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06-2012年度十大常见错别字(完整版)
咬文嚼字2006-2012年度十大常见错别字(完整版)
咬文嚼字2006-2012年度十大常见错别字(完整版)深度解析及防错指南本文将深入探讨《咬文嚼字》杂志2006年至2012年评选的十大常见错别字,结合例句分析其错误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防错方法,旨在提升读者的文字规范意识和书写能力。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对每个错别字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而非简单的罗列。
一、 2006年度十大常见错别字及分析由于缺乏2006年《咬文嚼字》杂志具体的数据,我们将基于2006年及之后几年常见的错别字,结合语言习惯和错别字类型进行推测和分析,力求呈现出符合当时语言环境的十大常见错别字。
(一) “辩解”与“辩护”“辩解”指解释、说明自己,为自己申辩;“辩护”指为被告或被指控者进行辩解。
两者区别在于主语的不同。
“辩解”的主语通常是自己,“辩护”的主语通常是他人。
•例句错误:他向老师辩护自己的迟到原因。
(应为“辩解”)•例句正确:律师为他辩护,最终他被无罪释放。
•防错方法:注意主语,如果是自己解释,用“辩解”;如果是他人为其解释,用“辩护”。
(二) “截止”与“截至”“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指到某个时候为止。
两者在用法上存在细微差别。
“截止”常用于时间点,“截至”常用于时间段。
•例句错误:截止到今天下午五点,会议已经结束。
(应为“截至”)•例句正确: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31日。
•防错方法:“截止”强调停止,“截至”强调到某个时间为止。
(三) “反映”与“反应”“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事情引起的回应或效果。
两者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
“反映”的主语通常是人,“反应”的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例句错误:他的反应很迅速,立刻向领导反映了情况。
(应为“反应”和“报告”或“反映”)•例句正确:群众反映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及时处理。
•防错方法:“反映”指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反应”指回应或效果。
“委屈”指受到冤枉或不公平待遇;“委曲”指曲折,弯曲。
两者意思完全不同,常被混淆。
2012高考语文10年来最容易写的错别字
2012高考语文10年来最容易写的错别字《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括号内为正确的字)。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biān))5.泊(舶(bó))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chóu))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cuì))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gāi))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guǎng))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jiān))人命30.娇(矫(jiǎo))揉造作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jìng))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kē))臼(jiù)36.烩(脍(kuài))炙人口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44.了(瞭)望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lù))47.痉孪(挛(luán))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mí))不振52.沉缅(湎(miǎn))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56.沤(呕(ǒu))心沥血57.凭(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qì))60.亲(青)睐(lài)61.磬(罄(qìng))竹难书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64.发韧(轫(rèn))65.搔(瘙)痒病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shì))无恐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sù))72.鬼鬼崇崇(祟(suì)祟(suì))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wù))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xuān))81.弦(旋)律82.膺(赝(yàn))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zāng))款89.醮(蘸(zhàn))水90.蜇(蛰(zhé))伏91.装祯(帧(zhèng))92.饮鸠(鸩(zhèn))止渴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zhì))手可热96.九洲(州)97.床第(笫(zǐ))之私98.姿(恣(zì))意妄为99.编篡(纂(zuǎn))100.做(坐)月子。
最容易错的100个错别字(语文教师、编辑、秘书也经常弄错)
最容易错的100个错别字(语文教师、编辑、秘书也经常弄错)来源:《咬文嚼字》(文末有爱心大呼唤,期待您看到底)导读:《咬文嚼字》自1995年创刊以来,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以下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括号内为正字)。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44.了(瞭)望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60.亲(青)睐61.磬(罄)竹难书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无恐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81.弦(旋)律82.膺 (赝)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89.醮(蘸)水90.蜇(蛰)伏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 (纂) 100.做(坐)月子爱心呼唤▼。
《咬文嚼字》整理出的100个最常见错别字.doc
《咬文嚼字》整理出的100个最常见错别字《咬文嚼字》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
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括号中是正字):松驰(弛)、穿(川)流不息、渡(度)假村、一幅(副)对联、既(即)使、挖墙角(脚)、再接再励(厉)、谈笑风声(生)、渲(宣)泄、九洲(州)。
这些别字的明确公布,不但为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找到了切实有效的途径,而且为编辑业务进修和社会语文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括号中的字为正确的字。
