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概论
05087统计学概论 名词解释
![05087统计学概论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6ceaf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f.png)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指根据科学的方法从事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和提供各种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的活动总称。
2、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各种有关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3、统计科学:即统计理论,是指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
4、大数定律:即大数法则,它是说明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质的法则5、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目的以及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通盘的考虑和安排。
6、统计调查: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7、统计整理: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按照一定标志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将反映各个单位个别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8、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的目的与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
9、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事物,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10、标志: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11、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
12、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
、13、变量:存在着差异的数量标志,或者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14、离散变量:在一定区间内取值是有限的,其数值可一一列举的变量15、连续变量:在一定区间内可任意取值的变量16、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和统计数值,是统计分析中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特有反映手段。
17、总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水平大小、总量多少的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绝对数。
18、相对指标:表明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之比,是反映数量关系的指标,其数值为相对数。
19、平均指标:同质总体内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相除的结果,表明了总体各单位标志的一般水平。
20、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广度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大一统计学概论知识点
![大一统计学概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3a34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a.png)
大一统计学概论知识点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推断出普遍规律。
大一统计学概论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入门级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
本文将总结大一统计学概论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包括概率和统计、数据类型与描述、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
一、概率与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1.1 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试验、样本空间和事件-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事件的概率和性质- 事件间的关系: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1.2 条件概率与独立性-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性质- 独立事件的定义及性质- 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定理的应用1.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随机变量的定义及分类- 离散型随机变量与概率质量函数- 连续型随机变量与概率密度函数-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1.4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 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二、数据类型与描述(Types and Descriptions of Data)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 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2.2 描述性统计- 数据的集中趋势度量: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描述2.3 统计图表- 离散型数据的统计图表:条形图、饼图等- 连续型数据的统计图表:直方图、箱线图等2.4 相关与回归分析简介- 相关性与相关系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参数估计- 模型拟合度的评估与诊断三、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3.1 离散型分布-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泊松分布及其应用3.2 连续型分布-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t 分布及其应用- F 分布及其应用3.3 抽样分布- 样本统计量与抽样分布的概念- 样本均值和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四、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ing)4.1 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与步骤- 单样本和双样本的参数假设检验4.2 P 值与显著性水平- P 值的定义及计算- 显著性水平的选择与应用4.3 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的基本概念及应用范围- 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4.4 t 检验- 单样本 t 检验- 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以上为大一统计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统计学概论
![统计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92ae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2.png)
统计学概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为我们理解和解释数据的特征,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这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既能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又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数据。
不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经济学还是工程学,统计学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能够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和模式,从而为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和样本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
总体是指我们想要了解和研究的整个群体或现象,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的一部分数据。
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对总体的结论。
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是可以进行数值度量的,如身高、年龄、收入等;定性数据则是用于描述特征或属性的,如性别、颜色、评级等。
为了有效地处理数据,我们需要将其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
概率是统计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概率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通过概率理论,我们可以量化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并进行推断和预测。
概率在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推断和预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统计学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来处理数据。
描述统计学旨在通过总结和可视化数据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
它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频率分布等。
推断统计学则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从而对总体进行估计和推断。
常用的推断统计学方法包括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它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回归分析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样本之间差异的统计技术。
