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张集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 交通位置:

本井田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境内,距徐州市约22km。

交通:铁路徐铁路与陇海铁路在该井田南部相交,铁路专用线与徐沛铁路在刘集站接轨。公路,井田东部有徐沛公路通过,矿用公路在唐沟站与徐沛公路连接,交通极便。(附交通位置图)

1.1.2 地形地势

本井田地貌属黄淮冲积平原,地表岩性性主要诶黄淮堆积的亚粘土。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35~+45m,微向东及北东倾斜,地面坡度为0.1%,矿区内无洪水,内涝现象。

1.1.3 河流湖泊

矿区内地表水系重要有废黄河和桃园河两条河流。

废黄河,斜穿井田西南部,呈北西-东南延展,河道宽浅,河床大部分干枯,为季节性河流。两岸筑有防洪堤坝,堤坝标高+43~+44m.

桃园河,为一条季节性河流,由西向东流入京杭运河,只有尾端和支流伸入井田东部,河道较浅,讯期泄水,排涝,旱期断流。

在井田以东约15km,有徐州地区最大地表水体微山湖(全湖面积644km2)湖面水位常年标高+31~+33m,最高洪水位36.9m(1957年)。自1958年以来,微山湖大堤多次进行培修,堤顶标高一般增高到+38.5~+39.5m,堤宽为6~10m,同时开挖了京杭运河。疏竣了流通河道,兴建了配套、节制、灌溉等工程。基本上解决了洪水危害。

1.1.4 矿区气候条件

1.1.4.1 矿区气候性质及气温变化:

据地质报告提供徐州气象站资料:本矿区气候属南温带鲁淮区,具有长江与黄河流域、气候的过度性质,但接近北方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四季明显,日照充足,春秋季短,入冬和回暖较早,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干旱突出,并伴有寒

潮、霜冻、风雪、台风、冰雹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气温:历年年平均为14.2ºC,最高气温40.6C,(1972年6月11日),最低温度零下22.6ºC(1969年2月6日),35.2ºC以上高温天数年平均为11天,零下10ºC的低温年平均6天。

1.1.4.2 雨季时间、年平均及最大降雨量:

据徐州气象站1951-1982年资料,历年平均降雨量866.7mm,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62年,达1360mm,最少降雨量出现于1953年,仅为595.2mm。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夏季的6-8月,平均为511.2mm,占全年降雨量的59%,年平均降雨为32天,暴雨日年平均仅为4天,日最大降雨量为255.5mm。

1.1.4.3 结冰及解冻日期、最大冻结深度、最大积雪厚度:

据徐州气象站资料,本区河港封冻日期,平均在12月底-1月低最早12月15日,最晚为1月30日。历年最大冻土厚度为24cm(1968年1月2日),最早解冻日期为元月1日、(1974年),最晚为2月21日(1957)年,平均解冻日期为1月22日,最大积雪厚度为25cm(1964年2月15日)。

1.1.4.4 全年最大频率风向和最大风速:

本区历年四季风向均为偏东风为主,ENE频率为13%,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年平均大风日为15.3天,3~4月最多,最大风速为19.3米/秒(1952年5月),瞬时最大风速曾达12级。台风直接影响本区平均3-5年一次,而台风倒槽影响本区较多,年均有一次,多出现在8-9月。常常带来暴雨。

1.1.4.5 地震及地震烈度:

据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1977年编制的《江苏地震》中记载,江苏记载地震开始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1982年,发生有感地震600多次,破坏地震29次,其徐州附近发生有感地震36次,破坏性地震4次,其中最大2次,即一次发生于公元1668年7月25日,震中山东省郯城,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当时铜山(徐州)城市建筑倾覆过半,远近压死者不计其数。第二次发生于1937年8月1日,震中山东荷泽,震级7级,震中烈度9度,本区处于波及影响范围,房屋摇动,旧房坍塌50余间,伤亡20余人,按国家地震局烈度区划,规定徐州建筑物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重要建筑物按8度设防。

1.1.4.6 临近矿井

其临近矿井东有年产120张小楼煤矿和年产能力为120万吨的庞庄煤矿,东北

有年产90的坨城煤矿和年产能力为90的柳新矿。西北有年产能力的120万吨的马坡矿。

1.1.4.7 水源和电源

水源:该矿以前曾利用距工业广场2.9km的59-41号钻孔建成水源井,该水源虽水量能满足需要,但水质经多次化验,因硫酸根离子,氧化物及铁的含量较多,引用危害极大,已经停用。现在取用的引用水取自井下-300水平太原群灰岩水。

电源:工业广场内建110/25/6KV变电所一座,有坨城电厂110KV供电。

1.2 地质特征

1.2.1 井田地形

本矿区位于黄淮冲击平原,地势平缓,微向东及北东倾斜,地面标高+35~+45m,地面坡降为千分之一。

1.2.2 井田的勘探程度

张集井田从1957年至2000年共施工地震详查测线51条,点测长121.57km,地震测线49条,测长105.67km,地质钻孔179个。工程量134000.01m。

1.2.2.1 以往勘探工作:

(1)57~59电法勘探,资料无法收集;

(2)1975年12月~76年4月,江苏地勘公司在张集进行地震详查勘探;

(3)1974年~1976年江苏煤田地探四、二队在张集精查勘探,提出了《江苏省张集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最终)。

1.2.2.2 建井后补充勘探工作:

(1)1984年为验证物探效果,在张集东采区施工4个验证孔,工作量2587.38m;

(2)1994年为查明矿下部采区边界断层位置,7煤构造形态及煤层厚度变化情况进行勘探。

1.2.2 地质构造

1.2.2.1 煤田和井田地质构造及其关系

本井田位于新华夏第二隆起带西侧,丰沛隆起带南侧,起构造以新华夏为主,受郯庐带扭到影响,形成了张集背斜,李庄背斜,姚庄背斜一组褶皱和断裂带。在井田的西南部由于燕山运动早期华夏系再次活动的加剧了原有的断裂,构成了火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