1.按(安)装 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 5.气慨(概) 6不落巢(窠)臼 7一股(鼓)作气 8烩(脍)炙人口 9 悬梁刺骨(股) 10打腊(蜡) 11.粗旷(犷) .死皮癞(赖)脸 13泊 (舶)来品 14 食不裹(果)腹 15.兰(蓝)天白云16.脉博(搏) 17 震憾(撼) 18.鼎立(力)相助19.松驰(弛) 20. 凑和(合) 21.再接再励(厉) 22.一愁 (筹)莫展 23. 侯(候)车室 24.老俩(两)口 25.穿 (川)流不息 26.迫不急(及)待27黄梁(粱)美梦28 10.精萃(粹) 29.既 (即)使30了(瞭)望 31.重迭(叠) 32 一如继(既)往33.水笼 (龙)头 34渡(度)假村 35 草管(菅)人命 36.杀戳(戮) 37.防 (妨)碍 38 娇(矫)揉造作 39痉孪(挛) 40.幅 (辐)射41.挖墙角(脚) 42.美仑(轮)美奂 43.一幅(副)对联 44.一诺千斤(金) 45罗 (啰)唆46.天翻地复(覆) 47.不径(胫)而走 48蛛丝蚂(马)迹 49言简意骇(赅) 50 峻(竣)工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 53有持(恃)无恐 54.滥芋(竽)充数 55.名(明)信片 56.额首(手)称庆57.世外桃园(源) 58.默 (墨)守成规 59.追朔 (溯) 60脏 (赃)款 61.大姆 (拇)指 62.鬼鬼崇崇(祟祟)63醮(蘸)水 64.沤 (呕)心沥血 65.金榜提(题)名 66.蜇(蛰)伏 67.凭(平)添 68.走头 (投)无路 69.装祯 (帧) 70.出奇(其)不意71. 趋之若骛(鹜) 72.饮鸠 (鸩)止渴 73.修茸 (葺) 74. 迁徒 (徙) 75.坐阵 (镇) 76.亲 (青)睐77.洁白无暇(瑕) 78.旁证 (征)博引 79.磬 (罄)竹难书 80. 九宵 (霄) 81.灸(炙)手可热 82.入场卷(券) 83. 渲 (宣)泄 84.九洲 (州) 85.声名雀(鹊)起 86. 寒喧 (暄) 87.床第 (笫)之私88.发韧 (轫) 89.弦 (旋)律 90.姿 (恣)意妄为 91.搔 (瘙)痒病 92. 膺 (赝)品 93.编篡 (纂) 94.欣尝 (赏) 95. 不能自己(已)96.做 (坐)月子 97.谈笑风声(生) 98.尤(犹)如猛虎下山 99.人情事(世)故 100.竭泽而鱼(渔) 《咬文嚼字》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下是202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及其解析:
1. “原年人”改为“元年来人”。
2. “引以为戒”误为“引以为鉴”。
3. “连花清瘟胶囊”误为“莲花清瘟胶囊”。
4. “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误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6. “终止”误为“中止”。
7. “二三其意”写成“二三其德”,“发扬”误为“发杨”。
8. “通货膨胀”写成“通货彭胀”,“泄洪”误为“泻洪”。
9. “核酸阳性”误为“核赛阳性”,“德尔塔毒株”写成“德尔塔毒株”,“抗原检测”误为“染原检测”。
10. “针鼹”误为“针眼”,“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说成“长江三角洲一
体化示范区”,“蒋介石故居”说成“蒋介石故园”。
以上差错都是媒体和出版物中常见的,如果您在写作或编辑时犯下这些错误,可以查阅字典或咨询语文老师进行修正。
高考语文复习-- 历届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2006-2022(综合版)
20 20 年 度
20 20 年 度
1.“新冠”的“冠”guān误读为guàn。 2.“戴口罩”误写为“带口罩”。 3.“共渡难关”误写为“共度难关”。 4.“杏林”误为“杏坛”。后世以“杏林”称良医,也指医学界 。“杏坛”现泛指教育界。 5.“宵禁”误为“霄禁”。 6.“挤兑”误为“挤对”。 7.“副作用”误为“负作用”。副”与“主”相对强调的是附带 。 8.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 9.“科创板”误为“科创版”。
20 15 年 度
20 15 年 度
1.诺贝尔奖报道中的用字错误:“生理学或医学奖”误为“生理学和医学奖 ”。 2.“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 日”。 3.“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4.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 成员国”。 5.“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中的文字错误:“严惩不贷”误为“严惩不怠”。 6.《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常见用字错误:“勠力同心”误为“戮力同 心”。 7.名人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身价/身家。 8.足球赛事报道中的概念错误:“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9.医学报道中的用词错误:“综合征”误为“综合症”。 10.电影片名中的表达错误:《失孤》。
20 10 年 度
20 10 年 度
1.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3.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4.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5.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6.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7.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8.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 9.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 替汉字数字“〇”。 10.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 每时每刻”使用。
咬文嚼字100个常见错别字
100个最常见的错别字《咬文嚼字》自1995年创刊以来,组织人力审读了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且征询全国100家新闻出版单位用字差错的情况。
10年功夫,使他们“咬”出3000个错别字。
近日,编辑部向媒介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这100个最常见别字中有(括号中的为正字):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11,重迭(叠)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14,幅(辐)射15,一幅(副)对联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18,气慨(概)19,一股(鼓)作气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22,食不裹(果)腹23,震憾(撼)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26,迫不急(及)待27,既(即)使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30,娇(矫)揉造作31,挖墙角(脚)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34,峻(竣)工35,不落巢(窠)臼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