它可以用于确定不同因素对数据的影响程度,例如比较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和社会科学研究中。
除了这些方法外,统计学还包括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其他技术和方法。
第1章 绪论 《统计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统计学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b6585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8.png)
(不列颠百科全书)
统计研究的过程
实际问题
收集数据 (取得数据)
解释数据 (结果说明)
整理与显 示数据
(处理数据)
分析数据 (研究数据)
二、统计学的含义
收集、整理与显示、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
(5)统计模型法
对相关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了解某 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与另一(些)现象数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及变动的影响程度。在研究这种数量变动关系时,需要根据具 体的研究对象和一定的假设条件,用合适的数学方程来进行模 拟,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统计模型法。如相关分析法、回归分 析法和统计预测法。
以探索出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
二、数据的分类
按计量尺度分
1. 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2. 顺序数据(rank data)
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定比数据
也称定比尺度 对事物的准确测度 与定距尺度处于同一层次 数据表现为“数值” 有绝对零点 具有 或 的数学特性 如:收入、身高、产量
按时间状况分
➢ 截面数据(cross-sectional data)
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比如,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2.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德国大学教授克尼斯 代表人物:恩格尔(C.L.E.Engel)和梅尔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2a43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6.png)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统计学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了解和解释现象,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帮助学习统计学的同学复习要点,下面将给出一个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
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概率的定义和性质2.条件概率和独立性3.随机变量和概率密度函数4.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和计算二、统计学基本原理:1.样本与总体2.统计量和抽样分布3.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三、参数估计:1.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概念和方法2.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的原理和应用3.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和解释四、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2.单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3.两个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4.卡方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五、线性回归分析:1.简单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应用2.多元线形回归的原理和应用3.回归分析中的诊断和解释六、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2.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3.方差分析中的效应大小和事后比较七、非参数统计: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方法2.秩和符号检验的应用3. Wilcoxon秩和检验的应用以上是一个统计学复习纲要的概论,其中包含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课本、习题集和练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还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提高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进行思考和总结,理解概念背后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统计学概论主要术语
![统计学概论主要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3ee94a81f01dc281e43af004.png)
第1章统计学研究什么?主要术语1. 统计学(statistics):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3. 推断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4. 变量(variable):每次观察都会得到不同结果的某种特征。
5.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又称无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的变量。
6. 顺序变量(rank variable):又称有序分类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某种有序类别的变量。
7. 数值变量(metric variable):又称定量变量,观测结果表现为数字的变量。
8. 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9. 顺序数据(rank data):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0. 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按数字尺度测量的数据。
11. 总体(population):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2.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3. 样本量(sample size):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
14. 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
15.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也称分类抽样,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层(类),然后从各个层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16. 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也称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组成一个样本。
统计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
![统计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4d511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4.png)
统计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1.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科学,旨在从数据中获取有关现象和问题的信息,以支持决策和判断。
2. 统计学的主要分类是什么?统计学主要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两个方向。
-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通过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趋势。
- 推断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并给出相应的概率和置信区间,以及对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3. 相关性和因果性有什么区别?相关性和因果性是统计学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
- 相关性:相关性指的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联程度,即变量的变化是否会同时发生或者同时变化。
相关性只能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 因果性:因果性指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直接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因果性需要通过严格的试验设计和因果推断方法来确定。
4. 什么是样本和总体?- 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代表性数据集合,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到关于总体的信息。
样本是通过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取的,应该具备代表性和随机性。
- 总体: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是包含所有个体和信息的整体。
总体可能很大,对总体进行研究和分析可能会非常困难,因此常常选取样本进行分析。
5. 什么是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过程。
通过样本的描述统计学指标,如均值、标准差等,以及推断统计学方法,如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可以对总体的特征和参数进行推断。
6. 什么是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推断方法,用来对总体参数的假设进行验证。
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假设设定、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确定显著性水平、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以及做出决策。
