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杜甫登岳阳楼全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全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全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
岳阳楼高七十二,直下万里江山如画。

三楚襟江月,巨炉燎原日。

素娥眉梢瘦,谯笏翘如发。

十旬休假日,空对故园泪。

【翻译】
岳阳楼高达七十二层,俯瞰着万里江山美景,如同一幅画一般。

玉霄、巫峡、西陵三个楚地的地界在江边交汇,月色轻轻染上江水。

巨大的炉火在日间烧起,辐射着炎炎热气,仿佛将整个大地都燃烧起来。

如今素娥眉梢难寻,谯笏非发而翘,但记忆中的景象犹在,十天的假期都空落一地,只能独自对着家园黯然泪下。

【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描写岳阳楼的山水田园景色的七绝诗。

这首诗笔调质朴,行文流畅,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以及对三楚江山的渲染,表达了作者作为游子思念故园的感情。

全诗共六句,前两句直接点题,既表现了岳阳楼的高大壮观,又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第三句用上“三楚”、“江月”等词,描述
出了夜色中江水的美丽。

第四句用上“巨炉”、“燎原”等词,来形容夏日的炽热与辐射。

第五句通过描写素娥的形象来表现岁月的流逝,而“谯笏翘如发”则是描述一种持久的风采。

最后一句重点写出作者思乡之情,通过“空对故园泪”来表达心中难以言说的感慨和感情。

整首诗以极其自然的视角来描绘自然风景,并添上作者作为游子的感慨,既凸显了岳阳楼的壮丽,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是古诗中的佳作。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内心沉郁顿挫之情的诗歌。

这首诗以登临岳阳楼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痛苦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对读者的启示。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直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

然而,在这美景背后,诗人却透露出了自己内心的纠结与郁闷。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则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无尽追求和对于境遇的不满。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意味着作者欲求取更加宏大的视野,但以有限的人生和有限的机会,无法达到如此远大的目标,内心的沉重和无奈无法避免地显露了出来。

然而,这首诗并没有止步于描绘内心的忧伤,而是通过描绘对岳阳楼的登临,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对于境遇的无奈之情。

岳阳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们登高远望的地方。

然而对于杜甫来说,这并非只是一次普通的游览。

他将登临岳阳楼视作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试图逃离内心的痛苦和郁闷。

然而,在登临之后,他却发现自己的内心痛苦依然存在,这种沉郁和郁闷难以消退。

这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更加强化了他内心的无望与无奈。

诗歌的主题于是呈现出了对于现实的无能为力和对于命运的无奈,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情感。

这种压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沉郁顿挫的特点,使得读者们不禁对于诗人内心的痛苦表达倍感同情。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杜甫并非将这种沉郁放之四海而皆准。

诗人的内心苦闷源于曾经的功名无望和境遇的无奈,但这种负面情感也反映出了杜甫的哲学智慧。

他以自己为例,通过内心的痛苦表达,呼唤着读者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境遇的拷问。

尽管诗人内心的沉郁显而易见,但这首诗并未放弃对于人生的希望和追求。

最后一句诗“更上一层楼”,虽然表达了作者无尽的追求,但也透露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古诗鉴赏详细答案《登岳阳楼》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怀之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解】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临洞庭湖。

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

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翻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滚滚长江东逝水。

天门山前水满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日长江一水间,竟忆此处君可知?登岳阳楼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诗。

该诗写了杜甫登上岳阳楼的情景,以及他对长江水和明月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江水和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篇,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描绘了长江川流不息的景象,形容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失。

接着描绘了天门山矗立在长江之前,水天相连的壮丽景色,以及江畔初见月的奇妙场景,表达了诗人才智的卓越和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出江月年年只相似,又不知江月待何人的颦脉之思。

他感叹江月虽然年复一年,却无法预测它会照射在何人的身上,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变迁。

然后,诗人转述了一个扁舟子和明月楼的情节。

他描绘了青枫浦上的愁思景色,表现了惋惜离别的心情。

他询问这个夜晚乘扁舟的是哪个家庭,还有思念之情发生在何处的明月楼。

通过描写这个场景,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结。

他回忆起登上岳阳楼的美景和深情,却无法回到当时的时光。

他希望能够在长江一水间与思念之地相会,再次重温深情往事。

他以"竟忆此处君可知"来表达对诗中情景和思念之情的期盼。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江流经岳阳楼的景色,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凝聚自己的情感,表达出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主题。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长江和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流露出杜甫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登岳阳楼》赏析篇一《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快乐。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快乐。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快乐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快乐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名句。

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夜浮动在湖水上。

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写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得极为生动。

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四句相比,还略胜一筹。

孟诗中“撼〞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岳阳楼》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登岳阳楼古诗词赏析

登岳阳楼古诗词赏析

登岳阳楼古诗词赏析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东麓,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的三层楼阁式建筑,也是中国文人名士的重要题材之一。

