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一、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林木育种学的定义:林木育种学是应用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原理和技术,通过选择和配组优良的林木个体,培育出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新品种的科学。

2.林木育种学的目的和任务:培育出高产、重病抗性、抗逆性较强、木材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3.林木育种的原理:林木遗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遗传。

通过选择和配对性状良好的个体,逐代选择,可以逐渐固定期望性状。

二、林木育种的方法和步骤1.杂交育种:通过人工选择父本和母本,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杂交后代。

杂交育种适用于一些表现型性状不明显的性状遗传。

2.选择育种:通过选择性状良好的个体进行繁殖,逐代选择,使性状稳定。

选择育种适用于一些表现型性状明显的性状遗传。

3.群体育种:利用群体遗传的原理,对林木的群体进行选择和繁殖,使性状在整个群体中得以改善。

三、林木遗传的基本原理1.林木的常染色体遗传:林木的常染色体遗传是指遗传信息通过常染色体的基因进行传递。

常染色体遗传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可以通过控制配对和选择优良个体进行选择。

2.林木的性染色体遗传:林木的性染色体遗传是指遗传信息通过性染色体的基因进行传递。

其中,雄性决定性系统和雌性决定性系统是最常见的性染色体遗传方式,具体是由哪一性别决定性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

四、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保护林木种质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实施保护区管理和加强法律保护等方式来保护林木种质资源。

2.林木种质资源的利用:利用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育种是培育高产、优质林木品种的重要途径。

利用种质资源可以通过选择和配血等手段改良种质,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林木育种学的意义和应用1.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更适应环境、抗逆性更强的林木品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精品).doc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精品).doc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1.什么叫林木良种?2.在林业生产上为什么要选用良种?3.林木育种有哪些特点?4.林木育种的方针是什么?5.林木育种的任务是什么?6.什么叫林木育种学?7.林木育种学包括哪些?8.什么叫遗传?9.什么叫变异?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1.“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12.什么叫染色体?13.什么叫染色体组?14.什么叫遗传密码?15.解释基因工程的概念。

16.解释中心法则的概念。

17.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18.扼要说明基因的概念。

19.遗传与环境有什么关系?20.染色体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21.细胞分裂有哪三种方式?22.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3.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4.DNA与RNA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25.DNA是如何复制的?26.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27.什么叫性状?28.什么叫显性?29.什么叫隐性?30.解释性状分离。

31.什么叫纯合体?32.什么叫杂合体?33.什么是基因型?34.什么是表现型?35.什么叫细胞质遗传?36.什么叫性别决定?37.什么叫伴性遗传?38.用两个不同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为什么Fi性状表现一致,氏不一致?39.什么是分离规律?40.分离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41.什么是独立分配规律?42.独立分配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43.什么是连锁遗传?44.为什么会出现不完全连锁现象?45.已知某一树种的果形圆对长是显性,那么表现型是圆果,如何鉴定它是纯种或杂种?46.一种植物的花色紫对白是显性,现在一株紫花植株与另一株紫花植株杂交,出现了白花植株,这是什么原因?它们的基因型各是什么?47.简述核、质基因的相互作用。

