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储量管理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627da6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2.png)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引言矿产资源储量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矿井储量的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矿井的储量管理关系到矿山的经营和资源利用,是保障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档对于生产矿井的储量管理作出规范,旨在确保矿井储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矿井的高效经营。
术语和定义1.矿井储量:指在矿井权有效期内,通过调查、勘探、测量确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的矿物质的数量。
2.预测储量:指在权利有效期到期前,根据原始资料及其补充数据,通过科学计算后得出的预测值。
3.评估储量:指在认定权利有效期期满时,依据“煤矿资源分类和评价基本规则”,按照部门制定的评估标准,按照勘探或开采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的储量值。
4.年均采出量:指在年度计划内实际采出的矿石或产品量,以吨计算。
5.递归计算法:指在已知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出储量数据的方法。
6.定向探测法:指通过钻探、采样等方法,选定钻探或采样点进行勘探,以推算储量数据的方法。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储量计划的编制1.矿井权取得前,应当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地质探测资料、实测数据等信息,制定储量计划。
2.储量计划应当明确定义在采掘条件下的矿井年均采出量和其它采矿指标,并合理安排矿井探明、预探和采掘工作。
3.储量计划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并严格执行。
矿区勘探工作及数据报告1.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组织和实施勘探及勘探数据采集、处理和报告工作。
2.勘探数据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合规,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3.应当以编制地质矿产部门公示的及使用的地质图为基础,对勘探区域的总储量、平均品位等进行推算和评估,评估储量应当进行严密核验,获得评估储量及其品位、采后损失率等信息。
矿井采矿工作及数据报告1.采矿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的要求组织采矿作业,保证采矿方向和采动尺寸的准确性。
2.采矿数据报告的准确性应当得到保证,应当按照真实数据进行报告,严禁虚假数据。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1defa2c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9.png)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2.3.12.3.1矿井资源储量及生产能力
![2.3.12.3.1矿井资源储量及生产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c7125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c.png)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分类
矿井储量是矿井设计和 生产建设的主要依据,长期 以来,我国用于评价固体 矿产储量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矿产资源的勘探程度。
一、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分类
2005 年发布的《煤炭 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对固体 矿产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 分类结果如表1所列。
一、矿井储量
二、井田尺寸
井田尺寸最初由矿区总体设计时的井田划分确定,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 调整,一般指井田的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和井田面积。
1 井田走向长度
井田走向长度是表征矿井开采范围的重要参数。 井田走向长度加大后增加了开采水平内采区、盘区 或带区个数或加大了采区、盘区或带区走向长度, 有利于加大采区、盘区带区和矿井的开采强度;在 开采水平垂高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开采水平储量, 延长了水平服务年限,有利于开采水平的接替。
二、井田尺寸
2 井田倾斜长度
井田倾斜长度是井田沿煤层倾斜方向的水平 宽度,与之对应,还有井田上下边界的垂直高度和 开采煤层的倾斜长度。
井田倾斜长度是表征矿井开采深度的参数, 一般情况下它制约着开采水平垂高与数目、上下 山的长度与阶段数目的划分。
二、井田尺寸
2 井田倾斜长度
井田倾斜长度与井型密切相关。我国煤矿矿 井的井田倾斜长度一般为数千米,开采近水平 煤层的矿井,其井田倾斜长度最大可达到10km, 小煤矿井田倾斜长度多为数十米到数百米。
矿井储量分类
矿井储量分类和计算 方法与提交的地质报告和矿 井的设计建设阶段有关,前者 分详查地质报告和勘探地质 报告,后者分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
一、矿井储量
以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矿井可行性研 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的储量分为: ①矿井地质资源量; ②矿井工业储量; ③矿井设计储量; ④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储量
