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课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石墨,s)
1 2
O2
(g)
CO(g)
H 110.5kJ / mol
[课堂•练习]
(1)1mol液态肼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642kJ的热量。
N2H4 (l) O2 (g) N2 (g) 2H2O(g) H 642kJ / mol
(2)101kPa时,2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571.6kJ的热量。
物质所具 有的能量
ΔQ
ΔH
H
kJ/mol
正值表示反应吸热;负值表示反应放热
只有正值
反应热=焓变(等压);ΔH=H(生成物)-H(反成物)
焓变、焓、反应热代表的意义不同。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物质三态之间变化的焓变不能叫反应热,反应热是化学 反应的焓变。
[课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前者是吸热反应,后者是放热反应的 是( ) A.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氢氧化钠溶于水 B.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酸碱中和反应,在高温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
2H2 (g) O2 (g) 2H2O(l) H 571.6kJ / mol
(3)101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
CH4 (g) 2O2 (g) 2H2O(l) CO2 (g) H 890.3kJ / mol
(4)硅粉和HCl在300℃时反应生成1mol SiHCl3气体和H2,放出225kJ热量。
[基础•初探]
1、概念: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 ①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 ℃、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数值、符号和单位 。 ③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因为物质发生状态的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 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通常用 g、l、s、aq 分别表示气态、液态、固态、在水 溶液中。
(2)体系与环境的热量交换——反应热 热量: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 交换或传递 的能量。 反应热:在 等温 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名师点拨
反应热概念中的“等温条件”是指化学反应发生后,使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恢复到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即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 相等 。

的总能量,则反应
是放热反应,故 B 项正确;由图可知,反应物

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则反应
是吸热反应,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
[课堂•练习]
5.已知氮化硅陶瓷材料可由石英固体与焦炭颗粒在高 温的氮气流中通过如下反应制得:(未配平)。该反 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
二、焓变
[基础•初探]
1、内能: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 总和 ,受温度、压强 和物质的聚集状 态等影响。符号为 U 。 2、焓:与物质内能 有关的物理量,单位为 kJ/mol,符号为H。 3、焓变(ΔH):生成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 的焓值差,单位为 kJ/mol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4、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当ΔH为“ + ”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当ΔH为“ - ”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
[课堂•练习]
(2)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 “放热反应”),ΔH_____________(填“>”“<” 或“=”)0。 (3)该反应过程中,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____________(填“>”“ <”或“=”)形成新化学 键释放的总能量。
答案:(1) ; (2)放热反应;< (3)< 解析:(1)题述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到+2,氮素的化合价由 0 降低到–3,故
☂名师点拨
导致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存在误差的原因 ①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 ②温度计读数有误(如未读取到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就记为终止温度)。 ③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 ④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⑤隔热层隔热效果不好,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 ⑥测过酸溶液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溶液的温度。⑦溶液浓 度不准确。 ⑧没有进行重复实验。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 3、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名师点拨
1、冰熔化成水时,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成水蒸气,也需要吸收热量。 2、用ΔH表示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吸热反应 的ΔH为正值,单位一般为kJ/mol。 3、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除需注明聚集状态外,还需注明其名称。如: 1mol石墨转化为CO(g)时,放出110.5kJ的热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课程目标
1.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 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等压 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的表示。 3.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知道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课堂•练习]
答案:C
解析:

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氢氧化钠溶于水为放热过程,但不是
放热反应,A 项不符合题意。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属
于吸热反应,B 项不符合题意。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
烧属于放热反应,C 项符合题意。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在高温下焦炭与水蒸气反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Y 的能量高于 Z 的能量 D.该反应的反应热
[课堂•练习]
答案:A 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 X、Y 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 Z 的总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无法比较 Y、Z 能量的高低,A 项正确,C、D 项错误;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 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B 项错误。
[基础•初探]
(3)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 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反应热。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基础•初探]
热量损失 高
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②中和反应的终止温度是反应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数据处理】
1.化学键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反应前后物质总能量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3.常见的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一、反应热
[基础•初探]
1、反应热及其测定
(1)体系与环境——以盐酸与NaOH溶液之间为例 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如试管、空气等。 体系:包括反应物、 发生的反应 、 生成物 。
(ΔH=-184.6kJ/mol)很接近。
☂名师点拨
上述分析表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 ΔH=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的化学键形成 时释放的总能量
(2)宏观角度
[基础•初探]
从物质内能上分析,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如 图所示:
[基础•初探]
50mL 0.5mol/L 盐酸与 50mL 0.55mol/L 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H2O 时放出的热量为:
(m1 m2 ) c (t2 n(H2O)
t1)
0.418(t2 t1) kJ 0.025
其中(m1+m2)表示溶液质量(单位:g);c
为比热容,c=4.18
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还原产物是

(2)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3)由(2)中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 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第2课时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燃烧热
课程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了解燃烧热的定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H2 (g) 2 O2 (g) H2O(g) H 241.8kJ / mol
25℃和101kPa下,1mol 气态H2与0.5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液态H2O时,放 出285.8kJ的热量。
1 H2 (g) 2 O2 (g) H2O(l) H 285.8kJ / mol
一、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决定焓变正负的因素:反应物与生成物焓的相对大小。 影响焓变大小的因素: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② 反应体系中物质的聚集状态;③物质的温度和压强。
重难点剖析 反应热、焓、焓变的比较
概念
符号 单位 数值 联系 注意
反应热
焓变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 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 环境吸收的热量
化学反应中生成 物的总焓与反应 物的总焓之差
源自文库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思考讨论 (1)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 (2)决定焓变(ΔH)正负及影响焓变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 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 放能量。
[基础•初探]
5、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基础•初探]
实例: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1 mol H2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 436kJ ,1 mol Cl2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 的能量是 243kJ ,2 mol HCl 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 862kJ ,则 H2(g)+ 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6kJ。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
提示:①实验中用温度计先后测量酸溶液、碱溶液及混合溶液的温度时,使用同一 支温度计可减小实验误差,且测量完一种溶液后 ,温度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 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记下读数。 ②反应物应一次性迅速加入,且避免有液体溅出。 ③实验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④重复实验3次,取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应属于吸热反应,D 项不符合题意。
[课堂•练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焓变等于该反应的热效应 B.焓变的符号是ΔH C.焓变的单位常用 kJ/mol D.浓硫酸溶于水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不是化学反应,是物理变化,且该过程放热。
[课堂•练习]
3.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 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呢?化 学反应同时存在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既表示物质变化也表示其能量变化呢?如何 建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定量关系呢?
[举•例]
25℃和101kPa下,1mol 气态H2与0.5mol气态O2反应生成1mol气态H2O时,放 出241.8kJ的热量;
J·(g·℃)-1;t1、t2 分别为反应前、后的温度(单位:℃);n(H2O)为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单位:
mol)。
【实验结论】
大量实验测得,在25 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基础•初探]
【问题与讨论】 在上述过程中,提高测定反应热准确度的措施有哪些?
[课堂•练习]
4.Na2CO3 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是放热反应
B.
是放热反应
C.
是放热反应
D.
是吸热反应
[课堂•练习]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

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则
反应
是放热反应,故 A 项正确;由图可知,反应物

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Si(s) 3HCl(g) 300℃SiHCl3 (g) H2 (g) H 225kJ / 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