48.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49.什么叫母系遗传?50.什么是单倍体?51.什么是多倍体?52.染色体变异分哪两类?53.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可分为哪两类?54.什么叫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原因是什么?55.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分为哪几类?56.染色体结构变异中重复和易位两种类型有何不同?57.什么叫基因突变?58.基因突变的特征是怎样的?59.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性状表现中有哪些不同/60.什么是人工诱变?61.人工诱变和育种有什么关系?62.什么是数量性状?63.数量性状的特征是什么?64.多基因假说是如何解释数量性状遗传的?65.什么是超亲遗传?66.为什么会出现超亲遗传?67.什么是杂种优势?68.如何利用树木的杂种优势?69.什么是遗传力?70.什么是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71.林木育种上如何应用遗传力?72.什么是孟德尔群体?73.简述群体与个体的区别。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材料目录1、绪论 (1)1、林木育种学 (1)2、林木选育技术基础 (1)1、种内多层次变异: (1)2、交配系统 (1)3、遗传力 (1)4、配合力与育种值 (2)5、遗传增益 (2)6、影响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 (2)7、人工选择 (3)8、选择类型 (3)9、配合选择 (3)3、遗传育种资源和树木引种 (3)1、遗传资源 (3)2、遗传多样性 (3)3、林木遗传资源管理 (4)4、乡土树种 (4)5、外来树种 (4)6、引种 (4)7、引种原则 (4)8、引种成功的标准 (4)4、种源与优树选择 (5)1、种源试验 (5)2、种源试验目的 (5)3、种源试验的作用 (5)4、地理变异模式 (5)5、种子区划 (6)6、种子区划依据 (6)7、优树选择 (6)8、选优林分条件 (6)5、杂交与倍性育种 (7)1、杂交 (7)2、杂交育种 (7)3、杂种优势 (7)4、显性假说 (7)5、超显性假说 (8)6、杂交方式 (8)7、亲本选择的原则 (8)8、花粉生活力鉴定 (9)9、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9)10、林木多倍体育种的主要意义 (10)11、林木多倍体诱导的基本途径 (10)12、林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10)6、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11)1、无性繁殖 (11)2、无性系 (11)3、无性系选育 (11)4、成熟效应 (11)5、位置效应 (11)6、无性系选育和造林的优势 (12)7、无性系造林的问题 (12)8、无性系造林问题的对策 (12)7、种子园 (12)1、种子园 (12)2、种子园种类 (13)3、无性系配置 (13)4、母树林 (13)8、遗传测定 (13)1、遗传测定 (13)2、遗传测定解决的问题 (13)3、交配设计 (14)4、常用试验设计 (16)9、林木抗逆性育种 (16)1、抗逆性育种 (16)10、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16)1、木材密度测定 (16)11、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17)1、生物技术 (17)2、组织培养 (17)3、遗传标记 (17)4、遗传标记的种类 (17)5、分子标记技术 (17)6、分子标记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18)12、林木育种策略与多世代育种 (19)1、绪论1、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习题一、1、表现型2、细胞质遗传3、独立分配规律4、基因突变5、自然选择6、杂种优势7、优树收集区8、子代测定9、选择育种10、数量性状11、林木育种学: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选择、培育、及繁殖林木优良品种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遗传学、育种学及良种繁育技术(繁育学)三个部分;研究对象:用材林植物。

12、林木育种资源:是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

育种资源因来源、起源、栽培等分为本地育种资源、外地育种资源和人工创育的育种资源。

13、引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某一树种或品种引入其自然分布区域以外的地区栽培且生长发育良好;另一是变野生树种为栽培树种。

14.种源与种源试验: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

种源试验:对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到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叫做种源试验或产地试验。

15、优树:就是优良的表现型,即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长的特别好的树。

通过遗传测定,确认遗传品质卓越的优树,叫精选树。

16、杂交育种:遗传性不同的类型和个体间雌雄配子的有性结合叫做杂交。

结果得到杂种。

杂交育种:对杂交所获得的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叫杂交育种。

17、采穗圃:就是以优树为繁殖材料建立起的提供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18、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按合理方式配置,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19、配合力:是指在一定的交配系统中,一个亲本将其优良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20、无性系与无性系选择:无性系:一株植物用无性繁殖所得的所有植株的总称;而这株植物叫无性系原株。

无性系选择是指从普遍的各种群中或从天然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方式,而加以选择的方法。

二、1.林木育种学内容2.种质资源的保存易地保存、保存种子和花粉。

3.P=G+E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优树材积评定方法优势木对比法、小标准地法、绝对值评选法。

02754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02754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02754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绪论1.林木育种学的概念及根本任务?(见教材P1)答:林木育种学,或称林木改良:以遗传进化规律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林木育种的根本任务:选育和繁殖林木优良品种。

