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论文

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论文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文言文教学一直面临着学生理解困难、翻译能力薄弱等问题。

本文从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文言文语言特点与白话文差异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惑,翻译能力较弱。

因此,加强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文言文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言文翻译过程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3.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1. 学生对文言文理解困难。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

2. 教师翻译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法,导致学生缺乏对文言文整体意义的把握。

3. 缺乏有效的翻译训练。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四、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对策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结合文言文内容,运用多媒体、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应注重文言文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为学生翻译奠定基础。

3. 优化翻译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对比分析法”、“语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整体意义。

4. 增设翻译训练。

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5. 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结论总之,中学文言文翻译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论文一、注重文言文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苏东坡也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

”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必须反复地熟读文章,这充分表明了“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读”大致可分为“认读、译读、品读”。

所谓“认读”是指“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所学文言文有一个正确的范读,除了让学生自由朗读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朗读,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等人物对话。

“译读”是指训练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标注自己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理解翻译文章,能更好地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品读”是指教师立足于文言文课本,精心设计一些引导问题,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比如,在《狼》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以下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课本:①从文中,我读出了的狼。

②从文中,我读出了的屠户。

③从本文中,我感悟到了的道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朗诵中感知、领悟所学文言文。

切记,一定要重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创新文言文教学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生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导入,创设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文言文的教学中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电影《花木兰》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文本的欲望。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刍议[关键词]:语文古文学习语感新课改把注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提上了日程。

无疑,文言文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文在初中语文课文中占到了20%的比重。

但是,初中阶段的语文古文教学不容乐观,呈现出学生难以掌握,教师教学困难的现状。

原因就是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别于古文的语言环境和古文的语法规则,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就要学习好文言文。

那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呢?一、应以“读”字当先,培养语感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自古文人就强调多诵读。

现代文学生还可以作到课前的预习。

可是对于文言文,学生由于不懂,就存在抵触情绪。

笔者针对这一现状,就让学生课前带着任务读,课前将所要学习的古文必须读三遍以上,然后组员之间互相检查。

课上,教师范读,目的是为学生矫正读音,然后课上学生再齐读、分读、自己默读;课下,让学生争取能够全文背诵,即诵读。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来掌握字的读音并培养起语感。

二、自主探索,赏析感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语感是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有了语感,学生对文言文就可以自主探究。

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时,一定注意不能因为学生不懂,就采用填鸭式的教学。

要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学习工具去研读去探索。

笔者的做法是将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小组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的帮助下,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解释疑问词句,翻译整篇课文。

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答疑、指导。

对于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矫正。

然后课下,让学生自己对文言文翻译整理。

对于出现的问题,在下次课集中解决一次,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这种方法,学生自己理解的古文要比教师灌输的效果要强百倍的。

三、掌握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每一篇文言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吃透文章的必须掌握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文言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 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与内涵。

但随着文言文教学地位的逐渐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略作探讨。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 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及丰富的积淀与内涵, 它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而来, 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文明等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 文言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教材内容的比重逐渐得到提升。

然而, 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 文言文却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我们常常发现, 老师和学生们往往花了两三倍于其他内容的时间, 却收效甚微, 实际教学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1.教学重点服务于应试需求, 忽视了文言文的真正精髓。

即使是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 仍然有很多师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 于是, 在他们眼中, 文言文的教学就被简单的定义为背诵和翻译, 一切以课本为主, 为了考试而学习, 忽略了课外内容的补充和提升, 从而导致了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窘状, 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最大的闪光点其实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古文化, 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 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吸收、传承这些古文化。

如果仅把教学的重点局限于字句的释义、文段的背诵, 那其实就背离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初衷, 成了舍本逐末。

2.教学形式过于死板,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一直在号召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然而,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单方面的灌输和讲解, 学生则是马不停蹄地做笔记, 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

这不仅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也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诚然, 文言文的学习和现代文不同, 在理解上学生往往更困难, 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主动权的转移, 学生其实更需要发现问题的过程, 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一个答案。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概述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概述论文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概述论文1培养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抓好激趣教学这一环。

