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PPT-完美版
合集下载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044e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f.png)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探讨山水画的意境,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文章一开始首先提出中 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意 境的含义,引用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阐释了古诗中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又以 《十六字令三首》为例阐释了毛主席的诗句意 境很深。然后以设问句提出怎
样才能获得意境,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 证,说明了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阐述画画既 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这样,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 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创作者自 身的情感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 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要站得高于现实,才会拥有客观的景 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才能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 中运用了哪些例子,又是怎样来论证作者 的观点的。
课后作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 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意匠即表 现手法,二者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诗人、画家要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必 须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概
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目标
掌握“惆怅”“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重点词 01 语;把握“意境”的内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
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02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
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重点)
0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 作。(难点)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d631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7.png)
02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通过形象表达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象的有机融合。
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点,能够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山水画意境的表现手法
笔墨运用
山水画家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疏 密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 ,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构图布局
色彩运用
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也是营造意境的 重要手段。画家通过色彩的冷暖、明 暗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自然色彩和 情感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布局讲究层次感、透视 感和空间感,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 使画面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山水画意境的审美体验
01
情感共鸣
优秀的山水画作品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感受
05
总结与思考
山水画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 文化信息,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
要载体。
艺术审美价值
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 手法,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提升人 们的审美品位。
哲学思想价值
山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者乐山等 ,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深 远影响。
积极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观摩他人的作品 ,汲取灵感,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 营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 感,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 突出画面的主题,增强
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浓淡法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0f9a6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3c.png)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4) 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 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这段话中引 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改造过的词语,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字核 词心 学概 习 念
• 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字主 词要 学观 习 点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
作者:李可染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 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 该系列作品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 术的精华。
教学目标
把握核心概念,理解 作者观点。
梳理论述思路,体会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 系。
字思 词考 学探 习 究
•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人民耳熟能 详的词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和表达效果。
(3)《沁园春·雪》中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列 举《沁园春·雪》的例子证明了写诗、作画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 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1d57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1.png)
强化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力量。
03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与技巧
01
02
03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营 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强调画面 的主题,突出重点,使画 面更加鲜明。
油画
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厚薄不一的涂抹和混合来表现自然美。山水画则注 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自然 美。
水彩画
水彩画注重水分的掌握和色彩的透明度,通过水分的控制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自 然美。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粗 细来表现自然美。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表 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笔墨的书写 性和表现力。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将画面中的物象 有机组合,形成有节奏、有层次的艺术整 体。
色彩运用
意象造型
色彩的运用要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以自 然、和谐为美,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 感表达。
意象造型是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通过夸 张、变形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具有 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水画进行复制和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作不受损 坏,同时方便传播和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还原受损的山 水画作品。
05 山水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文化背景
山水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西 方风景画则源于欧洲文化。两者 在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家要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和素材。
情感表达是意境的核心,艺术家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使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力量。
03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与技巧
01
