理以直觉推理为主。

他们通过感觉和经验来判断问题的真假,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例如,当他们看见一只狗和一只猫时,能够通过比较它们的特征判断出哪个是狗。

2. 归纳推理学前儿童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从具体的个例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相似的情境中。

例如,他们通过观察多个红色物体后,能够归纳出“红色物体都是红色”的规律。

3. 演绎推理虽然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能力还比较有限,但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演绎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八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教育

(二)判断
判断是对某种东西是否存在,或者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 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任何判断都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都 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思维过程要借助判断去进行,思维的结果也是通过判断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
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推理
推理是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通过考察个别事物或现象具有的 属性,进而推导出该类事物或现象所共同具有的属性。 演绎推理:一般到个别的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它 包含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 化陈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陈述符合一般性原则 的结论。 类比推理: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 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判断形式间接化 从判断形式上看,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不参与复杂 思维活动的感知形式属于直接判断,参与复杂活动的抽象形式属于间接判断。儿童在 进行判断时,他们大量依靠直接判断,易受知觉线索的影响,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 表面现象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当作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特征。
(三)根据探索问题的方向分类
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
中储存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及各种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只有当儿童能够借助语词概括物体的一些具有稳定性的一般特征,即语词具有了 概括的意义时,才有了概念性概括的产生,儿童的思维活动方才诞生。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体上按时间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成
熟期、逻辑分析期和概念形成期。

(1)感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受母语、
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视觉范围的拓展和视觉物体的分辨能力的增强,把重点放在分析物体的形象、外形和特性。

(2)逻辑分析期: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在这一阶段表现为建立物体
的空间关系和实词概念,以及形成类群概念和分类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
推论能力。

(3)概念形成期:学前儿童在这一阶段学习母语抽象概念,建立抽
象思维,表现为从普遍到特殊,把抽象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抽象
比较和构造概念。

培养思维发展学前思维发展教育教案

培养思维发展学前思维发展教育教案

培养思维发展学前思维发展教育教案教育目标:通过本教案,旨在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并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创造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将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概述思维发展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导学前儿童认识到思维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前儿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促进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各种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前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步骤:一、思维发展的重要性1. 通过图片展示和口头解释,介绍思维发展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2.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思维练习,如找出图中的不同之处或排序一组物品。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1. 使用拼图游戏或益智玩具,鼓励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2. 设计一些逻辑问题,如填空或找出规律,让学前儿童独立解决。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1. 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些主题或故事背景,鼓励他们用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2.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

四、促进问题解决能力1. 提供一些与学前儿童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和解决。

2. 引导学前儿童关注并解决一些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收集学生完成的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作品,进行综合评估。

延伸活动:1. 组织学前儿童参观科学博物馆或艺术展览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学前儿童创造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如提供拼图玩具、画笔和颜料等。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前儿童将得到一系列的思维发展训练,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形象性与新颖性。

本章涉及到以下内容:想象的种类;想象与其他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以及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想象的种类;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及其表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的特点;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表现及原因。

本章练习一、选择题1.看到天上的白云,马上想到它的形状很像一匹飞奔的骏马,是()。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具体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2.把梦当作为最极端的例子的心理现象是()。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无意想象D.有意想象3.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作家创作小说、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建造大楼等,都是()。

A.无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4.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是属于()。

A.无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5.儿童产生想象的原材料是()。

A.过去感知过的事物B.老师语言的描述C.头脑中已有的表象D.丰富的游戏内容6.幼儿的想象是()。

A.幻想形式的想象B.一种简单的创造性思维C.可以作为思维的一个部分D.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7.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年龄是在()。

A.1岁~1岁半B.1岁半~2岁C.2岁~2岁半D.2岁半~3岁8.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景9.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可概括为()。

A.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B.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C.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D.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10.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

A.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C.有意想象和再造想象D.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11.一位4岁幼儿绘画时,无意画了个圆圈,一看很像面包,于是,便高兴地说:“啊呀,我画了个大面包,真香真好吃!”这说明幼儿()。

A.想象无预定目的B.想象的主题不稳定C.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12.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B.无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并成为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C.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无意想象已趋完善D.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同等重要地位13.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是()。

A.次要地位B.主要地位C.影响不大D.主导活动14.一个3岁左右的幼儿抱着一个娃娃,可能完全不进行想象,只是静静地坐着,当老师走过来,说“娃娃要睡觉了,咱们抱娃娃睡觉吧!”或者说“娃娃要出去玩玩了!”这时,幼儿的想象才活跃起来。

