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学设计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学设计_4](https://img.taocdn.com/s3/m/8324e138eff9aef8941e0654.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学习目标】1、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兄弟情况。
2、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处理民族问题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3、坚持民族政策和积极维护新型民族关系,支持各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措施。
4、用实际行动维护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教学重点】1、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1、实现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让同学们在书上圈点除处理,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治制度及新型的民族关系。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让学生谈理解出示PPT,齐读民族地域自治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课本(P93-93)探究分享5、同学读材料并思考分析交流回答,最后总结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家和万事兴1、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材料探究PPT展现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富农策略。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补充加以总结。
2、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通过预习课本,找同学回答:(1)经济上(2)民生上(3)文化上教师借助了多媒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为促进民族的地区繁荣做出的新举措,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歌曲听完后问学生:你们的感受实施什么,来引出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二、授新课1、民族大家庭。
认识民族,让同学说出一些少数民族名称;PPT呈现(通过服饰、节日习俗)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少数民族,感受到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PPT呈现《中国民族分布图》,学生回答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分析民族政策。
PPT呈现下列材料中体现了我国哪些民族原则(同桌交流之后,指名回答)(1)材料一民族平等原则(2)材料二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4、身为学生又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d8795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f.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够尊重和理解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增强民族团结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分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现状,引发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做法。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6c535a5358fafab069dc028e.png)
2、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中学生应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中学生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难点
中学生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回顾课本—创设情景—探究活动-得出规律—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的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交流的平台。
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法突出观察与思考、探究与发现,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和老师的引导中,获得本节课的知识与思想方法。
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
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交0周年纪念大会的意义
解读教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制度
2、理解各民族平等的表现,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借助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感受生活中有关维护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2、广西快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享、小组交流等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学生互动,教师升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
结合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让明白意义或作用、广西的快速发展说明了什么是可以多角度回答的。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热点聚焦
3、请从经济、政治、精神、生态等角度说说如何推动广西实现新跨越?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2](https://img.taocdn.com/s3/m/c7974eec26fff705cc170af7.png)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附《中华民族歌》)中华民族兄弟多,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藏回朝鲜哈萨克;苗彝布依鄂伦春,满侗哈尼塔吉克;瑶白傈僳达斡尔,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布朗纳西高山畲;拉祜仡佬水阿昌,撒拉毛南佤锡伯;普米德昂羌保安,门巴裕固怒景颇;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团结奋斗建祖国。
2.设问: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从《中华民族歌》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3.学生交流。
4.教师引言: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富强,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知识点一民族大家庭1.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是什么?知识点二家和万事兴1.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2.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材料解析:2018年9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隆重举行。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带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出席大会,与2万多名塞上儿女一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望着场内巨大的“1958”“2018”字样,参加庆祝大会的“60年感动宁夏人物”王兰花激动万分:“历经60个风雨春秋,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宁夏实现了从忧患温饱到家给人足的历史转变,进入了红红火火奔小康的发展新阶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221d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8.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主要讲述的是促进民族团结。
本课时教材通过介绍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还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为。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经验。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剧,准备相关道具和素材。
3.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经验。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给出评价。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学设计_2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01974acbf61fb7360b4c658b.png)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民族关系、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能力目标: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十九大关于民族问题的公益宣传片五十六各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都在为国家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第一课时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民族知识我知晓首先我们先玩一个游戏,看看大家对少数民族的习俗了解多少。
图片出示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住房、节日等请同学们竞猜属于哪一个民族。
师:从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情,正因为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才使我们感受到文化的丰富多彩。
那么,关于民族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活动二:民族原则我探究看事实,知地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各民族一律平等”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1)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2)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忆历史,话团结播放江孜保卫战相关视频,问: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6e5f6333f12d2af90242e6da.png)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2. 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学习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搜集材料事例引导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描述猜一物,每个人都有,每天在用,上面有少数民族文字——人民币思考:有哪几种少数民族文字?为什么要有少数民族文字,说明什么?教师总结:依次是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
说明各民族关系亲密,团结一心。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二、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1.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治制度各是什么?(1) 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 。
(2)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______、民族______和各民族_________。
(3) 基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