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且取决于不同内容的文章。

教《<论语>十则》时,让学生在课下充分搜集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并在课堂上开展了“各抒己见话孔子”的口语交际。

当然,有时老师也作必要的补充。

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对孔子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让学生对记录孔子言行的课文《<论语>十则》产生了学习冲动。

教《<世说新语>两则》时,首先给学生讲了两个古代神童的故事——曹冲称象、王戎评李,予以激趣设下悬念:《<世说新语>两则》将会出现哪两个神童,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学生那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就被调动十足。

教《马说》时,开口发问:同学们知道古人是怎样朗读课文的吗?同学们马上来了劲头,大声地作答——摇头晃脑读。

我趁机请同学起来示范,全场哗然,同学们的精力就集中在课堂上来了。

教《口技》时,首先播放了《洛桑学艺》的视频,接着让学生猜——这是什么表演?然后让学生起来表演自己的“口技”绝活,并顺势引导:林嗣环笔下的京城口技者的表演那才堪称绝活,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教《小石潭记》时,一开始就播放了教材的相应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让他们陶醉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这样就能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喜欢上这些美文,主动去学习,去感悟……。

无论何种激趣方法,我都会因材施教,运用得恰如其分。

从而促使学生对该篇文言文学习的高度热忱——乐学。

2指导自学方法,就是有效率教学的关键人们常说: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文言文对初中生来说,算是一门新学问。

因此,正确的学法指导,就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

与现代文篇目学法相同之处,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仅谈一谈有别之处。

第一,强调学生预习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强调多朗读课文,也从中指导他们断句的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既能展现教者语文功底又令教者无所是教的头疼戏。

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

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

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成了语文教师的困惑。

我觉得,文言并重,才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王道。

文言并重,教好初中文言文,应采取如下策略:一、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

对学生诵读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

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感悟意境,都要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理解的朗读”这一目的。

《陋室铭》一文的教学,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让人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人文之雅,领略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达到“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的效果。

二、以翻译为抓手,理解文言内容翻译是学生读通课文,理解内容,感悟思想的必经之路,以翻译为抓手,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教会学生翻译,继而理解文言内容。

1.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要做到五个字“留、删、调、补、换”,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然后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学习翻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2. 讲解突出重点,忌贪多求全。

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决不会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论文

初探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摘要:按新课标理念,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摸索一套有序、有趣、有味、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文言文语感,分项归纳积累,让知识系统化,加强迁移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阅读约占四分之一,是升学必考内容;且更重要的是,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所以不论是从语言延续的角度,还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我们实在有必要学好文言文。

新课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挖掘文言文教学的有利因素,给文言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熟读成诵,培养语感农村学生小时文言积累少无语可“反刍”,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克服文言文之巩惧心理,首先是读书。

默读、吟读、诵读、范读、集体读,不一而论,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指名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能培养文言的语感,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在“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朱熹语)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能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读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朱熹语)即可。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特别是一些通假字。

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

如墨子《公输》的“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一句中,“滑”不读“huá”而应读“gǔ”。

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学习,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初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常常不如现代汉语,而教师们对文言文的教学体会也各不相同。

因此,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感受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文言文正确地描述人物形象、情感、地理环境等;•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理解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奇妙魅力。

教学方法1.从字词符号入手,认真理解语言的含义和构成。

我常常会和学生一起解析古文中的生僻字、繁复句式和深奥典故等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语感训练,加强口语和写作综合训练。

在教学课文时,我会课前让学生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文言文句式的语感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表达方式。

同时,在课后我也会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练习语言的运用。

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我常常会利用多媒体手段,比如PPT、视频等方式展示历史人物、文化背景等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背景与内涵。

教学体会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是十分重要的。

具体来说,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不同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程度不一样,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另外,我也会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文言文歌曲、文言文诙谐语等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

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布置文史题材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独立阅读中体会文言文的“有味”,同时也考查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论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论文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性,因文言文采用古汉语的语言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如文言句式,通假字,词语的古今异义等等。

