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中国大学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中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国大学排行榜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但不同组织机构发布的排名存在着不同的结果,这种差异主要是指标体系的选择与计算权重的权衡所致。
文章通过对三大主流排行榜指标体系的分析,指出我们急需关注的不仅是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自身考量因素,更需要遵循社会文化理念,在内外部因素共同合力的作用下,探求更加完善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以下是啦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大学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大多数人以上大学当做自己学习阶段的最高目标。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进入大学深造已经不再是难于上青天般的难事,在中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已经接近80%,上大学不再是莘莘学子的象牙塔之梦,而是只需努力就可实现的光明前景。
在上大学已经不再是个梦的时候,那么上一个好大学又成了学生们的最大追求,那么样的大学是好大学,哪些大学是最好的,这种种的疑问就催生了大学排名的盛行。
一、三大排行榜指标体系分析大学排名的发布几乎成了人们最关注的方面,因为排名名次成为了人们对于大学好坏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这其中,最著名的几大排行榜包括:武书连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排行榜以及HER(高等教育观察)排行榜。
这几大排行榜虽然都对中国的高等院校进行排名,可是排名的次序却是有着不小的差异,“似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的大学排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
”[1]“常见一个榜上排出所有学校,后面名次则出现几乎所有项目得分全是零的情况。
”[2]通过对于三大排行指标体系的了解与分析可以看出,三大体系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
相同点:第一,都很注重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第二,都很注重科学研究指标体系。
不同点:第一,中国校友会网与HER重视师资建设以及社会声誉指标体系;第二,武书连与HER在科学研究中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分开考虑;第三,武书连与HER 在人才培养中重视研究生方面的培养价值;第四,武书连与HER在科学研究方面更加注重学术论文发表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最 近 几年 , 媒 体 特 别 是 互 联 网 的 推 波 助 澜 下 , 益 攸 关 的 问题 , 校 必 须 大 兴 改 革 举 措 , 则 不 进 则 在 学 否 大 学 排 行 榜 得 到 了越 来 越 多 的关 注 ,每 次 高 校 排 行 退 , 将 会 面 临 危 机 。 同时 , 价 体 系 特 有 的 公 平 性 必 评 榜 的 发 布 都 会 成 为 当时 重 大新 闻 。尽 管 国 内 大 学 评 和 透 明 性 为高 校 间 良性 竞争 提 供 了 一 个 和 谐 有 序 的
价 体 系 还 不 够 完 善 ,但 大 学 排 行 榜 的影 响 力 却 在 日 平台。 3 动 态 地 反 映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状 况 。 大 学 排 名 不 . 益 扩 大 ,其 产 生 的 社 会 影 响 力 关 系到 学 校 的 知 名 度
和 美 誉 度 ,从 而 直 接 影 响 了 高 校 的生 源 质 量 和 社 会 仅 仅 给 大 学 排 出 先 后次 序 ,每 年 一 次 的 大 学 排 名 所 投 资 方 向 , 动 大 学 之 间 展 开 合 作 与 竞争 等 , 高 校 形 成 的 名 次 轨 迹 ,又 可 以 动 态 地 反映 一 个 学 校 的 发 推 对 各个 高 校 能 够 通 过 排 名 发 现 优 长 与 不 的 发 展 起 着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所 以 , 高 校 都 非 常 重 展 状 况 。同 时 , 各
而 评 1 为学 生 择 校 提 供 权 威 依 据 。 中 国 有 普 通 本 科 系 , 且 由于 参 与 评 价 的机 构 众 多 , 价 的侧 重 点 不 .
