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氨与铵态氮肥_化学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氨态氮肥教案

初中化学氨态氮肥教案

初中化学氨态氮肥教案主题:氨态氮肥学科:化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了解氨态氮肥的基本特性和用途;2.掌握氨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过程;3.理解氨态氮肥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教学内容:1.氨态氮肥的定义和特性;2.氨态氮肥的制备方法;3.氨态氮肥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1.氨态氮肥的特性和用途;2.氨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1.氨态氮肥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材料;2.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氨态氮肥的特性和用途;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氨态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和示范(15分钟)1.讲解氨态氮肥的定义和特性;2.介绍氨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氨态氮肥的制备过程;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氨态氮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氨态氮肥的基本特性和用途,掌握了氨态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过程,提升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氨态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打包) 鲁科版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打包) 鲁科版

自然界中的元
第2节 氮的循环
(三)氨与铵态氮肥
1、氨的物理性质
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 _ 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 g ·L 1,比空气轻; 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 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思考:
1、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
◇烧瓶装置气密性不好
◇导管过长
◇其他
练习、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
压强差。 (1)如图甲为喷泉实验 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 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 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 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 。
-3
催化剂
+2
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6NO + 4NH3 ==== 5N2 + 6H2O
6NO2 + 8NH3 ==== 7N2 + 12H2O

氧气
①铂丝附近有 红棕色气体 ②铂丝保持红热 ③瓶口可能有白烟
灼热的 铂丝
浓氨水
综合应用
将烧红的铂丝伸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 使其接近液面,反应方程式:
(2)如果用图甲装置产生喷泉成败的关键原因是:
⑵、氨跟酸的反应
与 挥 NH3+HCl=NH4Cl (白烟) 发 性 的 NH3+HNO3=NH4NO3 (白烟) 酸 反 应 有 白 2NH3+H2SO4=(NH4)2SO4 烟
⑶、NH3具有还原性
4NH3+5O2=== 4NO+6H2O △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学案+课件+随堂练习(4份)

产生喷泉的原理:
两个容器通过连接管组成连通 器,装有液体的容器压强远大 于另一个容器的压强(即产生较 大的压强差),就会产生喷泉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
◇收集的氨气不纯或较少 ◇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烧瓶装置气密性不好
◇导管过长
◇其他
练习、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
压强差。 (1)如图甲为喷泉实验 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 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 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 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 。
NH3+H2O
(一水合氨)
NH3•H2O
— + NH4 +OH
思考: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3种分子: NH3 H2O NH3•H2O
3种离子: NH4+ OH—
H+ 一水合氨
分析:液氨、氨水、一水合氨三者的区别
液氨
氨水
一水合氨是弱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氨水是弱碱,对吗? 氨水呈弱碱性
氨水的密度都小于1g/cm3 氨水越浓,密度越小 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⑵铵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1】取少量量 白烟,冷却后在试管壁上生成了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
NH4Cl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实验2】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放在试 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新制的 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
试管底部的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壁 上有水生成,并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1.在储存氨态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 通风处; 2.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

氨和铵态氮肥学案

氨和铵态氮肥学案

氨与铵态氮肥学案班级:姓名:座号:【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对比等方法,了解和掌握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检验氨的两种方法。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获得物质性质。

3.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氨的重要性质。

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程序。

【温故知新】回忆从初中到现在学过的气体有哪一些?以二氧化碳为例,想一想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气体的呢?一、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学生活动一.【观察·思考】观察实验台上准备好的一试管的氨,思考从几个方面如何获得氨的物理性质,完成下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溶解度学生活动二.【实验·探究】问题:氨溶于水吗?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现象:结论:小结:氨是色气味的体。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体积氨气。

【迁移·应用】闻少量氨气身体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当液氨泄露时,会造成极大危害。

假如你正出在液氨泄露的现场,你将如何做?【演示实验】喷泉实验实验现象:形成喷泉的原理: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氨气溶于水,氨水中有使溶液显性的物质。

能否用其他的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举例说明。

2、化学性质学生活动三.[ 实验·探究]问题: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变色的蝴蝶:将两只用酚酞试剂浸泡过白色的纸蝴蝶,一只干燥、一只用水湿润,分别放入两个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取出用水湿润过的蝴蝶放在酒精灯上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结:a.氨与发生反应。

