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八大山人(1697-1765),原名朱耷,字巴陵,号八大山人,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书法家。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对中国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为主线,探讨他的艺术风格及其对中国的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一、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以写意、随性为主,追求自然与自由,扬弃传统的形式和规范。
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由奔放的笔墨和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和自由淳朴的感觉。
八大山人的画作注重意境的表现,强调艺术的灵气与传达情感。
他不拘泥于写实主义的规范,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物象的理解。
他善于以简洁的线条、饱满的笔画和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了山水、花鸟和人物的生动形象。
八大山人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他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被后人称之为“八大山人画派”。
他的山水画常以巨石奇峰、幽谷深潭为背景,勾勒出粗犷的山势和悠远的水韵。
他注重用笔和墨的运用,以自由奔放的笔触描绘出波涛汹涌的江河和逶迤曲折的山水景色。
除山水画外,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也别具特色。
他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鸟物的轮廓,以浓淡相间的墨色表现出花朵的细腻与生动。
他不拘泥于传统花鸟画的规范,更注重对自然界生物的真实和活泼的描绘。
二、八大山人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对中国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八大山人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他毅然放弃了传统规范的画法,追求自由创作,推崇笔墨的自然流露。
他的艺术观念和技法为后世的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引领了中国画风格的变革。
其次,八大山人注重意境表现,强调艺术的灵气。
他的画作以情感表达为核心,追求与自然界的共鸣。
这种强调情感和灵感的绘画观念对中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中国画摆脱了形式的束缚,赋予了更多的艺术自由度。
此外,八大山人的作品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画风简约大胆,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感,为后来的画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浅析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哲学思想
2021/01 No.227浅析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哲学思想内容提要:本文从八大山人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态度,来阐述他的绘画作品的审美取向以及一种“有我之境”的绘画意境,显现出他简淡天真、禅味盎然的艺术高度,达到一种禅的境界。
在绘画形式上,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表现为以怪诞、隐喻、悲悯为美的艺术形式;在内容上,绘画的素材不再是名山大川,而是极具荒寒萧瑟意味的残山断水,抑或是有一种独特悲怆意味的花鸟鱼虫形象,与同时代的绘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八大山人;怪诞;隐喻;精神;意境文_张琴玉中国艺术研究院一、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形成的因素八大山人本名统鐢,后更名为朱耷,与石涛、髡残、弘仁在中国画史上被并称清初“四遗民画家”或“四僧”。
八大山人年少时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深受释、儒思想影响,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
八大山人十九岁时明朝覆亡,家族没落,因此深受刺激。
二十三岁剃度当和尚,后又改做道士,在南昌城外建了青云谱道院,亲自出任住持,以此来求得生存的希望。
之后的岁月,他都过着一种凄凉而又难以言语的生活,因此他的作品构图常常是简洁的,营造出一种荒寒寂冷的气氛,内心充溢着躁动的情绪。
可见八大山人在遁入空门后潜心学禅之余,未曾放弃对梦想的追逐。
画之风格乃人之风格,绘画风格的形成往往跟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家庭、教育、人生经历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耷的艺术风格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尤为深刻。
他出身王孙贵族,又才华横溢、颖异绝伦,能诗赋,又善书画,诗章书画怪涩幽奇。
八大山人的绘画以自然为师,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追求的笔墨情趣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和情感依据,甚至具体到每一处的笔画或每一处墨点,都被赋予超出作品风格内容本身的人格力量。
他师古而不泥古,又通过嬗变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狂怪的画风背后,实则隐藏着他对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感。
他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环境和人们面对遭遇的真实情感。
八大山人的画赏析
八大山人的画赏析八大山人的画,那可老有意思了。
我第一次看到八大山人的画的时候,就觉得这画有点怪,又有点酷。
八大山人其实不是八个人,就只是一个人,这名字就挺让人迷糊的,是不是?他的画里好多都是画鸟啊,鱼啊之类的小动物。
他画的鸟啊,不像咱们平常看到的那些画里的鸟,站得笔直,羽毛整整齐齐,还欢快地唱歌啥的。
他画的鸟就缩着脖子,眼睛往上翻着,就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我就想啊,这鸟是不是被谁欺负了呀?也许他是想通过这鸟表达自己心里的那种不痛快吧。
你再看他画的鱼,那鱼的眼睛也是白花花的,大大的,就像两个小灯泡似的。
鱼呢,也是孤零零地在水里游,周围啥也没有。
这感觉就像那鱼在一个空荡荡的世界里,很孤单,又有点倔强。
我觉得八大山人画这些鱼和鸟的时候,可能是把自己当成了它们,自己也是在这世界上孤孤单单的,只能自己跟自己玩。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他的一幅画,画的是一座山。
那山画得可简单了,就几笔,但是你一看就知道那是座山。
这就很神奇啊,我自己画画的时候,想画个山,得画老半天,又是画石头,又是画树的,画得乱七八糟,还不一定像个山。
他呢,几笔就搞定了,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大师啊,人家那功夫,咱比不了。
可是我又有点不服气,也许他只是运气好,画几笔就成了呢?但后来再仔细看,发现他那几笔里可有讲究了,线条的粗细啊,弯曲的程度啊,都很有门道。
八大山人的画里的颜色也很特别。
没有那些花花绿绿的颜色,好多都是水墨画,就是黑的和白的。
但是你可别小瞧这黑白两色,在他的画里就像有魔法一样。
黑色的墨就像黑夜一样深沉,白色的地方就像白天的光,黑和白一搭配,就把那种孤单啊,寂静啊的感觉表现得特别到位。
我有时候就想,他为啥不多用点颜色呢?彩色的画多好看啊。
可是再一想,也许只有黑白才能表达出他心里那种冷冷清清的感觉吧。
他画里的东西好像都有自己的脾气。
比如说他画的石头,那些线条就硬邦邦的,就像一个很倔的老头,谁也不服。
这石头可能就代表着他自己的那种性格,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从八大山人谈范曾的绘画艺术
