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https://img.taocdn.com/s3/m/76cbf41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7a.png)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d09489d4d8d15abe234ede.png)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2c981b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7.png)
战前:号角声 战鼓声 战中:全曲中心高潮
战终: 悲壮 胜利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 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 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 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 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 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 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嵇康:一曲广陵散,弦断有谁弹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的故事
全曲共十八段,音乐的对比与 发展层次分明,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 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 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 怨。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 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 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
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 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 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 说:“《阳春》取万物知春, 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 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 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 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 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汉宫秋月
中 国 古 代 十 大 名 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中国世界名曲欣赏前十首
![中国世界名曲欣赏前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c820c9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7.png)
中国世界名曲欣赏前十首
中国有许多古典音乐作品享有世界声誉,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名曲包括:
1. 高山流水:这是中国古琴曲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天籁之音”,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和谐之美。
2. 二泉映月:一首著名的二胡独奏曲,由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创作。
这首曲子以其深情和哀婉而闻名于世。
3. 梁祝:这是一首根据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旋律优美且富有戏剧性。
4. 茉莉花:这是一首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中国民歌,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认知度。
5. 金蛇狂舞:这是聂耳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节奏明快、动感十足。
6. 梅花三弄:又称《梅花引》,是中国传统古琴曲中的一首名曲,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7. 汉宫秋月:通过琵琶的演奏,表现了深宫女子的孤独和忧郁。
8. 广陵散:这是一首古代琴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赞誉为“琴曲之王”。
9. 阳春白雪:同样是一首古琴曲,代表着高雅的艺术品位。
10. 渔樵问答:这是一首反映渔民和樵夫对话场景的琴曲,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db07cc8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6.png)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赏析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447b1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2.png)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赏析中国古典十大名曲赏析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
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
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
二、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由此曲改编的古筝曲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
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十大名曲介绍
![十大名曲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2414585e53a580216fcfe64.png)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别子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孤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八、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六、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一九二五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最早版本是1842年的“夕阳箫歌”,1864年前成书的《今乐考证》称为传统琵琶曲《夕阳箫歌》,1895年被改编为《浔阳琵琶》时已将以前的六段编成十段,各段分别借用唐代乐府题名,至1932年改为民乐合奏,定名《春江花月夜》,情趣也由原来“秋意晚江别”而发展成比较健康向上,春意盎然,清新优美。解放后用乐队合奏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乃归舟,10、尾声
古典音乐十大名曲欣赏
![古典音乐十大名曲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2f04e7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4.png)
古典音乐十大名曲欣赏《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梅花三弄》——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汉宫秋月》——崇明派琵琶曲。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胡笳十八拍》——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
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
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据《琴操》中所载:聂政,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为韩王铸剑误期而被杀。
为报父仇,上泰山刻苦学琴十年之后,漆身吞炭,改变音容,返回韩国,在离宫不远处弹琴,高超的琴艺使行人止步,牛马停蹄。
韩王得悉后,召进宫内演奏,聂政趁其不备,从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韩王。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3e438b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d.png)
列举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是:
1、桃花扇:桃花扇歌词出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天祥的《武陵春》,几乎成为中国文艺史上最具有经典性的一首民歌之一。
2、念奴娇:该歌出自元朝史官、文学家关汉卿所著的《西厢记》,表现出女子柔弱而美丽的特点,以及男女之间的良缘,被誉为“中国社会文艺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艺作品”。
3、望海潮:该曲出自元朝报学家何时说《岳阳楼记》,它融合了古典诗词和传统曲调,被誉为“中国古典曲风的杰出代表”。
4、凤归云:凤归云出自宋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歌曲表达的是以婉约的姿态,以情感化的方式表达出人生的苦乐,使该曲被誉为“中国古典曲风的杰出代表”。
5、舞秋风:舞秋风词出自五代著名文学家张先《蓬莱仙踪》,以优美动人的声调表达秋意,充满浪漫,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美之作。
6、春江花月夜:该曲出自宋代著名作家苏东坡的《春江花月夜》,表达的是苏东坡对心灵深处的情感,抒写了当时春江景色的宁静之美。
7、八声甘州:该曲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绮罗香》,抒发出眷恋故土、怀念家乡的寄相思情绪。
8、汉宫春:汉宫春出自明代文学家欧阳修《汉宫秋》,抒写了汉宫小厅的四季景色及中国古典情怀,传唱至今。
9、满江红:满江红歌词出自清朝文学家唐寅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抒写春江景色,表达春之快乐,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
10、千古绝唱:千古绝唱歌词出自清代名词牌《满江红》,以优美的押韵,表达家国繁华,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
中国古典名曲10首
![中国古典名曲10首](https://img.taocdn.com/s3/m/f6482a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3.png)
中国古典名曲10首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美的乐曲流传至今,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1.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这收曲子有很多个版本的曲谱,主要为琴曲和古筝曲,两种风格完全不相同。
这是曲子是取材于伯牙和鼓琴遇知音的故事。
2. 梅花三弄梅花三弄也是流传的著名古典乐曲,一共分为三篇,现在演奏的是1820年清朝诛仙主编的琴谱谐声。
3. 夕阳萧鼓夕阳箫鼓是顾明的琵琶,文曲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
节奏委婉质朴,旋律流畅,曾经在1925年被上海大同乐社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4. 汉宫春秋汉宫春秋的曲调比较凄凉婉转,给人一种清苑忧郁的感觉,这首乐曲主要表现的是古代宫女寂寥清冷的一生。
5.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据传是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琵琶曲,到了现代的琴谱当中,主要分为阳春和白雪两首乐曲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
6. 渔樵问答这首曲子至今也流传了数百年,最早的时候是在1560年编纂这首曲子悠然洒脱,生动明快,主要表达的是隐士对于樵夫的生活向往。
7. 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是古代著名的文人,蔡文姬做的一首琴曲,主要表达的是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他骨肉分离的极道矛盾是一首比较委婉悲伤的曲子。
8. 广陵散广陵散是明代末年的名曲,杠杆激昂,气势恢宏,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古典名曲之一,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和史记当中。
9. 平沙落雁平山落雁是一首古琴曲,这首曲目有五十多种,流派传谱,曲调悠扬,动听,绵延不绝,听着音乐仿佛你就能感受到天空中的雁群盘旋顾盼。
10.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是非常流行的,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都出现过,所要展现出来的意思就是楚汉之争之后决战的情形慷慨激昂。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d356b409ba1aa8114431d98c.png)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1、高山流水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乐曲简介《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朝《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朝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的介绍ppt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的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7b869751e79b896802261e.png)
