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答题的分类与答题思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中国革命道路是 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请你分析中国共 产党七十多年的斗争历程,回答: ⑴、建国前后,党曾经分别在哪两个重大 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 ⑵、又遭到哪四次重大挫折? ⑶、并请分别简要叙述党又是怎样纠正错 误,而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向前发展的? ⑷、体现了党怎样的优良作风?
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1、明确题目的基本结构: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 提示语、限定语、中心语、求答语四部分构成。 如: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概要说明民族 资本主义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2、细心审题: 审题型、审范围 审设问角度和侧重点 挖掘题意 审明材料的观点 3、筛选要点: 4、简列提纲: 5、规范作答:
3、以儒家文饰政治:皇帝宣称“受命于天”以“天 子”自居,唐初统治者注意吸取隋亡教训,任 用贤臣,减轻农民负担;完备科举制,笼络 读书人,稳定社会秩序。 以法家支持政治: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 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利用封建 国家机器维护封建统治。 以道家调剂政治:唐太宗认识到君民之间的 辨证关系,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李氏皇帝崇 道抑佛,以道家思想创始人李耳的后代自居, 因此道教在当时有特殊地位。 结论:唐朝是将多元思想兼容并蓄,并利用 它来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
思考、训练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太 平军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以成功。 当满清皇帝的个人权威还是至高无上的时候, 倘若光绪帝是实权皇帝,戊戌变法未尝不可 取得成功。如果袁世凯短寿而死,辛亥革命 前后的局势恐怕也将不一样”。试结合有关 史实评述上述观点。 提示:运用矛盾的必然与偶然关系原理分析
二、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三环节法:审题-构思-答题 1、审题是前提 审题意:即审题目类型、所提供的条件、 关键词、答题要求. 审范围:即确定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审教材:即确定试题主旨在教材中的位置, 把试题主旨与比较熟悉的教材章节联系起来.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八个方面: 审题型、审限定语、审答项语、审主干语、 审代词含义、审材料观点、审分值大小. 2、构思-就是对已经提取的有用信息进行整理 的过程.
答案提示: 两个重大问题: 一是革命的领导权、革命道路问题; 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 阶级斗争问题。 四次重大挫折: 建国前: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建国后: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问题;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纠正(省略); 优良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敢于纠正错误。
答案: 1、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 德感化;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暴力统 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2、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 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 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 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 无为政治,休养生息,以恢复发展生 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轨道后, 不能再实行严刑苛法的暴力统治,而 以儒家路线为宜。 3、见下
三、问答题的主要设问类型 1、叙述型问答题 2、分析说明型问答题 3、比较型问答题 4、论证型问答题 5、评述型问答题 6、现实材料型问答题
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一、评述题(评价题)
要求:1、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 观点进行分析、论述或评价。 2、可分为纵向考查为主的题目(以时间为序) 和横 向考查为主的题目(以地点为序)两 类,一般具 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 3、由述(叙述史实)+评(分析问题、提出观 点)两部分构成;可先述而评、先评后述、 边述边评。 例:工业革命的后果是什么?据此回答工业革命后 世界上兴起了哪三股浪潮?并各举两例。 例: 请结合史实论述,新民主主义时期.建国后我们 如何由走俄国道路到走中国自己的路?
4、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国关系错综复杂, 国际格局新旧交替。据此回答: ⑴、本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趋势是 什么? ⑵、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⑶、在上述趋势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呈 现出那些与之相联系的突出特征?
答案:根本趋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 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原因: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垄断组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世界经济联系进 一步加强; D、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改革,国内、 国际矛盾相对缓和,有利于经济发展。 特征:A、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国两半社会形成并不断加深。 B、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刺激了中国资本 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民解运动进一 步高涨,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由改良性发 展到革命性。(或答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二、比较型问答题:
1、比较题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历史 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要求考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纳、 整理和鉴别,旨在考查比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 2、可分为有条件比较和无条件比较两类。 答题结构:①、审题:包括各种限定:范围、重点、角度、 字句、标点。 ②、找对比点:可作为比点的有:背景、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意义 特点、影响、性质、作用等。 ③、作答:问答题答案应具备六性:史实的准确性 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 条理性;史论的统 一性;语言的简洁性 例: 比较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例:中华民国与新中国建国后各方面的比较(性质、颁布的 法律文件、外交、帝国主义的态度等) 例:苏维埃俄国和新中国建国初期政策的比较?
2、材料: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 国政治的趋势不外乎外儒而内法,而 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 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回答:1、儒、道、法的观点是什么? 2、儒、道、法发挥各自作用的历史 背景分别是什么? 3、以唐朝有关史实说明上述论点, 并从中得出你的结论? 分析:此题的能力层次考察十分清晰,第一 问基础知识、第二问中等难度、第三 问高层次能力考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答题行文要做到“三性”和“三步”
学科性-语言有历史学科特点 层次性-按问作答,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逻辑性-同一段内部先后有序,或先因后果、 或总分结构、或并列关系. 第一步:草拟提纲.它可以使答题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完整 全面,且节省时间,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二步: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对题作答.根据题目要求,筛 选出最能说明论证题意的要点,不空发议论堆砌史实 第三步:理论分析.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得 出高层次的理论说明.并写出所应用的辨证的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十个原理的名称. 特别注意:一是简明扼要,祥略得当. 二是全面准确.要深入分析且兼顾全局. 三是适时检查.注意审题是否有偏差;论点是否有 遗漏;史实部分是否确切;是否有病句错别字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等.
五、材料型问答题:
材料与教材相关内容有互补的作用,所引用的材料 设问和答案的依据。这类问答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 解答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图表材料型问答题:
这类问答题实则是材料问答题的一种,只不过充当 材料的是图表而不是文字。 解题方法:正确提取图表材料的有效信息是解答的 关键,在搞清图示的内涵后,在结合相 关的历史、政治知识进行回答。
三、论证题:
要求:1、依据史实,运用唯物史观 对某些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以考查考生论证 能力。 2、分为观点论证题和材料论 证题两类。 3、格式:判断+史实+理论分析 4、提示语有“试论”“论证”“说明” “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等
答题结构:见下
结构:1、审题:①、各种限定 ②、判断观点或现象的正误 标准:a、是否符合教材观点 b、是否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历 史 唯物主义的10个观点 c、部分对,部分错;故意错; 阶级本质造成;错在局限性。 2、论证:①、最大限度的收集信息, 提炼观点。 ②、只提炼有效信息, 支持特定观点。 3、答案要求:论从史出,以史服人, 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例:美国一官员在二战后称:“……美国的 政策与中国人民利益是不相违背的”。 试以1840年到1960年的史实评论上述 观点? 例:毛泽东说:“一个政权的灭亡往往由于其 内部原因,而非……”。试以国民党政权 在1928年到1949年的统治说明之。
四、叙述题:
它是指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 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作系统的归纳综述,并 对表述的现成结论做出阐述。提示语一般有“简述”、 “概述”、“试述”等。 例:1、试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2、试述我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他 们的重要主张。 此类型问答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述”,如简述、概括 综述其所述的内容,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出依托和结论 在能力要求上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归纳、比 较、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问答题的题型解读 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西工大附中:罗毅
一、问答题的考察能力特点与要求
问答题是历史高考中最传统、最有生 命力的题型.因为它容量大、综合性强、难 度高,是典型的主观题,有利于测试考生的综 合能力(识记能力、理解应用能力)和整体水 平(历史知识水平、思想水平、理论水平、 表达水平),拉开考生间的差距,适应选拔性 考试的需要.正因为如此,这几年高考虽 然题型屡有变化,而问答题却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