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
![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8ba8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a.png)
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江南丝竹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亦称南管乐,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江南丝竹音乐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音乐形式,它包括了丝弦、竹管这两种传统乐器,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江南丝竹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婉转的旋律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点以及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特点1. 传统乐器的精妙运用江南丝竹音乐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包括二胡、琵琶、笛子、箫、中阮、古琴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能够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诠释江南丝竹音乐的旋律和情感。
二胡的“落落大方”,琵琶的“清雅洒脱”,笛子的“婉转多情”,箫的“幽邃高远”,中阮的“音色婉转”等等,这些乐器的琴音、竹声、丝韵相互交织,构成了江南丝竹音乐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2. 细腻婉转的旋律江南丝竹音乐的旋律多以“景”的形式表现,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晨曲》等。
这些曲子以细腻柔美的音乐语言,抒发特定的情感和表达特定的情景,描绘了江南水乡优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情。
其旋律婉转多情,幽远空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情感表现的丰富多样江南丝竹音乐在表现情感方面非常丰富多样,既有欢乐明朗的曲子,如《二泉映月》、《阳春白雪》等,也有悲壮怀古的曲子,如《广陵散》、《沉鱼落雁》等。
这些曲子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音乐神韵,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世间万象的美好与哀愁。
江南丝竹音乐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南管乐最早起源于楚国,后传入吴越地区,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江南丝竹音乐。
南管乐曾是江南地区宫廷、市井、民间的主要音乐形式,广泛流传于江浙一带,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音乐形式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婉转,极富南方地域特色,为当地音乐文化传统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广东音乐 江南丝竹 福建南音
![广东音乐 江南丝竹 福建南音](https://img.taocdn.com/s3/m/ab10cbc3c1c708a1284a448f.png)
• “南音”一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汉代。 • 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 坐南歌兮起郑舞。”高诱注曰:“南歌, 取南音以为歌也。”“南音”文献有载。
• 《吕氏春秋音初》记:“禹行功,见涂山 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女乃作歌。 歌曰:‘侯人兮猗!’实始作南音。” • 从“侯人兮猗”与《楚辞》体式相类来看, 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 游的吴音和越音。
江南丝竹
• 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 竹乐的一种,流行于 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辛亥革命以后,在上 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 展。
《欢乐歌》、《云庆》、 《行街》、《四合如意》、 《三六》、《慢三六》、 《中花六板》、《慢六板》 号称“八大名曲”。
•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 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它往往以1个 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 几首独立乐曲。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 繁或完全相反。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 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 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格特色。
•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
“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 “竹”——笛、箫、笙; 其它——板、板鼓、碰铃。 在上海郊县的丝竹乐队中有使用京胡、板胡和碟子等。
Hale Waihona Puke 福建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 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 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 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 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 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 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 是斜抱着弹奏。所用筒箫严格规 定为一尺八寸。这两件乐器的演 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江南丝竹音乐渊源综述
![江南丝竹音乐渊源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b7750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d.png)
2020·6[民间音乐]National folk music江南丝竹正式命名于20世纪50年代,此前又被称为“丝竹”“清音”“国乐”“细乐”等,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研究高潮,对比其他地方性音乐的研究情况,江南丝竹音乐是我国目前研究较为完善的地方性音乐。
通过对其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在渊源方面诸家各抒己见,大致分为三种说法:一、魏良辅、张野塘———太仓说;二、器乐曲牌——昆曲说:三、十番锣鼓说。