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今天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历经一年的“体检”,全国391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235个学科的“家底”初步摸清。
这样的学科评估此前曾有过两次,此次评估结果显示,排在前5位的学科多数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国家重点建设投入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根据评估统计结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在文理医基础学科、工科、社会学科等方面显示出整体优势。
这次评估结果显示,在前五位的学科中,超过75%是国家重点学科,“985”高校占73%,“211高校”占84%,与前两次评估比较,传统学科评估结果相对稳定,新兴学科有一定波动,学科内涵界定宽泛的学科结果变化相对较大。
评估过程和评估标准除了评估结果,更引人关注的是评估的过程和新颖的评估标准。
“北大现有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有50个,参加第三次学科评估的是已经招生的48个,这次评估总体体现了北大学科的整体面貌和水准,评估结果靠谱。
”参加学科评估的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仰麟教授说:“现在大学都在关心各自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重视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发展内涵建设,这也是高等教育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关键点。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
此项工作于2002年首次在全国开展,目的就是服务大局、服务高校、服务社会。
在参加此次学科评估的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中,除2所“211高校”外,其他“211高校”、“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
全国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
据介绍,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约5000名专家确定。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育部2020年12月引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2015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
本次修订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更加关注促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主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在原监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等相关指标。
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5类120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36项,修订整合原指标50项,新增指标34项。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中,有18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有18项借鉴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监测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
说明1.指标体系中,依据教育事业统计中的城乡划分类型,农村指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与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之和,分城乡中的城市指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
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未含技工学校。
带你认识SCI、EI、ISTP、SSCI、INSPEC、SCIE、IEEE、CSCD、CSSCI

【科普贴】带你认识SCI、EI、ISTP、SSCI、INSPEC、SCIE、IEEE、CSCD、CSSCI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
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
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印刷版(SCI) 双月刊3,500种;联机版(SciSearch) 周更新5,600种;光盘版(带文摘)(SCICDE)月更新3,500种(同印刷版);网络版(SCIExpanded) 周更新5,600种(同联机版)。
部分科研工作者将SCI戏称为STUPIDCHINESE IDEA。
对我国四个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比较

、
网大设计 的指标体 系有教育投入和教育产 出指标 。教育投入 : 物资资 源 ( 2 ) 教 师资 源( %) 1% 、 1 、 9 学术 资 源( % , 产 出: 2 ) O 教育 学术 成果( %) 2 、 2 学生情况( %) 1 , 2 此外还有对学校声誉 的调查 。其特点是 突出指标 内容 的相对性 。 排行榜评估重点主要侧重于资源( 、 学生 教 师 、 质) 物 和成果 ( 学术、 声誉) 。
维普资讯
数 汇 2. (删) O。 下 O8 8
口
摘 要
圆
对 我 国 四个 大 学 排 行 榜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分 析 比较
邵 敏
湖北 ・ 汉 武 40 7 ) 30 4 (中国地质 大 学 高等教 育研 究所
文章对广 东管理科 学研 究院( 书连课题组)网大、 武 、 校友 会、 中国科 学评价研 究中心, 这四个 中国大学排 行榜的评
学科(8%赋予权重系数较大萁 特点是突 出指标内容的绝对性 。 85) .