因此,目前中国的语文教学中依旧是以文言文的“文章实词”教学作为重点,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文言篇目的诵读,使文言文的教学形式过于僵硬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存在不足。

在此,笔者将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自身工作的多年经验对文言文的相关教学情况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点对于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就是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一篇文章的精髓并非是华丽的辞藻和复杂多变的句式,而是作者所传达出的丰沛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才是学生应主要学习的。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实词虚词的翻译上。

因为只有理顺词语的解释才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文章的深入学习,此外,由于文言句式的复杂多变如倒装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等等,会影响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因此也被列为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文言文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只注重教授考试中的考点涉及的内容,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存在的艺术美,韵律美。

其次一点问题就是老师“重词语”“轻情感”,就是说现在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重视对词语句式的讲解,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改进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讲授法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也是最直接,有效地手段。

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十节《木兰诗》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花木兰相关影视剧作的导入来系统讲解《木兰诗》这篇文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策探析论文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一)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通过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扬光大的,所以我们要想透彻地了解前人的优秀思想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话,必须首先从学习、了解并理解文言文开始,这样,才可以做到兼容并蓄、发扬光大,使得各方面的发展具有连续性。

(二)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必要措施文言文虽然是古人的东西,与我们相隔久远,而且一些用法也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但是白话文与古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有很多相同与沿用,且古文中包括了古人的思想精髓,如果学生加以熟读并理解的话,定会吸取前人的思想精髓并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

(三)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语感的途径古文是前人思想的结晶,蕴含着大智慧,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具有连续性的,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并不是完全短篇的,它们之间也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文言文中字义、词义与用法在白话文中依然使用,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等的感知能力。

甚至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加大文言文的课时量与教学比重,通过奠定坚实的文言文基础而自然过渡到白话文。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一)教学分散,学不能致用文言文是古人所使用的一种表达、记录的方法,在现代社会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用途,而且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留给文言文的课时又相当少,所以学生不重视、老师不重视的现象非常普遍。

教师往往采用分散教学的方法,将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进行穿插讲授,没有留出专门的课时与时间进行专题讲解,种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分散,学不能致用。

(二)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首先会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所要讲授的文言文,而后在课堂上会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翻译,最后将整个文意串起来解释一遍,再要求学生谈谈什么的。

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十分适合文言文的教学,因为文言文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行文习惯、常用模式等,而教师采用的上述传统的、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语言类科目的学习。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摘要:在语文学习体系当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特别对于初中学习而言,阅读教学在其中所占的时间相当多,学生及教师在学习当中所花时间及下的功夫层面也最大。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阅读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决定着语文教学水平的优与良,它关系着教学要求与效果是否能与预期相符。

而文言文作为初中阅读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引起广大学生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及关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长久以来,我国在中考和高考当中都加入了大量文言文,然而,广大教师却总认为其是难中之难,普遍对其缺乏有效认知,无论是在课堂指导还是课后辅导,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在现行语文教学当中,又将文言文篇幅进行了扩大,已由以往的20%增长至40%,与此同时,难度也在同步增加。

也正因为如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初中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初中文言文教育水平,全面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文言文学习之法。

1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知道,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人们实现交流与创作的有机载体,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掌握历史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就当前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来讲,仍然存在多方不足,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1.1轻视引导性,注重诵读在我国初中文言文教学体系当中,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课堂背诵为主的形式,尤其是一些经典文章,更是必须全篇背诵。

很多课文甚至是在讲课之前就要全篇对其进行背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意境以及所阐述思想都没有充分体会,随着时间的加剧,学生会对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产生厌恶之感。

新课标当中也对学生背诵做出了一定要求即优秀诗文背诵80 篇。

笔者认为,诵读也要讲求方法,科学的诵读就在于追求情境,变枯燥之文为学生渴求之点,可以让学生甘之如饴的诵读才最佳。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初中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论文(一)情景再现理解大意情景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课文大意。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这篇文章年代期间一些典型事件,让学生领会主人公在当时背景下向往美好而又和平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作者的心声。