本文针对江南丝竹音乐渊源的这三种说法进行综述与探讨,对今后在江南丝竹音乐的各方面研究均有意义,愿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更多的帮助与参考。
■魏良辅、张野塘———太仓说关于江南丝竹音乐起源于太仓这个说法,是三种说法在学术界中争议最大的一个,主要人物是魏良辅和张野塘。
魏良辅出生于江西南昌,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的开创者,被奉为“昆曲之祖”。
张野塘出生于安徽寿县,明朝著名戏曲音乐家,协助魏良辅对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加工,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使之成为“昆腔”,是昆曲音乐创始人之一。
魏良辅主要是戏曲歌唱家,并善于作曲,不擅长弹奏。
在明代李开先创作的戏曲批评《词谑》专著中提及“魏良辅,长于歌而劣于弹”。
而张野塘善唱北曲,善弹三弦。
在明末宋直方的《琐闻录》提及,为了配合昆曲细腻婉转的演唱形式,张野塘与魏良辅一起改革了当时的昆曲乐队形式,加入了弦乐、管乐和鼓板,形成了新的伴奏乐队形式。
陈友觉、高雪峰在《中国音乐》(1997年第4期)的《江南丝竹发源初考》中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江南丝竹就是明朝嘉隆年间协助魏良辅改革昆曲、组织伴奏乐队的张良辅创世的”,分别是江南“弦索”诞生于昆曲改革中,吴中新乐弦索正是江南丝竹和江南丝竹的流传。
作者认为丝竹音乐乐队形式的传播是由于昆曲为主的戏曲音乐,昆曲在改革中为了能使伴奏音乐更贴近南音,将三弦的形制重新进行改进,创建了弦乐、管乐、鼓板3类乐器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
丝竹相和
![丝竹相和](https://img.taocdn.com/s3/m/c6e0df320066f5335a812150.png)
丝、竹
丝:指的是弦乐器;
竹: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
丝竹乐分类:
江南丝竹乐、广东音乐、福
建南音、潮州“弦诗”、云南
“洞经”、山西“二人台”等。
指流传在上海以及苏南、浙西地 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乐曲曲目大多
来自民间或古典乐曲。
《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
《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
“江南丝竹八大曲”
《中 《三 《慢 《慢 《行 《云 《四 《欢 花 六 三 六 街 庆 合 乐 六 板 》、 》、 六 》、 板 》、 》、 》、 如 意 》、 歌 》。
又名《熏风曲》, 亦名《虞舜熏风曲》 。
※
欣赏乐曲片段,观察乐曲中出现了哪些乐器的演奏? 其主奏乐器是什么? 主奏乐器——二胡; 其它乐器—— 箫、扬琴、琵琶、阮、笙、拍板、鼓。
广东音乐
小(乐队小型且编制大致相同) 细(演奏精致细腻) 柔(音色柔美、清新) 二胡主奏 庄重、细腻、典雅 江浙地区 曲目一般无确切作者, 且多采用传统民族五声 调式. 高胡主奏 轻快、活泼、流畅 广东
有固定曲作者,除采用民 间传统的创作方法外,还 吸取西方专业创作方法.
现代丝竹音乐欣赏
谢谢!
(3)不同速度,对比分析两曲之关联,探究江南丝竹乐的 音乐创作方式。
《中花六板》在《老六板》放慢节奏的基础上,
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
丰富旋律而形成的新的旋律——放慢加花。
创作要求: 以《老六板》为基础旋律,根据之前掌握的江南丝竹的 音乐特点,通过放慢加花的创作形式,每个人进行现场音乐 创作,限时3-5分钟。
江南丝竹常用丝弦乐器
二 胡 板 胡 三 弦 阮
第十六讲(合奏类)
![第十六讲(合奏类)](https://img.taocdn.com/s3/m/894305de76a20029bd642dcb.png)
2、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因最初演奏戏曲过场音乐以 及民间曲牌或小曲,又称“过场谱子”或“小曲”。于清末民 初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器乐乐种。 最初的演奏组织主要是 民间的“八音会”和戏曲伴奏乐队,于 茶楼馆舍演出,常以二弦、提琴(类似板胡)、三弦、月琴、 横箫伴奏,称为“五架头”或“硬弓组合”;之后,吕文成将 二胡改成粤胡(高胡),形成以粤胡为主、秦琴、扬琴辅之的 “三件头”,后来又增加洞箫和椰胡而构成的“五件头”,统 称为“软弓组合”;50年代后,加用了大 阮、中胡、及小提琴、 低音提琴等乐器。 广东音乐经历了形成、兴盛和发展阶段。 广东音乐旋律跳跃活泼,流畅自然,结构为短小精悍的作品。 主要作品:民间乐曲《雨打芭蕉》、《步步高》、《汉宫秋月》 等,创作乐曲有《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赛 龙夺锦》、《鸟惊喧》、《七星伴月》、《垂阳三复》、《下 里巴人》、《平湖秋月》、《醒狮》、《步步高》、《银河 会》、《烛影摇红》、《狮子滚球》、《娱乐升平》、《孔雀 开屏》、《鸟投林》、《春郊试马》、《春到田间》、《鱼游 春水》、《山乡春旱》。
《汤显祖四梦》十番演奏
老年代表队表演器乐合奏《民间十番》
2、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流行于陕西省西安地区,以竹笛为主奏, 民间称为“细乐”或“乐器”。民间鼓乐队、僧道 鼓乐队常在春节、夏收、冬闲等各种集会、庙会场 合演奏。 曲调多源于宋词、元杂剧曲牌以及明清戏曲、民歌 小调等。 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两种。坐乐系室 内乐,多演奏大型套曲,有固定的曲式结构,分 “头”(帽子)、“正身”和“尾”(靴)三部分, 故有“穿靴戴帽”之称。行乐多在街上走,有“同 乐鼓”(高把子)和“乱八仙”(单面鼓)两种演 奏形式。 主要作品:《尺调双云锣八拍坐乐全套》(坐乐)、 《摇门栓》、《得胜令》、《十六拍》(行乐)。
丝竹相和
![丝竹相和](https://img.taocdn.com/s3/m/3aba7f320b4c2e3f572763af.png)
《中花六板》
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 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 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又名《虞舜熏风操》 或《熏风曲》.这首乐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 《老六板 》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其采用了支 声复调的创作手法.从音乐特征上看,其旋律优 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江南色彩. 从音乐情绪和使用功能上看,它抒发人们追求 幸福、乐观向上的情怀。
箫,吹孔气鸣乐器。流 行于中国民间的吹管乐器, 又称洞箫,以竹制作。 相传此种乐器原出于羌 族。清代以前的箫多指排箫, 汉代的陶俑和嘉峪关魏晋墓 室碑画上,已可见到吹洞箫 的形象。
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 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 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竹笛 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 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首先它 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 稍长。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 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 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 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 伴奏而得名。再有它们的音色 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 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由于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 编,加上后来有一部分是作曲家的创作,其音乐风格多轻 快活泼、艳郁华丽,流畅动听。