( ) 四 中国科 学评价研 究中心 的评价指标体 系分析 中国科学 评价研究 中心针对 不同类 型高校和不 同评 价内容分 别设计 了不 同的评价 指标体系, 每个评价指标体 系均有教育投入 、 教育产 出和效益指标 。现 以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 为例, 教育投 入指标: 资源( .1 , 育产 出指标 : 学水平 ( . % 和科学 办学 1 7 %) 6 教 教 21 ) 66 研究( _1 ) 4 3% , 5 以及学校声誉( 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 。其特点是突出 指标体 系全面性 。 二、 四个 大学 排行榜 评价指标体系的 比较 每个 排行榜 的评价指标 体系 中, 育投入指标 各有不 同, 教 我对 各排行榜 中的人才培养 , 学研 究 , 誉进行 了横向 比较 , 结合第 科 声 再 部分对各排行榜 的分析 , 出国内四个 排行 榜指标 体系各 有不同 得 侧重点 , 而且都有互相值得借鉴 的地方 :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 院武书连课题组侧 重教育产 出的评价 , 评价 指标注重 办学 规模 , 重视人才 培养 和科 学研究 , 但是它 的评价指标 体系 中不重视学 校声誉 。其指 标可 以帮 助考生和 家长了解大学人 才培养 的规模 状况和科研实 力。评价 的主要 目的在于想建立一个 评价大学校长成功与否 的模 型, 同时为考生 择校提供一份有价值 的
中国大学排名四大知名榜单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中国大学排名四大知名榜单指标体系比较研究作者:毕鹤霞来源:《高教探索》2018年第05期摘要:大学排名是评估高等教育投入、过程与产出质量的方式之一。
研究选取国内四大知名排行榜指标设计进行比较,纵观中国四大知名大学排行榜评价体系沿革和特色各有侧重点。
从指标设计数量来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属网大榜评价指标最多;三级指标则是中评榜数量最多。
从高等教育三大职能来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均覆盖在四大排行榜指标设计中。
从高校投入和过程指标来看,中评榜指标兼顾了高校师资力量、学生情况和声誉的替代性指标,全面诠释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
关键词: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比较研究2017年1月24日,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发布。
“双一流”建设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点任务。
众所周知,大学排名是评估高等教育投入、过程与产出质量的方式之一。
排名可以提供比较的信息并增进对高等教育的了解,它可以提供一种市场观点,以作为政府、认证机构以及评价机构有关评估工作的补充。
大学评价对一所大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大学评价指标所体现的价值导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
同时,大学排行榜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择校、促进高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内大学排名中,我国存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网大榜、中国校友会、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10多个机构、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仅发布过一两次,未能延续。
除了学术机构推出的排行榜之外,商业机构的排行榜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公众眼球。
业界影响力较大的是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简称“武书连榜”),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排行榜(简称“中评榜”)、校友会版中国大学排行榜(简称“校友会榜”)和网大版中国大学生源排行榜(简称“网大榜”)。
国内外高校教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校教育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日益普及,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也呈现出差异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比较国内外高校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探寻其异同点和优缺点。
一、评估内容国内高校教育质量评估主要侧重于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及教学成果。
其中,教学管理指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指教师队伍总体情况、教师的教育、学术成果以及教学方法等;教学成果则包括学生成就、毕业质量、环境与设备等。
而国外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则更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综合评估。
在教学方面,学生评教、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程质量等则是评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参考。
在科研方面,评估科研成果、科研团队的建设、科研结构及科研环境等均影响评估结果。
二、评估方式国内高校教育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自评、专家评估和公众评估。
自评是学校主动提供信息,由学校组织完成,专家评估则是由专家组织对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公众评估则是对外部评估数据的共享。
而国外高校教育评估方式则包括多种形式。
最为普及的方式是学生评估,其次是教师间相互评估,还有部分国家会聘请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估。
三、评估指标国内高校教育评估主要采用了多指标评估体系。
主要指标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指标、学术研究指标、社会服务指标、管理指标等。
而国外高校教育评估则包括更多的指标。
例如美国联邦获授权机构运用的四大指标,包括学生招牌和贡献,学生学习成长与完成学业情况等。
四、评估结果在国内,高校教育评估结果主要体现在排名和等级上。
排名是根据综合评估分数前后排序得来,等级则是由国家教育部门通过教育部门评估决定的。
如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排行榜,各高校就按照评估指标所得分数排名,反映出各高校的综合实力。
而国外高校教育评估结果则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排名和等级,还有影响力度、国际认可度等多种指标。
例如,QS世界大学排名就是由QS公司综合评估各高校的学术质量、师生比、科研成果等,由排名高低得出高校的整体排名。
校友会排名是什么意思 如何使用大学排行榜

校友会排名是什么意思如何使用大学排行榜在查询大学排名时,网上搜出来的和人们提的比较多的就是校友会排名。
校友会排名是什么意思?校友会排名可信吗?如何使用网络上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以下是小编查询整理的相关资料。
校友会排名是一个叫中国校友会网的机构,每年按照他们的排名指标发布的一个大学排名榜单,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质量(占比30.03%)、高层次人才(占比13.09%)、学科专业(占比10.78%)、高端科研成果(占比19.25%)、科研项目(占比7.70%)、科研基地(占比5.39%)、办学层次(占比1.54%)、社会声誉(占比7.69%)和国际影响(占比4.53%)等9大核心指标,以下是校友会网相关介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是一个第三方大学评价咨询研究机构,起源于1989年由中国资深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中国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教授组建成立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所高等院校比较研究课题组”。
主要开展大学评价、创新创业研究和高校发展咨询等工作,1989年发布中国第一个综合大学排行榜,2003年起按年度发布世界范围内唯一以校友、质量、影响为主题特色的“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至今已有29年的历史。