从八大山人谈范曾的绘画艺术范曾(1162年-1241年),字慎行,号可敏,号凤陵山人,浙江绍兴人。
范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绘画家,被誉为八大山人之一。
他以山水画见长,其艺术风格独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范曾的绘画作品在苍劲有力之中融入了柔美的意境,给人以奇特而又富有迷惑性的感受。
他善于运用轻重变化和色彩的变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
他擅长描绘山水景色,独具一格的风格常常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体验。
在范曾的作品中,他常常运用了一种称为“青绿”的颜料,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清新明亮。
他善于表现山水之间的层次感和深远的视觉效果,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变化,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
范曾对于山水景色的描绘,常常采用了透视的技巧,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感。
他通过刻画山石的形态和质感,描绘出山脉的高低起伏和自然的变化,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还善于运用运笔的技巧,使得画面更具动感和层次感。
范曾的绘画作品富有生气和动感,透露着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绘画的对象不仅仅是山水,还包括花卉、动物等。
他运用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将自然界的美妙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范曾的绘画风格独特,不拘一格,因此不仅对后世的绘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他的作品常常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使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体味到生活的美妙和人生的价值。
范曾是一位杰出的绘画家,他的作品独具个性,富有生气和动感。
他运用独特的笔触和色彩,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美丽。
范曾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欣赏范曾的作品,我们可以体味到美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从八大山人谈范曾的绘画艺术
从八大山人谈范曾的绘画艺术范曾(1470年-1524年),又称八大山人,出生于明代宁波(今属浙江),是明代文人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被誉为中国明代文人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画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具个性特点的画家之一。
范曾的绘画艺术主要以山水画为主,其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后世诸多画家的影响和推崇。
范曾的画风沉稳大气,笔触独特,给人以深沉、安详、古朴的感觉。
他善于运用墨色,墨迹枯燥,丹青刚毅,富有艺术感染力。
范曾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创作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范曾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诗意,融合了文学和绘画的艺术表达。
他的山水画常常通过情感上的表达,展示了个人内心的世界。
他善于运用寓意和象征,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范曾的绘画作品还注重创造之美和情境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意趣。
范曾的绘画艺术对明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画家,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他对于传统山水画的突破和创新,对于文人画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范曾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儒雅淡泊,心有诗意的文人之美”。
范曾的绘画作品至今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代表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远游雍和堂》、《游春图》等。
这些作品在笔墨、意境和构图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并展示了范曾在绘画艺术方面的独特才华。
范曾作为明代文人画派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对于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表达,给人以深沉、安详、古朴的艺术享受。
范曾的绘画艺术被誉为中国文人画史上最具个性特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艺术风格极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简约而深邃:八大山人的画作往往以简约的笔墨和形象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他的画往往只有几个简单的元素,如山水、飞鸟、孤禽等,但这些元素却能够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2. 变形而奇特:八大山人的画作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一定的变形和奇特之处,如他的荷花形象,与其他画家的表现形式不同,他的荷花通常是以孤傲、清冷、高傲的形象出现,具有强烈的个性。
3. 苍劲而古朴:八大山人的笔墨风格苍劲有力,富有古朴的气息。
他的画线条简练流畅,不经意间流露出天真、自然的情趣。
4. 高雅而孤傲:八大山人的作品蕴含着高雅、孤傲的气节和精神追求,他的画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简约、变形、苍劲、高雅和孤傲的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他成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
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八大山人(1626年-1691年),原名朱耷,字赞之,号八大山人,江苏昆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画家。
他的艺术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独特的笔墨表现: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而著称。
他擅长用淡墨轻柔地勾勒出山水的轮廓,不倚赖浓墨重彩的描绘。
他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变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景物的气息和神韵。
他的墨色纯净,墨迹流畅,给人以宁静、淡泊的感觉。
2. 关注自然与生活:八大山人的画作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
他喜欢画山水,尤其擅长描绘峰岩、水波和云霞。
他的画作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自然的神奇。
此外,他还经常画一些人物和花鸟作品,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感的表达。