38,死皮癞(赖)脸39,兰(蓝)天白云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42,老俩(两)口43,黄梁(粱)美梦44,了(瞭)望45,水笼(龙)头46,杀戳(戮)47,痉孪(挛)48,美仑(轮)美奂49,罗(啰)唆50,蛛丝蚂(马)迹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54,默(墨)守成规55,大姆(拇)指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58,出奇(其)不意59,修茸(葺)60,亲(青)睐61,磬(罄)竹难书62,入场卷(券)63,声名雀(鹊)起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66,欣尝(赏)67,谈笑风声(生)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无恐70,额首(手)称庆71,追朔(溯)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74,走头(投)无路75,趋之若骛(鹜)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78,九宵(霄)79,渲(宣)泄80,寒喧(暄)81,弦(旋)律82,膺(赝)品83,不能自己(已)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86,滥芋(竽)充数87,世外桃园(源)88,脏(赃)款89,醮(蘸)水90,蜇(蛰)伏91,装祯(帧)92,饮鸠(鸩)止渴93,坐阵(镇)94,旁证(征)博引95,灸(炙)手可热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98,姿(恣)意妄为99,编篡(纂)100,做(坐)月子这些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在编辑部所审读的报刊图书中,每个字都出现50次以上。
咬文嚼字十大错字
《咬文嚼字》揪出上海10大常见错别字
1、“欢度五一”“欢度国庆”的“度”误成了“渡”。
2、“理发店”的“发”误成了“發”。
3、“震撼价”的“撼”误了“憾”。
4、“家具”的“具”误成了“俱”。
5、“打蜡”的“蜡”误成了“腊”。
6、“哈密瓜”的“密”误成了“蜜”。
7、“招聘启事”的“事”误成了“示”。
8、“炭烧”的“炭”误成了“碳”。
9、“九州”的“州”误成了“洲”。
10、“乘坐”的“坐”误成了“座”。
四、南京街头常见错别字
1、“精品装潢”中的“潢”字,写成了“璜”字。
2、“钣金作漆”写成了“扳”金作漆。
3、“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
4、“排档”写成“排挡”。
5、“恭候光临”写成“恭侯光临”;“候车厅”写成“侯车厅”。
6、“隐形眼镜”写成“隐行眼镜”。
7、“咨询处”写成“资询处”。
8、“招聘会”写成“招骋会”。
9、“房屋租金”写成“组金”。
10、“切忌偏僻地段随意停车”中“切忌”写成“切记”。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第一批最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第一批最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1.按(安)装〖例句〗县里的按装队早就到了,谁知发生了这一意外情况,只能推迟开工。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安、按二字声调有别,一为阴平,一为去声。
在用作动词时,宝盖头的“安”有装的意思,故“安”“装”可以联合成词;提手旁的“按”,《说文》的解释是:“下也,从手,安声。
”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注释时特意强调,“下”是“以手抑之使下也”,即用手往下揿。
“安装”必须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施工,当然不是用手揿一下便能解决问题的,因此不能写成“按装”。
2. 甘败(拜)下风〖例句〗陈科长的棋艺在厂里首屈一指,但碰到这样一位高人,只能甘败下风。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
“下风”即风向的下方。
“上风”和“下风”常用来比喻有利和不利,优势和劣势。
“甘拜下风”即自愿迎风站在不利地位、劣势地位,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心悦诚服的认输。
这里的“拜”是一种礼节,通过“拜”表明自己的态度。
因为这一成语只用于失败者、技不如人者,在这一意义的暗示下,有人把“拜”误写成了同音的“败”了。
3. 自抱(暴)自弃〖例句〗年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未来,怎么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抱自弃呢?〖辨析〗音同致误。
这则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自暴”即自己糟蹋自己,“自弃”即自己抛弃自己。
孟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言行若背离仁义道德标准,就无异于自甘堕落”。
这里的暴、弃都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自暴自弃”的“暴”,就是“暴殄天物”的“暴”。
而“抱”虽然和“暴”同音,但这是一个以手相围的动作,和“暴”表达的意思不同。
4.针贬(砭)〖例句〗文坛浮躁成风。
他曾写过一篇长文,对此作了尖锐的针贬。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
砭,音biān,指古人用来治病的石针。
明代有个叫张萱的说过:“针本以石为之,名曰砭,后世乃易以金耳。
”古籍中提及的“药石”,其中“石”就是指“砭”,而非金石之“石”。
咬文嚼字错字100
咬文嚼字》公布100个常见别字自1995 年创刊以来,本刊组织审读了约3000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一批常见别字。
《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便是在此基础上,依据出错频率和专家评议拟订的。
本表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博(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9、穿(川)流不息 10、精萃(粹) 11、重迭(叠) 12、渡(度)假村13、防(妨)碍 14、幅(辐)射 15、一幅(副)对联 16、天翻地复(覆)17、言简意骇(赅) 18、气慨(概) 19、一股(鼓)作气 20、悬梁刺骨(股)21、粗旷(犷) 22、食不裹(果)腹 23、震憾(撼) 24、凑和(合)25、侯(候)车室 26、迫不急(及)待 27、既(即)使 28、一如继(既)往29、草管(菅)人命 30、娇(矫)揉造作 31、挖墙角(脚) 32、一诺千斤(金)33、不径(胫)而走 34、峻(竣)工 35、不落巢(窠)臼 36、烩(脍)炙人口37、打腊(蜡) 38、死皮癞(赖)脸 39、兰(蓝)天白云 40、鼎立(力)相助41、再接再励(厉) 42、老俩(两)口 43、黄梁(粱)美梦 44、了(瞭)望45、水笼(龙)头 46、杀戳(戮) 47、痉孪(挛) 48、美仑(轮)美奂49、罗()唆 50、蛛丝蚂(马)迹 51、萎糜(靡)不振 52、沉缅(湎)53、名(明)信片 54、默(墨)守成规 55、大姆(拇)指 56、沤(呕)心沥血57、凭(平)添 58、出奇(其)不意 59、修茸(葺) 60、亲(青)睐61、磬(罄)竹难书 62、入场卷(券) 63、声名雀(鹊)起 64、发韧(轫)65、搔(瘙)痒病 66、欣尝(赏) 67、谈笑风声(生) 68、人情事(世)故69、有持(恃)无恐 70、额首(手)称庆 71、追朔(溯) 72、鬼鬼崇崇(祟祟)73、金榜提(题)名 74、走头(投)无路 75、趋之若骛(鹜) 76、迁徒(徙)77、洁白无暇(瑕) 78、九宵(霄) 79、渲(宣)泄 80、寒喧(暄)81、弦(旋)律 82、膺(赝)品 83、不能自己(已) 84、尤(犹)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渔) 86、滥芋(竽)充数 87、世外桃园(源) 88、脏(赃)款89、醮(蘸)水 90、蜇(蛰)伏 91、装祯(帧) 92、饮鸠(鸩)止渴93、坐阵(镇) 94、旁证(征)博引 95、灸(炙)手可热 96、九洲(州)97、床第(笫)之私 98、姿(恣)意妄为 99、编篡(纂) 100、做(坐)月子《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2006—2010年各年十大语文差错汇编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12月20日)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