研究团队由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企业界等的知名教授、专家、博士和高素质技术研发人员构成,至今已有近40年中国高校自我评估、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历史,长期致力于大学评价、科学计量学、教育大数据挖掘和创新创业等理论和应用研究。
校友会排名可信吗?目前国家权威部门并没有发布相关大学排名,也不鼓励大学排名,每年校友会排名发布时,也受到一些学校和社会人士质疑,指出排名不准确,这也让我们怀疑校友会排名到底可不可信。
由于各家机构排名指标不一样,以及学校众多,采集数据不准确,有些学校数据不公开,也的确会导致排名不完全准确,但是整体上还是很具有参考价值的,至少可以知道哪些大学好、哪些大学中等、哪些大学差还是有个大概参考的,如果感觉某些学校与实际排名不。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注:用于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分一、二级学科排名、分学科门类排名。
(邱均平)大学本科教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师资队伍
教师数
生师比
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
教学名师
杰出人才计划
学生状况
当年招生数
本科新生入学平均分数本科毕业生一次就Fra bibliotek率教学水平
学位点数
重点学科
教学基地
精品课程
教学成果奖
学生获奖
科研水平
自科基地
社科基地
论文发表
当年获准专利数
论文被引用
科研获奖
(邱均平)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学科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办学资源
学科点
硕士点数
博士点数
研究基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
科研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经费数
杰出科研队伍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团队)
杰出人才
两院院士数
博士生导师数
教学与科研产出
研究人才培养
硕士/博士毕业数
专利
专利授权数
论文
SCI、SSCI、A&HCI收录论文
EI、ISTP、ISSHP收录论文
CSTPC、CSSCI收录论文
质量与学术影响
科研获奖
国家科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
研究生获奖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论文质量
Science、Nature、ESI高被引论文数
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对比及其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对比及其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作者:张勇张强杜启振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2期摘要: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当前世界各国大学评价和对比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世界著名的世界大学排名有ARWU、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四种,其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可归为声誉、文献、师资与教学、国际化和科研收入5类。
考察分析这些指标体系对中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双一流”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2009305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017年1月,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这是继“985工程”“211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和同类的大学和学科比较,要按照世界公认的国际标准来建设。
[2]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强调要在国际可比指标上达到一流。
[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等四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是世界各国评价和对比大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对全球四大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进行横向定量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共性与不同,以期能够给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一、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简介当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包括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THE 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这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共包括18个一级指标:ARWU包含4个一级指标,包括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和师均表现(见表1);THE世界大学排名设置了5个一级指标,包含教学、研究、被引次数、国际化程度和产业收入(见表2);QS世界大学排名有6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每个教师的引用率、国际教师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见表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设置了声誉、文献和学校相关3个一级指标(见表4)。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引发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求,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几乎都开展了相关的评价活动,并相继研制出了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已将国际化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要建设国际知名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这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各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发展水平与工作绩效进行有效评价。
相较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界、学术界开始关注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工作,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自2017 年起,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于每年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涵盖国际化战略、组织与管理、教师、学生、学科与课程、涉外办学、学术合作与交流、人文交流与特色发展等8 个一级指标。
希望通过此项调查,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观测各个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办学,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从地域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也发布了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官方指标体系。
江苏省2013 年发布的《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2016 年修订印发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中,就把“教育开放度”作为8 个一级指标之一进行监测和评估,二级指标“国际化水平”是其中一个观测点,包括“高校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和学生比例”“各类来江苏留学人员数”等三级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师生“走出去”情况和学校招收留学生情况。