(4) 新型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填空,按小组互相检查,组内互助。
(设计意图:培养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二)展示讲解(抓住机遇,亮出风采)教师提问,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并举例,通过感悟事例理解知识,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民族平等?——讨论:民族平等原则下,是否意味着各民族已经没有差别了?(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观点碰撞,有反驳有补充)学生概括:平等主要体现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权利相等义务相同。
教师点拨,各民族还存在事实上的差别,比如教育资源、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做到差别情况差别对待,实现结果上的公平。
2、如何理解民族团结,你知道哪些民族团结的故事?活动:史实展示----列举我国各民族相互学习、交流、融合的历史事实。
如: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等。
(学生分享提前查阅的资料,分析事例。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a501f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png)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这节课,我主要是以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对于案例的分析也很深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的实例。
②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实例。
③句:56个民族是一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④艺术性和趣味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民族团结的实例以故事形式呈现,同时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魅力和重要性。
3.学生能够了解民族团结的实例,从而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到许多关于民族团结的实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4.学生能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友谊。通过学习,学生将明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5.辅助材料:教材、教师用书、参考资料、案例集、学生作业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促进民族团结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团结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3.随堂测试:在随堂测试中,学生们对于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掌握情况较好,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但部分学生在处理一些复杂案例时,缺乏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1572d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c.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团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题目。
2.设计情景模拟场景。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662eb020650e52ea551898a9.png)
《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题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课型新授年龄教龄职称学校联系电话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九年级教材侧重国情和国策教育,本节内容主要讲民族国情和民族政策,是国情国策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是大纲要求中的重点,民族关系问题在中考中一直占很大的比重,一直是考试的热点、难点,并常常与当年的时政材料和新闻热点相联系,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自身的言行做起。
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研究、辩证分析能力。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增强爱国之情,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懂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3、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能力目标1、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2、增强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特点2、明白维护国家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重点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难点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并做民族接龙游戏。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公开课教学设计_0](https://img.taocdn.com/s3/m/7fe8c3eb4431b90d6d85c7e8.png)
课题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单兀第四单兀和谐与梦想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和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有关材料理解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重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民族
他们相处?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
团结意识和能
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
力。
文字)
小结:“同心掬得满庭芳”,中华民族一家亲,让
我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实现中国梦!
课堂小结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
让学生学到的知
回扣目标
课所学内容,
识系统化,结构
说出相关的知化。识 Nhomakorabea。达标测评
1下发达标测试卷,当堂检测。出示答案。
学生闭卷做
检测学生对本节
巩固新知
2、纠错点拨。
题,核对答案,
知识的掌握情
并纠错。(5分
况,及时查漏补
钟)
缺。
布置作业
请学生们构建本课思维导图
学生课下讨论
培养学生总结的
课下延伸
并形成文字 稿。
能力,将知识结
构化、系统化。
板书设计
7.1促进民族团结
4、视频展示(国家在内地开设西藏班)追冋:通
过视频,你能明白什么?(社会方面:国家重视民
族地区的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国豕
分析图片内 容,体会是如 何扶持少数民 族地区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1589085827d3240c8547ef3f.png)
展示云南省各民族分布示意图
观察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从民族组成自然过渡到人口组成特点。
导游介绍在白族自治州的州长必须由本族人担任。
思考: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基本的政治制度。
第一站:昆明
过渡语:大家知道昆明享有什么样的美誉?“春城”“花城”到了昆明大家不禁感叹昆明宜人的气候,还特别注意了这几个地方:昆明信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看课本
通过导游介绍她家自身的收入变化、家乡教育的发展,感受党在少数民族的惠民政策。
第三站:丽江
过渡:到了丽江已是傍晚时分,导游安排大家看了一场演出。
1.观看《丽水金沙》表演
2.谈感受
通过观看演出感受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引导学生介绍少数民族有哪些特色的民族文化?引导学生看书知道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
2.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以情境教学为主,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的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本课学习,整节课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展示,观看视频等多种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的举措。
分组讨论交流游客观点后,在全班发表自己看法。
1.进一步了解我国对少数民族经济上的扶持。2.能够辩证的看问题,以国家小主人的身份为少数民族的发展献计献策。
第二站:大理
过渡语:第二站我们来到金庸笔下大理。
1.导游介绍
2.指导学生看课本,了解党在少数民族的惠民措施。
1.身临其境的思考:增加收入、解决上学问题,是国家在扶持少数民族哪方面?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775b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1.png)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促进民族团结”,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民族团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的态度。
3.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促进民族团结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af5b4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3.png)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材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对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教材内容包括: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民族团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不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民族团结实例较少,对于如何具体做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明确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掌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举措。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模拟民族团结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材。
2.案例材料: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文章、图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5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5](https://img.taocdn.com/s3/m/61bab7cdf90f76c661371aa8.png)
教具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口号喊的多,行动却很少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目标解读,以标导航
二、预习检测,以测促学
三、小组合作,互学解疑
歌曲导入,场景激趣
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1.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通过学习,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增强对我国民族制度的认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理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在经济、民生、文化等领域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同学们的对话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怎么做?