2.(名词解释)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的需要、性状遗传稳定,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3.改良和丰富造林树种的主要途径包括:引种、选种和杂交育种。

4.育种的方法比较多,包括杂交育种、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以及辐射育种。

5.林木育种繁育的主要途径是采穗圃和种子园。

6.我国引种成功的例子有很多,如在南方,桉树、湿地松、火炬松、欧美杨、木麻黄等;在北方,刺槐、日本落叶松等都已成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

第一章林木育种资源1.林木育种资源——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

可分为3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育种资源、人工创育的育种资源。

2.育种资源的重要性(见教材P6)①农作物和果树栽培育种的历史证明,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

品种的形成过程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

今天投入生产的树木品种虽不多,但都是直接或简介由自然资源培育出来的。

3.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①种内遗传变异可分为下列各个层次:地理种源变异、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及个体内的变异。

在林木育种中利用这些变异的相应形式有:种源选择、林分选择和单株选择。

②凡是由同一个县(旗)范围内采集的繁殖材料,同属一个产地(种源)。

③地理分布范围广、栽培历史久的树种,变异会更大。

④芽变——林木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有时发生突变,由突变的芽萌发长出性状上与原有习性不同的枝条,叫芽变。

由变异的枝条通过无性繁殖,培养成完整的变异植株,再经过鉴定、选择可以培育成新品种。

芽变是单株内的变异。

4.林木育种资源①保存方式:就地保存、易地保存、保存种子和花粉。

②就地保存(保护)——指保护天然林分,或用保护林分的种苗就近营建新的林分。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木材产量B. 提高木材质量C. 提高抗逆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林木育种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育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林木育种中,选择育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表型B. 基因型C. 环境因素D. 社会需求答案:A4. 林木杂交育种中,杂交亲本的选择依据是什么?A. 亲本的表型B. 亲本的基因型C. 亲本的适应性D. 亲本的经济价值答案:B5. 林木育种中,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改变林木的形态特征B. 改变林木的生理特性C. 改变林木的遗传特性D. 改变林木的生长环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林木育种中,哪些因素会影响育种效果?A. 育种目标的明确性B. 育种材料的选择C. 育种技术的先进性D. 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答案:ABCD2. 林木育种中,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育种效率?A.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B.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D. 利用传统杂交技术答案:ABC三、判断题1. 林木育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对)2. 林木育种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育种效果没有影响。

(错)3. 林木育种中,基因型和表型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错)4. 林木育种中,杂交育种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对)5. 林木育种中,基因工程育种可以精确控制目标性状的表达。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林木育种中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林木的表型特征,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期在后代中保留和增强这些优良性状。

这一过程依赖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合,通过连续多代的选择,逐步提高整个群体的遗传品质。

2. 描述林木育种中杂交育种的主要步骤。

答:杂交育种的主要步骤包括:(1)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2)进行亲本间的杂交;(3)对杂交后代进行选择,淘汰不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4)对选出的优良个体进行连续多代的自交或回交,以稳定和纯化优良性状;(5)最终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林木育种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或种质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2、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

3、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4、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分布范围引入新地区栽培的过程。

5、驯化:通过人为干预使物种适应新环境或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

6、种源: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即最初的原产地。

7、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8、种源选择:通过种源试验,为某一造林生境筛选最佳种源的过程。

9、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也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10、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遗传性及行政区界,对林木种子供应范围进行的区划。

11、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12、杂种优势:指杂种后代可能综合双亲优良性状,或在生长、繁殖、抗性、品质等方面超过亲本的现象。

13、无性繁殖:采集植株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14、无性系选育: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从中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用于生产的过程。

15、采穗圃:是专门生产林木优良种条的场地,也是良种基地之一。

16、种子园:种子园是以优树无性系或家系为材料建立起来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园地。

17、实生种子园:从优树上采取种子,通过有性繁殖建立的种子园。

18、遗传测定:对入选植株后代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根据其性状表现进行评定的过程。

19、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差值。

20特殊配合力:指亲本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子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差值。