3. 基于写意的风格: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写意为主,强调个人的创作和表达。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刻板规则,不追求严谨的细节描绘,而是追求笔墨的自由流动和意境的抒发。
他的画作给人一种自由、灵动的感觉,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4. 写生与创造的结合:八大山人注重写生和创造的结合。
他在创作前会进行严谨的写生研究,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的变化,积累素材和经验,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他注重真实性和自然性,但又不拘泥于写实的复制,而是通过个人的创造和想象,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5. 强调传神和意境:八大山人的画作注重传神和意境的表达。
他追求以简洁的线条、轻盈的笔墨和独特的构图,描绘出景物的神韵和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外在景物的描绘,更是通过精妙的构图和墨色运用,传达出作者对景物的内心体验和思考,给人以深远的艺术感悟。
总结起来,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包括独特的笔墨表现、关注自然与生活、基于写意的风格、写生与创造的结合以及强调传神与意境。
他的画作以其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意境,为后人所借鉴和推崇。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描绘,更是一种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思考与追求。
简述八大山人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艺术成就简介八大山人(1697年-1765年),名曾子美,字士元,号八大山人。
他是清朝中期一位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画风独特八大山人的作品以自由奔放、豪放洒脱的笔墨风格而闻名。
他擅长运用浓墨重彩,勾勒出独特的形象和景物。
他的画作常常富有生动活泼的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善于表现自然八大山人非常注重描绘自然景物。
他擅长通过绘画来表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之处。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他都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自然界中万物的本质特征。
三、创新传统题材八大山人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将传统题材与个人创新相结合。
他不拘泥于已有的规则和模式,而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四、独特的人物形象八大山人的人物画以其独特的形象塑造而著称。
他擅长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情感,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
他创造了许多具有个性鲜明、富有表现力的人物形象。
五、博采众长八大山人广泛吸收了中国古代绘画、书法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他对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名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运用和发展。
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传统艺术的底蕴,又具备了个人风格。
六、跨越时空八大山人在艺术创作上跨越了时空界限。
他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绘画技法,还运用了当时流行的西方艺术理念。
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
七、多才多艺八大山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遒劲有力、气韵生动著称,被誉为“笔力雄健”。
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其文采飞扬、意境深远。
八、影响后世八大山人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自己的创作上,还通过他的弟子和后来者传承下去。
他开拓了绘画艺术的新境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以上简述了八大山人艺术成就方面的几个重要点。
八大山人以其独特而豪放洒脱的画风而闻名于世,在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方面具有独特见解。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析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析八大山人画风豪迈沉郁,笔墨简朴雄浑,书法线条狂放不羁,恣纵奇古,以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为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既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八大山人的传承八大山人早期的笔墨,主要继承沈周、陈淳、徐渭的水墨传统。
画风也比较规矩严整,且收敛有度。
董其昌大力提倡“南宗”文人画,极力反对画作中恣意挥洒、笔墨纵横之气。
而只有徐渭、八大山人和石涛反其道而行之,彻底冲破小写意花鸟画温尔文雅、柔美秀润的枷锁,用热情豪放、奔肆不羁的画风取而代之。
由此,花鸟画由着重刻画“意境”的小写意,逐渐向着重推崇“格调”的大写意转变。
八大山人由于明朝遗民的身份,心中的苦痛和压抑无处发泄,徐谓的画风使其情有独钟,备感亲切、对路,因此,渐渐转变自己原有的画风而向徐渭的风格靠拢。
徐渭绘画用笔变化多端:线条的粗细、笔力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等方面都出手不凡,笔随墨走、墨由笔生;还将作书的笔法参入其间,形成自己充满个性的独特风格。
基于徐渭的风格特点,加上自己的领悟和消化,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画作中尚有沈周、陈淳的东西,但极大部分都来自于徐渭。
构图惊险、笔法狂草、情思涌动、笔墨酣畅、气势豪迈等特点,都属徐渭法度优游这一派别。
画家60岁后,是其绘画艺术较为成熟的阶段,并以“八大山人”署款者为代表。
八大山人在临写法书碑帖的过程中,参悟出落一个道理,若一味使用尖笔硬毫,侧锋笔势表达刚斫、棱角的手法有所不妥,就逐渐以软毫中锋进行调整,使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八大山人后期的创作,随着世俗干扰的彻底排除,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放松,因此原先绘画中狂怪、生硬的气势有了收敛,笔墨意韵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八大山人以其孤傲的性格、奇奥的画境、近乎怪诞的笔墨,对诸家花鸟画派兼容并蓄的前提下,大力发扬了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整体风格,并为清以降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摘要:八大山人是我国古代的一位非常富有个性和民族气节的画家,其历经明清年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是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
八大山人以其形貌异,表情冷漠的笔下形象和简练的墨色表达了自己孤傲不屈、悲愤苍凉的情感,独具创造。
八大山人所作写意花鸟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式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其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