风格特征:
1.音乐的情绪这样? 2.你有何感受
比较《中花六板》与《娱乐升平》
《中花六板》------悠扬抒情,典雅
《娱乐升平》-------热情开朗,华丽
听一听, 辨一辨
风格特征: 大多明快、流畅、秀雅、柔和,以加花、细、轻、 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
结构组成:由琴头、琴杆、琴码、 琴筒、琴弦和琴弓八大部分构成。 使用材质:大部分结构为红木或 楠木所制,琴弦多为金属弦或金 属缠弦,琴弓为马尾所制。 乐器特色: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弓拉弦鸣乐器 类。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 富,善于抒发感情。二胡的演奏 技法艰难,有分弓、快弓、颤弓、 顿弓和跳弓等弓法技巧和颤音、 倚音和滑音等指法巧。
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弦诗
![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弦诗](https://img.taocdn.com/s3/m/0c41424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6.png)
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弦诗
●江南丝竹
流行地域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建国后,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丝竹乐而称其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最少二人(二胡、笛子);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
弦乐器: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管乐器:笛、箫、笙;打击乐器:鼓、板、木鱼、铃等。
扬琴江南丝竹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乐曲概括地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性格,体现出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
●广东音乐
流行地域以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中心,湛江地区和广西白话地区也很盛行,以后又逐渐流传到上海及北方天津、北京等大城市。
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因当时多演奏戏曲中的小曲、曲牌及过场音乐,如粤剧中表现结婚拜堂时所奏的《一锭金》、洞房花烛时所奏的《柳青娘》、祭奠燃点香烛时所奏的《哭皇天》等,所以,当地人称其为“谱子”“小曲”“过场谱”。
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早期与戏曲音乐所用乐器相同,为二弦、提琴(与板胡形制同,但较大)、三弦、月琴、横箫五件,号称“五架头”,亦称“硬弓组合”。
●潮州弦诗
潮州弦诗俗称弦诗乐,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闽南一带亦较流行,后随华侨又传至东南亚诸国。
丝竹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ppt课件
![丝竹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a3b5c07fd5360cba1adbb6.png)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
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末段
,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无忧结PPT构整理。发布此曲原系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竹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 (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 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 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丝竹乐——广东音乐江南 丝竹
于清末民初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
带• , 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
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广东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 乐种之一,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 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现在则专指丝竹音乐。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丝竹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丝:二胡、中胡、 琵琶
三弦、扬琴、 秦琴等
竹:笛子、箫 笙
其它:板、板鼓 碰铃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中胡
二胡
三弦
扬琴
琵琶
秦琴
无忧PPT整理发布 板
板鼓
碰铃
笛子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笙
丝竹乐——广东音乐江南丝竹
•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 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 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 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 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 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 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 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无、忧P细PT整、理发轻布 、雅" 的风格特色。
丝竹音乐
![丝竹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57e7c0fb04a1b0717fd5dd14.png)
