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_张静

合集下载

对当今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再思考

对当今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再思考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对当今研究生师生关系异化的再思考作者:范志慧, 马洁作者单位:范志慧(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马洁(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2)刊名:教育与职业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2010,""(21)被引用次数:0次1.期刊论文李毅弘.LI Yihong互动与对话:研究生德育中的师生关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特殊联系,决定了导师在研究生德育过程中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的发挥必须寄寓于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研究生德育中理想师生关系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互动与对话是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并就该模式的特征及其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相应的探讨.2.期刊论文许慧琳.庄建林.田芳.罗嵇宁.邵波.宁勇.包江波.黄葭燕医科研究生师生关系调研与浅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研究通过专题问卷调研,从研究生基本情况、师生交流状况、师生在科研中的状况、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状况、研究生培养模式等6个方面了解目前医科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3.学位论文王晓辉师生关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2010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使人们愈来愈关注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主渠道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作为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正成为关注的焦点。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不高。

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导师因素影响还是个人因素影响的充分发挥,都需要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来实现。

<br> 本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

首先介绍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学概念,然后阐述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内涵和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因素,并提出了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对策。

研究认为,建立和谐导学关系对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研究生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

最后强调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理论,加强实践探索的必要性。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导学、和谐关系、质量提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社会进步等重要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如何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象,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如何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对于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通过深入分析导学概念和和谐导学关系的内涵,探讨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影响这一关系的因素,提出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对策。

旨在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和谐导学关系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也将探索和谐导学关系对于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做出贡献。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意味着学术上的深造,更是意味着与导师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理解,对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导师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指导者和支持者之一。

他们在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导师关系能够提供研究生所需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导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宝贵的学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与导师的合作和互动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自我认知。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研究生可以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外,导师还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学术网络,扩大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交流机会。

然而,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有时,研究生可能会遇到与导师的理念不一致或意见不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研究生不够理智和成熟,可能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与导师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首先,研究生应该保持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即使意见不合,也应该学会妥协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研究生可以寻求其他导师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获得更多的观点和思路。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培训或工作坊,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与导师的关系外,研究生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研究生阶段的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生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首先,研究生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和调节方式,如运动、阅读或与朋友交流。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研究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其次,研究生可以与同学和朋友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互相支持和鼓励。

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问题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问题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2016年第5期管理经略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中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SH025。

收稿日期:2016-06-21作者简介:徐水晶(1976-),女,江苏常州人,教育学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南京,210023。

龙耀(1974-),男,湖南株洲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E mail:longyao001@126 com;广州,510275。

中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问题研究徐水晶 龙 耀摘 要:中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部分导师以自身利益为本,通过把研究生当无偿劳动力、接受研究生送礼、从研究生那里谋取科研项目及侵占研究生科研成果等方式,谋取自身利益。

纠正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需要在理清师生关系、研究生与研究助手之区别的基础上,以规范导师行为为重点,赋予研究生更多选择权,限制导师权力,明确导师责任,规范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模式,改革导师评价机制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明确禁止导师与研究生联合发表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以生为本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6)05-0080-08 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设良好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与学过程之核心在于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

[1]“师生良好的交往、指导或合作研究关系是研究生质量的基本保证”[2]。

师生关系的疏离和破裂,是导致学生学业失败和学校教育危机的主要原因。

[3]一些着力于师生关系转变的学校教育改革,已经显示出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功的积极作用。

[4]师生关系对于参与者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影响因素,而是构成学习机会本身,构成发展性过程的独特元素,以及构成学校中有潜力的社群建设的一部分。

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基于博士生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

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基于博士生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