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现状和国际化发展水平,构建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以此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分类评价理论体系,促进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和评价工作。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1年第2期 总第322期里尨;*惠教蚵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2,2021Serial No. 322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桂体糸的构建农春仕u(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南京210016; 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国际化评价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大学国际化评价工作的基础,按照目标性、动态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局和重点有机结合的原则,通过专家座谈、线上访谈、邮件咨询等方式,根据大学国际化指标体系的构成、观 测点和权重,初步构建了包括办学理念国际化、人员国际化、办学国际化、国际化显示度等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学;国际化办学;指标体系;评价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从概念界定来看,大学国际化就是大学办学理念、要素 和行为跨越国界进行互动的过程和现象[1]。
2003年,简•奈特(Jane Knight)将大学国际化概念进一步修订为“将国 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的维度整合运用进大学人才培育、科 研及服务主要功能中的过程”[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 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的深人推进,为我国大学国际化 提供了重要契机。
如何将大学国际化由一种泛化的政策宣 传式话语逐渐落地转化成为具体的操作性行动,迫切需要构 建一套适合国情的大学国际化评价体系。
荷兰著名国际教 育学家汉斯•德维特指出:“如果要对国际化进行评价从而 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国际化就需要有其指标。
”[3]本 文通过对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旨在帮助大学准 确把握自己的国际化方位,了解和掌握自身国际化发展的优 势和劣势,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一、大学国际化评价的意义国际化是大学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是将一种国际的、多 元文化的维度一体化到制度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中的过 程,是大学实现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大学区别于传 统大学的重要特征[4][5]。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的讨论作者:谭诤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第06期摘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发现不足,通过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原则包括引领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和第三方机构评价原则。
通过比较国内六种代表性评价体系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共性一级核心指标为:理念与战略、学生流动、师资队伍、教学与课程、科研成果交流和合作办学。
一级核心指标的权重应该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国际化的发展水平现状来确定,凸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引领和发展功能。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核心指标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6-0117-04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如何衡量和比较高等学校的国际化水平逐步进入研究者和各级管理者的视野。
中国尚未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进行考察,但已有部分省份开始省域范畴内的高校国际化评价工作(如广东省和浙江省),以促进省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和实践看,缺少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缺乏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原则及核心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探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被各国学者广泛讨论。
2003年,简·奈特(Jane Knight)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修订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学校的目的、功能和提供方式中去的过程”[1]。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奈特的观点。
国内学者基本上接受了奈特的基于过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国际化的观念和维度渗透或者融合到高等院校的各种职能之中的过程[2](P173)。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目标定位,也是一种发展过程,更是一种朝向目标定位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五个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五个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一、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以下简称“评估所”)从2000年底开始研究、筹备学科评估工作,即通过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的各个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进行排名。
2001年3月起草了《学科评估方案(讨论稿)》,通讯咨询了近300名各学科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于2001年7月在秦皇岛、10月在贵阳两次召开专家会议,邀请了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学位办主任、部分学科专家研究探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学科评估是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间的比较,可比性强,将是今后评估的发展方向。
专家们就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学科评估的方案。
评估所于2002年4月20日启动了学科评估试点工作。
2002年9月,试点工作基本结束,评估结果发布在《中国研究生》等媒体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实践证明,学科评估试点工作是成功的。
评估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各学科排名是客观、公正的,基本上反映出了各学科整体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评估所于2003年7月开展了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
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于2003年12月结束。
评估所今后将周期性地进行此项工作。
经过深入研究与讨论,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科评估的周期暂定为3年,即每3年对现有一级学科(除军事学门类外)进行一轮评估。
每次评估完成后,将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评估技术等进行修改。