![矿井储量](https://img.taocdn.com/s3/m/07cf6019f18583d048645905.png)
3、煤的体积质量的确定
新投产的矿井,容重可沿用最终地质报告提出的容重数据。生产矿井 应随着修改地质报告和进行全面储量核实重新测定容重,获得新的容 重数据。 实测容重的方案应由地测部门和化验部门配合提出。实测容重的结果 需报省(市)煤炭厅(局)批准后方才有效。
1、九号煤
地质储量 3241.5万吨 基础储量 246.7万吨 可采储量 204.2万吨
工业储量 能利用储量 远景储量
煤炭总储量
可采储量
设计损失
暂不能利用 储量
总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 质手段(物探、钻探、巷道、地质调查等)查明, 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能利用储量:指煤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 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 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可采储量: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 储量。 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 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 部分储量。
2、十五号煤
地质储量 7829.1万吨 基础储量 1875.6万吨 可采储量 1696.3万吨
1、采出煤量
A、工作面采出量 B、掘进煤量 C、采区采出量 A、工作面损失量 B、采区损失量 C、矿井损失量
2、损失煤量
工作面损失率 采区损失率 矿井损失率
地质测量部 牛晨鹏 2013年1月
一、储量的基础知识 二、我矿储量的现状
三、采出量和损失量
四、矿井三量
矿井地质学第八章 矿井储量管理
![矿井地质学第八章 矿井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a68db9ce2f0066f4332200.png)
1.可采期的计算(新建矿井)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移交当时的开拓煤量(万吨)
年设计生产能力(万吨 / 年)
准备煤量可采期(月)= 移交当时的准备煤量(万吨) 平均月设计能力(万吨 / 月)
回采煤量可采期(月)= 移交当时的回采煤量(万吨) 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万吨 / 月)
第二节 三量管理
一、三量管理
矿井生产的准备阶段包括水平开拓、采区准备和开 切工作面三个阶段,在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 阶段掘进的巷道分别称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 巷道,而由这三种巷道所圈定和构成的可采储量分别 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简称三量。
第二节 三量管理
二、三量划分和计算 1. 三量的划分
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 -采区倾斜长度(m);
M -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其他同上。
第二节 三量管理
3)回采煤量
Q回=LhMDK
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长度(m); h-工作面倾斜长度(m); M-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m); K-工作面回采率。
第二节 三量管理
(6)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当前不合理,估算基础储量高,可行性一般
第一节 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
二、矿井储量类型与编码
3.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
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 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
(2)地质及水文地质煤柱台账:由于地质原因的影响而留设 的煤柱。
(3)护巷煤柱台账。 (4)“三下”压煤量台账。
第三节 储量动态管理
3)储量的注销 由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影响煤炭储量的采出,经上级批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545dd6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3.png)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一、规程目的本管理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生产矿井储量的管理和计算方式,确保矿井储量的真实、准确、合理计算,保证生产矿井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保障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合法权益。
二、规程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国家批准的生产矿井,涵盖采矿权人及相关单位所有履职过程中的矿井储量管理。
三、规程内容3.1 矿井储量的概念矿井储量是指矿床在矿业开采前已知和可预见的数量的矿产资源总量。
矿井储量是根据地质勘探、钻探及调查等工作估算得出的,是矿业生产的基本指标之一。
3.2 矿井储量分类矿井储量分为地质储量、采选储量和可采储量:1.地质储量是指矿床中全部矿物质的含量,是不受采矿条件限制的总储量,包括地壳内已经发现的、还没有发现或者尚未探明的矿床矿物质含量;2.采选储量是指经测量确认且经济上可采的地质储量,是最多能被开采的矿物质的含量;3.可采储量是指估算在采矿条件下能开采的矿床矿物质的含量。