《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 名曲之一。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 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 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 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 《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头”变 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 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 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返回目录 古琴版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 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 (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 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 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 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 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 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 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 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 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 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 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 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 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 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 尚品性。
返回目录 琵琶版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451c091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2.png)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中华古韵,一向有十大名曲一说,分别为《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这些曲目的名字相信大家很熟悉,古典诗词小说,成语中都曾出现过,但很多人是只闻其名,却未曾听过这些中国古典音乐的真实旋律。
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汉族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今天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
这些乐曲被历代乐师冠以十大古曲名,以历史典故为旁衬,从而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
不过仍旧是中华古韵文化中最精华的一部分,我们一定要了解,最起码要听的懂。
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中国十大古曲名
![中国十大古曲名](https://img.taocdn.com/s3/m/dd5f0e17cc7931b765ce1529.png)
中国十大古曲分别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
”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
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01dbf0b681c758f5f61f676e.png)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梅花三弄(笛子)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二、胡笳十八拍(古琴)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反应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在兵乱中被匈奴所获,留居南匈奴与左贤王为妃,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曹操派人把她接回,她写了一首长诗,叙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乡别子的情怀。
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
据郭沫若说,突厥语称“首”为“拍”,十八拍即十八首之意。
又因该诗是她有感于胡笳的哀声而作,所以名为《胡笳十八拍》或《胡笳鸣》。
原是琴歌,但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
前者即为《胡笳十八拍》的嫡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
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诗:“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
现存的曲谱最早见于1425年刊行的《神奇秘谱》本,称“大、小胡笳”,都是无歌词的器乐曲。
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孙丕显所刻的《琴适》中,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谱本,其歌词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无为……”。
音乐基本上用一字对一音的手法,带有早期歌曲的特点。
从第一拍到第九拍,以及第十二、十三两拍,都有一个相同的尾声,有受汉代相和大曲影响的痕迹。
全曲为六声羽调,常用升高的徵音(升5)和模进中形成的高音(升1)作为调式外音。
情绪悲凉激动,感人颇深。
三、汉宫秋月(二胡)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的情绪。
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
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
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https://img.taocdn.com/s3/m/3a81da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0.png)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你听过几首?1、梅花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
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
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古人常咏花咏木,咏颂山水,籍此抒发自身的思想抱负、精神所向等,而《梅花三弄》即是其中佳作之一。
2、十面埋伏(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整首曲子分十三段落,时快时慢,或气息紧张,或振奋激昂,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曲谱最早见于《华秋萍琵琶谱》,流传甚广,版本很多。
3、高山流水(古琴曲)“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4、广陵散(古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
全曲共45段。
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88eac331dd36a32d73758160.png)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有哪些,口诀记忆【上菜】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3、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
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5、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6、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7、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面埋伏乐
• 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 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 利。
渔樵问答
•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 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 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 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 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乐 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 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 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 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 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 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高山流水
• 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 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 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 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 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 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广陵散
•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 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 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 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 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 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今存《广陵散》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 (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 “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 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 作是异名同曲。
阳春白雪
•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 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 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胡笳十八拍
• 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 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 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 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 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 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 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 《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 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 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 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 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 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 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 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 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 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 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 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 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
夕阳箫鼓
• 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 (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 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 阳琵琶》;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 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 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 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 《春江花月夜》。这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 美流畅。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 节奏,形象地棉会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 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汉宫秋月
•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 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梅花三弄
•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 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 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 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 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 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 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从这 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 编成古筝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