02
03
远近法
通过运用远近透视法,营 造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 使画面更加立体。
虚实法
通过虚实结合,强调画面 的主题,突出重点,使画 面更加鲜明。
油画
油画注重色彩的表现力,通过厚薄不一的涂抹和混合来表现自然美。山水画则注 重笔墨的运用和线条的变化,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表现自然 美。
水彩画
水彩画注重水分的掌握和色彩的透明度,通过水分的控制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自 然美。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粗 细来表现自然美。
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表 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强调笔墨的书写 性和表现力。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布局,将画面中的物象 有机组合,形成有节奏、有层次的艺术整 体。
色彩运用
意象造型
色彩的运用要与画面的意境相协调,以自 然、和谐为美,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情 感表达。
意象造型是山水画的重要特征,它通过夸 张、变形等手法,将自然物象转化为具有 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
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水画进行复制和记录,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作不受损 坏,同时方便传播和展示。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修复和还原受损的山 水画作品。
05 山水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
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文化背景
山水画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西 方风景画则源于欧洲文化。两者 在文化背景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深入观察自然
艺术家要深入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和素材。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999a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1.png)
14《山水画的意境》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 山水画的艺术鉴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山水画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主题和内容的创新
现代山水画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山水风景,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 层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山水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相互融合,拓展其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段。
全球化与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山水画将汲取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华,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 特色。
THANKS
构图布局
运用散点透视、虚实相间 、开合呼应等构图法则, 构建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整 体感。
色彩搭配
运用水墨的黑白灰关系, 以及淡雅的色彩渲染,营 造出清新自然、雅致脱俗 的意境。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观察提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 提炼出典型形象,将其转 化为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将个人情感融入画面,使 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 的触动。
思想。
山水画的名作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构图宏大,笔墨苍劲,意境深远。
《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的杰作,画面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 出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05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元素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山水画简介 • 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 山水画的构图与色彩 • 山水画的艺术鉴赏 •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01 山水画简介
山水画的起源与历史
起源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受到玄学和佛教的影响,逐渐发 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主题和内容的创新
现代山水画在主题和内容上更加多元化,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山水风景,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 层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
随着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山水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和学科相互融合,拓展其表现形式和 创作手段。
全球化与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山水画将汲取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华,同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和地域 特色。
THANKS
构图布局
运用散点透视、虚实相间 、开合呼应等构图法则, 构建画面的空间层次和整 体感。
色彩搭配
运用水墨的黑白灰关系, 以及淡雅的色彩渲染,营 造出清新自然、雅致脱俗 的意境。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技巧
观察提炼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 提炼出典型形象,将其转 化为艺术语言。
情感表达
将个人情感融入画面,使 观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 的触动。
思想。
山水画的名作赏析
《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 构图宏大,笔墨苍劲,意境深远。
《庐山高图》
明代沈周的杰作,画面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墨表现 出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05 山水画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中的山水画元素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美版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ffd34916fc700aba68fc14.png)
随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 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 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 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圆形地—— 湘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C )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
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
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 要么 要么 更
B、只 无论 还是 更
C、只 无论 还是 都
D、还 要么 要么 都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预习下一课。
再见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课文的总体结 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山水画的意境》,了解 “意境 ”的本质。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 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合作探究
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 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山水画的意境ppt优秀课件完整版x
![山水画的意境ppt优秀课件完整版x](https://img.taocdn.com/s3/m/6be349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8.png)
材料创新
尝试使用各种新型绘画材料,如丙 烯颜料、水彩颜料等,拓展山水画 的色彩表现力和创作空间。
案例分析:名家作品设色特点
1 2 3
黄宾虹 注重墨色的运用,以墨为骨,色为肉,通过墨色 的干湿浓淡变化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李可染
善于运用逆光手法表现山水画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和明暗变化营造画面的氛围 和情调。
张大千 擅长运用泼墨泼彩技法进行创作,将传统山水画 的笔墨意趣与现代色彩表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 艺术风格。
05
山水画意境营造途径
观察自然,体验生活
深入自然,观察山川草木、风云雨雪的变化
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画家能够捕捉到自然景色的神韵和气质, 为创作积累丰富的视觉经验。
体验生活,关注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
色墨交融
将墨色与颜色相互交融,达到墨 中有色、色中有墨的效果,丰富
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现代设色创新与实践
色彩构成
引入现代色彩构成理论,打破传 统五行五色观念,运用对比色、 互补色等手法,创造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
主观设色
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彩,大 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设色。
元明清时期