二、填空题1、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叫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绪论1. 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目的:选育和繁殖林木优良品种2.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选(林木选择育种)引(林木引种引种)育(杂交,新技术与分子育种)测(遗传交配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繁(良种繁殖利用,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保(收集与保存基因资源)3. 品种(或优良品种=良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植物群体。

品种是经济上的概念,具有地域性、时效性。

当前林业生产中,往往把通过选育,性状有一定提高的繁殖材料泛指良种4.培育良种的意义: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满足社会需求。

使用良种的意义:1)提高林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2)带动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 3)改善生产方式 4)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5.林木育种的发展趋势:1)育种目标多样化(木材性状改良,抗病虫育种)2)常规育种仍是主要途径3)种子园仍是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4)无性系育种前景广阔,无性系造林受重视5)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6.林木育种根本任务:育种资源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良种选育和繁殖。

一.林木遗传育种资源1.种质资源(遗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

可以是个体、器官、花粉、细胞或染色体片断。

育种的实质是利用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经若干育种环节,实现基因重组,培育新品种。

种质资源又叫基因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基因资源类别:1)按地理分:本地,外地2)按资源来源分:野生,人工创育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种质资源起着品种更新,满足多种需求的作用;种质资源具有改良栽培品种的作用。

3.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个层次:1)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

一、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能在一定环境作用下,通过世代演替传递给后代,并发育为具有各种性状特征生物的可遗传的物质资源的总称。

2、林木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一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3、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时称乡土树种。

4、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称引种。

5、驯化:采取有效措施使外来植物种适应引入地点环境的过程叫驯化。

6、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混合群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或类型的选择方式,是人类创造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7、家系: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属同一个家系。

8、半同胞家系: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只有一个共同亲本;9、全同胞家系:由同一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子代,称为全同胞家系10、间接选择:就是根据与改良性状相关性状或指标的选择。

11、广义遗传力:基因型变量占表现型变量的比值,包括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两类遗传变量。

H2=σG2/σp212、狭义遗传力:基因加性效应变量占表现型变量的比值。

h2=σA2/(σA2+σNA2+σE2)13、现实遗传力:根据选择差和得到的实际改良效果估算的遗传力,叫现实遗传力。

它是选择响应与选择差之比,14、响应:入选亲本的子代平均表现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型值间的离差,用R表示。

15、遗传增益:响应除以亲本群体的平均表现型值所得百分率。

G= h2S(S=X S-X)16、选择差:入选树木性状的平均值与选择群体的平均值之差,用S表示。

17、种源:取得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原产地(地理种源)。

18、种源试验:对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到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

19、种源选择: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过程。

20、种子区:指生态条件与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是用种的基本单位21、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性状表现、行政和自然区界等对一树种各种源种子供应范围所作的区划。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汇编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 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 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 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 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

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

5. 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

(3)近亲交配。

近交系数,自交为1/2,全同胞交配为1/4,半同胞交配为1/8,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 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G+E (表型值二基因型值+环境值)V P=V G+V E(表型变异二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 V A +V NA +V E(V A加性变量,V NA非加性变量)VPH2= V G /V p (广义遗传力)h2= V A/V p (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

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

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

(3)近亲交配。

近交系数,自交为1/2,全同胞交配为1/4,半同胞交配为1/8,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G+E(表型值=基因型值+环境值)V P=V G+V E(表型变异=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V P= V A +V NA +V E(V A加性变量,V NA非加性变量)H2= V G /V P(广义遗传力)h2= V A/V P(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林木育种学是研究如何通过选择、配种和培育来改良林木品种的学科。

它是林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林木育种学的基本概念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遗传变异和遗传改良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改良林木的遗传特性。

林木育种学主要关注林木的生长速度、木材质量、抗病虫害性、抗逆性等性状,以满足人们对于木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林木育种学的方法1. 选择法:通过对大量林木个体进行观察和测定,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后代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性状明显的林木品种改良。

