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合集下载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常见并且经常被忽视的后遗症。

它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和理解能力等认知功能的障碍。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因此需要中医的诊疗方案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中医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调理:中医认为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脑血管的病变导致脑功能受损,因此中药调理是核心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白术、三七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脑血流量、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起到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大椎等,可以通过针刺或灸热的方式刺激这些穴位,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3.药膳食疗:药膳食疗是中医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通过合理选择药膳,可以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功能。

比如可以选择黄豆、黑木耳、石斛等具有滋补脑力、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与其他适宜的食材搭配煮成汤或炖品,可以起到调养脑神经的作用。

4.心理疏导: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困扰,因此心理疏导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倾听其心理困扰、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是多个方面综合治疗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同时,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和耐心等待。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融入到治疗中,有助于促进康复效果。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摘要:脑中风又叫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而被列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元凶。

脑中风会引起神经缺失,诱发一系列后遗症,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

西医治疗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较为常见,但效果并不显著,为此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疗法的效果,总结其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的价值。

本文主要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康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疗效一、脑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脑中风是一种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症的病症。

半身不遂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发挥,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痛苦和负担,严重的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

脑中风病因多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内皮及表面粗糙,严重者甚至坏死、出血,或者因硬化而致血管管腔狭窄,加之血脂粘稠致血小板易于聚集,形成血栓,血流不畅,或一时不通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或暂时缺血而致梗阻。

西医血液变学的检测发现,中风先兆患者的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以浓、粘、凝、聚为其特征。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或因气血逆乱而致正气受损,或因肝肾阴虚而致气血两亏,加之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凝滞,最终致痰瘀互结,经脉阴滞,脑失所养。

治宜活血化瘀兼补肝肾气血,熄风通络。

中药处方中重用补肾活血兼通络之品:水蛭、蜈蚣、地龙、红花、桑枝等,兼以牛膝川断、杜仲、山茱萸、鹿茸等补肾填精;再加用钩藤、天麻、鸡血藤、白花蛇草等熄风通络。

众药合用共奏活血养血、补肾填精、熄风通络之功,且经临床验证,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在常规西医药治疗基础之上配合中药、针刺,使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更加系统全面、有效。

二、脑中风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1、中药康复疗法对于半身不遂患者,在软瘫期间,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药汤;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勾藤饮。

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肾虚者合用左归饮。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脑梗死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中风后遗症(编码为:A07.01.01.05 )西医病名:脑梗塞后遗症(编码为:I69.300)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 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经典【文献摘要】《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中医药康复治疗方案中风造成的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肢体瘫痪、失语失忆、吞咽困难、心理障碍等,治疗这些中风后遗症应遵医嘱按疗程坚持用药,并配合功能康复锻炼、理疗、心理障碍康复进行综合治疗。

(一)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汤药以促进脑血管病变区域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丰富,改善脑血流循环和脑缺氧状态;激活和修复受损脑细胞,清除脑组织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建立脑组织功能代偿;同时对降低血粘度和高脂血症,对硬化动脉有软化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兼治和预防中风复发的双重目的。

中药汤药常分两型:气虚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中成药可用华佗再造丸、三七总甙片等;阳亢络阻型方用镇肝熄风汤,中成药可用太极通天口服液等。

(二)功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

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

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

(三)理疗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一般取穴百会、风俯、内庭、太冲。

上肢不遂加肩榆、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四白;舌强语涩加廉泉、通里。

推拿疗法能通过手法的作用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并能保护关节功能,防止患侧肌肉的萎缩,亦是本病康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推拿要点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一般操作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综合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综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综合康复疗法;中风后肌张力增高;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242-02中风后肌张力增高作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为进一步总结分析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在中风后肌张力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80例患者就相关内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接收的80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40例,常规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3±4.7)岁,平均病程(1.5±0.5)年,其中脑梗死21例,脑出血19例;综合组男26例,女性14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3±4.5)岁,平均病程(1.6±0.6)年,其中脑梗死19例,脑出血患者21例。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常规组和综合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法,综合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具体方法如下:常规组:主要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法中的运动疗法,在具体的康复训练中主要采用的是关节运动疗法、肌肉运动疗法、坐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等,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有序进行,每天训练两次,连续训练1个月。