山水画的变革与发展阶段,出现 了黄公望、王蒙、倪瓒等元代四 大家和明代的浙派、吴派展子虔的代表作,描绘了春天山水的 美景,开创了青绿山水的先河。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的代表作,以精细的笔触描绘 了江畔楼阁和远山的景色,展现了唐 代山水画的精湛技艺。
《匡庐图》
山水画的意境ppt优秀课件完整版x
目录
• 山水画概述 • 山水画构图技巧 • 山水画笔墨技法 • 山水画设色方法 • 山水画意境营造途径 • 山水画创作实践指导
尝试使用各种新型绘画材料,如丙 烯颜料、水彩颜料等,拓展山水画 的色彩表现力和创作空间。
案例分析:名家作品设色特点
1 2 3
黄宾虹 注重墨色的运用,以墨为骨,色为肉,通过墨色 的干湿浓淡变化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李可染
善于运用逆光手法表现山水画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和明暗变化营造画面的氛围 和情调。
张大千 擅长运用泼墨泼彩技法进行创作,将传统山水画 的笔墨意趣与现代色彩表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 艺术风格。
05
山水画意境营造途径
观察自然,体验生活
深入自然,观察山川草木、风云雨雪的变化
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细腻,画家能够捕捉到自然景色的神韵和气质, 为创作积累丰富的视觉经验。
体验生活,关注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
色墨交融
将墨色与颜色相互交融,达到墨 中有色、色中有墨的效果,丰富
画面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现代设色创新与实践
色彩构成
引入现代色彩构成理论,打破传 统五行五色观念,运用对比色、 互补色等手法,创造强烈的视觉
冲击力。
主观设色
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彩,大 胆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设色。
元明清时期
山水画的变革与发展阶段,出现 了黄公望、王蒙、倪瓒等元代四 大家和明代的浙派、吴派展子虔的代表作,描绘了春天山水的 美景,开创了青绿山水的先河。
《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的代表作,以精细的笔触描绘 了江畔楼阁和远山的景色,展现了唐 代山水画的精湛技艺。
《匡庐图》
山水画的意境ppt优秀课件完整版x
目录
• 山水画概述 • 山水画构图技巧 • 山水画笔墨技法 • 山水画设色方法 • 山水画意境营造途径 • 山水画创作实践指导
《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3f7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7.png)
顾恺之《洛神赋图》
开创山水画之先河,以细腻笔触描绘 山水之美。
展子虔《游春图》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运用金碧山水技法,展现盛唐气象。
以青绿设色法表现山水之明媚春光。
代表画家及作品欣赏
01
02
03
王维《辋川图》
诗画结合,表现文人隐逸 情怀。
荆浩《匡庐图》
全景式构图,表现北方山 水的雄伟气势。
董源《潇湘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运用浅绛山水的技法,以赭石色为主色调,表现 了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清新淡雅中透露出古 朴的韵味。
06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个人创作经验分享
深入生活,观察自然
我认为山水画创作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就是自然。我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在户外,深入观察和 理解大自然的景象。山、水、树、石等自然元素的形态、质感和色彩都是我创作的素材。
艺术境界。
意境内涵
包括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次,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 远等审美特征。
意境与山水画
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 现意境,达到寄情山水、抒发胸臆 的目的。
山水画中意境营造手法
笔墨运用
通过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如勾 、皴、擦、点、染等,表现山水
的质感和气韵,营造意境。
构图布局
运用宾主、呼应、开合、露藏、 疏密等构图法则,安排画面元素
,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色彩渲染
运用色彩的冷暖、浓淡、干湿等 变化,表现山水的季节、气候和 光影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和
表现力。
不同风格山水画意境比较
工笔山水画
注重细节描绘和写实表 现,意境清新秀丽,给
人以雅致的美感。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840d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d.png)
浮光掠(lüè)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
一样,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
章辞藻华丽。
惨淡经营: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也指苦心谋划、经营。
一、整体把握,弄清思路
第一部分:(1)明确提出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解决意境是什么问题,并借助两个实例 进行具体说明。 第三部分:(5—10)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
4、“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 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么要怎么才能深入全面认 识对象呢?
作者首先指出要深刻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 察,接着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来论证,长期的观察才能 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5、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 分析诗歌的意境?
1、 通读全文,你学到了哪些构文方 法?
1.层层推进,逐层深入。 文章论述山水画的意境,先从什么是意境开始论述,然后进一步论述
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层层深入,让读者逐步 了解意境对于山水画的重要性,以及意境与意匠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关系。 2.旁征博引,论证有力。
大量列举了诗词和绘画中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证明意境在中国艺术 中的重要地位,并阐释了获得意境的途径。大量的实例有力地证明了意 境产生的基本条件。
文章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写作思路,层 层闸发,条理清晰;
二、重点赏读,思维提升
1、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 思想感情。2、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 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aa19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6d.png)
·导学建议·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在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辨析批注,然 后同桌之间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全班师生交流,明确论证 方法的作用及用法。
1.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关于绘画和写作的启示? 绘画方面的启示示例: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 一定画不出好画。②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 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 的。③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 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④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 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上意境的独 创性。
2.阅读第9~10段,思考: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就能创作出好 的山水画作品?请说说你的理解。
不是。作者认为画山水画作品除了意境,还需要有意匠。意 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 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
3.文中说“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那如何才能深入全面地认识 对象呢?试举一例加以论证。
示例:《万山红遍》意境深远,峻拔的山、飞动的瀑、火红 的树、冲淡的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诗 词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美图景,表现了画家对自 然、对生活的热爱。在意匠方面,画家使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 自然景色,用浓重的积墨法表现出山的浑厚,用朱砂色层层点满 画面,全面展现了深秋景色,显示了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
合作探究
观图,对比感受。 观察下面图画,试着比一比,说一说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哪一 幅图更有意境。
两幅图画画的都是孔雀,而且角度相同,第一幅图画虽然真实, 但缺少一种打动观众的情趣;第二幅图画则充满情趣,让人心生 喜爱之情,更具有美感。所以第二幅图画更有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e64a0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5.png)
正音释义
读准字音。 意境( jìng ) 惆怅(chàng) 真挚( zhì ) 渲染( xuàn ) 气概( gài ) 暮霭( ǎi ) 夔门( kuí ) 身临其境( lín ) 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 zhāo ) 浮光掠影( lüè )
正音释义
解释词语。
〔身临其境〕 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胸有成竹〕 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
意
意境的含义及作用
境 意境是什么(第2段) 是
认识深度
山
诗句中的意境
水 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画 的 (第2~4段)
意境对诗画的重要性
灵 魂
怎样获得意境(第5~8段)
文本研读 5.只要把握了“意境”是否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
作品来呢?文中还提到了哪些重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是 怎样的关系?