2. 配种法:通过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性状较为复杂的林木品种改良。

3. 杂交法:通过不同品种或亚种之间的交配,产生杂种,利用杂种的优势进行育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4. 培育法:通过人工选择和培养,利用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加速林木的育种进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提高林木的育种效率和遗传改良的准确性。

三、林木育种学的应用1. 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生长速度较快的林木品种,以满足人们对于木材的需求。

这对于解决木材短缺问题和推动木材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林木的抗逆性: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抗病虫害、抗干旱、抗盐碱等性状优良的林木品种,以提高林木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提高林木的木材质量: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木材质量较好的林木品种,以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木材的需求。

这对于提高木材产业的附加值和推动木材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林木育种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林木育种学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林木育种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育种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林⽊育种学:⼜称林⽊改良,是应⽤林⽊遗传性原理,以⽣物统计学为⼯具,与森林⽣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基因资源:所研究的林⽊群体包括的全部基因或者他们的载体。

3.林⽊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部分,指在选育有利品种⼯作中直接利⽤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4.设施保存:利⽤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器官,从⽽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5.遗传增益:当某些树⽊性状优于其周围的同种,同年龄的其他树⽊的性状,表现出经济性状的提⾼。

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

6.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实是基因优良、配合⼒良好的优树。

7.种⼦区划:以种⼦经营为⽬的,将⼀定的地区范围划分成若⼲地域单位。

包括垂直区划,⽔平区划。

8.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9.乡⼟树种:每个树种都有⼀定的分布范围,当它在⾃然分布区内⽣长时,称为乡⼟树种10.外来树种:当栽种到⾃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11.双交:是指4个种先配成两个单交杂种,然后再对两个单交杂种进⾏杂交。

即:(A×B)×(C ×D)12.回交:由两个亲本产⽣杂种F1,再与其亲本之⼀进⾏杂交。

13.复式杂交:指⽤两个以上的品种经过两次以上的杂交。

14.家系:由同⼀植株产⽣的全部种⼦(⼦代)由单株树⽊上⽣产的⾃由授粉⼦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的⼦代。

15.半同胞家系:同⼀个家系的种⼦,只有⼀个共同亲本;16.全同胞家系:由同⼀对⽗本和母本产⽣的⼦代;17.种源:通常是指从同⼀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或其它繁殖材料。

18.种源试验:同⼀树种的树⽊长期⽣长在⼀定的环境条件下⽣长、发育,会对特定的⽣态条件产⽣⼀定的遗传反应,把⾃然分布在各地理区的种源样本(种⼦或苗⽊)集中在⼀个或多个地点,对其⽣长、形态及⽣理特性等所进⾏的对⽐栽培试验,称为种源试验。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

林木育种学知识点总结一、林木育种学概述林木育种学是指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的选择、杂交、选择和繁殖等一系列遗传改良手段,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林木的遗传资源、种子生理学、遗传育种方法等内容。

二、林木遗传资源1. 林木种子的来源:林木的种子一般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包括野生林、人工林等,也可以通过人工收集进行保存。

2. 林木的基因资源:林木的基因资源是指具有遗传变异的林木个体,包括野生种、品种、栽培种等。

3. 林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林木资源的采集主要通过野外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同时需要进行种子的保存、人工繁殖等工作来保护这些基因资源。

4. 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林木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林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它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

三、林木的种子生理学1. 林木种子的特点:林木种子一般呈椭圆形,外表被有硬质种皮,内部含有营养物质和胚。

2. 林木种子的萌发机制:林木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萌发出新的植株,这是种子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3. 种子贮藏技术:为了保护和保存林木资源,需要对林木种子进行贮藏处理,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

四、林木的遗传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育种是指通过对林木群体中的个体进行选择,挑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用于后代的育种。

2. 杂交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的林木品种或株系之间的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品种。

3. 基因工程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林木的基因进行改造,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五、林木育种的应用1. 优良木材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木材性质的林木品种,满足人们对木材的各种需求。