公开课教案丝竹相和艺术组熊秀丽一、教学内容:1、“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乐种介绍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二、教材分析:本堂课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同属于丝竹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
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运营、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
广东音乐则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风格。
三、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难点: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江南丝竹乐《春江花月夜》音乐,营造气氛。
(二)、导入新课:1、让学生聆听音乐《花好月圆》,说说演奏的民族乐器2、教师小结:这些乐器中有弦乐器,也有竹制的吹管乐器,所以通称为“丝竹乐器”,丝与竹古老八大乐器的两种,在晋时就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的文字流传。
3、呈示课题:丝竹相和。
(三)、新课1、引导学生认识二胡和高胡,辨别其音色特点。
今天上课,我们先来认识两样乐器----二胡和高胡。
听辨乐器录音:二胡和高胡的音色有何不同?学生回答:二胡----悠扬抒情,高胡---清脆明亮,有力,音调高于二胡。
2、江南丝竹:(1)、简介:广义上说,是指包括江南的所有丝竹乐,即专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
![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3ab02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2.png)
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江南丝竹音乐,是指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艺术。
江南丝竹音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其流行始于南宋时期,形成于明清时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丝竹音乐以琴、瑟、笛、笙、管、弦等乐器组合演奏为主,又因其婉约柔美、细腻清新的器乐风格而被誉为“丝竹乐”。
在传统的表演形式中,丝竹乐常常是音乐伴奏与朗诵、舞蹈、故事表演等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所以在许多节日、咏史、戏曲、歌唱、广场舞等社交场合中,丝竹乐依然是重要的文化载体。
丝竹音乐是江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它除了具有优美的音乐演奏形式外,还传承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
通过对江南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具体来说,丝竹音乐的艺术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丝竹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丝竹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五代时期,当时出现了叫做“丝曲”的组合演奏形式。
到南宋时,就已经有了“竹枝词”、“广陵散”等代表作,丝竹音乐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是丝竹音乐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经典的作品和流派,深受民众和文人雅士的欢迎。
至今,丝竹音乐已经发展了数百年之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表演形式,成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宝藏。
二、丝竹音乐的表演形式与技艺特点丝竹音乐在表演形式上常常与吟诵、舞蹈、故事讲述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构成用声、乐、色、形等多种艺术语言联合演绎的艺术形态。
在表演技艺上,丝竹乐的特点是强调乐器的音色、音韵变化,注重乐曲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求细腻、柔美、轻盈、并且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展现出音乐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
三、丝竹音乐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丝竹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除了琴、瑟、笛、笙、管、弦等器乐演奏外,还经常融入诗词、戏曲、文采等传统文化元素,曲调、曲名、曲义等因素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江南丝竹音乐的传承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通过实践与演变,体现了国人不断追求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乐理知识题目及答案
![高考乐理知识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4b9a1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5.png)
高考乐理知识题目及答案高考音乐乐理知识试题一、填空题1、世界上有三种最古老的戏剧艺术,他们是指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根据德国乐器学者萨克斯和奥地利音乐学者霍恩博斯特尔于1914年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可以把我国民间乐器分为体鸣乐器(如钟、锣)气鸣乐器(如笙、笛)膜鸣乐器(如鼓)弦鸣乐器(如筝、琵琶)四类。
3、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是何占豪、陈钢。
4、《义勇军进行曲》原是《风云儿女》影片的主题歌,聂耳作曲;《热血》原是影片《夜半歌声》的插曲,冼星海作曲;5、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二平均理论的是中国朱载堉。
6、劳动号子,简称“号子” ,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7、中国的民间歌曲一般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三大类。
8、八音是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9、六律是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10、聂耳创作的第一首歌曲是《省师附小校歌》11、素有“人民音乐家” 之称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一生共创作了四部大合唱,它们是《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12、笛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戏曲、说唱、民间器乐的吹管乐器,因多以竹子制造,又叫竹笛。
笛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有以伴奏昆腔类戏曲而得名的曲笛,以及以伴奏梆子腔而得名的梆笛,曲笛较长,音色柔和;梆笛较短,音色明亮。
梆笛比曲笛高四度。