3.3 矿井储量计算方式矿井储量的计算需要基于准确的矿床地质勘探和成矿地质学知识,对矿质资源进行综合估算。
矿井储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三种:1.以地质储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2.以采选储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3.以可采储量为基础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应该符合国家矿产资源计量规程和规定。
3.4 矿井储量管理矿井储量管理是指对矿井储量实施计量、监测、评价、动态管理的过程,包括矿井储量的监测管理和储量动态变化控制等方面。
矿井储量管理的重点是储量动态管理,也就是对矿床的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对于矿床不同的采矿阶段,需要根据矿床储量变化和采矿进程情况,进行矿井储量计量和科学规划。
同时,要加强矿井储量信息的记录、更新和管理。
3.5 矿井储量报告编制矿井储量报告是对矿井储量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科学的评估和报告,并据以制定合理的矿业开发和利用计划的重要文件,必须符合国家矿产资源储量和计量规程。
矿井储量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矿井储量分类、历史发展情况以及生产状况;2.矿井储量的定义、计算和分析;3.矿井储量的主要成因及地质特征;4.矿床三维矿床模型及矿床参数估计;5.矿井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和预测;6.矿井储量动态变化控制的措施和方法;7.矿井储量开采和利用的技术措施。
矿井储量续
![矿井储量续](https://img.taocdn.com/s3/m/41d09347fe4733687e21aadd.png)
矿井储量计算 储量块段计算基本公式:Q=S*M* ρ Q:计算块段的储量,万吨 S:计算块段的面积,㎡ M:计算块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 ρ:计算块段煤层的体积质量,t/m³
我矿“三下”压煤情况 三号煤:3028.72万吨 九号煤:2322.83万吨 十五号煤:4351.21万吨
二、煤柱设计
1、对保护对象进行实地测量,确定受保护边界 2、根据保护对象等级,确定围护宽度 建筑物保护等级 围护宽度 Ⅰ 20米 Ⅱ 15米 Ⅲ 10米 Ⅳ 5米 3、设计方法选取 A、垂直剖面法 B、垂线法 C、数字标高投影法
垂线法计算公式: q=(Hi-h)ctgβ ′/(1+ctgβ ′tgα cosθ ) l=(Hi-h)ctgγ ′/(1—ctgβ ′tgα cosθ ) ctgβ ′=SQR(ctg2β cos2θ +ctg2δ sin2θ ) ctgγ ′=SQR(ctg2γ cos2θ +ctg2δ sin2θ ) 式中: Hi—地表各点的埋藏深度。 h—松散层厚度。 θ —受护边界与煤层走向所夹的锐角。 δ 、β 、γ —分别为走向方向、上山方向和下山方向的基 岩移动角。
工作面回采率≥95%,采区回采率≥80%
6、矿井三量指哪三量?
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7、矿井三量可采期分别是多少?
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三到五年以上; 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上; 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
8、矿井三量可采期如何计算?
煤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煤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9775c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b.png)
煤矿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一、储量规模
根据煤矿的储量大小,一般将煤矿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
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
1.大型煤矿:储量规模大于等于1亿吨,产量规模大于等于300万吨/年。
2.中型煤矿:储量规模在1千万吨至1亿吨之间,产量规模在100万吨/年至
300万吨/年之间。
3.小型煤矿:储量规模小于1千万吨,产量规模小于100万吨/年。
二、生产能力
煤矿的生产能力通常以其每年的产煤量来衡量。
一般情况下,大中型煤矿的生产能力较强,而小型煤矿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三、煤质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矿区的煤质特点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煤炭的灰分、含硫量、挥发分、热值等指标上。
一般来说,优质煤炭的煤质特点较好,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灰分。
四、开采条件
煤矿的开采条件也是衡量其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中型煤矿一般具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瓦斯状况等,而小型煤矿的开采条件相对较差。
五、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衡量煤矿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中型煤矿由于其产量大、煤质好、开采条件优越,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小型煤矿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煤矿储量规模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储量规模、生产能力、煤质特点、开采条件和经济价值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煤矿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矿石储量分级知识介绍
