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江两岸的蜕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一江两岸的蜕变
实践(目的)准备
(1)实践目的:景德镇已瓷而闻名于世,今年正是中国陶瓷教育发展100年,在此时,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对这块我们热爱的土地有更加的了解,了解它的变迁,了解瓷文化的种种。
(2)实践意义:通过走访实践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城市发展变迁,以及陶瓷产业的发展。
(3)实践地点:御窑厂、南门头、东门头、斗富弄、十八桥、太白园、十八渡、里市渡、中渡口、三闾庙街、三宝篷、新厂等地。
(4)实践要求:以访谈方式为主,勾起被访问人的记忆,从中了解历史,了解变化,可以利用相机,录音器材等记录,再整理材料。
实践内容
昌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着一百多万的景德镇人。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见证了我们城市的变化。此次实践调查也由此地迈出第一步。
此次我们的社会实践也算是一波三折吧,先前由于景德镇遭遇了洪涝,导致我们的实践不能尽早的展开。一直拖到8月初,我们的实践才得以开始。
起初,我们团队奔赴我们要调研的地区,去采集一些现在的照片。八月,是多么炎热的天气,我们还是照样顶着烈日,拍着我们认为有价值的照片。然后我们整理。
第一次出去实践就是这么简单,第二次出去实践就不同了,就更有意义啦—我们采访了居住在昌江边上的老爷爷。
8月9日,我们几个人相约在一起,我们沿着昌江走,找寻着我们想采访的人。在找寻的路途中,我和一位姓段的老爷爷聊了起来。
据他说他已经在那里居住了将近70多年。在很早以前由于战争,从南昌迁移至现居地。在和他的交谈中,我想到了我们昌江河周边的巨大变化。听他说,以前昌江上是没有桥,只有船才可以过河,而且昌江边上全是房子,没有现在的那条沿河路。以前昌江边上连推板车都能通行,更不用提现在的机动车驶过啦。昌江周边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昌江,是旧时景德镇唯一交通渠道,沿江之滨,舟楫云集,船行船帮甚多。清末明初,就有鄱(阳)、祁(门)、浮(梁)、都(昌)4 帮,后来,改组成 6 个帮公所。船民因受尽压迫愤而上告,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改为18 保。至民国28 年(1939 年)又将18 保改组为10 个船帮,共有民船3250 余条。至于船行,从清末至解放初期的三、四十年间,先后开设过23 家。民国19 年(1930 年),景德镇船帮客商联合会成立。民国20 年(1931 年),又成立了船行商行同业公会。民国28 年(1939 年),浮梁县民船船员工会也相继成立。
历史上,景德镇的昌江河上是没有桥的,中渡口则是景德镇城区通往西部郊区的重要过江渡口,由陆路去往江西省鄱阳县、都昌县以及九江市都必须经过中渡口跨过昌江。
现在中渡口在景德镇市作为渡口的功能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过江桥梁,包括瓷都大桥、珠山大桥、昌江大桥、昌江浮桥以及新建的白鹭大桥。
大桥篇
昌江大桥坐落在景德镇市城区的西南面,是景德镇市第一座横跨昌江河的桥梁,江面净跨度约200米,双向二车道。桥下的东岸是沿江东路,在太白园接曙光路;西岸是沿江西路,并由新枫路向西延伸经景德镇老长途汽车站接瓷都大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昌江上没有桥,只有人渡。1953年建成了昌江浮桥,直到1959年,昌江大桥才建成通车,为景德镇昌江两岸的陆路交通联系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983年景德镇珠山大桥建成通车以前,昌江大桥是景德镇市城区唯一的一座机动车过江桥梁。现今景德镇市区已三座跨越昌江的桥梁,除珠山大桥外,第三座是瓷都大桥,三桥分别相距1400米左右。
珠山大桥也叫珠山路大桥,坐落在景德镇市城区的西面,是景德镇市珠山路上的一座桥梁,横跨昌江河,全长312米,净跨度约200米,双向二车道。桥下的东岸是沿江东路;西岸是沿江西路。
珠山大桥与1983年10月竣工通车。珠山大桥是继景德镇昌江大桥后横跨昌江的第二座城市桥梁,为景德镇市区的东西两侧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珠山大桥往西可至瓷都大道、昌南大道;往东可达景德镇市的中心区--人民广场。
珠山大桥的两端有景德镇非常著名的两座建筑:一座是景德镇大酒店(四星级别),另一座是景德镇市邮电大楼。
瓷都大桥坐落在景德镇市的西北面,是景德镇市昌江大道上的一座桥梁,横跨昌江河,净跨度约150米,双向四车道。
瓷都大桥是继景德镇昌江大桥、珠山路大桥后横跨昌江的第三座城市桥梁,为景德镇市区的东西两侧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瓷都大桥往西可至景德镇长途汽车站、景德镇机场和杭瑞高速公路;往东可达景德镇市的浮梁县和景德镇市中心区。
瓷都大桥的造型非常奇特,远观颇似一道彩虹横贯江面。
现在昌江上的第四座跨江大桥“白鹭大桥”也已经成功通车了。
浮桥篇
据说,十八渡因十八条渡船往来运坯得名。而今天的十八渡早已名不副实,十八条渡船不知去向,连后来用于轮渡的两艘机动船也消失了。
十八渡的渡船早已成为记忆,十八渡的浮桥使得换新颜后的十八渡开始新的故事。
2009年10月底正式动工兴建的十八渡人行浮桥,所选外观色彩亮丽、造型新颖,浮桥两侧还将种草种树,进行美化绿化,在满足行人通行的时候,还会给市民美的享受。另外浮桥建成后,在亮化上也充分考虑美观效果,建设部门专门设计了一组动感别致的夜景灯光系统,这将给美丽的昌江河再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早已停摆的戴家弄和十八渡之间的轮渡已经成为历史,但因为珠山大桥和昌江大桥之间的距离较远,两岸居民过河感觉不便,人行浮桥的建成会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
有人认为,十八渡人行浮桥建成后会提升城市品位。
昌江浮桥位于景德镇城西珠山大桥和瓷都大桥之间的昌江江面,是景德镇昌江两岸居民的步行过江桥,汽车不可通行。1990年代末该桥曾经被拆除,2005年10月重建后再次开通。
现今的浮桥全部为钢质结构,桥长14l米,桥面宽8米,由17艘钢质船组成,每艘载重约24吨,桥身、桥面均以稳重的浅灰色为主,并以瓷灯柱装点浮桥。它的建成给当地市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是景德镇市又一特色的旅游风景点。
浮桥的东岸是景德镇繁华的斗富弄;西岸是景德镇市人民公园。
“一江两岸”工程是景德镇市近几年的重点工程,它担负着防洪,美化城市的职责。“一江两岸”工程弄的也是相当成功的,不仅为周边居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没城市美化提供了前提。在昌江河两岸的河坝上,建起高低错落、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亭、台、楼、阁、廊、塔”等仿古建筑,以瓷廊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这样365天全天候都可接待游人。晴天有廊遮日,雨天不会淋雨。
与几十年前相比,昌江河上多了几座桥,河边上修起了马路。与几年前相比,昌江河边漂亮啦,穿上了花花绿绿的衣裳,设施更加齐全啦。
昌江河,我们的母亲河,一次次的变化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景德镇也在一次次的蜕变,努力实现着涅槃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