他在明亡后保持气节,不附炎趋势,能够洁身自好,而得到后人的尊重。
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品位其人生和体验他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八大山人写意花鸟山水画影响情感一、个人生平八大山人(1626—1705),原姓朱,名统筌,乳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等,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其祖父、父亲都能诗善画,朱耷幼年就受到熏陶,“八岁既能诗。
擅书法,共篆刻,尤精绘事”。
在他19岁时明朝覆灭,继而清兵南下,作为宗室王孙的朱耷便奉母携弟避难于新建洪崖,为了逃避清朝的迫害,于顺治五年(1653)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号韧庵。
顺治十年(1653)又在耕庵老人处受法,“住山二十年,从学者数百人”,成为宗师。
康熙十八年(1679)他被临川令胡亦堂请去,延之官舍年余,忽发狂疾回到南昌。
62岁以后经常在南昌北兰寺,后又自构寐歌草堂,以卖画度日,直到81岁逝世。
八大山人历经明清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是明王室后代,为了避免清朝迫害,时僧时道时儒;他又不甘心为统治者笼络,故作疯癫,装聋作哑。
由于家园的破灭他感到非常的痛苦,时常伏地呜咽,痛哭流涕;时常仰天大笑,慷慨悲歌。
据说因他有《八大园觉经》,所以自号八大山人,但在签名时将四字连写,很像“哭之”或“笑之”。
他的诗和画也正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
八大山人画上款印别号极多,据记载有:雪个、个山、个山驴、驴、人屋、拾得、何园、黄竹园、八还、书年等。
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
八大山人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八大山人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思想境界高超。
本文将从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对八大山人的艺术魅力进行探讨。
一、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他创作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中。
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宏大,布局宽广,形式独特。
山石云树的纹理和结构清晰,笔画遒劲有力,同时形成了灵动的节奏感和宛如音乐的意境。
他的花鸟画作品则注重表现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美感,笔触轻盈细腻,造型精细鲜明,灵动自然,栩栩如生,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其次,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
他善于吸取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不拘泥于固定的画法,而是注重自己的摸索与创新。
他的画风不仅有花鸟、山水、草虫等形式内容的不同,而且还有宽阔雄浑、清新俊逸、细腻婉静、深沉僻逸等多个风格的体现,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此外,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精湛继承和创新发展上。
他擅长吸收汉唐以来的诗词、历史典故、佛教经文等艺术素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展现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二、思想境界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来源于其高尚卓越的思想境界。
他思想开阔,见解独特,对世界和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他注重自主精神的培养和自由意志的发挥,强调个性的独立和个体的尊严,不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其次,八大山人对审美精神和人文情怀具有深刻的认识和表达。
他认为艺术是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是表现人类理想、情感和理智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文化中最闪亮的明珠。
最后,八大山人强调了人类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珍视。
他将自然看作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础和生命的源泉,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互照应,共同发展。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哲学层面的反思和洞察。
总之,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彼此交织,相得益彰。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高超的思想境界,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留下了同侪难及的精彩艺术瑰宝。
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赏析
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赏析八大山人的绘画是贵族意识之下的艺术,作品中的虚静中和之美、清高孤傲之美、奇古怪诞之美是他贵族意识的集中体现。
——题记八大山人是清代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原名朱耷,他出生在明代王孙世家,家学渊博,祖辈和父辈都擅长诗文书画。
家境的殷实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八大山人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看到过历代绘画精品,也认真地临摹和细细地揣摩过,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
当时明代绘画模古一度成风。
八大山人少年时期的作品也是遵从模古一路,临摹董其昌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他后来的山水画作品在用笔用墨上也带有董其昌的痕迹。
明朝的灭亡是八大山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由一个王孙贵族变成了一个僧人、道士,政治的变乱使他失去了一切,国破家亡之痛影响了他的终生。
他如果不是有这段惨痛的经历,也不会遁入空门;他如果不是遁入空门,也就不会潜心学道;他如果不是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杀,也不会隐姓埋名;他如果不是受封建礼教思想中的“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也就不会由佛转道,取妻生子;他如果不是在思想、感情极度压抑,悲愤、抑郁到极致,他的作品也不会如此的怪诞、冷清。
设想一下,如果明朝不亡,他的绘画艺术也许会是清初“正统画派”四王一路,作为一个王孙贵族,他也许会忙于迎来送往,应酬宾客。
或者是忙于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图举子之业,历史上就会多一个姓朱的朝廷命官,他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状况。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时势将一个聪明敏慧之人逼进寺院,使他只可能将时间用在学禅习艺上,从而造就了一个画坛上颇具传奇色彩的、独特的、怪诞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早年的贵族生活使他一直把自己摆在一个王孙的位置,虽然地位变了,生活变了,但是贵族意识却一直影响着他,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到以前,从他的名号和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用的“个山”名号,源于“⊙”,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圆中一点。
