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2010岳麓版教案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了解历史上苏联的经济概况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历程,包括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改革带来的严重问题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苏联的改革及其失败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值得深刻反思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大事,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分析和认识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探讨的是二战以后苏联相继进行的三次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对于每一次经济改革,基本上是从经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局限性和失误(经济结构问题更趋严重,宏观决策缺乏配套措施,企业自主权未能实现),转向政治改革,改革带来的严重问题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
难点:苏联改革的评价,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板书:
一、改革的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二、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内容(农业、工业)、评价(积极意义、局限性及其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内容(工业、农业)、局限性及其失败(理论认识和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军备竞赛的影响)
3、戈尔巴乔夫改革
三、改革的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探究、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言:
1917年11月,伴随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了。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曾用20年时间完成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这引起了西方的广泛关注,前去取经,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但当红色的年轮刻写到第74圈,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苏联解体了。
苏联的经济改革是怎么一回事?苏联解体与苏联的经济改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哪些启示?带着上述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8
课
教师:苏联为什么要进行经济改革?首先让我们来回顾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
教师总结:斯大林经济体制弊端: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过快,轻工业、特别是农业无从发展;农业全盘集体化;人民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特别是二战后,弊端日益暴露。
教师引导:通过回顾了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苏联的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过渡:1953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逝世后,新领导人上台,这为苏联经济改革提供了契机。
畅所欲言:假如你是新任领袖,对于斯大林经济体制,你将如何改革?
学生说出自己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板书)
教师过渡:同学们改革措施都非常的好啊,可以当改革的舵手了。那么苏联的新领袖们有没有及时发现并订正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呢?
二、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板书)1953-1964年执政
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的他,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而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玉米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教师:阅读教材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工业方面的措施,想一想,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赫鲁晓夫是如何掘斯大林的墓,把斯大林焚尸扬灰的?)
学生、教师一起总结。
1)注重农业:给予一定的私有生产资料;开荒增产;种植玉米运动。
从而扭转了苏联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甚至排挤农业的做法;新农业政策的推行,减轻了农民负担,一度曾使苏联农业有了显著的好转。
2)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权力下放;物质利益原则。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1953-1958苏联经济好转,但进入60年代后恶化。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教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赫鲁晓夫的墓碑是黑白参半的?(为什么赫鲁晓夫改革是毁誉参半?)
提示:
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白
但是赫鲁晓夫改革有很大的局限: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最终还是做了斯大林的守墓任。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经济的改革。――黑
赫鲁晓夫在1964年的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其改革也以失败告终。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执政
刚才我们重温了赫鲁晓夫改革,现在我们看看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改革的。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有人说过,勃列日涅夫是在斯大林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比较典型的党的领导干部,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执行者,但绝不是一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