2. 林木抗逆性育种: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对各种逆境环境具有较高抗性的林木品种,提高林木的生存能力。

3. 林木观赏品种的培育:通过林木的育种工作,可以培育出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林木品种,丰富人们的园林景观。

林木种苗学复习资料(精选5篇)

林木种苗学复习资料(精选5篇)

林木种苗学复习资料(精选5篇)第一篇:林木种苗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方面都优良的种子林木结实的周期看地追肥4)追肥次数及浓度掌握由稀到浓,量少次多,适时适量,分期追肥的原则。

性林业生产上把林木结实的丰年和欠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结实间隔期指上一次丰年二)追肥方法1、沟施2、浇灌法3、撒施4、根外追肥(叶面喷施)一、概念间苗、到下一次丰年之间间隔的时期(两个丰年之间间隔的年限)种子寿命:是指种子群体是指剔除不需要的农作物幼苗定苗、是指留下需要的农作物幼苗,主要是留苗。

苗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保持生活力的期限种子休眠: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和密度是单位面积上苗木的数量。

合理密度、播种量单位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称为播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安全含水量:种子在贮种量二、基本知识点1.确定播种期的依据,不同播种期的适用范围确定播种期的依据:藏期间维持其生命力所必需的最低含水量二、基本知识点1、林木的生长发育期和各树种生物学特性、当地气候条件一、春播北方3-5月。

要求:宜早不宜晚,一般2个时期的特点幼年期(juvenile phase)●从种子萌发形成个体起,到开始结实为止。

月底到3月初二、夏播多用于夏季成熟且不耐贮藏的种子。

夏季成熟后随采随播。

三、●特点:营养生长旺盛,处于个体建设阶段,不会开花结实,可塑性强,枝条再生秋播适宜于大粒种子(板栗、核桃、油桐)和休眠期长的种子。

要点:宁晚勿早。

能力强。

理解与应用:①“可塑性强”是指如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利于四、冬播主要在南方冬季不结冻地区,但是少量进行。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二、林木健壮生长,注意修枝整形,利于形成良好的冠形,为今后的开花结实打下良一、整地作床二、土壤处理三、种子消毒3.不同播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播种方法好基础,反之则反(与人的培养类似)。

②利用幼年期“枝条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条播点播撒播 4.育苗地的管理技术包括哪些环节?一、揭草与遮荫二、灌溉与可以采枝进行营养繁殖。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绪论一、基本概念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

它与林木育种学的涵义相近。

3.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的林木群体。

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3.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

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

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

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

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

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

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

(3)近亲交配。

近交系数,自交为1/2 ,全同胞交配为1/4 ,半同胞交配为1/8 ,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二G+E(表型值二基因型值+环境值)V P=V+V E (表型变异二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V P= V A +V NA +V E (V A加性变量,V N A非加性变量)H2= V G N P(广义遗传力)h2= V A/V P(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 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表现型:生物体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总和。

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引起的遗传现象。

3、独立分配规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4、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5、自然选择:是指能够导致同一种群中,不同遗传性状的分布比例在下一个世代发生变化的过程。

6、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双亲优异的现象。

7、优树收集区:是收集和保存优树资源的场地,是营建种子园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8、子代测定:是指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所进行的田间对比实验,以及根据它们的性状表现作出的评价。

9、选择育种:植物在种植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性状变异,人为地对这些自然变异或人工授粉变异进行选择和繁殖,从而培育出新品系的过程,称为选择育种。

10、数量性状: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11、林木育种学: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选择、培育、及繁殖林木优良品种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遗传学、育种学及良种繁育技术(繁育学)三个部分;研究对象:用材林植物。

12、林木育种资源:是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

育种资源因来源、起源、栽培等分为本地育种资源、外地育种资源和人工创育的育种资源。

13、引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某一树种或品种引入其自然分布区域以外的地区栽培且生长发育良好;另一是变野生树种为栽培树种。

14.种源与种源试验: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

种源试验:对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到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叫做种源试验或产地试验。