7. 什么是置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估计是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用来对总体参数给出一个区间估计,以描述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
《统计学概论》第一章 统计总论
![《统计学概论》第一章 统计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c376c9cef90f76c661371ae5.png)
行情预期各种消息购买 行为资金数量新股上市 其他…
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任意两 个变量值之间可以做无数种分割。
人的身高、体重;产品的产量、产 值、销售额等价值量
需要使用度量 工具取值
165
16
身高的例子
●●
6
离散变量
离散变量的取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 举,变量值通常用整数表示。
特定范围的人口数、汽 车数量、企业数量、林 木株数等等
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推广,以电子计算技术为手段的运用; • 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大改善了统计活动的质量
,使其成为控制、预测、决策等的核心,大大提高了统计资料的效率。
封建奴隶社会统计活动的特点
• ①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多是结合在赋税、兵 役工作中进行,为国家统治服务,尚无独立 的专门的机构;
主要贡献:
19世纪中叶比利时生物学家、 数学家和统计学家Quetelet著 《社会物理学》,把概率论引 入统计学之中。
Pearson,1877-1936) – 费歇尔(R.A.Fisher,1880-1962
)
经英国高尔登,卡尔.皮尔逊, 费歇尔等不断发展,逐步走向 完善。
数理统计学以随机样本为基础推论有关总体数量特征的推断
– 通常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 •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 映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
标志
标志值
性别
品男
文
民族
质 汉族
字
宗教信仰 家庭住址
标 志
佛教 无党派
表 述
年龄 身高 体重
第一章统计学概论
![第一章统计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a9b54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1.png)
第一章统计学概论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利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现实数据,并通过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推断数据背后的规律。
统计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研究成果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商业、医学、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是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方法。
一、统计学的历史和基本概念统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统计学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
在18世纪和19世纪,统计学开始引入概率论和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在工业、金融和社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兴起,统计学在发现和解释数据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变量、统计量和假设检验。
总体是指一个大的数据集,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选取的较小的数据子集。
变量是指统计分析中的一个特征或指标,如年龄、收入等。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和概括数据集的指标,如平均值和标准差。
假设检验是一种基于样本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通过比较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值来判断样本是否来自某个总体的假设。
二、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与方法统计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较典型的应用领域包括医学、金融、经济学、环境科学等。
在医学领域,统计学的方法被广泛用于疫苗试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在金融领域,统计方法被应用于股票价格预测、风险管理等领域;在经济学中,统计学的方法用于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在环境科学中,统计学的应用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
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主要用于对数据集的概括和描述,包括频率分布、中心趋势、分散程度等指标。
而推断统计学则用于基于样本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方法。
三、统计学在大数据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大数据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数据的处理需要结合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中的规律,提高数据的价值和运用效率。
统计学概论高教版教学课件完整版
![统计学概论高教版教学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51b51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4f.png)
统计具有具体性特点。
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以社
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
对象,有明显的社会
性的特点;社会经济
统计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
动,更具备社会性的特征。
第一章 总论
四、统计的认识过程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其认识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另一方面,从个体与总体的关系看,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对个体数量的认
统计学概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知识点
了解统计发展简史、“政治算术学派”;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
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
过程、统计的基本职能、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能力点
知道如何采用大量观察法进行研究;了解标志、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会结合现实中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
特勒
(A.Quetelet,17961874)。其代表作有
《社会物理学》。凯特
勒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
使统计方法在准确性方
面有了质的跃进
19世纪下半叶,德国人
克尼斯和梅尔在继承政
治算术学派和在凯特勒
的影响下创立了社会统
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
的代表人物还有恩格尔。
社会统计学派认为统计
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
科学
统计咨询职能是指统计具有提
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的服务
功能,也就是指统计部门利用
所掌握的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
经过进一步地分析、综合、判
断,为宏观、微观决策,为科
学管理提供咨询意见和对策建
议。统计咨询分为有偿咨询和
无偿咨询两种。统计咨询应更
统计学概论第一章统计学总论PPT课件
![统计学概论第一章统计学总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6bf3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c.png)
总体性原则要求在统计调查中,应全面调查研究对象,收集足够多的数 据,以反映总体的全貌和特征。
数量性
数量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定量分析来描述和研究现象的数量 表现和数量关系。
情况。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均值和 标准差,它们决定了分布的形状
和范围。
正态分布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如中心极限定理和正态近似等, 这些性质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 描述的是在n次独立重复的伯努 利试验中成功的次数。
二项分布具有两个参数,n和p, 分别表示试验次数和每次试验 成功的概率。
统计学在社会学领域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人口普查、 民意调查和社会调查等,帮助政策制定者 和社会学家了解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产品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统 计学用于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 降低生产成本。
03 统计学的基本特征
总体性
总体性: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体,而不是个体。总体是具有某种共同 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的集合,通过研究总体的特性,能够推断出个体特 性。
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指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经 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 患。
统计监督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能 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促进经济社 会的健康发展。
05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个体
总体
