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授课模式初探思维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思维对话型课堂建立在教师、学生以及课程等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之上,在师生、生生含有思维含量的对话中生成新的认知,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建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内涵。

上学期,本人就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进行了尝试与探索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

l1 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思维对话型课堂构建的前提
烟台教科院沈培坤院长在08年元月《浅谈“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报告中指出:“师生情感主要指教师的爱和教师对学生情的投入。

教师的爱是和谐课堂的阳光,阳光普育禾苗壮;教师的情是和谐课堂的水,水到渠成。

以爱育情(学生)、以情养德、以德促智、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其实所有的教师都明白“亲其师信其道”之理,在公开课上,教师也能做到与学生的和睦相处,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的教师却并不多见,贵在坚持!教师们大多认为,课堂上不能给学生好脸色,否则学生便会踩着鼻子上脸,无法收场。

实则不然,学生如果习惯了在和谐中学习,那也就对教师的亲切自然习以为常了。

当然也需要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对待学生要严爱有加,能够收放自如,方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

2 课前预习性作业为数学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提供可能
在平日的数学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面对问题瞠目结舌的状况,
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待问题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的思维水平还不能短期内思考完全;二是在学生的头脑中新知识与生活、与自己的经历严重脱节,找不到新知与旧知的联结点,从而茫然不知所从。

而课前预习性作业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预习性作业:请同学们回家用直的线作一幅漂亮的画送给老师。

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中的直的线,为本课知识的学习做下铺垫。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孩子们小手高举的一幅幅生动的画。

但是,我的要求:用直的线来做画却不是每个孩子都注意到的,于是大家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选一幅最好的最符合要求的送给老师。

在小组合作中,用曲的线画的画落选了,于是学生对直的线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为三种线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小组交流时,我乘机指导,让同学们指指画上的直的线,为学生在学习了线段之后寻找生活中的线段埋下了伏笔。

预习性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目的要明确。

即设计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解决课堂中的什么问题,其作用是什么;二是要直接指向课中的学习。

无论布置什么样的预习性作业都应该是为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服务。

否则,我们的预习性作业则是无效的;三是上课初,通过小组合作达成对预习性作业的本组共识。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给那些没做作业的孩子一个感知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让本组同学针对自己的理解达成共识进一步提升认识,为课堂上的交流做好准备,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思维碰撞生存的土壤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却仍然不够乐观:一提小组合作,就是学生们凑在一起呜哇哇说一通,教师则如置身事外的观看者,这是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理解。

而实质上,培养学生们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是一门大学问。

3.1 用心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精心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思维碰撞生存的土壤,因为只有学生有什么可说了,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切磋。

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却是教师需花大气力进行培养的。

实践中我探索出如下需注意的问题:其一:结合平日的课堂教学专门进行一次小组合作的指导培训课。

在这个培训课上,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是:小组的分工问题;怎样才叫合作的好的问题;小组合作方法问题;小组长的培训问题;全班交流时几种人的任务培训问题(交流者,交流者组中其他成员,其他组同学都该如何做)。

其二: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将小组合作进行深化。

在每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不得少于二次,最多不超过三次,合作太多,容易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不容易进行调控,在每次的小组合作中,都针对学生小组合作中的细节问题进行指导与引导。

其三:小组合作的评价——捆绑式。

要给小组同学树立起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意识。

设立小组评比
台,给每个小组量化分数进行评比。

其中包括的项目:可以是小组同学课堂上的学习合作与纪律合作如何,课后的作业批改如何等等,甚至是小组驱动自行组织的练习计算等,给学生小组合作多方面的评价,久了学生就会形成整体意识。

归结为一句话,在教师的小组捆绑式评价与耐心引领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终会逐渐增强。

3.2 心中装着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后以学定教。

每个孩子的大脑中都有着鲜活的数学,他们就像一颗颗珠子,我们教师就是线,如果我们能把这一颗颗珠子有机的串连起来,那就形成了我们对新知的探究,正所谓把握住知识的脉络,心中装着学生,根据知识的生成情况以学定教。

还以《线段射线直线》一课为例,一个小组在形容射线时用到了一个词:有头无尾!我心中一震,这是课前我没想过的,因为课的准备时间不充分,这节课我没做太多的预设。

我接着问“那你能再来形容一下线段吗?”学生哑口无言,“没关系,你的话可能启发了别人”我说。

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有头有尾”!瞧学生的回答多好!
在课堂教学实践与摸索中,我总是尝试着在学生的小组合作之后,引导大家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补充,课堂上思维的含量明显增多了,孩子们敢说话了,善提问了,朴实的课堂一天天灵动了起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
学习中的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其实,数学本身象征着理性,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

“数学是大脑思维的体操”,创造数学,构造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很显然,数学与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是学生思维成长的摇篮,当学生们在课堂上思维得到积极的锻炼,会提问、会分析、会思考、会合作之时,我们的课堂效率也会随着学生们思维的成长而趋向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