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安徽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3年安徽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安徽财经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答案必须写在答案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抵挡商品价格效应中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对)

2.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是该要素的平均产量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错)分析:在第二区间

3.规模内在经济使得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移。(对)

4.竞争条件下,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错)

5.垄断厂商没有产品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原因是P≠MR。(错)

6.若|E d|﹥1,则产品的销售收益与销售价格负相关。(对)

7.只要SMC>SAC,SAC必然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对)

8.在短期出现亏损时,厂商马上就停止营业。(错)停止营业点

9.在任何产量水平上,都有LTC≤STC。(错)

10.只要加成的多少与|Ed|正相关,按成本加成原则制定的价格与按MR=MC原则制定的价格差不多,都能最大化厂商利润。(对)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及成因。

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成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

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就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于是边际产量就出现递减趋势。

2.简述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并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状的原因。

答: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平均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长期总成本除以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为:LAC=LTC/Q.是各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它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型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

3.简述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之间的关系。

解析:回答着几种成本的定义即可。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

隐性成本(是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4.简述厂商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原则。

解析: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

5.什么是停止营业点?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以及高于AVC曲线最低点部分?

解析: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原因:教材上的原话。根据对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分析,SMC曲线上各个均衡点,都表示在每一个相应的价格水平,厂商所提供的产量,这可以验证在AVC曲线最低点及以上的SMC曲线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但是,在AVC曲线最低点以下的SMC曲线的部分,由于平均收益AR

三、案例分析(10分)

1.上海城隍庙的门票采取了差别价格政策,国内游客的门票价格是5元,外国游客收20元,试问:

(1)什么是差别价格,为什么要采取差别价格?

(2)在什么条件下采取这种政策有效?

(1)差别价格指企业按照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反映成本费用的比例差异的价格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这是一种价格歧视,企业家通过这种手段来谋求更多的利润(2)书上的差别价格成立条件1,2,3

四、计算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5分,共25分)

1.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TU=2X+2Y+XY+8,X与Y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和2,收入为10,即预算线方程为X+2Y=10。

计算:

(1)X、Y的均衡买量(6分);

(2)货币的边际效用(2分);

(3)最大效用(2分)。

2.成本不变行业中,某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0.1q3-1.2q2+11.1q(q 为厂商的产量)。市场需求函数为:Q=6000-200P(Q为市场需求量)。

计算:

(1)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和销售价格(8分);

(2)该行业的长期均衡产量(4分);

(3)长期均衡时,该行业的厂商数量(3分)。

五、论述题(15分)

1.成语“谷贱伤农”来源于《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试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分析其中的道理。

课堂上已解释。

谷贱伤农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其实,这种表面看起来难以理解的现象,

是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来加以解释的,即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商品的价

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同方向的变化。造成

“谷贱伤农”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小于1,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而农产品的丰收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导致农民总收入的减少,产生“谷贱伤农”经济现象。

宏观部分

一、判断题(5×2=10分)

1.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负相关。(对)

2.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的通货膨胀,叫需求上拉通货膨胀。(错)

3.可以用增加总需求的方法降低自然失业率。(错)

4.如果本国居民在国外创办企业所得收入,大于外国居民在本国创办企业所得收入,则本国的GDP

5.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对)

二、简答题(2×6=12分)

1.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为什么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意味着成本增加,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

2、投资的不断增加,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其市场价格下降,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足

2.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IS—LM模型中,挤出效应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解析:书上的原话,略

三、论述题(13分)

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与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有何不同?

解析: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替代关系,同时没有把预期映入到菲利普斯曲线中

货币主义强调适应性预期,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替代关系,长期内,他们之间没有关系,产出水平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注意:每一点再具体展开

四、计算题(10分)

在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v r= 4,第一年的充分就业收入Y f =1000亿元,其中消费为800亿元。为了保证下一年的国民收入仍然是充分就业收入,下一年的投资应该是多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