第5期[总第77期]2023年10月研究生教育研究J o u r n a l o fG r a d u a t eE d u c a t i o nN o .5O c t .,2023文章编号:2095-1663(2023)05-0055-09 D O I :10.19834/j .c n k i .y j s j y2011.2023.05.08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基于博士生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张 微,潘晨晨,张 薇,白 帆,于宜田,姜蕴珊,王 宇,余 静,王战军(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1)收稿日期:2023-05-31作者简介:张微(1992-),女,山东东营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㊂潘晨晨㊁张薇㊁白帆㊁于宜田㊁姜蕴珊㊁王宇㊁余静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㊂王战军(1956-),男,河北邯郸人,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㊁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通讯作者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互联网+ 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71834001)摘 要:和谐导生关系是博士教育重要基础,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推动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㊂通过对33名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并在前期编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I P A 定位分析,探究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原因㊂博士生与导师之间不和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理念㊁行为和制度等多层冲突逻辑的交织㊂从内在本质矛盾的角度看,和谐导生关系受制于导师与博士生相处中 制度与权利 工具理性与学术理性 亲密与疏离 三个平衡困境,只有突破 权利势差 认知差异 互动不足 这些现实瓶颈才能真正达到博士生与导师和谐共生的目的㊂关键词:博士生;导生关系;质性分析;I P A 分析中图分类号:G 643 文献标识码:A一㊁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会议提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持 [1],进一步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以及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驱动作用及重要地位㊂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活动,是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动能㊂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影响到高科技的发展,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助力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㊂博士生导师作为博士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者和推动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2],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㊂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构建良好和谐的导生关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㊂和谐导生关系既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3],也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是决定你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4]㊂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的整体状态良好,研究生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89.5%[5],其中,博士生对导生指导方面满意率为86.5%[6]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少量由导生关系异化引发的 舆论事件 ,导生关系依旧存在功利化㊁世俗化的风险[7]㊂由于导生关系是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为主体,集科研合作㊁学术指导㊁情感互动等多维度的复杂性系统[8]㊂这种立体㊁复杂的关系容易受到人际风格[9]㊁科研动机[10]㊁平等意识[11]㊁权利势差[12]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㊂因此,本研究选择适合揭示社会现象的质性研究方法并结合I P A分析,深度揭示博士生视角下影响和谐导生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探究影响和谐导生关系建构的深层机理,对构建和谐导生关系甚至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均有着重要意义㊂二㊁研究设计本研究基于博士生的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技术,并将I P A分析法予以辅助探索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建构和谐导生关系提供理论支持㊂(一)研究方法首先,选择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g r o u n d e d t h e o r y)作为研究的工具,按照信息饱和及能够为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为原则,采用半结构化方式,从导师指导满意度㊁导生之间存在的问题㊁和谐的导生关系应具备的特征等维度对在读博士生进行访谈,并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转录的文本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求更深入地探索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核心要素㊂其次,运用重要性 表现分析法(I P A法)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㊂通过对影响满意度因素的重要性和实际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以直观明了的I P A方格图加以表示,从而为有效改善现状提供客观依据[13]㊂I P A方格图是以重要性作为横轴,满意度作为纵轴,以重要性和满意度的平均值作为交叉点构建 优势区 继续保持区 逐步改进区 重点改进区 二维四象限图,通过两大维度的对比分析得出发展策略㊂(二)样本选择为保证最佳访谈效果,访谈对象的选取至关重要[14]㊂本研究旨在探索博士生视角下影响和谐导生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㊂基于此,就访谈对象的选取而言,综合考虑了博士生的学科类属㊁性别㊁年级等影响因素,以期最大限度的覆盖研究对象㊂就问卷发放而言,采用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随机选取北京㊁江苏㊁安徽㊁河南㊁湖北等不同类型㊁性别㊁学科的博士生共计320名获取问卷㊂删除无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为257份,问卷有效率为80.31%,被试平均年龄(M=30.44,S D=14.10)㊂访谈对象以及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㊂表1访谈对象以及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人口学变量访谈对象信息问卷调查信息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性别男1854.5%14757.2%女1545.5%11042.8%学科类属自然科学1648.5%13251.4%人文社科1751.5%12548.6%学习年限博一824.2%7428.8%博二618.2%5621.8%博三927.3%4015.6%博四824.2%5722.2%博五及以上26.1%3011.7%(三)资料采集首先,采用 滚雪球抽样 的非随机性抽样方法,访谈通常被进行到理论饱和点为止㊂在对访谈对象承诺对其隐私及资料保密的前提下,采用线上㊁线下的形式,与每位受访者进行了长达30~60分钟的深度交谈获取了近25个小时的语音资料,形成了约15万字的访谈文本资料㊂其次,采用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问卷,既弥补了整群非随机抽样方法的单一性,又解决了非随机抽样获取到问卷数量较少的问题㊂从样本质量控制来看,为尽量控制抽样随机性可能带来的不足,充分保证回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㊂一方面,设置了问卷筛选规则㊂例如,根据前期问卷试测时间,在此将填写时间设置为ȡ6分钟,不满6分钟的问卷自动被剔除;或者通过设置1~2道陷阱题规则来清理掉随意填写的问卷㊂另一方面,对回收数据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回收数据的整体特征符合正态分布特点,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研究㊂从问卷研究工具来看,主要涉及导生关系重要性及满意度调查㊂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变量统计博士生对主轴编码7大要素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评估三部分㊂问卷的重要性部分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6㊁折半信度0.841;满意度部分克隆巴赫α系数0.955㊁折半信度为0.956,总体克隆巴赫α系数0.899㊂重要性部分KMO值为0.840,满意度部分KMO为0.936,总体KMO值为0.898,问卷信效度良好㊂㊃65㊃张微,等: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三㊁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核心要素分析本研究借助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编码㊂通过编码,将现象概念化,继而将概念整合为范畴㊂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要素,在范畴化类属的基础上设置了问卷,对博士生视角下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要素的满意度及重要性感知进行调查㊂(一)基于质性研究确定核心要素1.