13、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是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
14、二胡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弓弦乐器,因有两条弦而得名。
我国最著名的二胡乐曲,是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
他还创作了《寒春风曲》《听松》两首二胡曲。
15、丝竹乐是由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
最古老的丝竹演奏是琴瑟与萧管的合奏,常为歌唱和舞蹈伴奏。
近代丝竹乐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乐种有“江南丝竹” “广东音乐”、“福建南音” “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丝竹乐的特点是乐队小巧,音乐风格轻松、细腻、优雅。
丝竹乐是曲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
![丝竹乐是曲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5abe512910ef12d2bf9e713.png)
丝竹乐是曲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
最古老丝竹演奏是琴瑟与箫管的合奏,常为歌唱和舞蹈伴奏,后来发展为独立的表演形式,常在宴会中演奏。
宋元时期,在城市的娱乐场所演奏《细乐》,所用乐器有箫、管、笙、等。
近代丝竹乐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乐种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弦诗”以及云南丽江的“白沙细乐”等。
丝竹乐的特点是乐队小巧,音乐风格轻松、细腻、优雅。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浙江、安徽一带。
辛亥苦命以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小城市颇为盛行,并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发展格局。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琵琶、二胡、扬琴、三弦、笛、笙,以及打击乐的鼓、板、木鱼、铃等,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要乐器,乐队一般3-5人,多则7-8人,常以笛(或箫)作为领奏。
演奏中,各乐器声部的骨干音基本相同,但乐手可即兴装饰加花。
乐手之间凭合作经验相互配合,使各声部疏密交错,主次分明,有分有合。
构成一个有变化又有关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江南丝竹的曲目有“八大名曲”之说,即《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清末民初时,广东戏曲的伴奏乐队、街头的卖艺人以及农村的一种乐队组合形式“八音会》,常常演奏戏曲过场音乐的和间小曲,当地人称之为“过场”、“谱子”等。
传到外地后,外地人称之为“广东音乐”。
早期的广东音乐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另外还使用筝、箫、三弦、椰胡等乐器,上世纪初二十年代中期,广东音乐改为以粤胡和扬琴为主奏乐器,其他乐器有有奏琴、椰胡、洞箫等。
以后又在此基础上增了其他丝竹乐器。
广东音乐的曲目有传统音乐和创作音乐两类。
传统音乐包括古曲、民歌、戏曲音乐等。
上个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严老烈等60多位广东音乐的作曲者,产生了大量民间创作曲目,广东音乐的代表作有《旱天雷》、《雨打芭蕉》、《双飞蝴蝶》、《饿马摇铃》、《步步高》、《赛龙夺锦》等。
中国民族器乐的小合奏形式及扩声要点
![中国民族器乐的小合奏形式及扩声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a2324f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f.png)
2021年第1-2期 总第178期 月刊演艺科技ENTERTAINMENT TECHNOLOGYNo. 01-02, 2021monthly No. 17880中国民族器乐小合奏的音乐表演形式,无论在戏曲伴奏、民间表演、社会功能需求(例如红白喜事等)、群众娱乐,亦或是音乐厅、剧院演出中均十分常见,笔者在此就中国民族器乐小合奏的大致形式与特点,以及在扩声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些简要的论述。
1 中国民族器乐的小合奏形式及特点笔者长期从事中国民族器乐音乐扩声及录音工作,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为了探索不同民族乐器以及不同民族器乐表演方式在超近距离拾音和近距离拾音上的普适方法,研习了《中国民族器乐》(袁静芳著)等大量中国民乐知识,对中国的民族器乐音乐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较系统的认识。
在资料摘录和整合的基础上,以下采用简洁通俗的方式,简述中国民族器乐的小合奏形式及特点。
1.1 锣鼓乐锣鼓乐,即击奏乐器的合奏(民族打击乐的合奏),一般分为合奏锣鼓和伴奏锣鼓。
合奏锣鼓主要有绛州鼓乐、西安鼓乐、十番锣鼓、土家族打溜子等;伴奏锣鼓一般为戏曲的武场伴奏音乐。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1.2 丝竹乐丝竹乐,通常分为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和潮州弦诗四种形式。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
江南丝竹,流行于苏南、上海、浙北,编制可大可小,最小可一丝一竹(一个二胡一个箫),多则可以由七八人组成乐队,主要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箫、笛子、笙、打击乐等。
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在港台、东南亚及国外的华侨地区也很流行,它主要来源于清末民初的“八音会”和粤剧的伴奏乐队。
主要形式有:“五架头”(或称硬弓组合),即二弦、提琴(形制类似大板胡)、三弦、月琴、横箫(类似曲笛的音色);“五件头”(或称软弓组合),即粤胡、秦琴、扬琴、洞箫、椰胡。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https://img.taocdn.com/s3/m/50f3625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4.png)
江南丝竹课题:江南丝竹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一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其重要的主奏乐器。
2、学会听辩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常用乐器的音色。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古筝四、教学过程导入:1、谈话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民间器乐知道多少,有没有能说出一二的。
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风情图片,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南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赞美江南的美景。
有美景、美诗,总感觉欠缺一些,引导学生为之配上吻合的音乐。
2、老师运用中国民族乐器为学生演奏三个乐段,要求学生从中选出相吻合的乐段:乐段A是江苏民歌——茉莉花;乐段B是广东音乐——步步高;乐段C是新疆民歌。