15、优树:就是优良的表现型,即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长的特别好的树。

通过遗传测定,确认遗传品质卓越的优树,叫精选树。

16、杂交育种:遗传性不同的类型和个体间雌雄配子的有性结合叫做杂交。

结果得到杂种。

杂交育种:对杂交所获得的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叫杂交育种17、采穗圃:就是以优树为繁殖材料建立起的提供优质种条——插穗和接穗的繁殖圃。

18、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按合理方式配置,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19、配合力:是指在一定的交配系统中,一个亲本将其优良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20、无性系与无性系选择:无性系:一株植物用无性繁殖所得的所有植株的总称;而这株植物叫无性系原株。

无性系选择是指从普遍的各种群中或从天然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方式,而加以选择的方法。

二、填空题1.林木育种学内容:(遗传学)、(育种学)、(良种繁育技术)2.种质资源的保存易地保存、保存种子和花粉。

3.P=G+E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优树材积评定方法(优势木对比法)、(小标准地法)、(绝对值评选法)。

5.根据繁殖方式的不同种子园分为(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

6.高级采穗圃。

7.杂交方式指在一个杂交育种方案中,参与杂交的亲本数目,以及亲本杂交的先后次序称为杂交方式。

杂交方式有(单交)、(复交)、(回交)和(多父本杂交)等。

8.选优林分应具备的条件是:优良林分,中壮龄、实生、郁闭度在0.6以上,立地条件一、二、地位级。

9、单株选择:在育种中凡是根据入选标准挑选的个体,分别(采种)、(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

10、种子园建立技术包括(园址的清理和整地)、(栽植密度的确定)、(配置设计的选择)、(繁殖材料的准备)等。

三、简述题1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何区别?答:(1)目的不同:自然选择是使植物更加适应自然条件,而人工选择的目标往往是满足人们对产品品质或数量的需求,通常关心的是目标性状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对其他性状考虑不多。

(2)方向不同:自然选择往往有利于性能中等但适应强的个体,而人工选择则有利于符合人类需要的某些极端性能表现的个体。

(3)作用的性状不同:自然选择主要作用于适应性性状,如繁殖力、成活率等,而人工选择则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性状。

(4)选择的进展不同:自然选择的速度很慢,选择进展很小;而人工选择的速度很快,选择进展较大。

12、生物进化的要素是什么?答:推动生物进化的三要素是:遗传、变异、选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植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13、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答:(1)减少环境差异,提高遗传力;选择响应与遗传力大小有关。

遗传力是遗传变量与表现变量的比值。

表型变量包括遗传变量和环境变量。

如果环境变量小,遗传力相应增大,选择响应也增大,则选择效果提高。

(2)降低入选率,加大选择差;选择差是入选株数与被选群体总株数的函数。

入选株数与观测株数的比率越小,则选择差越大,但两者不是直线相关关系。

(3)扩大选择面,增加变异幅度;选择群体性状的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潜力越大。

14、混合选择答:(1)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和穗条,混合繁殖和造林。

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关系的选择,称混合选择。

(2)混合选择只依据表型,不作遗传测定的选择,属表型选择。

由于选择环境不可能完全一致,符合要求的表型可能是由于优越的小环境造成的,而不是遗传因素作用的结果。

因此,混合选择适用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15、种质资源的特点答:(1)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集中。

(2)树木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3)树木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16、抗性变异答:17、优树选择的目的答:选优的目的是评选出遗传品质优良的个体。

但在选优的开始阶段,人们是根据表现型来确定优树,而有优良表型的树木不一定有优良的基因型。

因此,选优时应尽可能排除环境的干扰,同时对评选出的优树进行遗传测定,根据遗传测定的结果重新对优树进行筛选。

18、种源试验的目的答:(1)研究林木地理变异的规律性,阐明其变异模式,及其与生态环境和进化因素的关系;(2)对各造林地区确定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并为区划种子或种条的调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3)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选择、杂交育种提供数据和原始材料。