氨的水溶液叫。

因为,,所以氨水显性。

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和。

方程式:。

【迁移·应用】加热浓氨水能得到什么?想一想,NH3还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演示实验】魔术——空瓶生烟:取两个“空”的集气瓶,分别滴入几滴液体,将它们倒扣,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具体目标分解二】铵盐的性质
实验卡2 请同学们设计:区分NH4Cl、NH4HCO3的实验方案。 并根据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友情提示:用纸槽将粉末状固体放入试管中
对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实验卡2
请同学们设计区分NH4Cl、NH4HCO3的实验方案,根据
提供的体困试析惑剂出1和:,白仪NH色器4C晶l,试体进管是行口如处实何有验产白生验色的证晶呢。?
赞扬哈伯的人说:他是 奠定现代氮肥工业的科学天 使, 是用空气制造面包的圣 人,让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 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
【学习目标】
1.认识NH3的溶解性,NH3与水、酸的反应,以及NH3 的还原性。
2. 掌握铵盐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 使用问题,掌握NH4+的检验。
3.运用对比、归纳、小班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合作能力及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实验卡3 在试管中加入半药匙NH4Cl固体,再滴加2ml的10%的 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观 察现象。然后进行加热,再观察现象。
友情提示:用纸槽将粉末状固体放入试管中
对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实验卡3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的
NaOH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用热蕊的试氢纸氧放化在钠试、湿管润口的处, 观察现象。然后进行加热,红—色变再石蓝观蕊察试现纸象检。验NH4+—
【拓展视野】硝酸铵受热分解,而且分解反应比较复杂 ,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例如: 110 ℃时按下式分解: NH4NO3=HNO3+NH3 185 ℃~200 ℃,分解如下:NH4NO3=N2O+2H2O 若突然受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 2NH4NO3=2N2↑+O2↑+4H2O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二课时氨与铵态氮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氨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和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使学生掌握氨的基本反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有关反应。

4.了解氨及铵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氨的化学性质及基本反应。

2.铵盐的性质及主要反应。

【教学难点】1. 氨的化学性质及基本反应。

2. 铵盐的性质及主要反应。

【教学过程】1.氨的物理性质。

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在此教授学生正确的实验室闻气体的方法)2.已知空气摩尔质量为29g/mol,让同学们计算氨气的摩尔质量,与空气的摩尔质量比较得到: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阅读课本p76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接下来我会为同学们演示氨的喷泉实验:由实验现象,我会给出以下问题:(1)喷泉实验说明氨气什么性质(突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碱性物质“NH3+H2O ≒NH3.H2O≒NH4+ +OH- ”所以:使酚酞变红色。

(2)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问题?4.氨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能具有什么性质?它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由氨气中的氮元素是-3价,可推知氨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与氧化性物质反应:这时我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

学生可从配位键的角度来理解NH3与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识NH3是碱性气体。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必修化学 1 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氨气、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②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实验,体会“绿色化学”的思想,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

②从化合价角度,结合图片模拟工业生产硝酸流程认识氨的还原性,培养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化学物质的科学素养。

3、通过氮肥对人类的贡献、氨气的功与过的讨论,培养对化学学科的正确认识,渗透核心价值观念。

【重点】氨气与铵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气与水的反应、铵盐的受热分解及跟碱的反应。

【学习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实验用品】
1、盛有NH3 的旧饮料水瓶、小烧杯(少量水)、胶头滴管、相同瓶盖
2、盛有NH3 的圆底烧瓶、双控橡皮塞(玻璃导管、盛水的胶头滴管)、大烧杯(含水、滴入酚酞)
3、直玻璃管(两端有橡胶塞、塞上固定有棉签)、浓盐酸、浓氨水
4、火柴、大试管、小试管2 只、药匙2 个、试管夹、蒸馏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镊子。

【教学过程】。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二稿)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二稿)
3、通过课堂合成氮肥,拯救绿萝,体会到化学对我们生产生活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化学史观的学习、化学技术进步观的学习、氮肥对人类的贡献、氨气的功与过的讨论,培养对化学正确认识,渗透核心观念,化学物质本身无害,关键在于使用的我们
教学重点
氨气溶于水的性质,氨气的制备
教学难点
氨气的制备、氮肥的现场制备
教学策略
山东省德育优质课评选
《§3.2.2氨与铵态氮肥》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左 金:高中化学
2016.11
【§3.2.2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 第2节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左金龙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鲁科版必修教材化学1第三单元的第二节第二课时,它安排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之后,同学们了解了含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之后,为他们接下来学习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体现了鲁科版的教材设计的螺旋线上升的特点,另外,从教材的编排上来看,设计了两大块的实验内容,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了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如何拯救绿萝、怎么拯救绿萝、何时救绿萝等活动环节,渗透氮肥分类、氨气的性质、喷泉实验、氨气的制备、铵盐的性质等化学学科知识,培养化学知识素养。
2、通过自主创新实验与微课(有危险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展示绿色化学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并引出对化学实验重新设计的思考。
学生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媒介
多媒体教学 实验教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图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详案
高中化学1:第三章第2节(山东科技版)

