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aa13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5.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该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雪花飘飞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词牌、字词解析、诗句赏析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背景,掌握词牌特点,理解诗句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魅力,激发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诗句内容的理解,词牌特点的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情感的理解,诗词的审美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花飘飞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历史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了解词牌特点。
4.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情感,交流赏析心得。
5.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赏析的方法,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赏析方法,分析其他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背景:1936年c. 词牌:沁园春d. 重点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e. 赏析方法:意象、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意象、情感。
2. 答案:此句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无数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3a8b8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2.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是毛泽东。
这首诗写于1936年,是一首描写雪景的抒情诗。
诗歌以壮美的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先烈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的学习,对于古诗的阅读和理解积累了一定的基础。
但《沁园春·雪》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深刻,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悟。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表达独特,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需要通过反复品味和朗读来感受其美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沁园春·雪》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先烈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沁园春·雪》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以及欣赏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读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对《沁园春·雪》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朗读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并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诗歌鉴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特点。
5.情感体验(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沁园春雪教案及说课稿
![沁园春雪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35fca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f.png)
沁园春雪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沁园春·雪》。
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作者在陕西清涧县袁家沟赏雪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意,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本诗。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诗文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雪景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描述画中的景色,引发学生对雪的联想。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意境。
3. 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讨论:分组讨论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包括填空题和问答题,检验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 请学生解释诗文中的生僻词语,并写在笔记本上。
3.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一幅雪景画,并尝试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是否深入,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优课教学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优课教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4d1f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7.png)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优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36年冬天写的,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美和人民的英勇。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在教材中,《沁园春雪》是一篇诗歌阅读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经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毛泽东和他的诗歌作品可能了解不多,对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主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功利性需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2)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解读,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3)通过比较、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和人民的英勇;(2)了解毛泽东和他的诗歌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3)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2)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象和主题的深入理解;(2)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的掌握;(3)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2)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和解读诗歌;(3)比较法:比较不同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规律;(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5)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771451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d.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沁园春·雪》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说课稿1点击浏览该文件《沁园春·雪》说课稿2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指名朗读课文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本文体裁词。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
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四、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
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
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雪》说课稿6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200d5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3.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6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如歌的语言、如诗的情怀,如画的生活,是我一直追随的境界。
因此,我选择《沁园春·雪》作为我本次说课的篇目。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沁园春雪》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整首词用词精确,语言精练,气势磅礴,旷达豪迈。
作为一篇传统的名篇,如何赋于它新的东西,这就得从新的教学手段入手,使这首词的韵味,豪情及词人的豪迈、自傲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发扬他们的个性,适应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毛主席的诗词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词牌名也有较正确的认识,而此时的他们也正是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时期。
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祖国绚丽山河的赞美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描绘绚丽的北国雪景。
二、教学目标、教学教法(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节教材本身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绚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胸怀和豪情,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有感情朗读和精确背诵默写本诗。
②通过欣赏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感受诗人爱国豪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二)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运用诵读法和品读法。
一是诵读法:诵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听读、散读、个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出气势,读出感情。
二是品读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d6e25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a.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6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2278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0.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三首中的《沁园春·雪》,主要围绕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展开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阅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作者对雪的赞美和对革命事业的渴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品味诗词的韵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理解诗词的字词、句意,了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词的字词、句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理解字词、句意,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教师以诗词中的名句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创作一首以雪为主题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重点词语:长城、大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 艺术特色:形象生动、境界雄浑、豪放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雪》为题,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2. 答案示例:雪花飘舞漫天空,万里山河尽染白。
银装素裹分外娇,瑞雪丰年人欢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沁园春·雪》有了深入的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搜集其他关于雪的诗词,进一步感受古人对雪的赞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3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302ec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6.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1一、课文地位及其教学侧重点《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本单元共有三个任务: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