基于主题分析的编码过程主题分析[15]是质性研究中常使用的资料处理方法,通过对访谈文本进行逐句编码提炼相关主题,最大限度的确保数据的真实含义,进而反映出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㊂基于主题分析法,运用N v i v o软件遵循相应的操作程序,对收集到的近15万字的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以此确定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核心要素㊂首先,研究人员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编码㊂7名研究人员坚持 背对背 的原则对33份访谈实录的话语进行逐行分析及意义范畴提取,尽可能还原受访者的思想及观点,对原始文本进行 译码 ,经过对比整合,摘取具有代表性的描述性文本500余条,通过开放式编码从中提取了23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化类属㊂其次,进一步寻找范畴化类属㊂对24个独立的概念化类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按照相似概念㊁脉络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合并,划分出适当的类属范畴,赋予其概括性更高一级的概念名称形成7个范畴化类属,确定了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核心因素㊂分别为导生间目标共识㊁导生间认知差异㊁导师指导风格㊁导师权利㊁导生间非学术互动㊁导师学术指导㊁导师对学生的反馈㊂随后,依据内部同质性和外部异质性原则,检查确认7个范畴化类属是否存在交叉现象,并据此将不合理的主题分解或合并㊂这些范畴化类属为进一步分析博士生对其满意度及重要性感知提供了依据㊂2.编码信度及理论饱和度检验编码结束后,再次与受访者取得联系,33名受访者同意就编码对自身经历和情形的覆盖率进行评判,均表示编码结果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情形和感受,以此判断编码信度良好㊂随后,通过分析额外的10名博士生(访谈数量的1/3)的访谈记录未产生新概念和新类属,因此判定达到理论饱和㊂此外,邀请多位专家对编码的科学性进行检验,并依据专家意见对编码进行调整㊂研究最终整理了23个概念化类属㊁7个范畴化类属,共涉及552个参考点,具体见表2㊂表2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原因编码范畴化类属序号初始范畴参考点导生间目标共识1导生双方预期不匹配㊁缺乏目标共识322导生间相互促进㊁合作共赢243导师是否鼓励学生追求自身发展144导师对其个人成果的过分追求125学术成果的名誉分配46导师是否保护学生的学术成果2导生间认知差异7导生间存在代际差异㊁观念差异18导师指导风格8导师的教学特色489导师在指导中表现出强势和专断3810导师予以学生充分的尊重㊁信任80导师权力11导师布置科研任务超过学生承受能力1412导师给学生安排科研外事务1213导师对科研方向拥有决定权利2614导师向学生下达强制 指令 或任务415导师对学生毕业的决定权6导生间非学术互动16导生间学术之外的沟通频次及效率4417导师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关注和照顾38导师学术指导18导师对学生缺乏系统科研训练2219导师在学术上指导缺位5620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指导仅停留在口头上,只会 画饼 ,没有实际行动6导师对学生的反馈21导师根据 任务 对学生进行劳务分配1222导师对学生 任务 完成后的反馈423导师对学生自身需求的反馈36(二)导生关系影响要素I P A分析为避免共同方法对研究的影响,采用H a r m a n 单因子检验法检验了共同方法偏差,即将问卷所有的题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未旋转的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3个,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38.28%,小于40%临界值,说明本研究未出现严重㊃75㊃张微,等: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的共同方法偏差㊂1.导生关系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的差异通过对导生关系7大范畴化类属的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表3),博士生导生关系感知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在导师学术指导㊁导师对学生的反馈㊁导生间认知差异㊁导师指导风格㊁导师权力及导生非学术互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仅在导生间目标共识上差异不显著㊂表明博士生导生关系的期望值和满意度水平间可能存在不匹配现象㊂表3博士生导生关系感知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差异比较I P I-P t导生间目标共识3.893.840.050.615导师学术指导4.443.780.668.84***导师对学生的反馈4.473.830.648.83***导生间认知差异4.023.700.324.21***导师指导风格4.313.970.343.45***导师权力3.403.92-0.527.44***导生间非学术互动4.313.740.577.29***总均值4.123.820.301.86注:*p<0.05㊁**p<0.01㊁***p<0.001㊂2.影响导生关系核心要素在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上的差异F检验结果发现(见表4㊁表5),博士生导生关系各大要素在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及导师对学生的反馈的重要性预期显著较高(p<0.05),而对导生间目标共识的重要性预期显著较低(p<0.01)㊂此外,导师个人风格及导师权力在博士生视角下的落实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5大要素(p<0.05),而导生间认知差异满意度相对于大多数要素满意度水平较低㊂由此可见,博士生对不同要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感知均存在一定差异,且博士生视角下重要性预期较高的影响要素,其落实满意度并非一定处在较高水平㊂通过对博士生导生关系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感知及满意度的I P A定位分析可知,博士生导生关系满意度的总分均值为3.82,重要性感知的(期望)总分均值为4.12,表3所示㊂以各项影响要素的期望和落实满意度的均值(4.12,3.82)为原点建立I P A象限图,形成优势区㊁继续保持区㊁逐步改进区及重点改进区四个象限,以清晰地探讨博士生导生关系的满意度是否符合心理预期㊂导师关系的各影响要素在象限图中的分布如图1所示㊂表4博士生导生关系七大要素重要性感知差异M S D F L S D导生间目标共识3.891.13导师学术指导4.440.86导师对学生的反馈4.470.81导生间认知差异4.020.98导师指导风格4.310.82导师权力4.400.78导生间非学术互动4.310.8528.26***1<5<24<5<21<5<34<5<37<2,1<67<3,1<76<4注:*p<0.05㊁**p<0.01㊁***p<0.001㊂表5博士生导生关系七大要素满意度差异M S D F L S D导生间目标共识3.840.06导师学术指导3.780.07导师对学生的反馈3.830.07导生间认知差异3.700.07导师指导风格3.970.06导师权力3.920.06导生间非学术互动3.740.078.73***4<1<54<3<54<3<62<57<67<5注:*p<0.05㊁**p<0.01㊁***p<0.001㊂图1博士生导生关系满意度I P A定位分析I P A定位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导师指导风格分布在第一象限(优势区)内㊂虽然博士生对导师指导风格满意度与其重要性预期较为匹配,但这种基于感知的 预期与落实匹配 在统计上的同域性,可能掩盖了导师指导风格的过度表现,从而导致该区域的 过度饱和 ㊂因此,在㊃85㊃张微,等: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关注导师个人师德师风㊁职业能力及人格特质对和谐导生关系构建的积极效益的同时,也要理性权衡饱和过度 现象,避免对导师指导风格关注的过度指向性及集中性㊂其次,导生间的目标共识及导师权力分布在第二象限(继续保持区)㊂学生对 隐性权利 存在 难以颠覆 的认知惯性,导致其对以上两个要素的期望值不高,而这种偏差的形成往往与 制度 缺陷密不可分㊂但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生对两者的满意度超出了预期水平㊂这类 预期与落实不匹配 的现象,揭示了导生间目标共识的建立㊁导师权力正向把控的 继续保持 价值,具有积极要素的正向效益㊂再次,导生间认知差异分布在第三象限(逐步改进区)㊂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导师与博士生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㊂基于 培养理念 的固有性,博士生对长期存在的 认知偏差 