氨和铵态氮肥导学案

氨和铵态氮肥导学案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氨和铵态氮肥(第2课时)一、课程导入:3min在氮的第一课时,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主要有氮气、氮的两种常见的氧化物。

重点从他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这两方面去掌握。

氨气的化学式是NH3,也是氮循环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重要原料。

那它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氨的还原性;2、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3、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氨气分别与水、氧气的反应,铵盐受热分解以及跟碱的反应二、自主学习:8min阅读课本P76~79,完成以下问题:1、氨气有哪些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氨气可以跟哪些物质反应?2、铵盐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铵盐跟碱溶液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3、实验室怎么制备氨气?三、反馈精讲及练习:(一)氨气的性质2min(1)物理性质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水溶性五个方面讲解。

(请学生回答)强调气味(有刺激性)、水溶性(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播放喷泉实验视频)(2)氨气的化学性质:6min(二)铵盐的性质8min铵盐是指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所有的铵盐都能溶于水,且都是白色固体,生活中常见的铵盐有:NH 4Cl 、NH 4NO 3、NH 4HCO 3等。

(1)铵盐的化学性质①受热易分解;强调分解都会有氨气生成;贮存铵态氮肥的是应注意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②与碱反应(2)实验室制备氨气①反应原理:氯化铵固体和消石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

(强调不能用NaOH 、KOH ,因为这两者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氨气的产生,且高温会腐蚀试管。

②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氨气比空气轻)。

③验满的方法: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白烟)四、小组讨论7min根据NH 4Cl 溶液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思考如何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NH 4+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1min ,再小组讨论)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证明溶液中含有NH 4+ ,否则没有。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高中化学《氨与铵态氮肥》教案

3.2.2 氨与铵态氮肥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氨气的物理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3、铵态氮肥的性质
4、氨气的制法
【学情分析】:氨气在初中已经简单接触过了,但是并没有进行深度研究,今天对氨气及铵态氮肥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和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铵盐的相关性质和有关反应
3、了解氨气及铵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难点]
1、氨气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

2、铵盐的性质及相关反应。

高中化学_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3.2.2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教学详案主板书:氨与铵态氮肥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化学性质与酸反应与氧气反应受热分解铵盐化学性质与碱反应《§3.2.2 氨与铵态氮肥》学情分析一、知识层面上1、学生通过前期对氧化还原知识、氮氧化物知识的学习,能够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气具有的性质——还原性。

从而本节课选取氧气作氧化剂,证明氨气还原性的同时,结合氮氧化物的性质,设计工业制硝酸的方案。

2、学生通过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具备了自我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结合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的自主预习,会从分解产物的角度加以鉴别不同的铵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知识储备。

二、能力层面上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心理层面上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有极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3.2.2 氨与铵态氮肥》效果分析根据所教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学生情况,以学生实验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氨气和铵态氮肥性质的接受度、内化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具体如下:1、通过实验探索氨气的性质,总结出氨气用途——制硝酸、制纯碱、制氮肥,同时,对铵态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加热、加碱的实验操作,总结出铵盐的性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氨气、铵盐的性质,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2、通过《氨和铵态氮肥》中的喷泉实验引出相关化学“实验串”的设计,让学生形成元素的转化观、守恒观以及绿色化学的思想。

通过自主创新实验的教学模式(试管口套气球,集气瓶口放在湿毛巾上、收集氨气时的尾气处理等),展示绿色化学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并引出对化学实验重新设计的思考。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3.2.2《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现吨市安达阳光实验学校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

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

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难点(一)知识上、难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

说明氮循环中涉及氮的循环氨与铵态氮肥 硝酸及其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氮气与氮的固(氮气的性(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酸雨、光化学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二)教师准备1、教学媒体、课件;2、补充。

氨与铵态氮肥学案

氨与铵态氮肥学案

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当绿萝变黄时氨与铵态氮肥【学习目标】1、了解氮肥的使用,并会简单合成铵态氮肥2、知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3、重点掌握氨气的主要性质和铵盐的性质与用途【学习过程】拓展一绿萝可使用的氮肥氮肥的分类:、、探究合成氮肥之氨气的性质氨气的性质【实物观察】利用所给实验仪器,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实验仪器和药品:一个贮存有氨气的塑料瓶、针筒、水、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表面皿欣赏:高中最美化学实验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实验原理:氨气与酸的反应原理:应用:思考:你怎样看待氨气的功与过:探究:科学施肥之铵盐的性质铵盐都是无色或者白色晶体,都_____溶于水。

铵盐具有不稳定性 NH4HCO3 铵根离子的检验原理:应用实验室制氨气:原理验满干燥尾气处理我的收获:【学以致用】1.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2.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铵盐而形成白烟D.气体与浓H2SO4反应生成铵盐3. 实验室中常用固体Ca(OH)2和NH4Cl晶体反应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用于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其原理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性学习】1.观察校内的常绿植物的状况,并展开行之有效的措施。