自古以来,登岳阳楼的景色一直被赞美为壮丽恢弘、秀丽绝伦。

众多文人墨客登临其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佳作。

本文将针对登岳阳楼的古诗词进行赏析,领略其中的风采,感受文人的情怀与情绪。

1. 杜甫《登岳阳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的《登岳阳楼》是登岳阳楼的最著名的一首诗,也是最能概括岳阳楼景色的诗句之一。

诗句开篇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自然景色形容楼外的壮丽景色,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接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表达人们对登高望远的渴望和追求,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辽阔的视野。

2. 范仲淹《岳阳楼记》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以游览岳阳楼为题材的散文,但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古诗词元素。

这是文人在描写岳阳楼时常用的手法。

文章描绘了时间变迁和人事沧桑,抒发了对历史和生命的感慨。

在文章结尾,“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两句表达了对过去荣华富贵的追忆和对今人遗忘的叹息。

3. 苏轼《登岳阳楼寄黄韬》渌水蜿蜒入楚甸,黄鹤一去不复还。

曾经洒落九天外,蓝田日暖好鱼还。

苏轼的《登岳阳楼寄黄韬》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作。

诗句的前两句描绘了楼下的湖水和消失的黄鹤,以此作为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

而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期盼。

4. 陆游《登岳阳楼》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陆游的《登岳阳楼》是一首写给妻子的诗,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诗句描绘了离别多年的故国和感慨岁月匆匆的情景。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给儿子的叮嘱,饱含深情和哀怨。

5. 唐伯虎《岳阳楼游记》黄鹤楼中吴峰起,恩爱夫妻百世微。

试问岳阳楼上人,千回万转与君离。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不光有绘画,还有许多文学作品。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原文译文赏析《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赏析】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登岳阳楼赏析诗句

登岳阳楼赏析诗句

《登岳阳楼赏析诗句》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登岳阳楼》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以前就听说过洞庭湖的大名,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

这两句简单直接,就好像咱们一直想去一个地方,终于到了那儿一样,那种期待和兴奋是不是一下子就出来啦?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可厉害了!洞庭湖把吴地和楚地分隔开来,天地日月好像都在湖水中漂浮。

想象一下,那是多么广阔的景象啊!感觉整个世界都在这一片湖水之中。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诗人这时想到自己,亲朋好友没有一点消息,又年老多病,只有一艘孤独的小船相伴。

这得多让人感到凄凉和无奈呀。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北方还在打仗,诗人靠着栏杆,眼泪鼻涕忍不住流下来。

他心里装着国家和百姓,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让人感动。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诗人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很多磨难。

当他登上岳阳楼,看到眼前的壮丽景色,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到自己的遭遇,想到国家的动荡,心中的忧愁无法排解。

咱们再仔细品味这首诗。

前两联写的是景色,那么宏大、那么壮观;后两联写的是自己的处境和心情,那么悲伤、那么沉重。

这种对比,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比如说,咱们在生活中,有时候看到美丽的风景,会很开心,但一想到自己的烦恼,心情可能又会变得不好。

诗人也是这样,美景和忧愁交织在一起。

同学们,通过赏析这首诗,咱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也能从中学到很多表达情感的方法。

希望大家以后读诗的时候,都能像这样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其中的美妙和深意!。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句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白话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赏析唐诗《登岳阳楼》

赏析唐诗《登岳阳楼》

赏析唐诗《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以下是对该诗的赏析:
1.意境: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是古代著名的楼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杜甫登临岳阳楼,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语言:
整首诗语言简练,用词准确,韵律优美。

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诗人运用了“洞庭湖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意象,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色。

3.情感: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他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暗示了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4.主题:
《登岳阳楼》这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

杜甫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5.艺术手法: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岳阳楼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忧伤。

综上所述,《登岳阳楼》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唐诗,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顿挫的赏析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慷慨、抒发抑郁之情著称。

其中《登岳阳楼》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沉郁和顿挫,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了解杜甫的《登岳阳楼》,探讨其中的沉郁顿挫之情,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登岳阳楼》背景分析杜甫在这首诗中借岳阳楼这一地标,表达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情。

岳阳楼是位于湖南岳阳市的一座古建筑,享有盛名。

在岳阳楼上眺望,可以遥望洞庭湖的壮丽景色,然而对于杜甫而言,这里却成为了他倾诉沉郁之情的地方。

在这背景下,他的诗作也更显得悲凉和落寞。

2.诗句赏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道:“对楼当盘古,怒号更南极”,这两句诗被认为是表达了他的政治失意与抑郁之情。

在这里,“对楼”可理解为倚楼而望,表明杜甫正在回顾自己的往事,思考自己的处境。

而“当盘古”是指鸿蒙初开之时,在这里被用来暗喻杜甫对于时局的不满和愤怒。

后一句“怒号更南极”更是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尽愤怒和不甘。

3.主题深入探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所表达的沉郁顿挫之情,其实是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动荡的现状。

杜甫身为士大夫,对国家兴亡有着深刻的关注,他的诗作也常常反映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责任。