这是因为()。

A.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B.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C.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D.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15.一个5岁三个月的女孩说:“我想画小猫咪、小花、还想画人”她基本上按所说的去画了。

说明她的想象是()。

A.仍以无意想象为主B.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C.有计划的、但想象内容零碎、缺乏组织D.力求符合客观逻辑二、填空题1.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2.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

梦是__________最极端的例子。

3.儿童的想象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材料。

4.幼儿的想象只是__________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想象是一端接近于______________,另一端接近于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6.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7.幼儿想象脱离现实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

8.有意想象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在_________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表现。

9.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____________的简单迁移。

10.在不同的条件下,幼儿有意想象的水平不同。

在_________条件下,幼儿的有意想象的水平较高。

三、名词解释1.想象2.无意想象3.有意想象4.再造想象5.创造想象四、简答题1.简述想象与学前儿童认知活动的关系。

2.简述想象与学前儿童情绪活动的关系。

3.简析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与特点。

5.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趋势。

6.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7.简述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特点。

8.简述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

9.如何理解再造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地位?10.简析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原因。

五、论述题1.试述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试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3 试述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及原因。

六、材料分析题一个小班的孩子告诉老师:“我爸爸从国外回来给我带来了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经老师了解,他爸爸正准备出国留学,这个孩子渴望爸爸从国外给他买个电动火车,他爸爸答应了,但是现在还没有买。

请问这个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第八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了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其次,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知领域,它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及个性的各个方面。

总之,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使儿童的心理开始成为具有一定倾向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学前儿童思维的概念;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过程(理解)发展的特点;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学前儿童思维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具体想象思维的基本特点;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与特点;学前儿童判断的特点;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本章练习一、选择题1.思维的两个突出的特点是()。

A.直观性和具体性B.形象性和抽象性C.概括性和间接性D.概括性和逻辑性2.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齐全的标志是()。

A.有意想象的出现B.再造想象的出现C.创造想象的出现D.思维的出现3.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是()。

A.1岁半左右B.2岁左右C.2岁半左右D.3岁左右4.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A.掌握了代名词“我”B.儿童行为出现了明显的个别差异C.出现了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D.能够进行10以内的数的计算5.儿童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说明其思维的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不存在的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B.动作C.表象D.语词7.当幼儿说出:“我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小白兔”时,我们应该认为()。

A.她在说谎B.她的思维内容是形象性的C.她的记忆出现了错误D.她还不具备思维能力8.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表现为()。

A.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B.以低层次概念为主C.以具体特征为主D.不能真正掌握概念9.从判断的内容看,儿童的判断首先是()。

A.以直接判断为主B.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C.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D.没有意识到判断的根据10.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这说明幼儿()。

A.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C.不能客观地理解事物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11.教师所用的“反语”,儿童常常不能理解,说明幼儿理解的特点是()。

A.只能对个别事物进行理解B.只能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理解C.只能从表面上理解事物D.不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12.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记忆B.注意C.动作D.口头言语13.皮亚杰认为前概念阶段的儿童年龄是()。

A.0~2岁B.2~7岁C.2~4岁D.4~7岁14.从“耳朵是用来听的”推到“眼睛是用来看的”,儿童用的是()。

A.类比推理B.简约式C.类比式D.演绎式1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观性B.行动性C.具体形象性D.抽象逻辑性16.儿童处于由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渡时期是在()。

A.4岁B.5~6岁C.5岁半~6岁半D.6岁以后17.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

A.前运算阶段B.前概念阶段C.形象思维阶段D.运算阶段18.儿童不能理解从一堆小钱中拿出来的小钱,是这一堆小钱中的一部分,这时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运算阶段19.具体形象性思维的突出特点是()。

A.具体性和形象性B.具体性和经验性C.形象性和经验性D.经验性和表面性20.插图可以使儿童理解文学作品的水平有所提高。

是因为()。

A.幼儿常常只能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人物B.幼儿常常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C.幼儿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D.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受到其情感态度的影响二、填空题1.思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典型的人类思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 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3.直觉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___________的来进行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_______ 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4.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来进行的思维,是_________ 典型的思维方式。

5.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____________ 在先,_____________ 随后,____________ 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6.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7.判断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 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这一类型的推理在________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

9.皮亚杰认为智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_______ ,是儿童主体与________ 不断相互作用,通过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 两个基本过程而获得的一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