这三个任务,在学习第一单元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整合的。
我在设计《沁园春·雪》这一课时,重点侧重是“学习鉴赏”、“诗歌朗诵”。
课标中对于本学段的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据此,诵读是手段,而在课中加大积累,注重学生个人的感悟及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应是课堂的重点,最终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我的教学理念1.明晰的教学思路。
2.聚焦的学习活动。
3.自然的思想熏陶。
三、我对教材的解读请参阅“语文湿地”公众号上我发表的原创解读《沁园春·雪》里的壮景与壮思》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自读,说说初读感受。
2.品读,体味豪放之味。
3.联读,理解伟人形象。
自读、品读、联读,以读为线,层层深入。
说初读感受、体味豪放之味,理解伟人形象,这都是在引领着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
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紧扣统编版单元教学的目标的。
五、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同学们,12月26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毛主席的诞辰日。
老师是湖南人,每一年的12月26日,我们家乡的老百姓都会煮一碗福寿面,“吃碗福寿面,深情缅怀主席情”演变成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风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缅怀这位伟大的领、诗人。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xxx周年,今天,我们将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用这样的方式深切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
设计意图:从情感的角度入课,拉近伟人与学生的距离。
第二环节:知识铺垫PPT依次出示写作背景、词牌名、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这既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更是一种课中积累。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b295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e.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该诗在现代汉语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记忆力之珠”。
本次说课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通过编排关键字句、朗诵诗歌、分析诗句意境等方法,旨在让学生对毛泽东、诗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深度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沁园春·雪》的作者毛泽东及其时代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及表达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意境,感受文化内涵;•通过对《沁园春·雪》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朗诵《沁园春·雪》;•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用所学知识解读其他诗歌或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感受诗人深情表达的同时,体会到雪对自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培养其爱国爱家、勇于探究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文革、文化大革命等相关背景知识,并阅读《沁园春·雪》原文,了解基本的意境和意象。
2. 朗诵•让学生逐句朗读《沁园春·雪》,指导学生掌握韵律、节奏、停顿等基本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受力。
•要求学生同时边读边背,以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
3. 分析诗句•按照文本顺序,解释诗句中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对于一些重要的诗句,需要特别注重讲解其象征意义及其在整个诗歌中的作用和影响等。
4. 关键字句编排•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编排关键字句。
•要求学生将这些句子背默下来,并在朗诵时有重点地表达这些关键意思。
5. 知识巩固•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理解和总结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表达手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分析其他文本中。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学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朗诵《沁园春·雪》,并注意其语音语调、停顿等技巧是否正确。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5d14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9.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沁园春·雪》。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以及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深入剖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1.了解作者背景;2.诗歌朗读;3.意象分析与情感解读;4.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达技巧的解读,思想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雪的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了解作者背景: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3.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意象分析与情感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解读作者的情感。
5.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拟人等,探讨其艺术魅力。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课后习题,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沁园春·雪》2. 板书内容:a. 作者:毛泽东b. 意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表达技巧:夸张、拟人等d. 思想情感:热爱祖国、关注民族命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沁园春·雪》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谈谈你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沁园春雪说课稿(优秀4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9722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f.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优秀4篇)沁园春·雪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沁园春·雪》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一单元一课,这是一篇毛主席的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壮美的祖国雪景图,饱含着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畅想。
二、说学情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初三的学生具丰富的字词和诗词知识的积累,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均已具备,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品词析句来体会文本的艺术特色。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请学生回顾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雪的诗词,引导学生迅速关注到“雪”和“诗词”上,为新课学习做了铺垫。
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这对学生理解文本情感有帮助。
(二)整体感知首先,先请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全文大意,注意多音字和难写的字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9ecd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3.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三首中的《沁园春·雪》,该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6年所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词牌、诗意、诗境等方面。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重点分析《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掌握词牌的特点;能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沁园春·雪》的词牌特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诗词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沁园春·雪》。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词义,理解诗句内容。
3. 讲解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牌特点,品味诗句,理解诗意。
5. 例题讲解:以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艺术特色,创作一首小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沁园春·雪》2. 作者:毛泽东3. 词牌:沁园春4. 诗意:描绘雪景,抒发豪情5. 诗境:壮美、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沁园春·雪》的诗意,写一篇描绘雪景的作文。
作业示例:题目:《雪中的家乡》冬日里的家乡,白雪皑皑,如诗如画。
远处的山峦,近处的田野,都被雪覆盖得严严实实。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沁园春·雪》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沁园春·雪》示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05424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e.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沁园春·雪》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部编版语文九上的第一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首诗歌。
这首诗是我国著名诗人毛泽东所作,写于1936年。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沁园春日赏雪的情景,赞美了雪的纯洁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事业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凝练,富有深刻的哲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
但《沁园春·雪》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为主,帮助学生提升古诗文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雪的纯洁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诗中一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解读古诗文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中所描绘的雪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雪景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雪的美丽印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一些难点句子,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
4.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024年《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ffe3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a.png)
2024年《沁园春·雪》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沁园春·雪》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文本的解读、诗词意境的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沁园春·雪》的文学价值;2. 通过对诗词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词的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词文本的解读,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雪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为学习《沁园春·雪》做好铺垫。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诗词,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4. 例题讲解:挑选经典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讨论诗词中的美好意象,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雪》2. 诗人:毛泽东3. 诗词结构:上片、下片4. 重点词语:雪、长城、大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