“四联综合治疗法”对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康复治疗的体会

“四联综合治疗法”对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康复治疗的体会

9 ・ 0
光明中医 21 0 2年 1月 第 2 7卷 第 1期
C G M Jn ay 02 V l 7 1 J MC aur 2 1. o 2 .
“ 四联综 合 治 疗 法 ” 中风后 遗 症半 身 对 不 遂 康 复 治疗 的体会
王 睿 琦 王 偌 涵 刘 向 东 王 瑾 赵 丽 慧
天后, 患侧肢体肌肉出现自主收缩肌力可达 2 3级并可进行床下站立训练; — 在治疗6 天后, 0 许多病程 1 年以上患者 F I M评分可达 10 0 分以上, 独立生活能力基本自理, 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9%。结论 本方法可以促进大脑中枢支配的运动功能重新建立, 2 有效 的缩短治疗周期, 显著加快患肢运动功能的康复。
肝 疏泄 功能 的调整 。
者 刺 “ 腿穴 ” 颈部无 力者 针“ 缩穴 ” 。 提 , 筋 等 1 4 运 动功 能康复 训 练 根 据 不 同病 情 采 用肢 体 的 . 被 动运 动 、 动运 动 、 阻 运 动及 作 业 疗 法 等 功 能 训 主 抗 练 。每 次指 导训 练 3 4 r n 以患 者 不 感 觉 疲 劳 为 0~ 0 i , a 宜 , 练后要 及时记 录患肢 的即时效 果 , 训 根据 每次 治疗 后 效果 随时调 整治疗 强度及 方法 。在 治疗指 导 中要注
笔 者 自 20 0 0年 以来 , 用 “ 采 四联 综 合 治 疗 法 ” 对
达莫 等 ) 三 七制剂 ( 、 脉络 宁 、 塞通等 ) 川 芎 制剂 ( 血 、 川 芎 嗪等 ) 。这些药 物 均具 有醒 脑 通络 , 血 化瘀 功 效 。 活 对于脑 细胞 、 神经 损 伤 的修 复 , 血 的吸 收 , 瘀 以及解 除 脑血 管痉挛 和扩 张 疏通 均 有确 切 疗 效 。例 如 , 出血 脑

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与制作流程

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布了一种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需中药配方为:人参、羊胎盘、鹿筋(人工养殖)、党参、黄芪、僵蚕、当归(全)、熟地、大枣、牛膝、蚂蟥(生)、全天麻、苍术、马钱子(制)、甲鱼壳、牛黄(人工)、麝香(人工)、乳香、没药、山药、鸡内金、黄精、麦冬、甘草、薏米、百合为原料制得该药物可以制成临床使用的多种水剂、膏剂、丸剂、粉剂等,对于脑中风后遗症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本技术药物效果明显,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技术要求1.本技术公布了一种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需中药配方一天量为:人参6-15克、羊胎盘(干)15-30克、鹿筋(人工养殖)6-15克、党参15-25克、黄芪9-15克、僵蚕6-12克、当归(全)6-15克、熟地9-15克、大枣5-9粒、牛膝10-20克、蚂蟥(生)3-6克、全天麻6-9克、苍术9-15克、马钱子(制)0.3-1克、甲鱼壳15-30克、牛黄(人工)0.1-0.3克、麝香(人工)0.01-0.05、乳香6-10克、没药8-12克、山药15-25克、鸡内金3-6克、黄精15-25克、麦冬9-20克、甘草6-12克、薏米6-9克、百合9-15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其特征是下述分类每天原料重量为:A、强补脏腑之阳、气血、提高五脏腑运行机能的中药:人参12克、羊胎盘(干)20克、党参15克、黄芪12克、僵蚕9克、当归(全)9克、熟地12克、大枣(去核)9粒。

B、协作身体进行行气、通络、活血、破血、化瘀、软坚、散结、逐瘀机能的中药:牛膝15克、蚂蟥(生)3克、马钱子(制)0.3克、甲鱼壳15、牛黄(人工)0.3克、天麻9克、麝香(人工)0.02克、鹿筋(人工养殖)9克。

C、滋补脏腑之阴、润肺、填补肝肾阴虚、滋补脾胃运化、协作身体夜间平衡脏腑、排淤化结、修复身体机能的中药:山药15、鸡内金6克、黄精20克、麦冬15克、甘草9克、薏米9克、百合12克、苍术12克。