(1)什么是“意匠”? 意匠即表现手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2)“意境”与“意匠”是什么关系? 没意境,画画时力量无处可使;没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二 者不可偏废。
3.归纳本文所用的实例。 ①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②毛泽东主席的词《十六字令三首》《沁园春·雪》; ③齐白石画虾、荆浩画松;等等。
文本研读 4.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梳理作者论述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思路,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 式呈现出来。
是什么——意境是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怎么样——怎样获得意境。
品味语言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
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 有哪些启示?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 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b0a4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0.png)
韵味无穷虚实相生 03山水画构图技巧与意境表现
确定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通过相互呼应和协调,形成画面的和谐统一。
宾主朝揖
起承转合
疏密相间
通过画面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合理安排画面的疏密关系,形成有节奏的视觉效果,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03
02
01
构图基本法则与运用
拓展题材
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泼墨、撞水、撞色等,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
创新技法
在创作中注入当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使山水画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更好地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注入时代精神
对未来山水画创作展望
THANKS
02
意境理论解读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艺术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产物。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征,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深思。
意境定义及内涵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通过意象的交织、叠加、渗透等方式营造出特定的艺术氛围和境界。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山水画概述 意境理论解读 山水画构图技巧与意境表现 色彩运用与意境营造 笔触肌理与意境传达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01
山水画概述
定义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山水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同时,山水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包括勾、皴、擦、点、染等。
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方法,表现山水的辽阔和深远。
确定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通过相互呼应和协调,形成画面的和谐统一。
宾主朝揖
起承转合
疏密相间
通过画面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合理安排画面的疏密关系,形成有节奏的视觉效果,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03
02
01
构图基本法则与运用
拓展题材
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泼墨、撞水、撞色等,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
创新技法
在创作中注入当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使山水画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更好地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注入时代精神
对未来山水画创作展望
THANKS
02
意境理论解读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艺术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产物。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征,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深思。
意境定义及内涵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通过意象的交织、叠加、渗透等方式营造出特定的艺术氛围和境界。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山水画概述 意境理论解读 山水画构图技巧与意境表现 色彩运用与意境营造 笔触肌理与意境传达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01
山水画概述
定义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山水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同时,山水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包括勾、皴、擦、点、染等。
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方法,表现山水的辽阔和深远。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018c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5.png)
以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证明了好诗词有很深的意 境,每一个字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
学习论证
作者要论述的是“山水画意境”,为何以上两例却选用 古诗词的意境来进行举例论证?
诗歌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作者巧借这 一点,以诗的意境类比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诗词 的意境,来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画
的
本论
_如__何___获__得__意__境____________
意
境
_有__了___意__境__,__还___要__有__意__匠___
结论 ________意__境__和___意__匠__是__山___水__画__的__两_ 个关键
学习论证
发现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何作用?请 结合原文举例论述。
山 水 画 的 李意 境 可
染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 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 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引用杜甫的诗,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
理清思路
完善本文的论证思路:
引论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
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举例论证)
画
深刻认识对象,
(举例论证)
的
本论
如何获得意境 有强烈、真挚的思想。(对比论证)
意 境
有了意境,还要有意匠
学习论证
作者要论述的是“山水画意境”,为何以上两例却选用 古诗词的意境来进行举例论证?