5. 诗词意境:雄浑、壮美、激昂、豪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方法,解读《沁园春·雪》的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沁园春雪》教案3篇
![《沁园春雪》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70b3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d.png)
《沁园春雪》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1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探讨重点知识,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教法与学法第一、诵读法,采用初读、听读、分组朗诵、全班朗诵、个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的内涵,感受意境之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二、提问法,按照“切入-顺承-深化-引伸”的顺序,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受到启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三,练习法。
设计两道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分组讨论法。
采用自由讨论指定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全班分为若干组,确定发言代表,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
看谁写得多。
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
(展示图片)二、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2024《沁园春雪》说课稿范文
![2024《沁园春雪》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4a850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b.png)
2024《沁园春雪》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沁园春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现代文学经典导读》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钱钟书先生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刻。
此篇文章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法和学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和写作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运用,《沁园春雪》这篇课文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呈现文章的文字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2、教学素材:包括文本、词语解释、名句赏析等,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3、写作示范:准备了一篇相关的作文示范,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幅描绘雪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问学生对于雪的形象和意义有什么了解。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雪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并预告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
环节二、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旨。
然后,我将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和排比等,加深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环节三、细节解读在这个环节,我将选取课文的几个重要段落,让学生一起读出来,并解读其中的意义和表达手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沁园春雪的说课稿
![沁园春雪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1b026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4.png)
沁园春雪的说课稿《沁园春·雪》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 1936 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阕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和语言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以及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牌名、上下阕的结构等。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分析词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理解词人的壮志豪情。
(2)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5c04e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6.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沁园春雪》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
根据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重难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准备运用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1、朗读法:贯彻课堂教学始终。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叶圣陶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
学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研读文本,指导朗读——品读文本,激扬文字——诵读全词,升华感情;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
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导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沁园春雪说课稿精选7篇
![沁园春雪说课稿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03905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5.png)
沁园春雪说课稿精选7篇沁园春说课稿。
敬重师道,培育良好的学风,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会先撰写完备的教案。
撰写教案是为课堂实施做好充分准备的必要步骤。
“沁园春雪说课稿”主题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精心整理的,欢迎您参考,并请务必收藏!沁园春雪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板书:题目、作者)二、写作背景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四、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1、师范读,正音。
舸寥廓峥嵘遒遏找一个学生读,师点评。
(点拨: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
——江苏省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吴雯君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苏省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吴雯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这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教材基本内容的呈现方式是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全书共有六个主题单元。
《沁园春·雪》属于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
这是一首毛泽东的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称颂古今英雄的词。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首词,它感情激昂、豪迈,是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绝佳教材;还是对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励志熏陶的最佳范本;更是走进毛泽东心灵、领略伟人风采的最佳桥梁。
(二)分析学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
而且在小学中已经学过词,如《如梦令》、《渔歌子》,已初步具有了欣赏诗歌的能力。
这首词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巩固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
但对于方法和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这就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引导,使学
生能自主、积极、正确地理解文本内容,领悟诗人热爱祖国、有伟大抱负的感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中的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中了解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掌握关于词的基本文学常识。
2.理解词的大意,有感情地诵读,并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习得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4.了解词的结构,学习抒情议论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这四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文学常识,在阅读能力与写作技能上有所提高,并且在情感态度上得到陶冶与升华。
)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这首词语言凝练、结构精巧、写作手法结合巧妙,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绝佳教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了解文章结构,学习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根据本课课后练习题一“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抱负?”的问题,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悟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
二、优化组合、注重实用——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要考虑选择最佳的教法。
教法最优化的核心,就是相关教法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佳结合和运用。
所以,教法的优化组合尤为重要。
在众多的教法中,我选择了朗读法、比较法、提问法、讨论法。
学法:结合课文体裁特点和学情特点,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和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思考。
这首词雄伟壮丽很适合诵读,诵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三、以读为本、生动课堂——说教学流程(共一个课时)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走进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上课前,我以美丽壮阔的雪景图片将学生带入纷飞的雪天之中。
并让学生说出看到这些雪景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引导他们思考比较自己想到的与毛泽东想到的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适时板书课题,自然而然地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取代录音带朗读。
要求学生闭眼细心聆听,想象诗中的画面,初步感受这首诗的内容之美,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力。
2、检查预习作业。
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进行补充、提炼,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词的主旨。
3、指名朗读。
指定几名学生分别朗读上下阙。
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后必须对朗读作出点评。
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指导,是学生能大体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词句,感受文本
此课的重点是学习其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并在朗读中感受作者伟大的胸怀与人格。
为突出这一重点,突破难点,我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自主学习。
幻灯片出示以下问题: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
2、如何理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千里”和“万里”?你认为还有哪些
字或词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3、整首词中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老师简单讲解什
么是“虚写”、“实写”)
4、谈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5、作者在文中评价了哪些历史人物?为什么选取这几个人物?
6、全词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举例说明。
7、作者认为怎样的人才称的上是“风流人物”?
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比较上下阙,二者有什么不同?
(这八个问题的答案包含了本词的内容、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下,可以完成重难点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