![矿石储量分级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8589ce989eb172ded63b7a4.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石储量分级知识介绍
矿石的储量大小,也是判断一座矿山是否好的标准,矿石储量也有分级的标准,下面就了解一下矿石储量分级的相关知识。
矿产储量分级
矿石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
储量是地质勘探工作成果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国家计划部门和有关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规划和进行矿山企业设计的重要依据。
1、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金属矿产储量分为两类:
(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分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产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抉,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2、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金属矿产储量可分为A、B、C、D 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 级
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
(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摺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己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己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煤矿资源储量管理
![煤矿资源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391b77f01dc281e43af002.png)
㈠ 煤炭产量的统计
矿井产量不仅是评价矿井规模、生产效率及计算吨煤成本 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矿产资源回收和损失程度,,以及生产 区、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产量统计方法有三种: 生产统计、销售统计和采区丈量。其中采区丈量获得的采出量 最可靠。
㈡ 矿井储量的损失
由于地质条件或目前开采技术水平、设计或生产管理等原 因,矿井开采中丢失在地下不能再利用的那部分工业储量称为 损失量(储量损失)。 1.损失量分类 矿井储量损失分为设计损失和实际损失两大类。根据损失 量分析的不同要求,又可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原因和损失形态 等具体分类。 按损失发生的范围可分为工作面损失、采区损失和全矿井 损失。 按损失的形态可分为面积损失、厚度损失和落煤损失。 按损失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② 由于不正确开采引起的损失;③落煤损失;④地质及水文地质 损失;⑤设计规定的永久煤柱损失;⑥开采技术条件达不到造 成的损失。
第三节 储量动态管理
储量动态管理旨在通过及时系统地统计矿井煤炭产量和损 失量,掌握储量的动态变化,并对损失量和采出率进行全面分 析,以便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量,提高资源回 收率。 一、储量的动用与损失 开采动用储量是指开采过程中已开采部分与永久煤柱已摊 销部分储量的和,简称动用储量。它包括采出煤量和损失煤量 两部分。
㈠ 开拓煤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 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 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 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和开拓煤量可采期 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后,即为开拓煤量。 ㈡ 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 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 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 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矿井储量利用分析汇总
![矿井储量利用分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b2494a0960590c69ec37623.png)
矿井储量利用分析摘要:我国煤炭行业在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严重,引起煤炭行业对节能降耗的广泛重视。
本文通过对矿井储量利用分析,提出了提高矿井利用价值的方法,煤炭的综合利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是我的责任。
关键词:矿井储量管理利用分析前言:矿井储量是指埋藏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数量,工业价值除了包含数量外,主要是指煤的质量、勘探程度、开采技术等方面均符合工业要求。
矿井储量是全面地反映煤炭资源的质量、数量、地质情况被查明的程度,以及开采利用的价值,它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煤炭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