将符号“⊙”分成上下两半,上半部成“个”字,下半部成“山”字,符号“⊙”即一个“日”字,“日”即太阳,象征光明,亦即明朝。
八大山人的作鉴赏与评价从技法到意义的分析
八大山人的作鉴赏与评价从技法到意义的分析八大山人的作品鉴赏与评价——从技法到意义的分析八大山人(约公元1626年-1699年)是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技法到意义两个层面,对八大山人的作品进行全面鉴赏和评价。
一、技法的分析1. 境界逼真独特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其独特的境界而著称。
他善于运用写意的手法,通过几笔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再以淡墨或湿笔渲染出细节,给人以若有若无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笔触和逼真的表现力,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2. 构图巧妙八大山人的作品在构图上也表现出独特的才华。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将山水融于画中,创造出和谐、平衡的画面。
同时,他注重空间的运用,通过对画面中不同元素的排列和布局,使整个画面更具层次感和韵律感。
3. 简约而不简单八大山人的画作以简约而著称。
他往往通过简洁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饱满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简约的技法,使得作品更具神韵和内涵,给观者以留白的想象空间,达到意境与情感的共鸣。
二、意义的分析1. 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八大山人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崇尚自然,强调笔墨的随机和意外性,追求画作的自然和真实。
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界的景色及物质世界的真情表达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2. 个性与境界的融合八大山人的作品在表现主观情感的同时,也探索了个人内心与自然世界的融合。
他通过笔墨的抒发和写意的手法,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感悟。
他将个人情感与山水自然的景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和气质。
3. 传世的文化价值八大山人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他通过山水的表达,传达了个人的情感、审美以及文化修养。
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后世文化人的推崇,也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结:八大山人是中国画坛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独具的意义而广受赞誉。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鉴赏与评价,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艺术表达和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
浅谈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的特点八大山人的画作常以鱼、鸭、鸟为主体,这些动物皆以白眼向天,表达出八大山人对明朝灭亡的愤恨,其所作的梅花也都有利剑一般的角,仿佛是坚决抵抗的决心。
对八大山人晚期的绘画风格的概括,学界的主流评价大多是“狂放不羁、愤怒悲悯”,八大山人被贴上了愤怒、孤傲的标签,人们总是谈论着他的悲惨命运和桀骜不驯的性格。
但事实上,这是对八大山人以偏概全的认识,特别是八大山人晚期绘画的特点,笔者认为仅仅是愤怒和孤傲,不足以解释其绘画特点。
八大山人晚期的艺术作品更富有纯真、灵动的魅力,画中充满了一种生动、纯粹的气韵,感人心神。
八大山人晚年摆脱了幽冷、孤僻,掩去了白眼视人的愤怒,放下了无可奈何的绝望,转而流露出平淡的一面,悠然中透出些许活泼。
这个时期的八大山人作品中,多以小动物为表达主体,“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让那些奇情异趣、生意盎然的禽鸟形象跃然纸上,将悠远、恬淡之意寓于画中。
此外,有别于夸张的方形眼睛,小圆点眼睛也渐渐出现在八大山人的晚期作品中。
眼神的描绘类型丰富多彩,这些眼神时而恐慌,时而发困,时而眯起,时而凝视,暗暗透露出一份玩世不恭的幽默之意。
八大山人晚期的作品并没有沉闷之感,更没有矫揉造作,而是贯穿着一种流畅、洒脱的自由气韵,活泼生动,生趣灵动。
二、八大山人晚期绘画风格的形成过程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绘画风格变幻莫测,并由此发展成新的模式。
传统文化是八大山人变化造型风格的思想源泉,这也得益于八大山人晚年隐世后,不断接触到更广泛的传统文化。
八大山人把前人的造型风格加以整合并融入自己的创造,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象征性符号,将这样的符号变形、夸张后运用于雏鸡、八哥和鱼等形象,从而变为八大山人表达情绪的艺术语言。
但是,八大山人并不是简单地反复运用,而是令其起到强化的作用。
如,在个别画作中,象征性符号与其他造型符号结合,创造出新的造型结构,从而强化表达作用。
从八大山人谈范曾的绘画艺术
从八大山人谈范曾的绘画艺术范曾,字忆白,号临川,广东省潮州市人。
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泰斗级人物之一,范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成为了一代宗师。
他深受古代名家的影响,尤其是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范曾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和精神内涵的继承和发扬。
本文将从八大山人的艺术风格入手,探讨范曾的绘画艺术,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述。
八大山人,原名仇寿,字东溪,号宗之,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画家。
他被誉为中国画坛的“大家”之一,以国画花鸟见长,尤其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堪称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的画风以墨意浓烈、线条丰富、构图雅致、笔墨遒劲著称,被誉为“狂生人间一味之画者”。
他的绘画风格不拘一格,自成一派,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范曾深受八大山人的影响,他在绘画中常常表现出对八大山人的倾慕和追随。
范曾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尤为出色,他的笔墨遒劲,构图雅致,线条丰富,墨意浓烈,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体现了八大山人的画风,展现了他对八大山人的深刻理解和倾慕之情。
与八大山人类似,范曾的绘画风格也不拘一格,自成一派。
他擅长以墨写意,独具一格。
在范曾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笔法和意境,洋溢着一种深沉的意蕴。
他所绘制的梅兰竹菊四君子,都饱含了他对自然的理解和艺术的追求,表现了他对古代大师的倾慕和敬仰之情。
范曾在创作中常常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诗画合一的手法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范曾的绘画作品中,除了对八大山人的影响外,还融合了一些现代艺术的元素。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呈现了一种融合古今的艺术风格。
他的笔墨中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当代文化的包容,展现出了一种大师风范和超越时空的气质。