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
“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
“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史上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
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下午5点,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
”其中“截止”应为“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四、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位小将在广州亚运会上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1秒,令人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之类的词语。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它和“瞩目”完全是两回事。
五、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广州亚运会报道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宁波选手广州亚运囊括10金。
”其中的“囊括”明显用词不当。
“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2006-2012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
2006年至2012年《咬文嚼字》评选出的全国语文年度十大错误汇总【2012】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发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一再被念错。
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情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四、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这一差错,在以往的书法作品和商品广告中多次出现。
今年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清海将写有“影後”二字的立轴现场送给影星归亚蕾,由于这一场面曾由电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
五、在报道抓捕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无疑是化残忍为一笑。
六、女明星错用“贱内”。
2012年7月,大S发布一条微博说:“老公的餐饮服务业能往这样美好的方向发展,贱内与有荣焉!”网友一时议论纷纷。
“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是男人对别人称说自己的妻子,大S显然错了。
犯类似错误的还有主持人朱军的“家父”一例,2007年他曾在节目中对嘉宾毛新宇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而“家父”应是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辞。
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咬文嚼字》编辑部)
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咬文嚼字》编辑部)未2009-05-11 1731《咬文嚼字》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
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括号中是正字):松驰(弛)、穿(川)流不息、渡(度)假村、一幅(副)对联、既(即)使、挖墙角(脚)、再接再励(厉)、谈笑风声(生)、渲(宣)泄、九洲(州)。
与会语文专家认为,这些别字的明确公布,不但为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找到了切实有效的途径,而且为编辑业务进修和社会语文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本报今刊发这100个最常见的别字,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01.按(安)装 02.甘败(拜)下风 03.自抱(暴)自弃04.针贬(砭)05.气慨(概) 06.不落巢(窠)臼 07.一股(鼓)作气08.烩(脍)炙人口09.悬梁刺骨(股) 10.打腊(蜡) 11.粗旷(犷)12.死皮癞(赖)脸13.泊(舶)来品 14.食不裹(果)腹 15.兰(蓝)天白云16.脉博(搏)17.震憾(撼) 18.鼎立(力)相助 19.松驰(弛)20.凑和(合)21.再接再励(厉) 22.一愁(筹)莫展 23.侯(候)车室24.老俩(两)口25.穿(川)流不息 26.迫不急(及)待 27.黄梁(粱)美梦 28.10.精萃(粹)29.既(即)使 30.了(瞭)望 31.重迭(叠)32.一如继(既)往33.水笼(龙)头 34.渡(度)假村 35.草管(菅)人命36.杀戳(戮)37.防(妨)碍 38.娇(矫)揉造作 39.痉孪(挛)40.幅(辐)射41.挖墙角(脚) 42.美仑(轮)美奂 43.一幅(副)对联44.一诺千斤(金)45.罗(啰)唆 46.天翻地复(覆) 47.不径(胫)而走48.蛛丝蚂(马)迹49.言简意骇(赅) 50.峻(竣)工 51.萎糜(靡)不振52.沉缅(湎)53.有持(恃)无恐 54.滥芋(竽)充数 55.名(明)信片56.额首(手)称庆57.世外桃园(源) 58.默(墨)守成规 59.追朔(溯)60.脏(赃)款61.大姆(拇)指 62.鬼鬼崇崇(祟祟) 63.醮(蘸)水 64.沤(呕)心沥血65.金榜提(题)名 66.蜇(蛰)伏 67.凭(平)添68.走头(投)无路69.装祯(帧) 70.出奇(其)不意 71. 趋之若骛(鹜) 72.饮鸠(鸩)止渴73.修茸(葺) 74. 迁徒 (徙) 75.坐阵(镇)76.亲(青)睐77.洁白无暇(瑕) 78.旁证 (征)博引 79.磬(罄)竹难书 80.九宵(霄)81.灸(炙)手可热 82.入场卷(券) 83.渲(宣)泄84.九洲(州)85.声名雀(鹊)起 86. 寒喧 (暄) 87.床第 (笫)之私88.发韧 (轫)89.弦 (旋)律 90.姿 (恣)意妄为 91.搔 (瘙)痒病 92. 膺 (赝)品93.编篡 (纂) 94.欣尝 (赏) 95. 不能自己(已) 96.做 (坐)月子97.谈笑风声(生) 98.尤(犹)如猛虎下山 99.人情事(世)故 100.竭泽而鱼(渔)——为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加餐。
《咬文嚼字》公布2012年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6日公布了2012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一、容易被写错的汉字数字:“二〇一二年”经常被误为“二零一二年”。