19、引种的基本理论答:(1)作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

(2)气候相似性原理(3)生态环境与生态型相似性原理(4)纬度、海拔及作物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

20、建立优树收集区的目的答:优树收集区是收集和保存优树资源的场地,是营建种子园和开展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其功能有:(1)保存优树资源。

这是异地保存遗传资源的一种形式,为可持续地开展遗传改良奠定基础;(2)为营建种子园提供接穗。

没有建立采穗圃任务的单位,可兼作采穗圃;(3)作为育种园,开展控制授粉,为种子园人工辅助授粉提供花粉;(4)开展无性系开花结实和形态特征研究。

四、问答题1、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有哪些?答:(1)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抚育管理措施,能露地越冬、越夏、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进行正常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2、优树材积评定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优势树对比法的方法步骤。

答:优势木对比法、小标准地法、绝对值评选法。

查阅资料——确定优树标准——确定选优林分——确定候选树——确定选优工作面——确定对比树——实测——内业资料整理——结论。

3、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简述树上杂交的操作过程。

答:(1)亲本应该具备育种目标所要求的目标性状。

(2)选用地理上起源较远,生态型差别较大和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亲本的生态性不同,后代的适应范围就较广,从中可能选出能适应当地生长的后代。

如高海拔×低。

(3)应选择当地的推广品种作为亲本之一。

(4)应选择遗传力强,一般配合力好的材料为亲本。

(5)应选择雌性器官发育健全、结实性强的种类类作母本,而以花粉多、育性正常的作父本。

(6)亲本双方的优缺点能互补,亲本的优良性状要突出。

即优点多,缺点少,能互补。

(7)选择的亲本双方杂交亲合性要好所谓杂交亲合性又称杂交可配性,是指杂交取得有生命力的杂种种子的机率。

有时父母本性器官均发育健全,但由于雌雄配子间互相不适应而不能结籽,这种现象叫杂交不亲合性。

(1)母株和花朵的选择(2)去雄;(3)套袋;(4)授粉;(5)杂交后的管理。

4、请叙述建园的步骤,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园址的选择、园址区划、建园无性系数量的确定、建园技术等。

种子园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建园目的和任务、规模、园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本情况、园址选择的理由、全面区划、小区配置、施工和管理技术要点、工作进程、附属设施、经费预算和预期经济效果,以及人事编制等。

5、用纯合体大果(BB)扁形(LL)油桐与小果(bb)圆形(ll)油桐品种杂交,能否得到纯种大果、圆形油桐?怎样鉴定它是纯种?答:能,测交。

6、遗传测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1)估测待测树木的育种值,并据此对测定树木确定取舍。

(2)了解亲本与子代间性状相关程度,估算各种变量组分和遗传力。

(3)为多世代育种提供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

(4)研究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子代的影响。

(5)证实和估算遗传增益。

7.为什么说园址选择是种子园营建中的关键?答:因为园址对种子园产量至关重要,在一定成都上还会影响种子的品种和播种品种。

种子园应建立在建园树种能正常生长与发育,能有效防止外源花粉污染的地方。

此外,选择园址时应考虑地形地貌、地块完整连片、交通、水源、劳力资源、技术力量、行政区划、土地权属和当地社会风尚等因素。

8、提高种子园的种子产量有哪些技术措施?答:(1)在保证遗传品质好的前提下,选择球花球果产量高的无性系进入种子园;(2)合理施肥;(3)及时疏伐以改善种子园的光照,便于花粉传播;(4)合理整形修剪;(5)辅助授粉、激素处理等。

9、简述适宜选优林分的条件。

答:选优林分条件:(1)林分的起源,选优最好是在实生起源,特别是天然林分中进行。

因为,绝大多数树木是异花传粉植物,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的配子结合,其后代遗传分化较大。

所以,在实生起源的林分中选择优树,潜力较大,效果较好。

(2)林分立地条件,选优林分立地条件应当与优树供种地区或优良无性系推广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3)林分的年龄,优树选择以中龄林分较为理想,林分过大或过小都不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