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公式总表

合集下载

高中力学公式大全

高中力学公式大全

高中力学公式大全
动能定律: E = 1/2 mv^2
势能定律: U = mgh
动量守恒定律: p = mv
力矩定律: L = rFsinθ
切向力定律: F_c = N
转动惯量公式: I = ∑mr^2
惯性力定律: F = ma
电动力定律: F = qE
减速度公式: a = (v_f - v_i) / t
初速度公式: v_i = v_f - at
距离公式: s = v_it + 1/2at^2
位移公式: s = (v_i + v_f)t / 2
这些公式是用来解决高中力学中的常见问题的。

其中,动能定律用来求物体的动能,势能定律用来求物体的势能,动量守恒定律用来求物体的动量,力矩定律用来求物体的力矩,切向力定律用来求物体受到的切向力,转动惯量公式用来求物体的转动惯量,惯性力定律用来求物体的惯性力,电动力定律用来求电荷受到的电动力,减速度公式用来求物体的减速度,初速度公式用来求物体的初速度,距离公式用来求物体的距离,位移公式用来求物体的位移。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一、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º):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º,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12F F 。

F 1=F 2,θ=60º,F=2F 1cos30º,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º,即φ=30º θ=120º,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º,即φ=60º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二、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

平均速度ts 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1at t v s o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sv v v v t o t =+==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 o s v v v +=,并且22t s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s=s n+1 —s n =aT 2=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θcos 2212221F F F F F ++=t 1:t 2:t 3:......:t n =)1(:......:)23(:)12(:1----n n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t(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1gt t v h -=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8226;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8226;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GAGGAGAGGAFFFFAFAF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 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GAGGAGAGGAFFFFAFAF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部分1. 静力学基本公式F=ma重力加速度g=9.8m/s^22. 动力学基本公式动能Ek=1/2mv^2势能Ep=mgh功W=F·s功率p=W/t=F·v3.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彼此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定理FΔt=Δ(mv)=m(v-u)其中,v和u分别为物体在某一时刻和另一时刻的速度,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Δt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mv)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m为物体质量。

6.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建或破坏,只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

系统总能量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公式热量Q=c·m·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热容,ΔT为温度变化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原理,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和做功所转化的能量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物体的熵为零,热力学第三定律还提出了温度不能永远到达绝对零度。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其光线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各向同性,折射各向异性。

3. 光速度公式光速度c=1/√(εμ)其中,ε为介质的电容率,μ为介质的磁导率。

4.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相干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光束通过小孔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