统计学中研究的全部数据或对象的集合,具有同质性、明确性和 有限性。
统计学概论
![统计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02abfeee06eff9aff80788.png)
1. 导论
统计学是一探讨如何搜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不确定的状态下,藉由样本数据所提供的讯息,经归纳分析、推论检定、决策与预测等过程。
『以事实(数字)作决策』
2.1认识统计
◎自古以来,人类从事各项研究活动均是为求真理,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动力。
然而通往真理的路上充满混沌与挫折,如何厘清真相,统计学自然就成为一门极重要的科学研究工具。
◎统计学是由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及解释意义等规则与程序所组成。
◎统计学研究过程:。
《统计学概论》课件
![《统计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ecf4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6.png)
包括显著性检验、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方差分析
基本思想
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的方差来检验各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应用场景
常用于比较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以及分析多因素对总体 数据的影响。
06
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01 总结词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 用于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 分析方法。
距离方法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处理。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与差分
总结词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是判断时间序列 是否稳定的重要步骤,如果不稳定则需 要进行差分处理。
VS
详细描述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需要判断时间序 列的平稳性。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则需 要进行差分处理。差分是将时间序列中的 相邻数据相减,以消除非平稳趋势。在进 行差分处理时,可以采用一阶差分、二阶 差分等不同阶数的差分方法。
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 本进行调查,以推断总 体情况。
普查
对总体中所有个体进行 调查,以获取全面、准 确的数据。
重点调查
对总体中部分重点单位 或群体进行调查,以了 解总体趋势。
典型调查
对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 群体进行深入调查,以 揭示其特点。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A
数据筛选
剔除异常值、错误值和重复值,确保数据质量 。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 解释。
统计学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描述性统计通 过对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可视化,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推断性统计则通过概率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总体特征进 行推断和预测。
02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学概论》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概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48fcc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c.png)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或称变动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
所谓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 数量性、具体性4. 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5. 总体、方法论6. 信息、监督、信息7. 质量8.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9.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10. 同质、相对11.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2.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13. 数量、外延、质量、内涵14. 物质、模糊性15.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三、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2. 统计是研究现象总体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统计学概论
![统计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215658fb9d528ea81c7796f.png)
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现代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 象,研究一般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 统计学。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 应用统计学。
经 济 学 社 会 学 教 育 学 其 他 社 科 其 他 社 科 统 计 物 理 学 生 物 学 医 学 其 他 理 工 农 其 他 理 工 农 统 计
一个总体至少要有一个不变标志,才能够使各单位结合成 一个总体。不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 作为总体,同时必须存在变异标志,这表示所研究的现象 在各单位之间存在着差异,才需要进行统计研究。 例 要考察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 志的有( ) A 产业分类 B 职工人数 C 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
统计学概论
曾五一 主编
第一章 绪论
1 2 3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 第二节 统计学发展的历史和统计学的种类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统计
一、关于统计的含义
所谓统计,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 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 一种有力工具。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 (一)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二)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 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三)变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 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A 全国所有的居民户 C 各省市自治区
B 全国的住宅 D 某一居民户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根据研 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 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总体和单位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随研究目的不同,总 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 体,但在另一情况下又可能变成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2-1 2-1
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显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 数据的显示
2-2 2-2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概论 二、统计调查的方案设计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2-3 2-3
学习目的要求
2 - 20 2 - 20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部分单位进 行调查;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有意识地选 择部分单位作为调查的对象。
2 - 21 2 - 21
四、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
数据的搜集方法 数据的搜集方法
调查、询问 实验、观察
访 问 调 查
2 - 22 2 - 22
2 - 26 2 - 26
5、座谈会(概念要点)
1)也称集体访谈 2)将一组被调查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让他们对调 查的主题发表意见以获得资料 3)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6~10人 4)侧重于定性研究
2 - 27 2 - 27
6、个别深度访问(概念要点)
1)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针 对特殊问题的调查 2)适合于较隐秘的问题,如个人 隐私问题;或较敏感的问题, 如政治方面的问题 3)侧重于定性研究
2 - 12 2 - 12
三、统计调查的方式
统计调查方式
普 查
2 - 13 2 - 13
抽 样 调 查
统 计 报 表
重点 调查 典型 调查
1、普查(概念要点)
1)为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全面调查 2)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4)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5)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总体
3、电话调查(概念要点)
1 )调查者利用电话与被调查者进行 语言交流以获得信息 您好! 2)时效快、成本低 我是××调查公 司的调查员… 3)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
2 - 25 2 - 25
4、电脑辅助调查(概念要点)
1)又称电脑辅助电话调查 2)电脑与电话相结合完成调查的全过程 3)一般需借助专门的软件进行 4)硬件设备要求较高