地测部门根据掌握的矿井储量,对资源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使矿井开拓和回采工作做到正常衔接配合,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煤炭是能源世界的主将,它被誉为工业的食粮。
煤因为混身乌黑,所以古人称它为“乌金石”,煤的形成是大自然的造化。
地球上的化石燃料的地质总储量中,煤炭约占80%。
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发现了煤炭资源。
全世界煤炭地质总储量为107500亿吨标准煤,其中技术经济可采储量为10391亿吨。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长期的开发利用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
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要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煤炭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仅为30%左右。
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强煤炭资源勘查,提高资源勘查技术和方法,扩大研究范围,加快以后备精查储量为重点的煤田勘探工作。
提高煤炭开采的综合开发水平,实施科技兴煤战略。
矿山企业应坚决克服短期效益行为,努力依靠科技进步,改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并通过转化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采煤工效、资源回收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1矿井储量的分类1.1矿井储量分类根据对煤炭资源的勘探程度、工业利用性能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差异,可将井田内煤炭总储量分为如下两类:1.1.1总储量总储量是指井田边界范围内、一定深度具有工业价值的全部煤炭储量。
矿井储量管理
![矿井储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63952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2.png)
矿井储量管理第九章矿井储量管理第一节矿井储量的分类和特点一、矿井储量的分类可采储量:指工业储量中预计可采出的储量设计损失量: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采区、工作面)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可采储量、设计损失量与工业储量三者间的关系为:T= (I-P) K式中 T——可采储量,万tI——工业储量,万tP——设计损失量,包括保安煤柱、隔离煤柱以及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不能开采的煤。
K——设计采区采出率第二节矿井三量管理一、三量管理的意义搞好三量管理是保证矿井生产正常接续、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二、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陆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 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陆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 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煤炭损失量的统计:
1、煤量损失图:分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为底图,在图上绘出各种
煤炭损失图的范围和数量 2、损失量台账:
1)永久煤柱台账:所有经上级批准留设的永久煤柱都应登:由于地质原因的影响而留设的煤柱。
3)护巷煤柱台账: 4)“三下”压煤量台账: 3、储量的注销:由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影响煤炭储量的采 出,经上级批准可按注销处理。
4、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中,可作为设计、投资依据的储量。
5、远景储量:能利用储量中,因勘探程度低,只能作为地质勘探
设计和矿区远景规划依据的储量。
6、可采储量:工业储量中,预计可以采出的储量
计算公式: T=(I-P)K T—可采储量; I—工业储量; P—永久煤柱损失;
K—设计采区回采率。 7、设计损失:工业储量中,按暗合机规定允许损失的储量。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矿井储量管理
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 三量管理
第三节 煤炭损失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矿产储量表的编制
第十一章
矿井储量管理
矿井储量管理是以掌握储量动态和分析煤炭损失,以及监督合理 开采为职责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 矿井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 (1)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和上报储量的动态。
四、回采率计算:
回采率
是指在某开采范围内采出量占该范围内储
量的百分比。
储量—损失量 采出量 回采率= ——————— ×100%= ————×100% 储量 储量 现行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 薄煤层 中厚煤层 80% 95% 厚煤层 75% 93% 水力采煤 60%
采区回采率: 不低于85% 工作面回采率: 97%