综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综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光 明中医2 0 1 4年 9月 第 2 9卷 第 9期
C J G MC M S e p t e mb e r 2 0 1 4 . V o l 2 9 . 9
・1 8 8 9・
件, 计 量 资料均采用 ( 元± s ) 表示 , 配 对资料采 用 t 检验。
2 结 果
道 的分解 吸收从 而 促 进排 毒 。佐 以丹 参 活 血 化瘀 , 有 抗 氧化 延缓 肾小 球硬 化 的作用 ; 黄芪 健脾 益气 , 能促 进 机体代 谢 、 增强 和调 节免 疫功 能 、 消 除尿 蛋 白提高 血浆 蛋白, 两 药 配伍 应用 可 有 效 降 低 尿 蛋 白。炒 槐 米 凉 血 止血 , 善清 泻大 肠之 火 ; 煅牡蛎收敛固涩, 实 验证 明可
醌衍 生物 和鞣 质类 物 质 , 一 方 面 能促 进 肠 蠕 动 抑 制肠
内水 分 吸收促 进排 便 , 另 一 方 面 鞣 质类 物 质 具 有 吸 附 功能, 可 以 吸附肠 道黏 膜 的毒素 以利 排毒 ; 另大 黄具有
2 . 2 两组 治疗 前后 血 生化指 标 比较
表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9 . 0 4 6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 0 9 — 1 8 8 9 . 0 2
按 照《 黄 帝 内经 素 问 ・ 异法方直论》 “ 圣 人 杂 合 而
由此 可见 , 中药 保 留灌 肠 治疗 慢 性 肾功 能不 全疗
中药 保 留灌 肠 是 早 中 期 慢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患 者 经
济、 方便 、 有 效 的治疗 方法 。肠 道 和泌 尿道 是人 体排 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使得脑细胞出现缺氧、损伤甚至死亡。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上,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医药物和手术,然而,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

中医学历史悠久,对中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痰火内蕴”、“血瘀阻滞”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治疗中风主要通过舒肝活血、清热化痰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桃红四物汤经常被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这种中药汤剂由桃仁、红花、川芎和当归等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

然而,中医治疗中风的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而其他人则认为中医疗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并不能替代西医的药物和手术。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真正效果,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的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选择了130名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接受了针灸、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并辅以西医药物治疗;西医治疗组仅接受了西医药物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和中风后遗症改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优势。

这一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此外,另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也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

这项研究选择了150名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与常规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恢复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这一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

治疗中风后遗症验方

治疗中风后遗症验方

治疗中风后遗症验⽅妙治⾯瘫治脑梗塞后遗症⽅⾯瘫也称⾯神经⿇痹,主要表现为⼀侧⾯部表情肌瘫痪,出现⼝眼歪斜,严重影响⾯容。

除了进⾏针灸和功能锻炼以外,也可选⽤⼀些具有疏风散邪、通经活络功效的中药外洗⽅进⾏治疗,往往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处⽅:羌活、荆芥、威灵仙各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起放⼊药罐中,加适量的清⽔浸泡5~10分钟,再⽤⼩⽕煎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将药汁倒⼈玻璃瓶中;⽤⽑⼱遮盖住头⾯部,将患侧头⾯部对准瓶⼝,⽤热⽓熏蒸20分钟左右;待药液稍凉后,可⽤⽑⼱蘸取药液擦洗患侧头⾯部5—10分钟。

建议在每晚睡前⽤药1次,连续⽤药7~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此⽅具有祛风除湿、通络⽌痛、豁痰开窍的功效,适⽤于⾯肌⿇⽊、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头⾝冷痛、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苔⽩腻、脉滑等表现的患者使⽤。

以上⽅剂建议在医⽣的指导下进⾏⽤药,中医治疗,辩证施治很重要!治脑梗塞后遗症⽅处⽅:丹参15克,川芎、地龙各 10克,桃仁、红花、⾚芍各8克,⾹附6克,⼟鳖⾍5克,全蝎4克,⽔蛭 (研粉分冲)2克,蜈蚣1条。

⽤法:每⽇1剂,⽔煎分3次服。

功效:活⾎化瘀,祛瘀通络。

主治: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为瘀⾎阻滞型,症见半⾝不遂,⼝眼歪斜,⾔语不利,⾯⾊黧⿊,⾆质紫暗,苔薄⽩,脉细涩。