范曾的绘画艺术给人一种陶冶情操、增长才学的感觉,他的画作既有传统绘画的韵味,又兼具现代艺术的时尚性,为中国画坛增添了一种新的艺术风貌。
他的作品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还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中国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构图,构图是指画面的安排和组合方式。
八大山人是
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具有独特的构图特色,下面我们来探析一下。
1. 动静结合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往往会采用动静结合的构图方式。
画面上的花鸟虽然是静态的,但是画面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是因为八大山人巧妙地利用了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让画
面看起来非常有动感和变化。
2. 以点带面
八大山人的画作中,常常采用以点带面的构图方式。
他会用简洁的点线条勾勒出花鸟
的轮廓和特征,然后再用丰富的色彩填充和描绘细节,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细腻的
质感。
3. 空灵寂静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特别注重画面的空灵寂静感。
他善于运用留白和虚实,将画面
中不必要的细节去掉,让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高雅、深邃的美感。
4. 远近呼应
八大山人的画作中,常常采用远近呼应的构图方式。
他会用有节奏感和层次感的线条
贯穿整个画面,同时在画面的前景、中心、背景等不同的位置安排花鸟,形成空间上的远
近层次感和立体感。
5. 情境设定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常常通过情境设定来营造画面的气氛和主题。
他会根据花鸟的
特征和背景来设计画面中的情境,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花鸟与人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特色鲜明,独具品味。
他善于用线条、色彩、空间、情境等元素来表现花鸟的特征和情感,营造出充满生命力和灵动感的画面。
他的画作不仅
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1、社会历史背景∙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
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
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
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doc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摘要: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
他以极其简练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构图,人格化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王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新风貌,对后世绘画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寄情精简奇特朝的愤懑之情和对明朝的怀念,寄寓了自己愤世嫉俗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他的绘画达到了“笔简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
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
姓朱,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八大山人等,一生所用名号多达55个,以八大山人的名声最著。
八大山人天赋很高,自幼受祖辈的艺术教养,8岁能写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19岁时,清兵入关,他遭受到国亡家破之痛,忧伤悲愤无处发泄,由口吃而佯作哑子,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时在奉新山削发为僧,过了十三年的僧侣生活。
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韬光养晦,取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者。
由于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的高压,使得他只能潜心于艺术,并通过笔墨来表达他愤懑和郁结不平之气,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
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
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朱耷的山水画原宗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之法。
明之后则山水气象为之一变,意境枯索荒寂,绝非董其昌的秀逸平和,于苍凉凄楚中迸发出雄强悲壮的气质,体现了其孤愤而坚毅的心境。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八大山人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著名画家,以花鸟画而闻名于世。
他的花鸟画作品以构图独特而著称,下面将对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进行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突破了传统,更加注重画面整体布局的美感。
他善于利用画面的对称与平衡,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八大山人在构图中往往采用对角线和三分法的布局,使画面的构图线条流畅而有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他在构图中注重画面的主次分明。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常常将主体物放在画面的正中央或焦点位置,使主体物成为画面的重点。
他通过精心的构图设计,使主题清晰明确,给人一种突出感和冲击力。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中注重运用对比手法。
他善于利用颜色、形状和质感的对比,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形状的丰富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目光。
第四,他在构图中注重运用空间的处理。
八大山人善于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注重画面中的空间布局和层次感。
他常常将画面分成前景、中景和背景三个部分,通过对不同部分的处理,使画面更富有立体感和深度感。
第五,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中注重运用对比的表现力。
他在构图中常常利用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和纹理对比等手法,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通过对比的运用,他能够凸显画面中的重点和主题,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八大山人花鸟画在构图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突破传统、注重整体布局美感、主次分明、对比运用和空间处理等方面。
他的构图独特、形式多样,并且注重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使他的花鸟画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1. 引言1.1 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原名张大千,字少卿,号八大山人。