5.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指的是光电场振荡的方向。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全解一、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s = v_0 \cdot t + \frac{1}{2} \cdot a \cdot t^2$$- 速度公式:$$v = v_0 + a \cdot t$$- 加速度公式:$$a = \frac{v - v_0}{t}$$二、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v_{\text{avg}} = \frac{s}{t}$$- 总位移公式:$$s = v_{\text{avg}} \cdot t$$- v = d/t 式(v为速度,d为位移,t为时间)- t = d/v 式(t为时间,v为速度,d为位移)三、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最大高度公式:$$H = \frac{v_0^2 \cdot \sin^2{\theta}}{2 \cdot g}$$- 总时间公式:$$t_{\text{total}} = \frac{2 \cdot v_0 \cdot\sin{\theta}}{g}$$- 最大高度的时间公式:$$t_{\text{top}} = \frac{v_0 \cdot\sin{\theta}}{g}$$- 最大高度的速度公式:$$v_{\text{top}} = v_0 \cdot\sin{\theta}$$四、力学对弹性碰撞公式- 冲量公式:$$J = m \cdot \Delta v$$- 弹性碰撞速度公式:$$\frac{v_1 \cdot (m_1 - m_2) + 2 \cdot m_2 \cdot v_2}{m_1 + m_2}$$- 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公式:$$m_1 \cdot v_1 + m_2 \cdot v_2 = m_1 \cdot v_1' + m_2 \cdot v_2'$$五、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公式:$$F = G \cdot \frac{m_1 \cdot m_2}{r^2}$$六、牛顿第一定律公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公式:$$F = 0$$七、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cdot a$$八、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F_{12} = -F_{21}$$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力学公式的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总结1、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2、弹簧弹力:F = 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1 ) 滑动摩擦力:f= μ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静≤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4、力的合成:(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3)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o1、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1)瞬时性: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4)相对性;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5)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可归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说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F1、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重要推论: 02v v s t +=s = v o t +12a t 2v t 2 -v 02 = 2as2、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推导方法)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23-)∶……3、两种典型的运动①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 力学 1.1 静力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 f= μN(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密度 浮力F 浮= ρ液gV 排 ;密度ρ=m V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液体压强p gh =ρ胡克定律 F kx =(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m m r=⋅122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b 、近地卫星mg = GMm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R Mm -N=mR ω2不从心同步卫星G2r Mm =mr ω2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V=gR GM R =/d. 行星密度 ρ=2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33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m m r 122=m 1R 1ω2=m 2R 2ω2 (R 1+R 2=r)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F F F F F F F F 合=++=⋅+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θαα正交分解法:F F F F F x y y x合=+=22tan α力矩M FL =(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 y ==⎧⎨⎩00∑F=o 或∑F x =o ∑F y =o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M 合=0或M M 逆顺=共面力的平衡F M 合合,==001.3 动力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合 = ma 或aFm=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向心力F m v Rm R ma ===22ω向牛顿第三定律F F =-'1.2 运动学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s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tv v s 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t ⋅+==-+=+=22210202200,, 平均速度:v s t=V t/ 2 =V V t 02+=stV s/2 = 222t o v v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v s t v v t t ===+202②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s s s aT a s s m n T m n 213222-=-===--…,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间间隔相同时 S Ⅰ:S Ⅱ:S Ⅲ=1:3: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间隔相同时 T Ⅰ:T Ⅱ:T Ⅲ=1 : ()23(:)12-- ∆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自由落体运动 gh ,v gt h gt v tt 22122===,竖直抛体运动 v v gt h v t gt t =±=±00212, v v gh t 2022=± (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对称性) 平抛运动速度: V x = V 0V y =gt22yx v v v +='020x y22v gt v v tan 21x x y x y t v gt -=====β ① 位移: S x = V o t2y gt 21s =轨迹:y g v x =2022 22yxs s s += 002gt 21t gt tan 21v v x y ===α ②斜向上抛运动v v v v gt x v t y v t gt x y ==-=⋅=⋅-0000212cos sin cos sin θθθθ轨迹:y x gv x =⋅-tan cos θθ2022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V=t S =T Rπ2= ωR 角速度:ω=Rvf T t===ππφ22 S=R θ向心力: F= ma = m ωm R v =2 2 R=mv ω= mR 2)2(Tπ轨迹:y R x =-22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动能E mv k =122m p 22= 重力势能E mgh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弹性势能 E kx p =122功W = Fs cos θ (恒力做功) W=Pt (拉力功率不变) W=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功率 平均功率:P Wt=即时功率:P F v =⋅⋅cos α 机械效率η==W W P P 有总有总动能定理 W mv mv 合=-12122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222222112121212121kx mgh mv kx mgh mv ++=++或者∆E p = ∆E k动量 p mv ==K mE 2冲量I F t =⋅动量定理 F t mv mv ⋅=-21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动量守恒m 1v 1 + m 2v 2 = m 1 v 1‘+ m 2v 2’或∆p 1 =一∆p 2 或 ∆p 1 +∆p 2=Om v m v m v m v 11221122++=++……''弹性碰撞()()v m m v m v m m v m m v m v m m 112122122212111222''=-++=-++完全非弹性碰撞v m v m v m m =++112212简谐振动:回复力Fkx =- (k 比例系数,非劲度系数;x 位移,非形变量) T= 2πm K (T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T lg=<︒25πθ() (T 与振子质量、振幅无关) 波动(1)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 f T==λλ λ =VT x=vt (适用于一切波) (2) I 如果S S 12、同相①若满足:L L n n 21012-==±±λ(),,,…,则P 点的振动加强。

高中物理力学所有公式汇总,收藏!

高中物理力学所有公式汇总,收藏!