E—地质损失,单位t; d—煤的容重,单位t/m3; P—呆滞煤量,单位t; k—采区回采率。 3)回采煤量的计算公式:Q回=LhMdk 式中:Q回—回采煤量,单位t; L—工作面走向长度,单位m; h—倾向斜长,单位m; M—平均厚度,单位m; k—工作面回采率。 二、三量可采期的计算 1、新建矿井:指移交生产时三量可采期。 移交当时的开拓煤量 开拓煤量可采期(年)= —————————— 年设计生产能力
第四节
矿产储量表的编制
1、资料准备:系统整理本年度的全部资料。 2、编制储量计算图:根据上年的图件,结合本年度的资料,进 行补充修改。 3、编制储量、三量、损失量计算表。
4、填写矿产储量表。
5、编写矿产储量说明书。
第五节 加强储量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回采率标准: 回采率标准是考核煤矿企业资源利用, 开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必须认真执行和严 格考核。 2、合理选择采煤方法: 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正确选择采煤方法, 是提高回采率的重要技术环节。 3、改进开拓方式和巷道布置: 各种煤柱是煤炭瞬时的重要组成部 分,改进开拓方式,集中布置采区巷道,是提高回采率的重要措 施。 4、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5、切实加强业务监督: 地测部门要配合专职储量管理人员,对不 和里药酒的要及时提出意见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2)三量的变化原因及分布状况分析。
3)呆滞煤量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4)三量可采期分析,以达到规定标准。
第三节 煤炭损失的统计与分析
一、产量统计 1、工作面上策计算: 2、煤堆测量用简单几何方法测煤堆体积,然后乘以煤的松散容重 3、生产调度统计:据采区、队报出的产量统计 4、井口统计: 二、煤炭损失量分类 1、按损失形态分类: 1)落煤损失:1)遗留在工作面未运出的煤量;2)面积损失:局部 地区不能回采的煤炭损失;3)厚度损失:残留顶、底板的煤皮。 2、按引起煤炭损失的原因分类: 1)开采损失:与开采方法有关的损失。 2)非开采损失:地质、水文地质损失,全矿性煤柱损失等。 3、按计算范围损失分类: 1)工作面损失;2)采区损失;3)全矿损失。
h—平均斜长,单位m; M—平均厚度,单位m; E—地质损失,单位t; d—煤的容重,单位t/m3。 P—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单位t。 k—采区回采率。 2)准备煤量的计算公式:Q准=(LhMd-E-P)k 式中:Q准—准备煤量,单位t; L—采区走向长度,单位m; h—采区斜长,单位m; M—平均厚度,单位m。
第二节 三量管理
一、三量的划分范围和计算方法
1、三量的划分:
1)开拓煤量:已完成开采所必须的主、付井、井底车场、
集中运输大巷、运输石门等工程,由此类巷道所圈定的 煤量。
2)准备煤量:由采区运输巷、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
进工程定的煤量。
3)回采煤量:由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及切眼所圈定的煤
量。
2、三量的计算 1)开拓煤量的计算公式:Q开=(LhMdE-P)k 式中:Q开—开拓煤量,单位t。 L—走向长度,单位m;
2、三量合理可采期:
要保证三量满足“采掘平衡”、“留有储量”的原则。
四、三量的统计与分析 1、三量的动态统计: 1)储量动态图:以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底图, 加绘三量、损失煤量等的分布范围。 2)三量统计表:以表格形式,分煤层计算三量。 2、动态分析: 1)三量的划分范围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要定期检查和分析。
思 考 题
1、矿井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我国矿井储量是如何分类,分类含义? 3、矿井储量特点? 4、什么叫三量,是如何划分的? 5、三量动态分析包括那些内容? 6、煤矿计算产量的方法有那些? 7、煤炭损失是如何分类,分为几类? 8、什么叫回采率? 9、现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回采率是如何规定的? 10、编制矿产储量表的步骤?
(2)根据矿井资源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实
行业务监督。 (3)寻找煤炭阻援、扩大开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 (4)进行储量报损、注销、转出、转入的呈报和审批工作。 (5)参与制定各种回采指标、检查和分析指标的执行情况。
第一节 矿井储量分类和特点
一、矿井储量分类 可采储量 工业储量
能利用储量
远景储量 矿井总储量
设计损失
暂不能利用储量 1、矿井总储量:生产矿井技术边界范围内,经地质勘探查明,符 合煤炭资源标准的全部储量,过去叫地质储量。 2、能利用储量:矿井总储量中,煤厚、煤质符合当前开采经济技 术条件要求的储量。过去叫表内储量。 3、暂不能利用储量:矿井总储量中,煤厚、煤质不符合当前开采 要求,或因水文地址条件,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移交当时的准备煤量 准备煤量可采期(年)= —————————— 平均月设计生产能力
移交当时的回采煤量 回采煤量可采期(年)= —————————— 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量 2、生产矿井: 所有煤量为计算期末的煤量。 三、三量的合理可采期 1、三量可采期限规定:
开拓煤量的可采期: 3—5年以上;准备煤量的可采期: 1 年以上; 回采煤量的可采期:4—6月。 影响三量可采期的因素:井型、地质条件、采掘能力等。
二、矿井储量类型与级别的关系
类型与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各级。工业储
量包括A、B、C;远景储量D级。
三、矿井储量的特点
1、矿井储量在数量、质量方面均处于变动之中,要定期核算,掌
握动态。
2、矿井储量计算块段的划分,尽量利用水平、采区和采面的边界
线并根据地质条件划分出适合于不同采煤方法的储量块段,目前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有人提出划分经济地质储量的问题。 3、矿井储量要反映各种煤量损失,并要进行统计分析。 4、重算、核定储量任务较重,应重视微机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