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内涵。

(二)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文言文与我们当今学习的内容的区别就是文字的组合方式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类型,使学生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对句子中的每一字都进行翻译,然后,让学生们翻译整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把文言文内容用现代的语文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正视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懂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总结,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积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丰富积累面,夯实文言文基础。

(三)前后呼应贯穿全文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作者安排文字的先后顺序的意图,学习更多的文字衔接关系。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授课文的大意,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翻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找到课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部分,再根据文章的结构,按照事情一定的发展顺序贯穿全文。

若是学生在翻译文章前边、中间或是后面任何一个位置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和纠结,根据课文的大意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地分析,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心中的困惑。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并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策略论文摘要:从长时段视角看,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学习一门古代语言技能,更是通过文言文阅读古典文献,并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从作为中国人的角度来说,师生都应该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及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当前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法宝,教师想要解决问题,一定首先要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问题无论是从教师的立场还是学生的角度而言,文言文在初中阶段都算得上是一门重难点兼具的学习模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也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借用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的办法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一)满堂灌依然为主流教学方式满堂灌教学法在中国存在时间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这样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下,与时俱进才是大趋势。

在新课改背景下,建构主义、掌握学习、学习金字塔等基础教学理论都明确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更加民主的教学方式的建议,且各种教学实验和观察也证明,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更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而一旦教师讲得多,学生自然就会动脑少,这样无形中就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懒惰和机械性记忆,其学习方式自然是接受式学习,很少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意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二)文言文课时分配存在问题翻开初中语文教材,以一学期为周期,其课程一般分为六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为文言文,换言之,将教学时间按比例分配,一学期二十周内的文言文上课时间不应该超过4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花在文言文教学上的时间几乎是一学期的一半。

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一般是这样的过程“读→背→翻译分析”,甚至有些课文至少要花费三个课时。

从总体上看,文言文的学习战线拉得过长,教师忙的不亦乐乎,学生学的精疲力尽,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类似于“题海战术”,虽然有效,但是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且给学生留下了“文言文太难太麻烦”的印象,颇有些事倍功半,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味道。

文言文教学实践论文题目(3篇)

文言文教学实践论文题目(3篇)

第1篇《文言文教学策略与实践探究: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提升的视角》摘要:本文以文言文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解读经典文本,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

本文以经典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为切入点,探讨文言文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1. 学生兴趣不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字、词、句、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学效果不佳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三、经典文本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经典文本,如《诗经》、《楚辞》、《史记》等。

(2)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文本背景、作者生平及文本内容。

2. 课堂实施(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教师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哲学等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课后拓展(1)教师布置与文本相关的作业,如写作、绘画、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言文比赛、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诗经》中的《关雎》(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初中文言教研(3篇)

初中文言教研(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现状及改进策略三个方面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文言文教学的意义1.传承中华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政治制度等,从而传承中华文化。

2.提高语文素养文言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掌握古汉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言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锻炼思维能力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1.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

3.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文言文教学资源不足,如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设备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评价体系不完善文言文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分强调知识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改进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活动,如文言文朗诵、成语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方式(1)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2)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则专心致志,奋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一般已密密麻麻地用小字记在书上原文下面),流利地进行对译了。

这种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
文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远,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

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

比如,教初一的《宋定伯捉鬼》、
《狼》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我把课文编成了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

有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解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了“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

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

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比如把全班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竞赛后计算团体总分,优胜组给予加分鼓励。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二、要重视诵读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能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
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要求学生听清句读,只有读清了句读,才有可能弄懂文章的词句结构和语言意义,反过来也才能读得更准确、更清楚。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可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传统的诵读方法是科学的,它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明白事理,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

如每册课本后的“常用实词表”和单元知识短文里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

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

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

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
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

有:“走”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

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传授文学作品,极易见仁见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不能妄加否定,而是从精神上予以肯定。

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时,有些学生对愚公的做法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愚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愚公确实是“愚”。

对于学生的见解,我先是给予了鼓励和肯定,然后从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来谈了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要求我们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孩子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思路很开阔。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