然而,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和挫折使得他的诗作中充满了悲观和沉郁的情绪。

这首诗也表现了杜甫的气节和志向,他虽然失意,却仍然有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4.我的个人观点对于杜甫的《登岳阳楼》,我认为其中的沉郁顿挫之情反映了一个文人在政治上的困境和挣扎。

他的诗作既是对时局的反思,也是对自我境遇的抒发。

作为一名文人,他在诗作中传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之情,这种责任感和情怀也是我们当今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总结回顾通过对杜甫的《登岳阳楼》进行深度赏析,我们不仅能深刻了解其沉郁顿挫之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

这篇诗作不仅是文学上的珍贵遗产,也是历史上政治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我们要学习杜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将其精神内化为当下的奋斗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登岳阳楼的赏析

登岳阳楼的赏析

登岳阳楼的赏析
《登岳阳楼》是杜甫的一首经典诗作呢。

杜甫登上岳阳楼的时候,那心情肯定是很复杂的。

他站在楼上往外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就这么简单的两句,感觉就像是在跟朋友唠嗑一样。

以前就听说过
洞庭湖的大名,今天终于站在这岳阳楼上看到了,这里面有那种期盼终于实现的小兴奋,又有点感慨时光的小情绪。

再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哇塞,这景色描写得太绝了。

那洞庭湖把吴楚两地给分隔开了,天地都好像在这湖面上漂浮着呢。

就好像杜甫站在那,眼睛都看直了,被这宏大的景象给震撼到了。

我就想啊,他当时肯定是嘴巴张得大大的,心里想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壮观的景色呢。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这时候情绪一下子就低落下来了。

杜甫这时候多可怜啊,亲戚朋友连个信儿都没有,自己又老又病的,就靠着那一艘孤舟生活。

就像一个孤独的小老头,在这岳阳楼前,看着美景,心里却是满满的苦涩。

他肯定在想,自己这一辈子怎么就这么坎坷呢。

最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国家还在打仗呢,杜甫靠着栏杆就哭了起来。

他这哭啊,不仅仅是为自己的遭遇,更是为了国家的命运。

他心里头对国家那是满满的担忧和热爱。

从这几句诗里,能感觉到杜甫的那种善良和伟大。

他在自己那么落魄的时候,
还心系着国家大事。

这就像我们平常人一样,自己过得不好,但还是会关心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的状况。

他的这首诗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影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登岳阳楼》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句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2]白话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泊岳阳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作品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

《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

《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戚朋友没有一封书信,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泊。

字:指书信。

【鉴赏1】亲朋之间,连书信也完全断绝,不通消息。

迟暮之年,却疾病缠身,孤舟一叶,飘零无依。

短短十字,刻画出诗人晚年漂泊辗转,孤独寂寞的凄凉处境。

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是极其壮阔之景。

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写出的是极其悲伤的内心感触:年老体衰,仍要漂泊流浪,无依无靠,身边无一知己好友可以诉说苦闷。

壮景悲情,极大反差,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怀与现实悲惨境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鉴赏2】亲戚朋友都不通音讯了,年老多病寄居在一条小船上。

写出了诗人因战乱而飘泊异乡的贫困孤独情况。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五律限于字句,虽有才气,无从施展,极纵变化之能,仍不许溢于绳墨之外。

如工部之《岳阳楼》第五句‘亲朋无一字’,与上下文全不相连。

然人于异乡登临,每有此种情怀。

下接‘老病有孤舟’,倘无‘舟’ 字,则去题远矣。

‘戎马关山北’,所以‘亲朋无一字’ 也。

以此句醒隔句‘凭轩涕泗流’。

亲朋音乖,戎马阻绝,所以‘涕泗流’。

‘凭轩’ 者,楼之轩也。

以工部之才为律诗,其细针密线有如此,他可类推。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年老有病,杳无亲友音信,孤独飘零。

[例]晚年的苔菲,真所谓“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个女儿远在异地他乡:好友帕·季克斯托恩身罹重病。

……临终那年,她僻处巴黎一隅,孤独一人,身患疾病。

(张冰《心远地自偏》)【全诗】《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岳阳楼: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楼。

②吴楚:指吴地(今江浙一带)、楚地(今两湖、江西等地)。

吴地在洞庭湖东,楚地在洞庭湖南。

坼(che):分裂,分界之意。

乾坤:指天地、日、月。

《水经注·湘水》:“洞庭湖水,广圆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全诗赏析及诗意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全诗赏析及诗意

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全诗赏析及诗意杜甫《登岳阳楼》古诗原文赏析及诗意翻译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

"《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1【年代】:唐【作者】:杜甫——《登岳阳楼》【内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古诗简介《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

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翻译/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

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年老体弱的杜甫,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 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高兴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 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

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

“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

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

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

“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

“浮”字也有动态感。

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

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

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

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

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

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

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

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

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

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

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

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

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

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

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

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乾坤。

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

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

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

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

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

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

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

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

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

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

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

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

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

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

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

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

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

”“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

“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

“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

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

“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

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

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

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

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

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

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

“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

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

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

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

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

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

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

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

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

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

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

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

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