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4.1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如何对供应链的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的运作水平和供应链的有效实施。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供应链风险控制体系对供应链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4.2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动态

4.2.1国外研究动态

目前,国外定量研究供应链金融的成果较少,对于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研究的也甚少。Paterson(2001)认为供应链中的风险主要是由其内部脆弱性和外部两种脆弱性两个方面导致。内部脆弱性是指供应链在其内部传导过程中存在缺乏敏捷性也就是这种因素导致的传导机制的滞后。外部脆弱性指供应链各方对市场的需求、消费需求的预测和前瞻性不足和资源、运输的复杂性。Ha11ikas(2002)认为其风险主要有:(1)市场、宏观经济、微观经营等各种不确定性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根源;(2) 供应链的紧密联系使传导风险放大了个体风险; (3)由于供应链链条上某个微观企业的个体风险诱发的整条链的连锁性反应。

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存在着一定区别,本文认为在风险控制的研究上,更应重视国内的研究成果。

4.2.2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的研究更多是这对实务流程,并且研究越来越深入,范围越来越广泛。姜超峰(2008)从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的角度分析,认为要防范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商业银行应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指标体系,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物流企业应建设物流外包链,并且还要发展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王治等(2005)认为物资银行和融通仓都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来解决融资难问题提出的,是银行和物流企业共同创立的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对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化解急需资金开展业务的压力,通过把货物抵押、质押给银行来获取资金;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了货物作抵押、质押,又有相关的仓储企业或物流企业来做担保,那么信贷风险就会下降很多。对于仓储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供应链金融为给参与都带来了利润,实现了三赢的局面。

高能斌(2008)提出物流企业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系统风险很正常,是每种金融模式中物流企业都必须面临的,因此商业银行就需要针对不同的非系统风险制定不同的措施和决策。李娜(2008)认为供应链贸易融资金融模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机会和挑战并存。机会是指供应链融资模式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商机,扩大的信贷业务范围。挑战是指商业银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评估测度风险,科学管理降低风险,保证收益。

储雪俭(2006)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使参与各方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比如物流企业对于各种货物有着先天的优势,对于货物的评估、估价以及各种库存品的基本属性都比较熟悉,这样商业银行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同时物流企业全程掌控货物,包括其位置、存在状态等都有即时信息,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消除以往质押物掌控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劣势是极有帮助的,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防控风险的效果要更好。王灵彬(2006)从银行信贷业务和供应链金融的共性和差异出发,认为供应链金融同样也面临很多信贷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风险与一般信贷风险不同,但研究信贷业务风险也对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有着很好的借鉴,比如信息共享机制。王光石、李学伟(2005)分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过程中所经常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及一般的风险控制方法,最后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风险防控应通过七个子系统去实现。

石代伦等(2006)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期权的方法对供应链风险的价值和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如果供应链金融可以分为零售和期权两种方式,也就是说供应链的零售商既可以

购买产品,也可以购买产品期权,那么就可以通过上述选择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策略进行进行认定,并且可以通过最优解取出最优利润的表达式,然后在表达式的基础上,结合期权理论来分析风险控制的高效方式。杨晏忠(2007)认为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主要面对的五大类风险,各种风险的类型和表现又各不相同,于是针对不同的风险要有不同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方法及措施。

刘士宁(2007)对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后,认为应从加大商业银行与的物流企业合作、完善供应链金融操作规范、明确各部分法律责任与义务、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几方面对供应链金融进行风险管理。杨光(2007)是从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风险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认为风险共担的融资模式、延迟策略可以有效使帮助核心企业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白少布、刘洪(2008)建立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收益模型,提出了“供应链努力水平均衡线”,将核心企业的努力程度进行量化,并将其与商业银行、供应链企业等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联系和分析、量化,并得出了企业获取最大收益的途径。刘长宏、王春晖和吴迪(2008)结合供应链金融中各主体的特点提出了以授信群体为基础,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分析,围绕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资源和实力,理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关系及风险程度,进而有效的设立风险监控防范点和合理分配供应链授信资源。

4.3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上述文献中大多是对供应链金融模式操作流程的分析,对其中中所涉及的风险控制缺乏定量分析。并且研究风险控制问题大多是以银行的视角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控制问题。因此,从多个视角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将对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有更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裴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姜超峰.供应链金融中的机遇与风险[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5).

[3]王治等.融通仓与物资银行[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

[4]高能斌.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3).

[5]储雪俭.初探物流金融的经济学原理[J].物流技术,2006,(5).

[6]王灵彬.基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10).

[7]白少布.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J].经济经纬,2011,(5).

[8]刘长宏.关于创建中小企业“1+N”授信模式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