高中物理力学所有公式汇总,收藏!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 M =gR8、库仑力:F=K q qr122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力学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力学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高中物理力学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x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6.位移x=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x=aT2Δx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 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x--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x=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 -V o2=-2gx4.上升最大高度H m=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定稿版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定稿版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高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8226;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8226;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表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其中,v 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x 表示位移。

(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 98m/s²。

(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W =FxcosαF 表示力的大小,x 表示位移,α 表示力与位移的夹角。

(2)功率:P = W/t (平均功率);P = Fv (瞬时功率)(3)动能:Ek = 1/2mv²(4)重力势能:Ep = mgh(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 s/t =2πr/T(2)角速度:ω =θ/t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ΔU 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表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汇总表一、力和力的作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若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原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来表示。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计算。

2. 力的分解:若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将它分解为有助于解题的分力,如斜面上的重力分解。

三、摩擦力1.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与其接触面的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静≤μn 来表示。

2. 动摩擦力:物体运动时,与其接触面的摩擦力,可以用公式f动=μn 来表示。

3. 滑动摩擦力:物体滑动时,与其接触面的摩擦力,可以用公式 f滑=μn 来表示。

四、重力1. 重力公式: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可以用公式Fg=mg 来表示,其中 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2. 重力加速度: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一般取 9.8 m/s²。

五、动能和功1. 动能公式:物体的动能可以用公式 K.E.=½mv²来表示,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2. 功公式:物体所受力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W=F·d·cosθ 来表示,其中 F 为力的大小,d 为力的作用距离,θ 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六、功率和机械效率1. 功率公式:功率可以用公式 P=W/t 来表示,其中 W 为所做的工作,t 为所用的时间。

2.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可以用公式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来表示,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汇总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总公式总结知识点

高三物理总公式总结知识点

高三物理总公式总结知识点高三物理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物理问题,而总结高三物理总公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下面是我对高三物理总公式的一份总结。

一、力学部分1. 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2. 加速度公式速度变化 = 加速度 ×时间3. 牛顿第二定律力 = 质量 ×加速度4. 力的合成合力 = 平行力的矢量和5. 冲量公式冲量 = 力 ×时间二、热学部分1. 热传导公式热流量 = 热传导率 ×温度差 / 厚度2. 热量公式热量 = 质量 ×热容 ×温度变化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4. 热功定理功 = 热量 + 内能变化三、电学部分1. 电压公式电压 = 电势差 / 电荷2. 电流公式电流 = 电荷 / 时间3. 欧姆定律电阻 = 电压 / 电流4. 瞬时功率公式功率 = 电流 ×电压总结:高三物理总公式是我们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解决许多物理问题。

在学习时,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除了以上总结的公式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来解决问题。

总之,高三物理总公式总结了力学、热学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点,它们是我们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的有力工具。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的学习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实践,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能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an α=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1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 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有公式整理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有公式整理总结表

高中物理公式整理总结表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公式变形:( 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与势能•动能公式:(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势能公式:( E_p = mgh )–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机械能守恒定律:( E_k + E_p = const )–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动量与冲量•动量公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冲量公式:( J = Ft )–冲量等于力乘以作用时间•动量守恒定律:( p_{initial} = p_{final} )–系统的初始动量等于最终动量热量与温度•热量公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温度公式:( T = K )–摄氏温度转换为开尔文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Q = U + W )–热量等于内能变化加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S 0 )–系统的熵(无序度)总是增加或保持不变库仑定律•库仑定律:( F = k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电荷乘积除以距离的平方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公式:( E = )–电场强度等于受到的电力除以电荷•电势公式:( V = )–电势等于做的功除以电荷•串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公式:( V = V_1 = V_2 = … )–各分支电压相等•电流公式:( I = I_1 + I_2 + … )–总电流等于各分电流之和•电阻公式:( R = R_1 + R_2 + …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光的传播•光速公式:( c = )–光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除以折射率•折射定律:( n_1(_1) = n_2(_2)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的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的折射率光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光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公式:( E = hf )–光子的能量等于普朗克常数乘以频率声波传播•声速公式:( v = )–声速等于波速的平方根乘以介质的密度•声压公式:( p = )–声压等于力除以面积声音的波动•波长公式:( = )–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振动周期公式:( T = )–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在学习和使用高中物理公式时,建议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的物理场景和条件,理解公式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力学公式、规律总结
1、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2、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静≤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
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4、力的合成:
(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
(3)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o
1、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
(1)瞬时性: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2)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
(4)相对性;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5)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可归纳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为同时、同性、异物、等值、反向、共线说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F
1、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重要推论: 02
v v s t +=
s = v o t +
12
a t 2
v t 2 -v 02 = 2as
2、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推导方法)
①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②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③前1米、前2米、前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 ④第1米、第2米、第3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
)
12-∶(23-)∶……
3、两种典型的运动
①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

