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贸易统计统计现状、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贸易统计现状、问题及建议

贸易统计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主要专业之一,其统计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或地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调节供求平衡、促进社会生产和需求结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经济结构日益复杂化,对贸易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一、当前贸易统计现状

贸易统计范围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的相关团体和其它行业零售额。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对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统计主要是采取定期报表制度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方法。

1、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批零住餐业达到规定的限额必须纳入定期统计的上报范围,具体规定是批发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2000万元以上、零售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是500万元以上、餐饮企业营业总收入200万元以上,另外纳入定期统计报表上报范围的还有亿元市场、星级酒店等一些大型的贸易餐饮业经营情况。共有20余种报表需要基层汇总上报。

2、限额以下贸易抽样调查:按照批零住餐业抽样调查方案的规定,对作为调查单位的总体按照经营性质划分为八个域,分别是批发个体、批发企业、零售个体、零售企业、

住宿个体、住宿企业、餐饮个体、餐饮企业,在八个域里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实施抽样,抽中的样本每月上旬连续一周详细记录每一笔贸易发生额,然后,上报综合统计部门,进行录入、汇总、推算全辖区范围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二、当前贸易统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现行限额标准过高。目前贸易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过高,能够达到限额标准而进行全数调查的企业数量太少,从而形成了与其它专业统计“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结果,贸易统计必须“抓小放大”,因为按现行限额标准,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的商品流转量所占比重很大,影响市场趋势。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又难于抓住和抓好。

2、批发零售额划分不清。目前的大部分企业(个体)批零兼营,由于个体户根本划分不清批发和零售。另外还存在着一部分重复统计问题,如:餐饮业在原料购进时,这部分零售额从卖方角度已计算到零售额中,而餐饮业也计算这种零售额。

3、年报统计的地位逐年减弱,效性较差。按照统计工作的习惯,统计报表制度一般分为年报与定期报表两类。定期报表也称快报,其特征是快,指标要求简单。而年报则是对企业一年经营成果总的反映,统计部门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专门布置,要求企业详细填报。贸易统计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花很多精力做的年报工作其统计范围仅仅是占少数单位的限额以上企业,而平常定期报表的一些指标如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却要求按全口径统计。这种主次颠倒的报表关系,难免对数据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年报数据处理的周期长。由于年报代表性差、周期长,大家辛辛苦苦汇总的年报数据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年报工作差不多成了被动的应付,其地位和作用也受到严重影响。

4、指标体系不完善,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目前贸易统计调查指标繁杂,报表种类繁多,指标体系面目全非,能被社会各界接受的指标只有一个零售额,而迫切需要关注的一系列商业贸易信息,统计内容中却没有实质性的表现,手中掌握的有价值的信息显得异常单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与产出极度不平衡,几乎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所言。在具体执行标准的解释上,也存在一些含糊其辞的说法,如各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包括范围说法不一,又没有确切的取材依据。而对超市和连锁经营业态的迅速发展,统计指标则显得不健全,统计方式滞后,导致贸易统计资料的利用程度很低。

5、限下抽样调查制度有待完善。尤其是抽样调查中涉及的变动系数问题,抽样调查系统只能默认销售额变动系数在0.7-1.3之间。而有的企业或个体户,它的销售额的多少是有季节性的,有的季节可能销售额就为0,而下一个月可

能就很大,实际的系数肯定小于0.7或者大于1.3,这样采用系统默认系数来推算总体,就会影响该行业的销售额和零售额的总数。

6、易统计数据推断方法存在瑕疵。贸易统计数据在评估绝对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同期数据的比较。有些统计指标的同期可比性不强,同期数据比较出现异常属于正常现象。但贸易统计程序设计中,就不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如:新华书店的主要业务是发行教材,其业务主要发生在学校开学期间,而每年的开学的时间并比一定出现在同一月份。在数据处理过程就必须进行手工强行调整,使其具有可比性,从而失去了统计的真实性。

三、当前影响贸易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1、数据搜集工作越来越困难。在计划经济时代,一般的流通企业差不多都是商业、供销等有明确部门归属的单位,统计的基础工作也比较扎实。统计部门一般只需对部门数据进行叠加,数据质量也较高。市场经济打破了这种格局,使统计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已成为贸易统计的主体。一方面样本代表性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个体户没有建立购销帐目,没有统计人员,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同时这些小型贸易企业和个体商户,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追求的原因,对统计调查工作支持和配合程度太低,调查者较难采集到第一手可靠资料,无法得到

准确的月销售额,我们只能根据个体户的规模、档次、季节、经验等因素进行评估,源头数据不准确,因此导致推断的总体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3、限下抽样调查样本单位的不稳定性。按照现行统计方法制度规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统计口径,样本单位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以消费者为总体抽取样本,由于总体涉及行业多、经营的多元化,导致销售差异大、变动幅度难确定,总体数据很难掌握准确。而且小型批零企业、餐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随时都有转换经营方向的可能,关、停、转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抽中的样本单位经营范围不稳定,搜集的数据可比性差,样本代表性不尽人意。

3、统计基础工作薄弱。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私营企业发展加快,从而使得新增限上企业增多,这些新增企业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统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不健全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更谈不上有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情况来看,除国有企业外,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统计基础大多不尽理想。特别是新增的限额以上企业,财务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强,而且兼职太多,统计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财务人员兼职统计,是目前企业普遍的现象。专职统计几乎没有,加之很多企业为了减少费用支出,聘用外单位人员做兼职会计,一个月只有几天的时间在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