他是清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史学家。
八大山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现代山水花卉画之宗与神”。
八大山人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自幼喜爱绘画,师法王时敏、八大金刚,潜心于画艺的练习与研究。
他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花鸟画见长。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花鸟名家”。
八大山人画风独特,擅长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生动的花鸟形象,其作品具有浓重的传统文人气质,又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强调轻灵秀雅,墨色淋漓,意境深远。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广受欢迎,为后人所推崇。
八大山人不仅在绘画领域有出色表现,还涉足书法、诗词等领域。
他以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华闻名于世,被誉为文史翰林、艺坛泰斗。
八大山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传世大师。
1.2 花鸟画的背景八大山人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擅长绘制花鸟画,被誉为“花鸟画宗师”。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画的传统门类之一。
花鸟画起源于古代宫廷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他独特的构图手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以描绘花卉、鸟兽为主要内容,注重形神兼备、写实并具有审美价值。
在中国文人画中,花鸟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文人雅好之一,也是中国绘画大家们争相涉猎的领域。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中的创作,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更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高超造诣。
在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通过深入研究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特色,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魅力。
2. 正文2.1 构图特点一:布局简洁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构图特色闻名于世。
八大山人的作品在布局上都能体现出简洁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摘要: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
他以极其简练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构图,人格化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王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新风貌,对后世绘画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寄情精简奇特朝的愤懑之情和对明朝的怀念,寄寓了自己愤世嫉俗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他的绘画达到了“笔简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
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
姓朱,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八大山人等,一生所用名号多达55个,以八大山人的名声最著。
八大山人天赋很高,自幼受祖辈的艺术教养,8岁能写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19岁时,清兵入关,他遭受到国亡家破之痛,忧伤悲愤无处发泄,由口吃而佯作哑子,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时在奉新山削发为僧,过了十三年的僧侣生活。
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韬光养晦,取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者。
由于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的高压,使得他只能潜心于艺术,并通过笔墨来表达他愤懑和郁结不平之气,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
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
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朱耷的山水画原宗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之法。
明之后则山水气象为之一变,意境枯索荒寂,绝非董其昌的秀逸平和,于苍凉凄楚中迸发出雄强悲壮的气质,体现了其孤愤而坚毅的心境。
朱耷的山水画虽有艰涩冷漠的特点,但他作画不拘常格,自由奔放。
笔的轻重,墨的浓淡都体现出作者瞬间的直觉判断。
曲折起伏的山石形态不类常形,而是“超以象外”的高度加工提炼的丘壑形象。
朱耷在“似与不似”间获得了本质的真似。
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
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询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书法,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敛,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
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总体可概括如下:一、缘物抒情——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知识分子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和怀柔政策作用下,一部分转而跟清政府妥协,象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恽、王鉴、王原祁)即是如此,而一部分却拒绝与清王朝合作,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之中,“四僧”就是其中的代表。
髡残、石涛、弘仁、朱耷四位僧人,他们均为明代遗民,明灭亡后出家为僧,以示不臣服于清廷。
他们在绘画中或抒写身世、或寄托亡国之痛、或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
具体到“四僧”每个人又有所不同,弘仁、髡残、石涛的主要艺术成就在山水画方面,他们有强烈的反清思想,甚至于有反清的行动(如髡残曾参加南阳抗清队伍)。
他们把心中对故国的一片怀恋之情,通过手中之笔从那暗含着勃勃生机的山水作品中表现出来,但他们在绘画中更侧重于艺术本身规律的探索。
如弘仁以家乡黄山为貌,将习见之层峦陡壑,老树虬松加以提炼,由大小几何形山石组成山峰,疏密有致乔木奇松点缀其间,空勾少皴的简练疏淡形式独创了自己的山水风貌,而成为“新安画派”的奠基人。
髡残虽于王蒙(密体)处得益甚多,但更重视以造化为师,尝言“登山穿原,方能造意”,变前人之法以适自我之意,由此产生了他富有创新的山水画作用。