【知识拓展】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了哪些事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发展边境贸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5.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6.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科技教育
5、有效检测,以练达标
六、师生互动,总结拓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和意识,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自由说
说明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初三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教学设计初三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005b66d2bd64783e08122bf1.png)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 框促进民族团结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可爱的中国》56 个民族宣传片(提示: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问题设置:试一试,你能从视频中找出哪些民族?教师导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我们聚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是团结一致的中国,我们是56 个民族的中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环节一:回顾我国民族知识问题设置:根据八年级学过的知识和你的经验,介绍我国的民族情况。
教师小结:我国是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分布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环节二:民族平等团结1.民族平等相关链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问题设置:如何理解民族平等?教师小结: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2.民族团结多媒体链接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少数民族群众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传播抗疫好声音、发挥抗疫正能量。
有的身为白衣天使,面对疫情积极响应号召,辞别父母、妻儿毅然走向“战场”;有的组织留守人员中的党员组成送餐爱心慰问队,坚持每天将可口的饭菜送到一线防疫工作者手中;有的虽已退休、工资微薄,但向疫区医院慷慨解囊;有的社区负责人把工作岗位当阵地守,组织工作人员一丝不苟认真排查辖区内病患者和外来人口……小组讨论:各族人民积极主动参与抗击疫情说明了什么?教师小结:(1)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获奖教案_4](https://img.taocdn.com/s3/m/6c11f873767f5acfa1c7cd40.png)
第七课第一框第一目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所依据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有十九大报告第六部分中的“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教材分析】一、教材相关内容《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年)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框第一目《民族大家庭》。
二、教学内容本课通过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阐述,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对本课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但总体来看,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教学目标】目标 1.学生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增强爱国之情,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 2.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目标3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目标4学生懂得怎样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提高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赛课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582454f1a1c7aa00b52acb9c.png)
从知识层面看,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能力上讲,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分析能力。但学生对于民族国情的学习尚未形成系统,国情与法治的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对重要知识点的应用有欠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家国情怀,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举例子,对时事新闻的观点分享与交流,理解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知道反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政策措施;知道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义务。
协民族团结
1.观看“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新闻视频;
2.2人小组结合课本和全品资料,完成以下下问题:
(1)请你结合所学,谈谈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2)党和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有何现实意义?(或者问: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3)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你如何履行这一基本义务呢?
学习难点
增强家国情怀,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摘录宪法序言中关于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内容。
学习阅读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导入本节课复习。
设问导读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授新课
(一)活动:民族知识知多少!
同学们,运用你们的经验,老师要考一考你们对于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请看大屏幕。
小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请同学们自主学习90——P97课本,并思考解决下列问题:希沃白板5倒计时5分钟。
(四)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采取了什么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不是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不是高度自治!
(五)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小结: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共同繁荣不是同步繁荣、同时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环节二:民族原则我探究
(一)、阅读材料,探究民族平等的表现?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小结: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二)、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小结:(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观看图片,讨论在大灾面前,为什么各族群众会积极主动参与?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③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④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收获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我们要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人民币,请学生观察图案,提问:同学们看到了哪些民族?小组讨论回答。
小结:图案分别是高山族和满族、布依族和朝鲜族、苗族和壮族、彝族和维吾尔族。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认真观察人民币图案,小组讨论。
课题
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度(区别根本政治制度)。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进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重点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难点
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小结:(3)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知识点问题化: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小结:文化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知识点问题化:为了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小结:?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3、民族平等的表现?
4、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维护民族团结?
(三)活动:出示我国民族分布地图,请学生观察分布特点,利用放大镜。
小结:以汉族为主体,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四)观察各省2017年GDP图表,概括反应了什么信息?
小结:我国各省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比较落后是一客观存在。
思考:为了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请同学们从经济社会方面、民生方面、文化方面思考小组讨论、分享。
(1)请学生观察系列图片,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发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阅读材料,请学生从民生方面归纳总结。
小结: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请学生观看视频从文化角度分析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五)请同学们说一说,中学生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青少年怎么做是一类题,复习答题思路。
①树立......意识
②尊重......
③宣传......
④同.......作斗争
做法:
①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学生课下查找关于我国的民族知识,课上回答关于民族知识的题目,验收课下作业。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