诗歌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作者巧借这 一点,以诗的意境类比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诗词 的意境,来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画
的
本论
_如__何___获__得__意__境____________
意
境
_有__了___意__境__,__还___要__有__意__匠___
结论 ________意__境__和___意__匠__是__山___水__画__的__两_ 个关键
学习论证
发现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何作用?请 结合原文举例论述。
山 水 画 的 李意 境 可
染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 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 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引用杜甫的诗,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
理清思路
完善本文的论证思路:
引论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
水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举例论证)
画
深刻认识对象,
(举例论证)
的
本论
如何获得意境 有强烈、真挚的思想。(对比论证)
意 境
有了意境,还要有意匠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完美版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10853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0.png)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 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 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 丽奇景。
一方面,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 关注的重要问题。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 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 ”老师再三对我们说: “做题前一定要看清 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圆形地—— 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C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 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 要么 要么 更
B、只 无论 还是 更
C、只 无论 还是 都
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
》 ,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 “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 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 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 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 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 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 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 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 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 丽奇景。
一方面,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 关注的重要问题。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 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 ”老师再三对我们说: “做题前一定要看清 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圆形地—— 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C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 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 要么 要么 更
B、只 无论 还是 更
C、只 无论 还是 都
赏析山水画,品味意境 展示李可染老师画作《万山红遍
》 ,教师引导做简要赏析。
“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 “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 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 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 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 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 他动笔做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的方法来表 现秋色,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 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03539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7.png)
(3)要苦心经营意匠,千方百计地传达感受和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6、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
品出来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两段说说。
不是。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 即表现方法、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 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空了。
深入探究
1、作者谈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齐白石的印章佐证齐白石讲究意匠,以齐白石讲究 意匠论证意匠对于画画的重要性。
深入探究
3、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
道理论证
引用杜甫的话,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这个观 点。有力地指明了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这样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深入探究
4、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青城天下幽。”
道理论证
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 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
深入探究
5、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证明了注重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才 能创造意境。
惆怅(chóu zhàng) 赋予(fù yǔ) 浮光掠影(lüè) 金碧辉煌(huáng)
当堂检测
2、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 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 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整体感知
6、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
品出来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两段说说。
不是。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 即表现方法、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 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空了。
深入探究
1、作者谈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齐白石的印章佐证齐白石讲究意匠,以齐白石讲究 意匠论证意匠对于画画的重要性。
深入探究
3、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
道理论证
引用杜甫的话,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这个观 点。有力地指明了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这样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深入探究
4、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青城天下幽。”
道理论证
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 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
深入探究
5、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证明了注重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才 能创造意境。
惆怅(chóu zhàng) 赋予(fù yǔ) 浮光掠影(lüè) 金碧辉煌(huáng)
当堂检测
2、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 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 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含义 深刻的 句子表 面是一 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2)学生 找句子 ,交流 体会方 法。
(3)教师 归纳总 结体会 含义深 刻的句 子方法 :
联系上下 文;联 系生活 实际; 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基础知识
渲染: (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 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
惆怅: 伤感,失意。 浮光掠影: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
晃就消逝。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 是写情。
合作探究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 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 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 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合作探究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 段做简要说明。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 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 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整体感知
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 第二部分
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 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 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 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1、学生自 读。指 名读。
2、理解重 点词语 :
3、有感情 地朗读 、背诵 。
课外再搜 集一些 鲁迅先 生的名 言。
趣味语文
1、过渡: 鲁迅先 生的童 年发生 过许多 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读一 个鲁迅 巧对先 生的故 事。
2、学生自 读。指 名读。
周樟寿的 对子妙 在哪里 ?他为 什么对 得好?
师:希望 同学们 在以后 的学习 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日积月累
过渡:鲁 迅先生 的文章 无疑是 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预习下一课。
再见
1、谈谈心 目中的 鲁迅
(1)学了 本单元 的课文 ,我们 被鲁迅 先生的 才学和 人格魅 力所折 服,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谈谈自 己心目 中的鲁 迅。
(2)提出 要求: 可以就 课文来 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文人巧对 对联的 故事还 有很多 ,课后 搜集此 类故事 ,与同 学们交 流。
随堂检测
1.选出下列没有病句的一项 ( D ) A.为了避免物价不再飞涨,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B.通过举办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飞速发展 的上海。 C.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优良传统。 D.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能否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
随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山水画的意境》PPT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山水画的意境》PPT
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 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 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 为 “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B.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 回肠荡气的感觉。 C.我们不散发华而不实的广告,而是把一些有关联度的、简单明了的文本广告,放在 搜索结果的右侧 D.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盲从,不能夸父追日,要认清局势,量力而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通过课文理解“意境”,掌握课文的结构。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 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 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 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 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 擅长画牛。
李可染谈意境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 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 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 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 的境界,就叫意境。”
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Xuàn ǎi chóu chàng lüè mù 渲染 暮霭 惆 怅 浮光掠影 朝朝暮暮
(3)小组 讨论, 合作学 习。
(4)汇报 交流, 师生评 议。
(5)教师 小结。 阅读了 鲁迅先 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2、交流体 会含义 深刻的 句子。
( 1)学 生读教 材中的 内容, 谈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