二、容易被写错的书名是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三、容易纠缠不清的法律词语是:“酒驾”和“醉驾”。
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四、经常被写错的引语是“兄弟阋于墙”。
这句古语出自《诗经》,一般用于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
“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
五、容易被滥用的网络词语是“某某哥”。
“哥”字是近年来的流行用语,原本含有亲热调侃的味道,眼下逐渐出现滥用的倾向。
例如,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有媒体就将其称为“爆头哥”,化残忍为一笑,显得很不得体。
六、新闻报道中容易读错的词是“发酵”。
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读jiào。
七、法制新闻报道常被混淆的是“囹圄”和“囫囵”。
“囹圄”意思是监狱,而“囫囵”意思是完整、整个儿的,常见成语是“囫囵吞枣”。
八、“皇后”不能被写成“皇後”。
“后”字原指君主,引申指“君主的妻子”,和“前後”的“後”是两码事。
九、女性常用错的称谓是“贱内”。
“贱内”是一个谦辞,旧时用于男人对别人称呼自己的妻子,不宜用作当下时尚现代女性的自称。
十、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经常把“潟湖”误为“泻湖”。
“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导致误读误用。
据新华社。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为止,公布了10次,词条总数正好100个。
公布差错旨在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2015年]01.“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错用“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
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02.“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3.罄竹难书”“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而“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04.“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
2006——2012年国人常犯十大语文差错
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 素是:“铊” “铊”是一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 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是 一个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 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不少人却把 它误读成tuó。铊的化合物有毒。2011年6月, 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 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 毒”读成了“tuó中毒”。
8.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 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 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 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 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 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 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 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 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 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 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 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 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 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其中的“合拢” 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 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 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 中间接合,叫作“合龙”。“合拢”只是靠 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7.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 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 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 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 “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 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 意思。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龙源期刊网
《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9年第08期
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至2018年,已连续发布了13次。
其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很多都是热点事件中出现的语文差错。
比如,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口角”的“角”本应读j ué,但一些媒体播报中读为jiǎo。
比如,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时,其当时的校长在演讲中将“鸿鹄”的“鹄”读成了hào——这一差错或许并不普遍,且事发时已被舆论指出,不能算《咬文嚼字》之功,但这一语文差错的犯错之人是公众人物,事件又引发了公众热议,所以将这一差错列入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也很有意义。
“十大语文差错”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差错,比如将“青睐”误为“亲睐”、“捅娄子”误为“捅篓子”、“不知所终”误为“不知所踪”、“争夺冠军”误为“争夺冠亚军”、“反击”误为“反戈一击”,等等。