2
21B
v v v v =
== a 1t 1= a 2t 2 s 1∶s 2= t 1∶t 2
②等时往返1:3
物体在恒力F 1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 到达B 点。

这时突然撤去F 1,改为恒力F 2作用,又经过时间t 物体回到A 点。

a 1∶a 2=1∶3 F 1∶F 2=1∶3 W 1∶W 2=1∶3
v A =2 v B
4、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上升高度: H = g
v o
22
上升时间: t= g v o 落回原位置时间:t = g v o 2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12
g t 2
v t = v 0 -g t
(1) v t/ 2 =v 平均=20t v v +=s
t v s/2 =
v v o t
22
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2) ∆s = aT 2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A B C
a 1、s 1、t 1 a 2
、s 2、t 2
1、小船渡河
2
、平抛 水平: 位移: x= v o t 分速度:v x = v o
竖直: 位移:y=2
1
gt 2
分速度:v y = g t
tg β
=
x y
tg α= x
y
v v 重要推论: tg α= 2tg β 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的中点。

3、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 V= ωR=2πf R=
2πR T 角速度:ω=f T
t ⋅==ππ
θ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
2244===ωππ2 f 2 R= v ω 向心力: F= ma 说明: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4、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gr (此时绳子的张力为零),
最低点最小速度gr 5(此时绳子的张力为6mg )
(2)“杆”模型:最高点最小速度0(此时杆的支持力为mg ),
最低点最小速度gr 2(此时杆的拉力为5mg )
6、天体运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 h R Mm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 gR 2= GM (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 v = v
x
最短时间 最短位移v 船>v 水 最短位移v 船<v 水
1、功:W = Fs cos θ (F —恒力,s —相对于地面的位移,θ —F 与s 的夹角)
2、功率: P =
W
t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 v cos θ (v 为瞬时时速度时,P 为瞬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3、求功的方法:
①用定义求恒力功. ②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求功. ③由F-s 图象求功. ④用平均力求功. ⑤由功率求功.
4、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
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之外的力的功-----------机械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
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一E k1 =
2
1222
121mv mv - 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公式: mgh 1 +2
22212
121mv mgh mv += 或者 ∆E p 减 = ∆E k 增
1、动量:p= mv 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p =
k mE 2 E k =m
p 22
2、冲量:I = F t 求冲量的方法:
①用定义求恒力冲量. ②用动量定理求冲量. ③由F-t 图象求冲量.
3、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研究对象:单个物体) 公式: F 合t = mv ’ 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4、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
动量保持不变。

公式:m 1v 1 + m 2v 2 = m 1 v 1ˊ+ m 2v 2ˊ
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合外力为零。

(2)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内力远大于外力。

(3)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该方向的动量守恒。

5、碰撞:
(1)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 (2)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

设两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其中m 1以v 1匀速运动,m 2静止。

据⎪⎩⎪
⎨⎧++=+=''''2222112
11221111212121v m v m v m v m v m v m 可得⎪⎪⎩
⎪⎪⎨⎧+='+-='2112
121212m m m v m m m m v 讨论:(a)当m 1>m 2时,v 1′与v 1方向一致;
(b)当m 1=m 2时,v 1′=0,v 2′=v 1,即m 1与m 2交换速度 (c)当m 1<m 2时,v 1′反向,v 2′与v 1同向。

(3)非完全弹性碰撞:
为一般情况,只有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损失量不最大,亦不最小。

6、小球和弹簧:
①A 、B 两小球的速度相等为弹簧最短或最长或弹性势能最大时 ②弹簧恢复原长时,A 、B 球速度有极值。

路径 物理规律 适用的力 能研究的量 不能研究的量 运用的场合 运动定律 运动定律加 运动学公式
恒力 S ,V ,t 无 恒力作用过程
动量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恒力或变力 V ,t S 运动传递过程
功、能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功能关系
恒力或变力 V ,S t 能量转化过程
振动和波
1、简谐振动:回复力 F = 一kx (x 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单摆周期公式T= 2π
L
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2、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λ f =
λ
T
(适用于一切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