患了⾯瘫,可以进⾏⾃我按摩治疗。

中医⾃我按摩治⾯瘫主要有以下⼏个步骤:1.双⼿拂⾯:四指并拢,两⼿掌⾃下颏沿⿐两侧向上推⾄额部,再从额分推⾄太阳⽳,沿⾯颊推⾄下颏。

⽤⼒要轻柔,共推8次。

2.捏患侧额部:⽤⼿的拇指、⾷指捏患侧的额部,从眉头⾄眉梢捏8次。

3.推擦太阳⽳: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眼⾓联线中点向后⼀横指处。

⽤⼿掌的掌根,⾃患侧太阳⽳向⽿尖上⽅推擦,共推擦32次。

4.揉按四⽩⽳:位于瞳孔直下⼀横指半处。

⽤⾷指顺时针与逆时针揉按四⽩⽳,各揉按16次。

5.推擦地仓⽳:地仓⽳位于嘴⾓旁⼀横指处。

⽤⼿掌的掌根⾃患侧的地仓⽳,向⽿根部推擦32次。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

中风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新进展中风,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往往给患者留下各种后遗症,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一、中风后遗症的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中风后遗症则是指中风发病后遗留下来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恢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心理障碍等。

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二、中医康复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目的。

例如,补阳还五汤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天麻钩藤饮则适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有助于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曲池、风池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电针、艾灸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针灸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通过手法作用于患者的肢体和穴位,以疏通经络、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疲劳感。

4、中医功法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功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促进气血运行,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西医康复治疗方法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西医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

一、前言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在发病后遗留的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

目前,中风后遗症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旨在为广大中风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中医理论概述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中风后遗症,应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三、中风后遗症良药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基本原则:调和阴阳,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2)方剂组成:①基础方: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地龙、牛膝、地黄。

②加减方: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桑枝、桂枝;言语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认知障碍者,加益智仁、石菖蒲;头晕目眩者,加天麻、钩藤;便秘者,加枳实、大黄。

(3)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针灸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穴位选择:①主穴: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②配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加减。

如肢体瘫痪者,加阳陵泉、环跳;言语不清者,加廉泉、通里;认知障碍者,加神门、太冲;头晕目眩者,加风池、太冲;便秘者,加天枢、大肠俞。

(3)操作方法:采用针刺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3. 推拿治疗(1)基本原则: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手法:揉、按、捏、拿、擦、摇等。

(3)操作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4. 食疗(1)基本原则: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2)食物选择:①肝肾阴虚者:枸杞子、菊花、桑椹、黑芝麻等。

②气血两虚者:红枣、桂圆、山药、核桃等。

③活血化瘀者:山楂、桃仁、红花、丹参等。

(3)用法:将食物煮汤或做成药膳,每日1剂。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中医药治疗ppt

中风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 心,积极面对疾病。
家庭护理
指导家庭成员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照料,如 协助日常生活、关注病情变化等。
预防再次中风
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再次中风的发生。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预防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 患者的体质,预防中风的 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和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方 剂进行治疗,如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缓解 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推拿治疗
通过推拿手法,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恢复期
中风恢复期通常指发病后6个月内的时间,这一时期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关 键时期。
后遗症期
中风后遗症期指发病后超过6个月的时间,这一时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或基 本稳定。
02
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 影响。在诊治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时,需从整体出发,全面 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负担。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需在专业医师的Biblioteka 导下进 行,避免过度劳累和运动 损伤,同时需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01
02
03
综合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 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 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 时间。
减轻副作用

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辨证治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口呙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患者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而风动,血随气逆,上蒙清窍,从而出现是证。

中风后遗证患者,常常伴有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有明显效果。

一、半身不遂1.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偏枯不用,肢软乏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脉细弱。

当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为治。

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取黄芪30克,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菖蒲、三七、水蛭、党参、伸筋草、桑枝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12.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滑。

当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为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取天麻、钩藤、山栀、牛膝、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竹茹各10克,竹叶5克,石决明(先煎)30克。

二、语言不利1.风痰阻络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不遂,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弦滑或涩。

当以祛风除痰,宣窍通络为治。

可选用解语丹加减,药取天麻、胆南星、天竺黄、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大贝、前胡、竹茹、水蛭、地龙各10克。

2.肾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舌强言蹇或音喑失语,肢体麻木或不遂,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当以滋阴补肾,利窍开音为治。