这些差错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广泛性。
(资料来源:《工人日报》)
微言大义:汉语博大精深,传承了几千年,想要更好传承下去,就需要多一些像《咬文嚼字》这样的“语林啄木鸟”,为其纠错,为其“排毒”。
只有认真对待并敬畏自己的语言,才能让母语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
适用话题:面对错误;敬畏之心;语言传承……。
《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语文差错(2006-2017年度完整版)
《咬文嚼字》公布的2006-2017年度十大语文差错2017年一、人名误读:老舍的“舍”误读为shè。
“舍”有shě 和shè两个读音。
读shě ,为舍弃;读shè,为房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
舍予是舍我、无我的意思,“舍”即舍弃,应读第三声。
根据亲友回忆,老舍生前自己也读sh ě。
如果读shè,“老舍”便成了老房子,显然不是这个笔名的寓意。
二、宣传中的用字错误:“蘋”(字中的頁为页)误作“萍”。
今年“双十一”马云倾力打造了一部宣传影片,其主题曲《风清扬》将“青蘋之末”的“蘋”误成了“萍”。
“青蘋之末”出自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青蘋,是一种草本植物,其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伸出水面,只要水面有风,青蘋就轻轻摇动。
“青蘋之末”即青蘋的叶尖。
后世以“青蘋之末”比喻事物处于萌芽状态。
“萍”指水生植物浮萍,其叶片贴在水面上,不会随风而起。
三、热播电视剧中的读音错误:“参商”的“参”误读为cān。
2017年热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句台词“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剧中人将“参”读成了cān,正确的读法是shēn。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出自杜甫诗《赠卫八处士》,“参”“商”指的是参星和商星,均是二十八宿之一。
参星在西,商星在东,二星此出彼没,不会同时在天空中出现。
人们常用“参商”比喻亲友分离后不得再见。
四、社会管理报道中用词错误:“城乡接合部”误为“城乡结合部”。
“接合”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结合”则是人和事物间发生了密切联系,凝结为一个整体。
五、灾害报道中的概念混淆:“飓风”误为“台风”。
2017年8月哈维飓风登陆美国,有媒体把“哈维”误称为“台风”。
在气象学上,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被称“飓风”;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称“台风”。
“哈维”产生于大西洋,显然是飓风。
六、法律词语误用:“起诉状”误为“起诉书”。
十大语文差错及百个最常见别字
2006~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故宫“撼”事上榜
《咬文嚼字》杂志社(2011年12月21日)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10年12月27日)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网络用词首次被“咬嚼”
《咬文嚼字》杂志社(2009年12月20日)
2008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8年12月30日)
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7年12月20日)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7年1月16日)
《咬文嚼字》整理出的百个最常见别字
《咬文嚼字》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
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括号中是正字):
语文专家认为,这些别字的明确公布,不但为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找到了切实有效的途径,而且为编辑业务进修和社会语文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这100个最常见的别字,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 1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咬文嚼字》就是一座语文生活的监测站,时刻关注社会语文状况。
在重点追踪、专家审读和来稿统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于2007年1月16日向社会公布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就象树一样挺立着。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如:“王伟(先生)收”“王伟先生(收)”。
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的,信封上的称谓和“收”字并非注释。
九、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如:“孔子说‘食色,性也’,至今仍被奉为至理。
”“它使我们想到了孟子的名言:‘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一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它既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而是另一位思想家告子说的。
十、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人的行径。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肆意践踏中国主权,其时圆明园已是废园。
“我们没说是孟子呀!”——《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答客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2007年12月20日)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
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
自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后,“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
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
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
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三、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是:戴上紧箍咒。
如:“给权力戴上紧箍咒。
”在《西游记》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要收紧。
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州/洲。
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
”“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
“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后起区别字“洲”来表示。