的预期性并不高㊂同样,研究结果表明其满意度也是较低的㊂最后,导师学术指导㊁导师对学生的反馈及导生间非学术互动分布在第四象限(重点改进区)㊂相对于 隐形权利 ,博士生对于导师的反馈㊁指导㊁互动交流等 看得见 的㊁ 可量化 的 行为 互动,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㊂研究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学术指导㊁导师对学生的反馈及导生间非学术互动的重要性需求较高,但满意度较低㊂导师对学生的反馈处在第一和第四象限的边缘,侧面佐证了博士生对导师反馈的满意度有修正提升的作用㊂但导师指导与导生间互动与交流两个要素与预期差距较大,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㊂四㊁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在前期编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I P A定位分析可以看出,博士生与导师之间不和谐的因素,可以归纳为 理念 行为 制度 多层冲突逻辑的交织㊂相对于导师指导风格㊁目标共识㊁导师权利这类 理念 制度 意识形态上的需求,博士生对于互动交流㊁导师指导㊁导师反馈等 行为 的感知更为明显,因此,对外在行为表现的满意度也是比较低的㊂通过进一步分析影响和谐导生关系核心要素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厘清 行为 制度 理念 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构建和谐导生关系提供理论支撑,如图2所示㊂(一)导生间存在权力势差,平等共治意识缺失传统的 师道尊严 思想从古至今都影响着现实中的师生关系,以 礼 为核心的伦理关系,内化于师图2影响和谐导生关系核心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生固有的形象之中㊂目前,我国博士生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虽然江苏大学㊁宁波大学等部分高校已经尝试 双导师㊁导师组 新模式,但在实然层面上导生关系仍是一种非对称㊁不对等的 偏正结构 [16]㊂在这样的导师指导制度下,导师的权力极大,且在学识㊁社会地位㊁资源㊁阅历等各个方面相较于学生都处于优势地位,这种天然的权力势差既体现在导师对学生的学术及科研训练中,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诸多干预中㊂一方面,导师基于对学术前沿问题长久的追踪以及学识㊁经历的积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 上位者 ,无形中拥有了主导博士生学术行为的能力㊂ 除部分极有天赋的学生之外,导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学术成就上限 (Z R-4)知识势差的存在虽然促进了知识的传递和转移,但也间接导致导师对学术研究的意见至关重要,具有相当强的话语权㊂ 无论是研究方向㊁选课㊁还是学术论文的撰写,包括参与的课题,都是导师决定的,基本导师说什么是什么,(我们)没有什么选择权㊂ (RW-2)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导师监督考核机制,导师行为容易 失范 且 越界 ,而潜在的权利势差以及学生对 隐性权利 的认知惯性,较容易默认或遵循导师的 越界行为 ㊂ 我对于未来的规划,或者参加学校的活动,都需要经过导师的同意,他几乎包揽了一切㊂ (Z R-4)在权力势差的无意识作用下,导师利用权力主观控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不对等的状态将始终存在于导生关系中,影响着导生双方的行为选择㊂赋值在参与主体上的社会文化烙印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是导生关系不和谐因素广泛存在的根源㊂㊃95㊃张微,等: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一方面,教育部的多份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指出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 ㊂但 研究生培养 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既包含品格塑造㊁能力提升,又涉及科研产出等阶段㊂培养单位及其管理部门也逐渐形成了 有问题,找导师 的惯常思维㊂导师责任边界的扩张,无形中增强了导师的优势地位㊂在异化的导生关系中,导师往往掌握着 绝对权力 一言堂 现象较为普遍㊂ 导师甚至希望我24小时都在工作,有的时候我有一些别的事情需要忙,他都不会理解,就是下命令给我要必须做什么 (Z R-4)另一方面,导师不仅有制度规定的法定权力,还有伦理道德权威㊁社会影响力等多种权威,在不同层面抑制学生的分歧表达㊂但随着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冲破了认知惯性,脱离了朦胧的社会意识的束缚,导师的权威随之下降,造成了导生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㊂研究生及其导师作为具有平等对话权利的主体,均具备相对成熟的言语沟通和实践行动的倾向与能力,二者间需构建平等㊁友善㊁正当且合理的互动对话,以此达到 教学相长 的目的㊂(二)导生间存在认知差异,工具理性与学术理性失衡在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与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日渐密切联系的进程中,知识生产由 面向真理 走向 服务社会 ,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的加剧,使学术世界 殖民化 倾向日渐严重㊂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原本基于学习与科研的目标构成的简单纯粹的关系发生了异变,凸显了导生关系的复杂性,逐渐偏离了 传道授业解惑 导生关系的本真面貌㊂[17]博士生与导师双方受到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导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严重制约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㊂一方面,博士生面临论文发表㊁就业甚至家庭事务等多重压力㊂博士生读博目的的功利化侵蚀着 学术理性 ,使博士生的学术成果大打折扣㊂ 我个人更关心如何以最低标准更快的毕业 (RW-6) 我希望导师可以先为我考虑,至少应该让我先达到基本的毕业要求㊂ (Z R-12)绩效评价的指标化,违背了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造成了科研动机的功利化㊁科研目标的数量化,也导致大量为发表而发表的学术垃圾的产生㊂另一方面,导师也处于复合角色丛中,面临着工作晋升㊁考核㊁课题等多方面压力㊂ 导师会考虑我学术成果的综合价值,如果创新度不高,同时又不符合导师的项目结题方向,他觉得这个成果发不发对他没有任何帮助,他就会强制我进行修改㊂ (RW-6)导师对工作以及学生的培养有相应的规矩以及自己的价值标准,同样,学生也有自己的发展意愿,与导师的标准不一定一致㊂价值观的差异影响了和谐导生关系的发展,偏离应有的学术文化和理性精神,也影响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削弱了博士生的行业竞争力,导致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加,导生关系进入循环怪圈㊂对工具理性的过渡推崇,使得学术研究被工具理性所统治,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的都变成了工具理性的目的㊂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功利化关系,削弱以学术为轴心的理性探索精神和平等自由的学术文化㊂ 横向课题时间较短,而且他们对各个考核检验要求催得很紧,任何想延伸出来的学术研究都可能会耽误横向课题的进度㊂我们只能尽快的完成这件事,并不是做研究㊂ (Z R-10)当科研成为流水生产线,导生关系成为单项的供求关系,导生间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将不复存在,双方关系也会逐渐疏远㊂这种过度彰显学术研究的工具理性和操作化效益,忽视了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活动,导致人的自由个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㊂(三)导生间互动不足㊁责任意识淡化导师与博士生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导师要对博士生严格要求,达到为党育时代新人,为国育高端人才的目的㊂但研究结果表明,导师学术指导㊁导师对学生的反馈及导生间非学术互动等行为层面的责任认同感弱化,无法满足博士生需求㊂一方面,导生间非学术互动体现了导生间学术之外的沟通频次及效率,表现为导师对学生心理㊁生活等方面的关怀与照顾㊂当导师仅限于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时,甚至会刻意置疑引而不发时,导生间易产生距离感,也无法与学生建立较密切的关系,指导实效也会大大降低㊂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支持和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元素㊂如果导师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不愿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刻意置疑学生的能力而不愿意给予支持和肯定,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㊂另一方面,导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供求的不对称体现了博士生学习方式㊁科研环境的转变,博士生由过去的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转变,从初级认知向高级认知跨越,这给一些博士生带来发展的困境㊂过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经历促使博士生对导师有全方位的期望甚至是滤镜㊂许多博士生对导师关怀与理解充满期待,较为抵触将导师视为 老板的毫无温度的 职场关系 ,希望可以与导师建立朋㊃06㊃张微,等:影响和谐导生关系的归因分析及改进策略。