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取枸杞子、菊花、生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首乌、故纸、知母、黄精各10克。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浅谈中医中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我国的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而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用药方法经验。

特别是近十余年,通过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及后遗症的系统研究,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风病的证治理论,在继承前人经验,发掘古方综合各类手段的基础上,遴选出众多的治疗方药和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方法与手段,提高了治愈率。

脑中风后遗症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后仍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吞咽困难、精神及智力的异常、一侧肢体麻木萎软(动则乏力、久卧在床)或痉挛(常见的上臂“挎筐”、下足“内翻”)或肢体无力(走路画圈)等。

中医称本病为“痿病”“偏枯””偏风“ ”身偏不用”,概因其“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痰瘀阻络,半身不遂”,主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深浅不一,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

临床上这一类的病人很多,大多数人一是缺乏脑中风后续康复治疗的概念;二是觉得急性期治疗之后,多在家卧床休养;三是经济条件达不到而无法更好的得到调理和康复治疗。

其实,度过急性期之后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才是重点。

中药调理中风后遗症病位在脑,病机为气血逆乱、脉络阻滞、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使用中药调理时,要注重益气活血通络,平衡脏腑气血,以及对应出现的病症做出相应的调理。

清代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气虚血瘀”所致,名方补阳还五汤,方中大量使用生黄芪以补益正气,气行则血运,逐五脏间恶血,同时还能承载其他药物运行周身;中药不同部位就有不同的作用,方中应用当归尾破血而不伤血,专治积滞肿痛;此病病位在脑,而川芎具有活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之用,引药上行于头脑;地龙是生活中之常见动物药材蚯蚓,具有活络通经、周行一身之血的作用,现在临床主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余者桃仁、红花、赤芍均有通血逐瘀之效。

方7味药君臣佐使,攻补兼施,共奏补气活血之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出现兼有其他症状,如出现失语,中药采用“凉血通瘀”法,有学者认为瘀热阻窍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因,针对病因采用天麻、半夏、胆南星、陈皮、地龙、僵蚕、全蝎等药物,以及采用补血益气法,加用人参、五味子、石菖蒲、鹿角’等药物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

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医特色治疗个人观点:脑中风后遗症多见于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其中,脑出血和大面积的脑梗死或多或少均可留下一些后遗症,这里有必要在提提脑出血病症:大于30-----50毫升的出血一般在急性期我不主张手术,注意是进行icu治疗方案。

临床评估风险,及病情发展情况。

稳定后,在采用保守治疗方案。

否则采用钻髅碎吸术或开髅术。

30毫升以下我们主张内科保守治疗。

对脑梗塞的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发病状况,体质,禁忌症,家属的经济情况和治疗要求,以及时间治疗窗,院方设备技术决定治疗方案。

1:pcpR血管内旋抽吸溶栓支架固定术。

设备技术经济要求较高。

2:尿激酶,链激酶,蚓激酶。

巴曲酶或重组纤维ra-t等治疗方法。

3:奥扎格雷。

阿司匹林等,4:扩管药的应用戊己可可碱。

尼莫地平等药物。

还有中药的针剂,例如:丹红,脉络宁。

清开灵,血塞通,灯盏花素等,疗效是肯定的。

中风分三期第一期,急性期。

急性期指的是发病以后的两周以内,发病两周以内就是急性期。

中脏腑这个昏迷的病人急性期最多一个月,就中经络的在两周以内,中脏腑的在一个月以内,这个病程期间叫急性期。

急性期的关键就是救命,你不抢救,不救命那病人死亡率很高的,这急性期的特点要救命当然怎么发挥中医的作用,我下面都要讲,中医能发挥作用在这个急性期。

第二期,恢复期第二个,恢复期。

恢复期就两周一个月以上到在半年以内,这个恢复期。

这个恢复期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他的致残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都是这个残废呀!所以恢复期的治疗的重点是降低他的致残率,这个致残率,这个阶段西医是没办法的全靠中医发挥优势,尤其这个作用针灸和锻炼,加上中药,这是很大的关键。

而且这个恢复呢一个月以内,一个月到三个月,叫他恢复一天一天可以恢复,所以治疗对路他的半身不遂,今天手指不能动也许明天就能动了,很快后遗症期就几乎就致残了。

他的后遗症有三个:一个是语言蹇涩,尤其出血或者梗阻在左半侧,左半侧因为语言中枢在左边,那就往往语言不利,最难恢复的就语言。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康复疗法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康复疗法