学生选择后,要说出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分析总结:乐段B是流行在珠三角地区,也就是离我们很近的广东地区的器乐体裁,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器乐合奏曲——步步高。
乐段才是新疆民歌,在新疆有一种较为特别的音乐体裁——木卡姆,说到木卡姆这种音乐,就好像看到了新疆小伙子和姑娘在热情歌舞。
既然新疆有木卡姆,广东有广东音乐,那么流行在江南地区的器乐曲是?)继而进入新课内容——江南丝竹。
新课展开1)先解释江南指的是哪里?(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
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2)解释丝竹是指什么?(古时就有中国八音)(插入图片解释)丝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形式,是一种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的音乐。
也就是说:江南丝竹----流传在江、浙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由“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笛、箫、笙和打击乐器(板、板鼓、碰铃,组成),多在节日及婚丧喜庆场合演出。
乐曲大都来自民间曲牌,风格明朗、欢快,表现江南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民朴实、爽朗的性格。
高一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高一音乐《丝竹相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24fd2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f.png)
高一音乐《丝竹相和》教案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2、赏析《中花六板》、《消遣升平》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丝竹乐的基础学问、激发、培育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爱好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驾驭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学问及推断其音色的实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缘由。
(3)、驾驭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学问。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觉的去查阅、收集有关丝竹的资料,懂得民乐的同学,能够自己组成一个民乐队来演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实力及实践实力。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反复倾听中感受丝竹乐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音乐艺术的鉴赏实力。
(2)、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更简单、更深的能了解音乐心情。
(3)、探讨法、实践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学生酷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驾驭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学问,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
驾驭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学问及推断其音色的实力。
教学难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辨别。
教学工具:多媒体。
古筝、笛子。
教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江南风采》组织学生进如课堂2、请一位懂民乐的同学独奏《紫竹调》。
二、导入:同学们刚才位同学的表演,精不精彩?(生:……)。
那同学们你们能告知我,这位同学运用了什么乐器吗?(生:……)。
同学们回答得特别好,古筝。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众多,刚才同学们看到乐器只是我们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小部分。
同学们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族乐器呢?知道我们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吗?(学生探讨回答,老师做补充)。
、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吹:指吹管乐器有笛子、萧、唢呐、管子等等。
拉:指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等等。
弹:指弹拨乐器有琵琶、筝、古琴、三弦等等。
江南丝竹教案
![江南丝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176c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4a.png)
江南丝竹教案篇一:丝竹相和教案丝竹相和[课题] 《丝竹相和》[教学内容]1.“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种介绍2.赏析《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教学目标]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他们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认识两种音乐的情绪和音乐风格,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掌握江南丝竹乐队及广东音乐的编制知识及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课时] 1课时[教具准备]音响、多媒体课件、板书用品、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狼爱上羊》,引出歌曲伴奏乐器----二胡。
提问法:流行歌曲名称《?》,伴奏乐器中主奏乐器是什么?展示课件组图,并提问1、图片1是一个什么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这个特别的组合把民族传统乐器和新的科技电声音乐的结合,把中国民乐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看图片2,结合1、2请同学归纳两幅图一共有哪些我们熟悉的乐器。
3、结合以上图片欣赏音乐片段《春江花月夜》、《春天来了》。
欣赏提示:音乐包含两个部分,着重注意辨识乐曲中主奏乐器音色。