简析地方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简析地方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简析地方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湖北省属5所地方高校的调查研究,从当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析关系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和谐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和谐关系;交往能力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学习、科研、人生职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研究生教育活动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原来单纯的导学关系正在面临挑战,有的演变为从属关系、雇佣关系,有的甚至发展到敌对关系。

近年来,有关导师与研究生发生冲突的“教师门”事件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将高校导师和研究生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

如何构建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现状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地方高校相对于部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开办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水平较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研究主要对湖北省属地方高校中的湖北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5所院校的导师和硕士研究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中考虑了高校的地域分布,既有省会城市武汉地区的高校,也有省会城市以外的高校;还考虑了高校的学科特点,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理工类高校,因此被调查对象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拟定了导师调查问卷和研究生调查问卷,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上述5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导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学校发放200份研究生问卷,共发放研究生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2份,其中有效问卷9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6%。

每个学校发放导师问卷20份,共发放导师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

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

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研究综述摘要:随着高校大众化步伐加快, 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而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导师与硕士研究生关系文献的梳理,大致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导师与硕士研究生关系的内涵特点、类型、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改进师生关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在该项研究上的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前言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创新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是国家从根本上增强科技实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仅接受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还会受到导师的人格、为人处世、生活态度等方面的熏陶和影响。

作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各种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学习质量、科研活动及学术成果。

但是一直以来对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而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硕士生阶段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数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文献的梳理,指出目前国内在该项研究上的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硕士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本质硕士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一种,它具有一般师生关系的特征,但它也具备有别于其他阶段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它包括导学关系、学术上的指导与合作关系、日常交往的情感关系和人格平等关系。

[1]第一,导学关系是在学术指导和学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师生关系的基础。

这种导学关系是研宄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宄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研宄生学会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第二,学术上的指导与合作关系,即学术科研项目中的一种分工与合作关系;第三,日常交往的情感关系和人格平等关系,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较之一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关系贯穿于导师和研宄生一切交往的始终。

新时期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探索

新时期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探索

新时期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探索摘要:导师以及研究生二者关系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老师以及研究生的学习体系以及教学方案。

和谐、融洽的关系,不仅能够确保学生道德能够实现全面成长,同时更可以帮助导师构建对于大学精神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并进行更新迭代。

就目前研究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导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根据二者之间的融合性,分析学术道德的未来成长方向。

因此,本文将就新时期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探索展开讨论,在实践中倡导民主、平等型的师生观,通过全新的教学体系,确保导师以及学生二者之间能够实现全新的融合。

使学生能够得到合理的成长,树立全新的研究体系,以确保能够完成师生和谐关系的共同选择。

关键词:新时期;导师;研究生;和谐关系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需要分析导师以及研究生二者之间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整个招生规模进行扩大,培养全新的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我国的新课标教育体系,实现全面成长。

其中,导师以及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导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教学,而研究生也需要对导师保持尊敬、理解的态度,才可以确保科研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导师关系很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在整个研究领域内,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师生和谐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研究生与导师的知识交流特性研究生与导师的知识交流,其更多程度上突出整个知识的融合。

在研究生与导师融合中,二者最突出的为科研项目以及学习内容。

因此,在现阶段,导师以及研究生需要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合作交易,以确保能够实现导师以及学生和平体系的全面建设。

目前,导师以及研究生在实际师生关系过程中,出现一定的紧张现象。

例如,很多研究生将自己的导师戏称为“老板”[1]。

要想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和谐关系,就需要扭转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极端化现象。

导师需要扭转教学知识点的“交易”行为,将“交易”行为从本质上扭转为学术之间的纯交易,避免出现其他层次的交易现象。

论研究生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路径.doc-中国学位与研究生

论研究生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路径.doc-中国学位与研究生

论研究生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及其构建路径*施鹏张宇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创新拔尖人才的主要来源。

师生关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直接关系着导师与研究生双方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适应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需要,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生教育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所谓“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1]。

“关系本身即结合,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

”[2]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初创时期,师生关系属于融洽的师徒式学术传承关系,后来研究生开始参与到导师的科学研究中,师生关系逐步由教学领域向科研领域拓展,由以前单向式学业授受关系向双向互动交流模式转型。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扩张、高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化以及研究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日趋多元、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日趋严峻,师生关系已由原来较为纯粹的学业指导关系发展成为集学业、学术、生活、道德、情感、经济等诸多关系于一体的复杂师生关系;加之学生的主体性日益凸显,科学研究活动已成为师生常态,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式传承关系已转变为以科研合作为主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石是和谐,目标是师生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质是导师与研究生以学科专业学习为依托,以科学研究活动为基础,以实现师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共同提高为价值追求,在双方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灵默契、良性互动的人际关系。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几种关系:①教学相长的关系。