05
推拿按摩在康复中应用
推拿按摩原理和作用机制
要点一
原理
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 目的。
要点二
作用机制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 活动度等。
常用手法介绍与操作技巧
01
02
03
04
滚法
以手掌小鱼际或掌指关节处附 着于体表,通过前臂的旋转运
动带动手掌做来回滚动。
04
中药汤剂在康复中应用
中药汤剂治疗原则和方剂选择
治疗原则
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养血为主 ,兼顾调理脏腑功能,促进身体恢复。
VS
方剂选择
根据中风病不同阶段和症状表现,选择适 合的中药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 汤等。
药物组成及功效解析
药物组成
包括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等)、通经活络药(如川芎、丹参等)、益气养血药( 如黄芪、当归等)等。
功效解析
通过药物间的相互配伍和协同作用,达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 质量的目的。
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
一般采用口服方式,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 服用。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调 整。
注意事项
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 、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遵医 嘱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社会资源利用
了解并利用相关社会资源 ,如康复机构、志愿者组 织等,为患者提供更多康 复机会和帮助。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不同类型的中风病临床表 现略有差异。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身体机能障碍。

虽然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过程,但中药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补阳还五汤的成分与作用补阳还五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包括黄芪、当归、巴戟天、杜仲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它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物,它能够活血化瘀,改善中风后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病情。

巴戟天和杜仲则有温肾壮阳的作用,能够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长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仅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加上补阳还五汤的治疗组在步态恢复、舌肌力量和手指灵活度等指标上均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语言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的失语症患者,其中约有80%的患者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恢复。

3. 补阳还五汤的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补阳还五汤适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早期治疗。

通常来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潜力。

因此,对于刚刚发生中风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补阳还五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中风后遗症患者。

例如,对于一些因脑出血引起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的使用可能不太适宜。

此外,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风险与收益,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4. 补阳还五汤的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据临床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的副作用较轻微。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风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多发疾病,同时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但是在临床治疗中还是会出现中风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很多疾病都会选择中医方法治疗并且取得理想效果。

本文对中风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中风的基本介绍(一)中风的病因和诱因中风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由血脂增高和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是动脉粥样硬化,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在中风患者中有70%及以上都患有动脉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血脂症。

其次,高血压疾病也是中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为超过90%的脑出血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最后,中风的发病原因之一还有心脏病,常见的有心内膜炎疾病,该病可能会导致附壁血栓,如果心动过缓就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导致中风。

另外,糖尿病也与中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风患者中有30%左右都患有糖尿病。

所以有以上疾病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多关注自己身体变化,预防中风。

临床研究证实中风起病急,但是具体的病理过程却比较缓慢,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可能会加快变化过程,最终诱发中风。

如:情绪突然波动,生气、激动等。

还有过度劳累或者是用力过猛也容易突然诱发中风。

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脏病等疾病突然加重,也会加快中风进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保证病情稳定。

(二)中风发病的三个时期中风发病主要分为三个时期,首先发病后的两周内都是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并且可能会快速变化。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控制病情避免恶化。

其次是发病两周后到发病六个月内,这是中风疾病的恢复期,在此期间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如果治疗及时患者的肢体障碍与语言障碍等症状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患者病情较轻就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的
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65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
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B组33例患者
在A组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综合疗法的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
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分数。

结果组间治疗疗效比较及Barthel指数比较,B组患者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

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
康复综合疗法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该种治疗的风
险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康复;综合疗法;脑中风后遗症
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卒中。

本病的发生
是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破裂,从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发病后临床会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及体征。

脑中风
的发生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其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具有较
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

据统计显示,我国现存中风病人700万左右,其
中450万左右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劳动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其致残率高
达75%左右,这对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威胁[1]。

此次我院采取中医康
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分
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接诊的65例康复科
住院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针对脑卒中病
人所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同时经过影像学诊断予以确诊。

符合标准的
入选患者均伴有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及眼神呆滞等后遗症,其中男性35例、女
性30例;患者年龄38岁到72岁不等,平均年龄(58.712.1)岁;患者病程1个
月到3年不等,平均病程(0.90.7)年;临床诊断显示,36例患者为脑血栓疾病、29例患者为脑出血疾病,其中3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30例患者伴有冠心病
病史。