思考问题:音乐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乐器特点:二胡----悠扬抒情高胡----明亮、有力,音调比二胡高进入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七节《丝竹相和》(看课件: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丝竹乐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上的精神享受,还能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一)欣赏乐曲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欣赏要求:把自己放进音乐情景中,结合书本知识感受音乐情绪欣赏提示:注意乐曲中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音乐要素的重要性)思考问题:1、音乐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器?2、音乐有何情绪特点,流传于我国哪些地方?3、江南丝竹有何音乐风格?4、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做评价和补充。
丝竹相和教案
![丝竹相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1142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d.png)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丝竹乐简。
2、“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介绍
3、音乐欣赏《娱乐升平》、《中花六板》。
二、教学目的
1、欣赏、对比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不同风格,认识特色乐器,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对不同丝竹乐种音色特点(尤其是特色乐器的音色特点)和音乐风格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技能目标)
3、通过聆听,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爱好。
(人文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一直是课堂中的大问题。
对作品的分析努力做到从音乐要素入手,从小处做起,有针对性地引导。
2、教学难点:对音乐风格的区分和辨别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需要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
但如果课堂上从音乐要素上去突破效果恐怕会好很多。
“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主奏乐器上的区别让音乐在色彩、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而二者在速度上的差异让音乐的情绪又有了变化。
四、教学过程。
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诠释
![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诠释](https://img.taocdn.com/s3/m/a3afa0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b.png)
二、江南文化的主要特征
1、水乡文化
江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包括长江、太湖、钱塘江等。这些水系资源 对江南的生活、文化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系资源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灌 溉水源,同时也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江南的桥梁、水巷、水乡风情等都是其 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
2、园林文化
江南的园林文化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有着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江南园林以山水为骨架,以建筑为点睛之笔,通过精心布局和巧妙设计,创造出 了一种宁静、和谐、诗意的氛围。这些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以其精美 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一、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态特征
1、乐器组合与演奏形式
江南丝竹音乐主要使用二胡、笛子、琵琶、扬琴等传统民族乐器。其中,二 胡和笛子是核心乐器,其演奏技巧高超,音色优美动听。琵琶和扬琴等乐器则增 强了音乐的节奏感和立体感。演奏形式包括独奏、合奏和齐奏等,其中合奏最为 常见。
2、音乐结构与曲式
江南丝竹音乐的结构严谨,曲式多样。音乐通常由引子、主旋律和尾声三个 部分组成。其中,引子部分是为了调整演奏速度和节奏,主旋律则是音乐的核心 部分,尾声则是对整个演奏的总结和呼应。此外,江南丝竹音乐的曲式还包括多 种变奏和循环结构,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江南丝竹音乐的形态特征及其 文化诠释
目录
01 一、江南丝竹音乐的 形态特征
03 参考内容
02
二、江南丝竹音乐的 文化诠释
江南丝竹音乐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音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清朝末期。这种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律、婉转的旋律和丰富的演奏形式,深受广大 民众喜爱。本次演示将从形态特征和文化诠释两个方面,对江南丝竹音乐进行深 入探讨。
3、蚕桑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
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末段
,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无忧结PPT构整理。发布此曲原系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作品赏析:《紫竹调》
• 《紫竹调》是广泛传播于吴语区 (苏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 等)的传统小调歌曲,其源头可 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
合奏乐——丝竹乐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主讲内容
江南丝竹
发展史 音乐风格及特点
代表作品
广东音乐
发展史 音乐风格及特点
代表作品
作品赏析
欢乐歌 雨打芭蕉 无忧PPT步整步理发高布
丝竹乐: 丝”与“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 丝---指的是弹弦乐器,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 丝 竹乐指的是用竹制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 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如二人台牌子曲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四胡, 江南丝 竹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笛、二胡,广东音乐乐队中主要乐器为粤胡 等。著名乐曲如江南丝 竹的《三六》《行街》;福建南曲的《八骏马》 《梅花操》;二人台牌子曲《南绣荷包》《推碌碡》等。