导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意义的创生,教学过程由“传授—接受”转变为“阐释—理解—建构”[3],师生“秉承着探求真理、奉献自身的价值使命,带着学术的良知与责任,相互激励,教学相长,造就一种充实而自由的学习、研讨和发现的学术氛围”[4],实际上已形成为一种共同分享、共同创造、共同发展的理想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月源
责任编辑院 陆琦 校对院么辰 圆园11 年 6 月 21 日 栽藻造押渊 园员园冤 愿圆远员源缘怨怨 耘原皂葬蚤造押凿曾扎噪扎遭曾曾岳员远猿援糟燥皂Fra bibliotek星期二
综合
大学生主题班会
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本期主题背景 高校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导师 “资助制” ,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扼制导师 “滥招” 或 “招而不管” 的风气。但导师交培养费后, 近年来,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雇佣关系” 。 改革的本意是为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 以进一步理顺师生关系, 但如 则有可能尽量减少招生, 或为了挽回 “损失” , 拼命给学生增加任务, 使师生关系变为事实上的 果不加强制度建设, 也可能出现违背改革初衷的现象。那么, 当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到底如何, 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 “如何构建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为主题召开班会。 室研究生讨论班的学生以
时间: 6 月 17 日晚 地点: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 419 室 刘顺厚 业后不会去做专 职科研, 只要 安排好 自 科研时间, 导师 是不 会太干涉 己的学习、 我们与导 大家晚上好。 师生关系问题是研究生 学生的。 由于导师的人格魅力, 研 师关系很好,也促 进了我 们课 题内的 同 培养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近年来, 究生 和导师之间关系的 特殊性和复 杂性 学关系, 特别融洽。 私下里我们也称呼导 一些研究生和导师间发生矛盾 师 为 , 但 只 是 表 达 我 们对 导师 的 日渐凸显, “ 老板 ” 并不是代表雇佣关系。叫 “老 的极端案例和由此引发的导师指导不力、 亲切关系, 带有一种尊敬 师生 关系雇佣化等方面 的指 责与讨 论经 板” , 感觉一下拉近了距离, “虐待” 研究生事 和崇拜的感情。 常见诸

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意义。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在运动中对控制人体身体姿势的平衡与稳定以及对专项技术动作和运动技能的正常发挥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3.核心力量对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主要因素的影响。

①核心力量对起跳后空中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

平衡能力是人体维持站立、行走以及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的重要保障。

在体育运动中,平衡能力是保证人体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基础之一,尤其是在强调保持身体姿势和动作协调的项目中,平衡能力是保证运动员正常发挥训练水平、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素质。

人体保持平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平衡时自动维持平衡不被破坏;二是在失去平衡时借助“补偿运动”来恢复平衡。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是人体在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处于一种平衡稳定—非平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动态变化中完成的,是在失去平衡后借助“补偿运动”来恢复平衡完成的技术动作,因此起跳后人体在空中保持躯干平衡稳定能力的强弱对正确完成投篮动作有很大的影响。

有关研究证实在动态非平衡不稳定环境中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对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加有明显的作用,而且能够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及躯干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因此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人体在空中保持躯干平衡稳定的能力,保证投篮基本姿势的稳定。

②核心力量对起跳后身体滞空能力的影响。

滞空是运动员在跳至顶点时的一段时间里,通过肢体协调的动作变化,使上体在空中相对停留一段时间的动作状态,运动员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滞空能力。

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是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动作变化,使其髋关节以上部分在空中某段时间内相对维持某个高度不变,从而获得滞空时间。

3]滞空时间越长,说明滞空能力越好。

滞空能力的好坏对人体在起跳后空中技术动作的完成效果起着很重要作用。

核心力量是人体躯干部分的力量,对稳定人体脊柱、骨盆,保持正确身体姿态起重要作用。

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通过强有力的核心力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使人在起跳后重心移动和他身体各部分的活动相一致,延长人体在空中某段时间内相对维持某个高度不变,从而获得更长的滞空时间。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调研,发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导师和研究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和谐导学关系,导师,研究生一、引言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情感状态、职业规划等方面。

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导学关系是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涉及到师生之间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以及双方的相互沟通和合作。

建立良好的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在和谐的导学关系中,导师能够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帮助研究生发展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2. 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和谐的导学关系能够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从而减少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中的焦虑和压力。

3. 对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在和谐的导学关系中,导师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有效的职业发展指导,帮助他们拓展职业视野,提升职业素养,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策略和方法1. 导师要注重平等沟通。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导师应该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和特长,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2. 导师要注重个性化指导。

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特长,导师应该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使研究生的学术发展更加顺利。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研究生教育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导师作为研究生的学术引路人,其与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影响着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也关系到学术研究的整体质量。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优化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二、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现状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导师在研究生的学术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指导研究方向、提供学术资源、监督研究过程等。

另一方面,研究生也通过与导师的交流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影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因素1. 学术压力:在学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导师和研究生都面临着较大的学术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双方在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方面产生分歧,进而影响关系的和谐。

2. 沟通问题:沟通是维系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如果双方沟通不畅,容易导致误解和矛盾,进而影响关系的稳定性。

3. 利益冲突:在科研项目合作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双方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4. 制度因素:研究生教育制度、导师制度等制度因素也会对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导师的选拔、评价机制以及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等都会对双方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优化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策略1. 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双方应保持定期的沟通,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

2. 平衡学术压力:导师应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过大的学术压力。

同时,研究生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术挑战。

3. 处理利益冲突:在科研项目合作中,导师与研究生应明确各方权益和责任,确保合作公平、合理。

交互视角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构建研究

交互视角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构建研究

交互视角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构建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与导师关系的建立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指导关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互视角关系更加灵活、自由,能够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

本文将在交互视角下研究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建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过程,需要研究生和导师双方的共同努力。

从研究生的角度探究,对于研究生来说,第一步是要积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和指导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导师沟通交流。

其次,研究生要充分利用导师的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对于学术研究的经验和资料,以及人脉关系等。

同时,研究生需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完成导师交给的学术任务,以期获得导师的信任。

最后,研究生应主动在学术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导师共同推进学术研究。

在导师的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指导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在交互视角下。

首先,导师应更加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发展,带领研究生针对性地进行学术研究。

同时,导师也应该耐心地聆听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的思考和建议,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创新。

其次,导师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研究生的焦虑和压力,鼓励研究生积极投入学术研究。

最后,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时应坚持学术诚信原则,严防学术造假和剽窃行为的发生,保护研究生的学术成果。

总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互视角关系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同时,研究生和导师两方之间的信任、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互视角关系在促进研究生学术成长和锻炼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随着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导师不仅要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还要对研究生进行学生管理和生活指导。

因此,培养中和谐的导学关系便十分重要。

本文探讨了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

一、加强沟通交流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重要前提。

在研究生的学术问题上,导师应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克服困难,并且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