“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五、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是:娈童。
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
在这类新闻中,“娈”字一律被理解成了动词,指“性侵犯、猥亵”等犯罪行为;其实它是形容词,义为美好的样子。
“娈童”则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六、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权力/权利。
如:“业主的合法权力应该得到保障”,“政府干涉经济生活的权利应该受到限制”。
在这两个例子中,“权力”应为“权利”,“权利”应为“权力”。
“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者是职责范围里的支配力量,它是以别人的服从和执行为前提的;“权利”则和义务相对应,它是以依法获取或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为特征的。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七、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战。
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谁。
”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
“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
八、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
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等。
“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
“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九、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
如:“52吋液晶电视”。
“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
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
在涉及计量单位时,首先要考虑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因故做不到这一点时,必须保证用字规范。
十、引用古诗名句的常见错误是:“海上升明月”。
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生明月”误为“升明月”。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的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的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的意境。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电视中引用名言经常读错的字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乐”。
此处应该读lè,往往误读成yuè。
不仅谈话节目中嘉宾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uè乎”。
二、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2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氰胺”应读qíng’àn,但不少人误读为qīng’ān。
尤其是“氰”字,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钾”“氰化钠”的“氰”读成qīng,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三、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2008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大地震时,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震憾”。
“撼”为手旁,义为以手摇物;“憾”为心旁,义为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四、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大凡景点都会重点介绍当地名人,告诉游客某地是某人“故里”。
有人误以为“里”的繁体字是“裏”,结果在用繁体字书写的说明牌中,“故里”往往误为“故裏”。
其实“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干。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
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角狙击赤潮”。
两处“狙击”应为“阻击”。
“狙击”和“阻击”同为军事术语,但含义不同:“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
媒体新闻中,经常把“非营利机构”误为“非盈利机构”。
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
如:“期间,我曾三上北京”“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
两处“期间”应为“其间”。
“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
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
“只能望其项背”这类错误用法,不仅出现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在某些知名作家的笔下。
所谓“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九、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存款准备金率。
在不少报道中,往往将“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混为一谈。
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提现和资金清算,按照规定必须将吸收到的存款的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缴存到中央银行。
前者是指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对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
近年来“红学”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出版了一批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但在谈到“红学”流派时,索隐派一再被误为“索引派”。
“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
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新华网上海12月27日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7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