• 《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 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 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 曲调。《紫竹调》轻松活泼,婉 转流畅,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 唱性强,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 时期的“流行音乐”。从街头巷
闾传唱的“一根紫竹直苗苗,送 与哥哥做管箫”的情歌,到东方
歌舞团演员朱明瑛唱红大江南北 的沪剧《无罗忧P汉PT钱整理》发里布 著名的《紫 竹调》,该曲一直在上海这个城 市的上空飘荡。
无忧PPT整理发布
广东音乐的形成及发展史:
• 1、1921年以前是广东音乐的形成时期,它最初形成于清 末民初(二十世纪始) 。清末,在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 洲一带流行着不少“过场”——“又名宝字,即丝弦乐队 当无唱曲时,各弦合弄之谱也”、“小调谱”,广东音乐 即在这些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2、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时期,出 现了吕文成、何柳堂等专业作曲家和演奏家,原来的“硬 弓”乐队也发展成“软弓”。
• 3、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
乐工作者对广东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并对广东音乐的和
声、配器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出版了不少的乐谱,创作
并演出了大量优秀曲目。
无忧PPT整理发布
伴奏乐器:
早期的合奏, “五架头”,又叫“硬弓组合”,独奏多用琵 琶或扬琴。
20年代以后,俗称“三件头”,又称“软弓”。主奏或特性 乐器是高胡,也称粤胡、南胡。
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 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 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
无忧PPT整理发布
发展史
• 1、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
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 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演奏,由昆曲班社、堂 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班社。 • 2、1860年前,已在江南一带流传。最初流行在农村中, 后在城镇茶馆中民间自娱娱人即兴消遣的一种手段,一直 十分兴盛。 • 3、1911年,在上海建立了最早的丝竹乐团体——“文明 雅集”,后有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调”、“国 乐研究社”、“乐林国乐社”等团体。
广东音乐
二弦、 提琴(类似板胡)、
三弦、月琴、
无主忧P奏PT乐整理器发:布 高胡 辅以扬琴和秦琴
高胡
提琴(板胡)
三弦
月琴
横箫
无忧PPT整理发布
广东音乐的特点:
• 广东音乐旋律跳跃活泼、流畅自然,其结 构多为短小精悍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时代的气息,音乐绮丽精致,华美 光彩,性格乐观向上。
无忧PPT整理发布
江南丝竹伴奏乐器:
江南丝竹
丝:二胡、中胡、 琵琶
三弦、扬琴、 秦琴等
竹:笛子、箫 笙
其它:板、板鼓 碰铃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中胡
二胡
三弦
扬琴
琵琶
秦琴
无忧PPT整理发布 板
板鼓
碰铃
笛子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笙
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
•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 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 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声性复调织体写法 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 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 民间的古典曲牌。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广东音乐:
于清末民初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
带• , 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
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广东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
乐种之一,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 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现在则专指丝竹音乐。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丝竹乐的音乐特征:
丝竹乐具有“柔、细、轻”的音乐特征: 柔——指乐队合奏音响柔润的特点。 细——指演奏风格精致细腻的特点。 轻——指乐曲侧重于表现轻快、愉悦的情趣。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乐,泛指江南部、浙江西部 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 海一带的乐曲为主。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 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 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无、忧P细PT整、理发轻布 、雅" 的风格特色。
江南丝竹代表作品:
• 江南丝竹著名的八首乐曲是——
• 《欢乐歌》、《云庆》、《老三六》、 《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 、《四合如意》、《行街》。
• 此外,《鹧鸪飞》、《柳青娘》、《高山
流水》、《霓裳曲》、《倒扳桨》等乐曲
亦常演奏。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作品赏析: 《欢乐歌》
•
江南丝竹合奏曲。是明、清时期流传在江南
的曲调,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
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在江南丝竹乐曲中一个
创新。
• 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 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
无忧PPT整理发布
作品赏析:《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是早期优秀乐曲之一。 乐曲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了南 国生活的愉悦情绪。曲调运用顿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花等技巧,描写打在芭蕉上淅沥 的雨声、芭蕉在雨中婆娑摇曳的形 态以及人们旱热逢雨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