在研究生的生活问题上,导师也应该积极关心,帮助研究生解决各种生活困难,为研究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导师的职业能力导师的职业能力是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基础。

导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导师还需要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研究生。

三、建立正面师生关系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正面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导师应该树立积极的思想态度,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研究生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研究生也应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建立真诚、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导学关系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导师应该很好地理解研究生的个性和心理,不断加强与研究生的关心和关爱。

研究生也应该关注导师的生活和工作,理解导师的压力和负担。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可以增强双方的感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

总之,在研究生培养中,建立和谐导学关系非常重要。

这需要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交流,重视导师的职业能力,建立正面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研究生的规范化培养和长期发展。

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关系的和谐度分析

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关系的和谐度分析

作者: 张婷[1] 赵超[2]
作者机构: [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2]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9
出版物刊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1-94页
主题词: 导师 研究生 指导关系 和谐度
摘要: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研究生构成的指导模式是最重要的环节,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其中,导师与研究生指导关系和谐度又直接影响着指导功效的高低。

本研究通过对指导关系和谐度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指导关系和谐度的导师层面诸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和措施。

高校研究生与青年导师师生关系问题探析

高校研究生与青年导师师生关系问题探析

高校研究生与青年导师师生关系问题探析作者:许晓亮杨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9期摘要:针对高校中研究生与青年导师师生关系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研究生和青年导师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当下研究生和青年导师的特征,结合研究生与导师的交集点,透析研究生与青年导师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关键词:研究生;青年导师;师生关系;研究生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59-02一、引言教育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命题,不乏应有的研究,其中高校师生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曹砚辉、邓显波主要探讨了高校本科阶段的师生关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等,认为目前高校内“尊重教师、爱护学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师生关系趋于“机械化”、“功利化”及“社会化”。

针对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周文辉等通对我国27所高校的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认为目前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变现为科研合作关系和师徒关系。

张静、邱月皎重点探讨了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类型,并针对不良师生关系类型进行剖析,提出了构建和谐“导学”关系。

青年导师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从研究生与青年导师的现状分析入手,针对研究生与青年导师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参考,对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培养有所裨益。

二、研究生与青年导师的现状分析(一)研究生的现状分析相对本科生来讲,研究生群体理论水平较高,逻辑思维及实践能力较强,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分析及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但也具有以下一些不利特征。

1.专注专业理论学习,轻视综合素养的提升。

研究生常常专注于自己本专业及方向的学习和研究,而对于其他领域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甚至不及本科阶段。

由于科研学习任务,研究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其他学科的讲座、学术报告及学校的其他集体活动,从而忽视了自身知识储备的持续扩充以及组织、协调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性:提高研究效果的关键因素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性:提高研究效果的关键因素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性:提高研究效果的关键因素引言研究生阶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生期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能够促进沟通、知识传授和合作,从而激发学术兴趣、提高研究品质,本文将探讨这些重要性。

沟通和理解1.导师作为指导者和支持者,在研究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

2.导师应该倾听和理解学生对论题和研究方向的看法,并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形成更有深度和价值的研究项目。

知识传授和指导1.导师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他们应该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并指导学生进行系统性思考,拓宽视野。

2.导师应该在学术研究方法、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指导,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研究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项目。

合作与支持1.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推动良好研究效果的重要因素。

导师与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搜集资料,并共同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实验。

2.我们应该鼓励导师为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形成良好工作环境1.良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有助于营造积极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促进思想交流和团队合作,从而提高整体研究品质。

2.在一个开放、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克服挑战、解决问题,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结论良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对于提高研究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沟通、理解、知识传授与指导、合作与支持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导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努力,在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培养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生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生培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当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未能实现真正的互相尊重和合作,导致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个人发展中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些问题包括导师独断专行、指导不得力、缺乏沟通和互动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导学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建立起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真正平等、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才能够促进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个人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率,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深入分析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探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所具有的必要性。

通过对影响和谐导学关系的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方法,并从实践角度提出可行的建议。

通过研究目的,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和个人发展,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率,为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机制提供有益建议。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和谐导学关系的调动机制和优化方式,为未来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和谐导学关系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和个人发展。

良好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术潜力,促进其在学术领域的进步。

和谐的导学关系也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2. 正文2.1 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部分导师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对研究生的指导不够细致和及时,导致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进展缓慢。

