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写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在跟随父亲李渊创业开国之时, 奋发进取,严于律己;但在立国之后,自矜功业 成就,逐渐改变原先的勤俭作风,大量兴建宫殿, 不断追求珍宝。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的这篇奏章, 即旨在提醒,警戒李世民应“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使天下长治久安。
三、中心论点
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国君必须努 力积聚德义。
五、写作特点
1.观点明确,内在联系紧密。 2.运用正反对举的方法进行对比论 证。 3.较多地采用了比喻、排比、对偶 等修辞手法。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一、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 他的生平事迹不详,诗作亦多散佚,仅《全唐 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二首。 《春江花月夜》历来受到称颂,诗人因此名垂后 世。
二、本文的写作背景
《吊古战场文》是李华的力作。据《新唐书· 李华传》,可以推 知这篇文章当是天宝十一载或稍后(752—755),李华以监察御史 奉使朔方(在今宁夏灵武西南),途径古战场有感而作。 吊,凭吊,即面对遗迹而悼念古人、感慨往事。“吊古”,常 常为“伤今”。唐玄宗初期在军事上是加强防御,到了后期,日渐 改用一种国力所不能负担的干预性的对外政策。边将中又有使用阴 谋挑起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战争,邀功求赏,以致战争频繁。本文对 战争的凄惨气氛、战斗的酷烈场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作了 生动的描写,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二、本诗背景
安史之乱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前后居住了五年 左右,到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东行,在大历 元年(766)春天到达夔州,暂住西阁;大历二年 (767),他先迁到赤甲,又移居襄西的草堂,在 这里主管公田。到这年秋末,他把草堂让给年轻 的吴姓亲戚(即吴郎)居住,自己搬迁至十几里外的东屯,但与吴 郎时有往来,在他诗集中留下 了三首他 与吴郎交往的诗篇。《又呈吴郎》是其 中最有价值的一首。
五、艺术特色
(一)画面清丽,色泽柔和
(二)柔情似水,淡愁如烟
(三)诗情、画意、哲理融于一炉
(四)语言优美自然,声韵和谐流荡 (五)线索清晰,写景、抒情浑然一

吊古战场文
李 华
一、作者简介
李华(715—766),字遐叔,唐赵州赞皇(今 属河北)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 第,天宝二年(743)又举博学词科。他曾按劾杨 国忠亲属,为权幸所嫉。安禄山叛军陷 两京,逃 避不及,被迫受伪职。安史乱平,贬杭州司户参 军。自恨不能完节,遂屏居江南。李华以文名世, 有《李遐叔文集》。
三、结构层次
本文可分成四个部分。
首段为第一部分,描绘了作者所亲眼见到的古战场景色,渲染 其悲凉气氛。 二、三、四三段为第二部分,展开对边战的历史回顾和古战场 凄惨景象的形象描绘,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危害,指出“多事四夷” 的原因在于“文教失宣”,“滥用武力”违背王道仁义。 第五段为第三部分,凭吊古战场的亡灵精魂,将心比心,哀其 不幸。 末段为第四部分,提出应以“守在四夷”来控制局面。
四、内容述评
本诗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 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 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 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 “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 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然而写来柔婉似水,笔致缠绵,悠悠相思中 饱和着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四、行文纲领
本文以“常覆三军”引起;第二部分即 紧承四字语绪,描述“常覆三军”的场景及 追究“常覆三军”的原因;第三部分凭吊覆 军将士亡灵;第四部分提出不再让“常覆三 军”的历史重演的政治措施。全文纲目清晰, 次第井然。
五、主题思想
文章从描绘古战场的悲凉景色入手,以“常覆 三军”作为行文纲领,展开对边战的历史回顾和 场景描绘,突出描述不义之战的残酷性、危害性 和古战场阴森惨淡的景象、气氛,以揭示不义之 战的根由是某些帝王、边将的“多事四夷”,而 “多事四夷”的根由在“文教失宣”,从而归结 出应施仁政、行王道的主旨。
四、层次结构
第一段:以木、流为喻,指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而“积聚德义”的根本途径则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第二段:从总结历代君王善终者鲜见的历史教训入手,提醒李 世民不能纵情傲物以结怨,因为国家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是否 取得民心。 第三段:在列举“十思”的具体内容后,强调积聚德义、广施 恩泽有着能使天下“垂拱而治”的重大作用,与开头的总论点相互 呼应。
唐代文学
谏 太 宗 十 思 疏
魏 徵
一、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 河北晋县)人,唐初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任谏 议大夫,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 魏徵病故时,唐太宗亲自为他制作了碑文, 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 徵没,朕亡一镜矣!”
二、文体知识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这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 此 曲调,或说创自南朝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 杨广。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诗往 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 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三、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八句):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 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 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余下二十句):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 1.第一层(前十二句):写思妇怀人。 2.第二层(后八句):写游人想家。
六、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描述生动 2.以情为经,血脉流贯 3.句式整饬,文气流畅
又 呈 吴 郎
杜 甫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诗人。他 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之家, 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他的众多 优秀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 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 史”、“诗圣”。他的诗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有《杜少陵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