2. 走进工厂或上网查询,了解氮肥生产的相关知识。

铵态氮肥-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铵态氮肥-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教案

铵态氮肥-沪科版高一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铵态氮肥的定义和特点;2.理解铵态氮肥的化学反应和释放方式;3.学习铵态氮肥的作用和应用方法;4.掌握铵态氮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铵态氮肥的定义和特点;2.铵态氮肥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难点1.铵态氮肥的化学反应和释放方式。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铵态氮肥的定义和特点•铵态氮肥是一种氮肥,含有氨基团(-NH4)。

•铵态氮肥颗粒小、含水量高、易于分散,能够迅速溶解,被作物快速吸收。

•铵态氮肥容易吸湿变质,保存时应注意密封。

教学方法:讲解和比较法。

2. 铵态氮肥的化学反应和释放方式•铵态氮肥在土壤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氨气(NH3)和水(H2O)。

$ NH_4^+ + H_2O \rightarrow NH_3 + H_3O^+$•铵态氮肥在土壤中可以与硝酸盐形成氮素共存状态,即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形成共存状态,被认为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

3. 铵态氮肥的作用和应用方法•铵态氮肥是提供作物生长必需的氮元素的肥料,可以使作物生长旺盛,增加产量。

•铵态氮肥的应用方法主要有根施、叶施和灌溉等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

4. 铵态氮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铵态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之一,应用广泛。

•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和浪费。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1. 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估。

2. 总结性评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复习要点、小测验等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解了铵态氮肥的定义、特点、化学反应、作用和应用方法等内容,通过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专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与铵态氮肥》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熟练掌握氨、铵盐的化学性质,氨气实验室制法、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多价态元素的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掌握喷泉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习中讨论交流共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品质。

2、发展性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喷泉形成的原理,并会判断其它的物质与相应的溶液能否形成喷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理解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考习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学习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氨与铵态氮肥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掌握氨及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喷泉实验、氨气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氯化铵受热分解实验、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及氨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意识。

三、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部分高一新生来说,学法陈旧,实验能力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化学史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训练和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氨与铵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及喷泉实验原理。

(2)密度
(3)水溶性
【过渡】 同学们,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本节课我们通过两个实验一起来探究氨的相关性 质。

【实验准备、提出要求】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烧瓶内出现那些现象?
【投影】 现象: 1、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2、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提问】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出现上述现象的 原因吗 ?
【投影】
(1) 氨极易溶解于水, 当烧瓶内挤入少量的水时就 溶解了大量的
氨气,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大 气压将酚酞溶液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2) 溶于水的部分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 水合氨又部分电
离出 NH 4 和 OH ,所以氨水呈弱碱 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 3 + H 2O NH 3· H 2O +-
NH 3·H 2O
NH 4+
+ OH -
【投影】
化学性质: (1) NH 3 与水反应
NH 3 的物理 性质
喷泉实验 (演示)
思考 回答 记录
观察
记录 思考 回答
察能力、 分析 能力。

回答 倾听 领悟 记忆
学生记录实 验
现象 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 解决 问题的能力。

通过喷泉实 验成功的演 示,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吸 引学生的注 意力,让学生 更好的
认知 氨的水溶性 及氨与水的 反应,并理解 喷泉实验的 原理
氨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过渡】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氨与铵盐的性质,
设计实验室制氨气的方案,可以小组交流。

【投影】
氨的实验室制法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药品: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
固体原理:
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满检
验: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
蓝,则证明收集满。

尾气吸收:稀硫酸溶液棉花的作用:防止空气对流,
提高氨气纯度。

干燥剂的选取:CaO、碱石灰等碱性
干燥剂
【小结】
一、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与酸反应具有还原性二、铵盐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三、氨的实
验室制法
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
思考
作答
巩固
小组交流
积极发言
巩固提高
调动学生积极
性,增强学生
合作精神,对
已有知识进行
巩固。

整合本节知
识,巩固提
巩固练习课后作业【投影】交流研讨
1、如果遭遇氨气泄露,你应怎样逃离现场?①用湿
毛巾捂住口鼻;
②向地势低的地方迅速撤离
2、保存和施加铵态氮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储存时:密封包装,放在阴凉通风处。

施肥时:埋在土下,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
等)混合使用。

【课后探究作业】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
发的原理一样吗?
通过查找资料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的知
识迁移能力。

以开放的作业
形式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氨与铵态氮肥一、氨
二、铵盐的性质
三、氨的实验室制法
七、巩固习题
1、如果遭遇氨气泄露,你应怎样逃离现场?
2、保存和施加铵态氮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八、课后作业设计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一样吗?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小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