石涛更是在长期实践中一直坚持独创,他痛感当时“诸名家,动辙仿某家,法某派”的风习,高呼“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古之须眉,不能生之我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通过“捷尽奇峰打草稿”进行艺术概括,作画以墨为法,淋漓泼辣,成为清初文人画巨匠。
他们三人都非常重视外师造化,来自自然而又有高度加工,既求形象丰富的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又着重于艺术规律探索。
而朱耷却与他们有所不同,朱耷更着重的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同样是山水画,朱耷所描绘的是心中之山水。
多取荒山剩水,渺见人烟,树木歪斜,枯枝败叶之景,意境荒凉孤寂。
而最能表现朱耷内心情感的是他的花鸟画。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画面“二只丑陋的孔雀,尾拖三根翎毛,立于一块摇摇欲坠的卵石上,一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第2页条悬崖缝隙里,挤出一丛黑牡丹”,孔雀、如此美丽的鸟、牡丹、富贵的象征、令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的花,在这里却如此地丑陋。
很明显这里的花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花,鸟也不再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鸟,而成了某种象征物。
借助由孔雀翎引起清代官司员以花翎为饰品的联想,配以“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的七言诗,无情地讽刺了清王朝贵族大臣惟命是从的奴才相,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清政权的蔑视。
在这里,作者跟那些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品质的文人画有所不同。
如郑板桥画竹,通过竹来表现自己的坚贞情怀,人们一看就明白。
因为人们普遍认同了竹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这种寓意已先于你的画而存在于人们心中,不需要直接从画面表达出来。
而朱耷的花鸟画则不同,他更强调从画面本身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情感。
在他的画面中,这些形象本身或许不隐含这种寓意与情感(如孔雀,本身就是美的象征),但通过八大山人之笔描绘的形象,向人们传达了画家所要表达的寓言,使读者跟画面直接交流产生某种情感,而这种情感正是作者心中所有且寄寓画面中形象的。
为了表达这种情感与寓意,他不惜打破事物本身所含有的美丑界限,而对所要描绘的形象进行变形,这种变形不是随意的,为变形而变形,也很难看出是单纯为了追求某种艺术上的形式美,而是情之所至,是情感与形象的统一。
非此变形之形象不能表达此感情。
所以在八大山人画中,特别是小鸟形象,已不再是一只小鸟,而是某个人,某个你所认识的人,正坐在你的在前面,带着某种特定的表情与神态,或昂着向天或冷眼望世如(《孤禽图》;整个画面上,仅中下方绘一只水禽,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项着眼圈,一副冷眼向天的神情。
禽鸟一只脚立地,缩着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然不群的神态)跟你娓娓道来他的酸甜苦辣,他的孤独幽愤。
在朱耷的花鸟画中,“白眼向人”是鸟的作者自己,是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灵的震颤和激情的渲泄。
朱耷除了通过他所描绘形象人格化,用象征手法来表达寓意,寄托自已的情感外,还通过自己的诗文、字号来寄寓对明朝的怀念及体现他的孤愤思想。
最有名的是他的“八大山人”之号,含义深刻,题画时将八与大,山与人紧联起来,写成如“哭之笑之”的形象,寓有“哭笑不得”之意,表现他愤世嫉俗,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朱耷的字号特别多,“八大山人”字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使用,始自康熙甲子(1684年)五十九岁直至去世,一直用此字号,以前的字号均弃而不用,因为此字号用的时间较长,所以知此写号者较多。
但不同时期的字号都有隐晦含意,如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取名朱道郎,字良月,号破云者,就寓有怀念明朝的含义。
另外,他还有许多奇特的画押,计有“三月十九”“个相如吃”“忝鸥鹚”“拾得”“何圆”五种,也均寓意着较深的含意。
如“三月十九”,是明崇祯帝自缢身亡之日,朱耷在他的画上留下此画押,以示不忘故国。
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之情。
二、廖廖数笔——以简取胜的形象。
八大山人绘画主张一个“省”字,往往以极其精简的笔墨表现复杂的事情。
在他笔下,无论是小鸟、小鱼、小鸡、还是一花、一木、一石,均廖廖数笔,似乎已到了不能少一笔的境地,但却能画出对象的质感和立体感,非常的生动。
特别是小鸟神态的刻画上,用笔简练,廖廖数笔而人格化的一种情态就生动地展现在画面上。
八大山人的“省”不是形象的简单化,而是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积累,把真实的物象进行高度概括,加其以艺术夸张而创造出来的。
朱耷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50岁以前为僧属早期,所画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
50-60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
所画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禽鸟一只脚立地。
石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
65岁以后为晚期,艺术日趋成熟,笔势变为朴茂雄强,造型极为夸张。
鱼,鸟之眼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眶,显出一副冷眼朝天的神情。
他画的鸟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
作到了“笔不二而心恭,笔不同而意周”。
三、大胆剪裁——奇特简洁的构图朱耷的绘画还表现在构图的奇特简洁上。
八大山人继承了传统中国花鸟画对背景的处理方法,既用大片的空白表现背景。
但八大山人的构图显得更简洁。
为了突出形象,他对次要的东西进行大胆剪裁,使人觉得画面上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
如《孤禽图》,整幅画只在中下方面出一只水禽;《墨鹰图轴》,只画一石、一树、一鹰。
这种奇简的构图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墨白对比,使用者孤愤之心跃然纸上。
另外,在构图中常采用“S”形中间断开剪裁模式,如《墨鹰图轴》、《杨柳浴禽图》,在表现其中的树时,均采用截枝式,把画中形象引出画外,使画面即简洁又丰富。
总之,八大山人的艺术格调是前无古人的。
如果我们将绘画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崇“形”,第二层次求“形”,第三层次追求“情”。
那么八大山人无疑是最高层次的。
他以不能再少的笔墨,人格化的形象和奇特构图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的新风貌。
与他同时代的石涛称他为“眼高百代古无比,书法画法前人前”。
八大山人的画在当时影响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和万个等人。
但对后世绘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若禅,莫不受其熏陶,使中国花鸟画在他之后,其中的粗放一格,声势越来越大,而那种精细清丽的描绘,则渐趋衰弱。
参考书目:《八大山人的书画及收藏》《美术大观》1999年第12期第24页《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中国名画博物馆》第三卷第416页,海燕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中国古代花鸟画百图》第7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空白的隐退与情境的凸显》《美术大观》1999年第10期第16页《朱耷与他的》http://hanhai/hanhai51.htm《八大山人:朱耷》/mingrentang/zhud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