2 - 17 2 - 17
适用范围: 1)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 现象,应用抽样调查。 2)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原则: 1)随机性原则。以保障抽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最大抽样效果原则。即在既定的调查费用下 使抽样估计误差最小,或者在给定的精确度下, 使调查费用最少。
2 - 18 2 - 18
调 查 目 的
调查 对象 调查 单位
调查 项目 和调 查表
其 他
2-8 2-8
1、调查目的
1)调查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2)回答“为什么调查?” 3)调查之前必须明确
2-9 2-9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1源自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2)调查单位:需要对之进行调查的单位。可以是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全面调查),也可以是 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非全面调查) 3)回答“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
3、统计报表(概念要点)
1)统计调查方式之一 2)过去曾经是我国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 3)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 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数据 4)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2 - 19 2 - 19
4、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概念要点)
1)重点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 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 2)典型调查 从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 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目的是描述和揭示事物的本 质特征和规律 调查结果不能用于推断总体
2 - 30 2 - 30
案例说明
案例2.1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 家编制五年规划作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 统计调查体系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于2003年7 月决定,将原有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 本单位普查合并,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 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 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普 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 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 - 15 2 - 15
2、抽样调查(概念要点)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调查 2)目的是推断总体的未知数字特征 3)最常用的调查方式 4)具有经济性、时效性 强、适应面广、准确 性高等特点
总体
随机样本
2 - 16 2 - 16
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以样本指标(统计量)为依据推断总体参 数或检验总体的某种假设;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4)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减少调查时间,提 高调查质量。
1、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 3、了解统计数据的调查方法 4、掌握调查方案的设计
2-4 2-4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数据收集概论 1、定义: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 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 地收集所需的数据资料。 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 2、统计数据的来源: 直接来源:原始资料、第一手资料; 间接来源:次级资料、第二手资料。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比较复杂,下面详细讲。
2 - 33 2 - 33
三是公布普查条例,依法开展普查。经国务 院审定并由温家宝总理签发了《全国经济普查条 例》(国务院第415号令),依法查处普查中发生的 虚报、瞒报、拒报等违法违纪案件5377起,保障 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 34 2 - 34
四是严格审核所得的普查数据,认真开展质 量抽查。这次普查共收到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报送 的基层普查表3000多万张,不含个体经营户。得 到“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数据10.6亿笔,以及各省 (区、市)报送的综合表2万多张。为了确保普查 数据质量,在普查的每个环节都实行了严格的质 量控制。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数据填报的综合差 错率仅为4.9‰,控制在1%的预定目标之内。
邮 寄 调 查
电 话 调 查
电 脑 辅 助
座 谈 会
个 别 深 访
观 察
实 验
1、访问调查(概念要点)
1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 对面地交谈而获得资料 2 )有标准式访问和非标准式 访问 标准式访问通常按事先 设计好的问卷进行 非标准式访问事先一般 不制作问卷
2 - 23 2 - 23
对不起,打 扰了!
2 - 31 2 - 31
注:引自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李德水发布经济普查主 要情况
一、这期间的工作如下:
一是组建普查机构,选调普查人员。国务院 成立了以曾培炎副总理为组长的第一次全国经济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各地区 和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和工 作机构。全国各地共组织培训300多万名普查员、 普查指导员和1000多万名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的统计、财务人员参加普查活动。
2 - 36 2 - 36
增加16.8%。其中第一产业因不在这次普查范围之 内,仍采用年报核算数,其增加值为20956亿元, 占GDP的比重为13.1%,比2004年快报核算数所占 比重的15.2%降低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增加值 为73904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1517亿元,占 GDP比重由52.9%降为46.2%,降低6.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了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 21297亿元,占GDP比重由31.9%上升到40.7%, 提高8.8个百分点。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占93%。
2 - 28 2 - 28
7、观察法(概念要点)
1 )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 调查人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 集所需信息 2)调查人员不是强行介入 3 )能够在被调查者不察觉的情 况下获得资料
2 - 29 2 - 29
8、实验法(概念要点)
1)在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 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获得所 需资料 2. 有室内实验法和市场实验法
2 - 32 2 - 32
二是制定普查方案,开展宣传动员。立足于 我国国情,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经充分征求各 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调查对象的意见 ,并进行试点后,制定了经济普查方案。中央和 地方各级财政均安排了专项普查经费。各级普查 机构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舆论宣 传和社会动员工作,基本做到了经济普查家喻户 晓,人人皆知。
2、邮寄调查(概念要点)
1)也称邮寄问卷调查 2)是一种标准化调查 3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没有直接的语言交流,信 息的传递依赖于问卷 4 )通过某种方式将调查表或问卷送至某调查者 手中,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将问卷寄回指 定收集点 5 )问卷或表格的发放方式有邮寄、宣传媒介传 送、专门场所分发三种
2 - 24 2 - 24
2-5 2-5
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1. 公开出版物:《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 摘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 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 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世 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 发展报告》…… Internet
世 界 工 界 发 业 经 展 普 济 报 查 年 数 检 告 据
2 - 35 2 - 35
二、经济普查的主要成果
1、进一步摸清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家 底”。通过经济普查,全面掌握了反映我国第二、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大量基础信息。其中的主要 数据,最近已以普查公报的形式发布。 2、初步建立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基本单位 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
3、查实了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利用 这次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 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年报核算数增多2.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