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B组33例,组间一般资料
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A组患者进行全身综合评估,依此对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疏导,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能力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基本行为,如吞咽、语言等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肢体被动运动及系
统功能训练等。

在A组患者基础上,对B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具体措
施如下:
1.2.1中药治疗: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剂,药方组成包括生黄芪50g,赤芍、当归尾20g,何首乌、鸡血藤、桑寄生、红花、桃仁15g,阿胶、川芎10g。

在基
础方上对患者随症加减,其中面瘫者加全蝎、白附子、白僵蚕;畏寒者加甘草、
桂枝;胸闷多痰者加陈皮、半夏、胆南星;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心
绞痛者加丹参、瓜蒌;高血糖者加生地、枸杞、黄精。

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早
晚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1.2.2针刺治疗:取患侧的平衡区及运动区,常规消毒后以头针进行穿刺,体
针取患者的阳明经穴,辅助其他穴位,其中上肢取穴极泉穴、手三里穴及肩瘳穴;下肢取环跳穴、风市穴、伏兔穴。

另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配穴,其中面瘫者加取关、鱼腰、颊车等穴;言语障碍加取人迎、通里等穴;尿失禁者加取肾俞、中极等穴。

针刺以补虚泄实手法进行,每日一次,每次留针半小时,8天一疗程,持续9个
疗程。

1.2.3推拿治疗:患者取舒适仰卧位,以上肢为起点,进行手法按摩,按摩重
点在于腕关节及肘关节,同时辅助患侧肢体向外舒张、背侧上举回旋等,下肢则
以髂前进行。

并配合下肢关节进行屈伸锻炼。

按摩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持续
3个月。

1.3临床观察:参考《中医论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其中18分,可独立行走、具有自理能力的患者记为痊愈;12分,肌力增加
2级以上,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患者记为显效;4分以上,可进行少数功能活动
的患者记为有效;4分以下,功能情况无改善的患者记为无效[2]。

此外,应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测定。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均数以(X±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疗效比较,B组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A组有效率71.87%(P<0.05),
详见表1;组间治疗后Barthel指数得分情况,A组(36.3±22.1)分、B组
(45.1±27.9)分,组间,B组明显优于A组(P<0.05)。

3讨论
脑中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死致残率的难治性疾病。

数据显示,我国
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约200万,致残率近75%,对患者及其家庭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了解脑中风危害、科学的预防诊治,有效降低脑中风发生是非常重
要的。

脑中风患者的预后各不相同,调查显示,约有30%其日常生活虽不需要帮助,但不能达到完全恢复;20%的幸存者至少有一项活动需要帮助;而超过60%
的患者需要接受医疗机构的帮助[3]。

中医认为,脑中风后遗症属于“偏枯”或“偏风”的范畴,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因
患者年老体衰、气血不足,满足不良患者的经脉所需,引起风痰流窜痹阻血脉,
气血不行导致经脉缺乏濡养,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软弱无力、无法自理、偏身麻木
等症状[4]。

中医认为脑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法进行。

此次
我院采取中医康复综合疗法进行,中药扶正培本,活血通络,配合针灸、推拿进行,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中药方剂我院采取的传统方剂补阳还五汤,本方提倡补
气活血,临床普遍认可[5]。

方中生黄芪补脾胃,当归阿胶活血化瘀,赤芍、桃仁、红花养血化瘀,鸡血藤补血通络,何首乌、桑寄生收涩筋骨,诸药联合,共奏益
气活血、通络化瘀之效。

此外在实际治疗中,我院还采取随症加减之法,其疗效
更佳。

针灸及推拿是中医治疗的传统手段,其中针刺治疗,可有效的扩张患者的
脑血管,促进患者的血流,改善患者的脑供血情况,促进脑细胞的恢复。

同时针
刺治疗可促进血清脂质的新陈代谢,减少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及脂蛋白,这对保持
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推拿治疗同样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减少关节僵直或肌肉萎缩的发生,这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显示,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法的B组患者其临床疗效及Barthel指
数得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的A组患者,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对促进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及早的实施中医康复综合疗效治疗,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会成.中西医结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5):121.
[2]严群.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临床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58-59.
[3]张玲.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6,4:37-38.
[4]唐波.中医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457-1458.
[5]任永霞.电针配合中药治疗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09):811-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