研究生在学术能力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较大差距,导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个性化指导,但部分导师并未真正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教研究
!""# 年第 $ 期
导 生的专业很多,按国务院学位办 %$$# 年发布的标准共有学科
专业 &"# 个,很多综合性大学招生专业多达几百个,如此细分
摘 要: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 系是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
师 显然缺乏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同一学科门类内各专业培养成本、就业前景、
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其间的 和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影
+& 师生的交流频率。人是有情感的,而情感的培养和建立
求的一种有效的含有施教与学习双边活动的社会实践过程。 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产生。但随着扩招的热度一升再升,研究生
一般来说,作为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指导教师,必须充分 数量最近 , 年增加了 +& # 倍,一些专业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 发挥其 “主导”作用;作为实现教学目标体现者的研究生,必须 师等的课时数量明显超出了正常的承受限度,公共基础课教
一、影响“关系”的主要因素 “关系”是高等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活 跃的人际关系系统 ,’-。这种关系是导师与研究生为实现教育 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为主体地位,通过教与学的自接交流而 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它是以教育与接受教育和 自我教育、促进与发展的关系为核心,以师生人际心理沟通关
!"
中国高教研究
!""# 年第 $ 期
为 %#& #’ 和 $& !’ ,但由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学习生 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许多指导教师与研究生之间建 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当然,也有个别指导教师对研究生过份 “溺爱”,甚至丧失原则,袒护迁就学生。总之,随着新形势下研 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师生权利义务及角色的不断转换,研 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复杂,由此而衍生出以下多 类型的关系(! ) (见表 %)。
高校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多维结构的体系。 许多情况也表明,这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多维结构体系关 系,是受着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
!""# 年第 $ 期
中国高教研究
%& 研究生的培养特点。研究生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主要定 而学生也要靠完成导师的课题来提交毕业论文。一般来说,在
研究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 系 (以下简称 “关系”)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的考虑:一是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的需 要。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 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需要内外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 面是导师和研究生本身及其二者之间的人 际关系。这不仅涉及研究生整体素质达到预 定目标,而且还涉及这一共同目标在有限的 期限内较快而有效地完成的问题。二是当前 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受社会转型 期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关系。如师 生定位不准及认同感的普遍缺失,甚至关系
参考文献 ,% -李淑霞. 张海兰 / 制定研究生收费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分析
, 0 - / 教育财会研究. !"")("))1 %% ( %&/ ,! -赵建军 / 研究生收费与保障机制建设 , 0-/ 中国高教研究.
!""& 2 "# 3 1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系为基础,以民主管理关系为调控手段,以超越代际的朋友式 的尊师爱生的伦理关系为外在标志的一个有机的关系体系。
为研究生提供明确的选题方向和较好的研究条件,使研究生 及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领域,造成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十分
始终能够在科研前沿阵地得到锻炼。
疏远和陌生。其次,!#& *3 的人认为导师与自己是老板与雇员
研究生的培养和使用涉及多个层面,包括专业知识、实践 型的关 系,即有 相当大 比例的学 生充当 了为导 师打 工的角
技能,甚至协作领导能力等各个方面。显然,这些培养目标的 色。有些导师把自己的研究生作为 “廉价劳动力”任意支配和
实现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在实践中完成。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毕 使用,研究生变成了导师获取各种利益的工具。另外,尽管选
业论文来自导师的课题,即导师的课题需要学生来帮助完成, 择 “平等朋友型”和 “父母子女型”关系的研究生均不多,分别
三、“关系”的内涵 师生的关系是通过如下的过程来体现出来的 (见右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 过程中,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许多情况表明,如今导
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不单纯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无论作为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还是作为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
位于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和高级智力支持,它是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中,导师科研项目的有无、多少往往
在本科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较高层次 成为影响导师和研究生关系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关
的高等教育。其教学过程与本科教育不同,是由导师组织、引 键性因素’$ (。
导学生主动参与,为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达到预定目标要
充分发挥其 “能动”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双方合作互动才能 师的课时更是有增无减,已经给教学质量、研究水平以及教师
完成’%(。若研究生对导师布置的任务漠然处之或者胡乱应付, 个人的业务水平提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使得教师的科
必然影响双方的关系。而导师对研究生更多的具体指导,也源 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相对弱化。同时,生师比激剧加大,
师的爱生心理。反之,则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 生交往中存在着。其次,%*& %3 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只顾指导学
厌学心理,就会使学生迁怒于导师,对导师产生不满和对立情 业,而不关心自己的思想发展。研究生虽然能够接触到导师的
绪,不仅妨碍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还会影 一些科研项目,但往往是 “资料员”、“打杂工”等角色,导师也
知识积累外,还应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有稳定的、别人不 的关系更多地被打上了社会世俗的烙印,且变得愈来愈复杂
能轻易取代的处于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只有这样,导师才能 化。据资料显示,))& #3 的研究生认为导师与自己是一种纯学 有明确的课题和争取到足够的经费’* (。也只有这样,导师才能 术研究的关系,即双方互动大多局限于学术研究方面,较少涉
与 毕 业 回 报 率 大 致 相 近 , 按 门 类 核 定 学 费 标 准 有 较 大 的 合 理
性。如法学、经济学门类毕业后就业前景好,回报率高,可以适
响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研究 生的培养特点、导师的指导风
研 当提高学费的制定标准。又如农学等门类属冷门学科,毕业后
收入普遍不高,在制定学费的标准时应给以适当倾斜,可以在
发生了异化现象,平淡化、冷漠化、严厉化、
不对等化、浮躁化及庸俗化倾向时有出现,这与和谐的关系是
背道而驰的,传统文化倡导下的师生关系已在我国高等学府
需要补充的是,有些门类中的特殊艰苦行业,或国家急需 发展的学科专业或符合国家长期战略发展要求的学科专业如 工科门类中的冶金、水利、地质、矿业、船舶与海洋、航空宇航、 核科学、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可以进一步降低学费的制定标 准。成本核定中兼顾学科门类在对国家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 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使研究生生源合理流向,促进我国的 基础性学科的发展,保证艰苦行业的发展和研究后继有人。
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关系,失去这个前提,就无法实现教师 造成另一个严重后果———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导
对学生的帮助和指导,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关系的维 师对学生是一对多,学生对导师是多对一。例如我校某学院招
持。因此,不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都需要 “目标一致”和 “共同 收研究生较多的一名导师,!""+ - !"", 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 参与”。可以说,这种双向的 “互为主、客体”的师生关系,是由 ." 名,博士研究生 %" 名。如果简单地计算/ 全年工作日 0 不考
和 额度学费标准;介于 ’ ( * 的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归于一类,
制定较高学费标准;介于 * ( %" 之间的法学门类,可制定最高
学费标准。





有权威型、松散型、功利型、和 谐型等几种类型,但导师与研 究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仍然是 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一种教与 学的关系,和谐 “导学”是这种 关系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和谐导 学关系
学习和科研工作,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产生。
奠定坚实的基础。导师的作用就是以自己的才德影响引导研
二、“关系”类型
究生,发展研究生各项科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
研究生培养过程,不仅是一个教育行为,而且也是一个复
生关系。
杂的社会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大规模的扩招,
)& 导师的课题与经费。导师是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 在看到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许多问题陆续浮出 业知识结构的设计者。研究生入学后,导师需根据学生的情况 水面’%"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研究生
高依次为农学、理学、哲学、工学、历史学、医学、管理学、经济

间 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这一柱形图可以为我们做出分门类制
定标准作为参考并可按段分类,如报录比值介于 ! ( ) 之间的

的 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归于第一类,制定较低学费标
准;介于 ) ( ’ 之间的为医学、管理学等,归于一类,制定中等
格与素质、研究生培养目标 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

因此,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各
生 门类的报考冷热程度,结合社会对各学科门类专业人才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