根据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评估方案,使评估更加公正、科学。
学科评估的目的及原则1.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国际竞争力;2.宣传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影响,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3.引入竞争,激发活力,使各个学科点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建设目标;4.为社会人才流动,学生求学和就业提供有关信息;5.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大学排名知多少

附
录
下面附上一些较权威的国际 /Fra bibliotek国内大学排名榜单(节选),以供考生
和家长参考。(以下中国大学排名榜单不涉及港澳台地区高校)
表1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节选)
排名
院校
国家/地区
1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2
剑桥大学
英国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4
牛津大学
英国
5
哈佛大学
美国
6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6
帝国理工学院
英国
8
伦敦大学学院
近些年来,这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在国内受到越来 越多的关注,是国内许多考生和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或出国 留学择校的重要参考之一。这几个排名榜单的评定标准各有 侧重和偏向,因此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的排名榜单上会有不 同的名次。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四大世界大学排名 的评估标准有哪些不同。
1. QS 世界大学排名评估标准 QS 世界大学排名是由英国 Quacquarelli Symonds(简 称 QS)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 在它的评估指标中,学术互评占比 40%,比重最大,目的是 衡量全球学者对学校学术能力的认可度;论文引用率和师生 比例各占比 20%,目的是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 能力;雇主声誉占比 10%,学生的就业情况和雇主对学校的 看法是评估一个教育机构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国际教职工 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占比均为 5%,一所高度国际化的大学 应该获得国际化的认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学生。 2.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评估标准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由《泰晤士高等教育》 (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 THE)发布。它的评估指 标包括教学(学习环境)、科学研究(数量、声誉)、论文引 用(研究影响力)、国际展望、行业收入等。其中教学、科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研究简评

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研究简评作者:朱文雨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2期【摘要】高校科研评价作为科研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益、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的研究做了梳理小结,以供交流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一、高校科研评价方法高校科研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具体来说,同行评议法是最常用的定性评价法、经济计量法等是定量评价法中使用最广泛的,综合评价法则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法等。
(一)定性评价法英国科研评估(RAE)的评估方式就是以同行评议为主。
评估组成员由来自不同机构的资深评价人员组成,他们不代表某一特定团体和某些可能的受益者,仅代表个人进行客观的评估。
此外学科组还和海外专家进行商讨,以确保评价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德国科研机构评价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同行专家评议形成评估报告,专家先阅读以定量数据为主的状态报告,然后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最后通过集体讨论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
(二)定量评价法文献计量法是目前定量评价法中被常用的一种方法,早在70年代,发达国家就相继展开了通过统计分析专利文献以达到科研评估目的的活动。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索基础研究及其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方法,支持研究科学出版物指标的文献计量学的早期工作。
目前,欧洲的一些科研机构走在了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前沿,如英国的苏塞克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等。
而经济计量方法主要用于评价科研院所科研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该方法比较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分析。
(三)综合评价法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将与决策有关的要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由于它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体现出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
此外,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及E.Rhodes于1978年提出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采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去评价决策单元的有效性。
简析中美大学评价差异

简析中美大学评价的差异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大学教育从社会边缘转到社会中心。
因此,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应运而生的大学评价自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中美大学评价目的、主体和评价指标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增强我国大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借鉴美国大学评价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大学评价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美国;大学评价;比较分析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评价提供了发展平台。
大学评价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及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其独特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
那么何为大学评价?王致和先生认为:“大学评价应该是对大学中事物、任务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
”李守福先生则认为:“大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大学整体或个别机构进行客观的科学判定的过程。
”相对于以上两位给出的概念,笔者认为浙江大学张蕊博士给出的概念比较详细准确:所谓大学评价就是指一些评价机构依据一定的理论,人为地遴选出多项或单项指标,经过一定的权重处理后,对大学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或单项评价,并按照积分高低次序进行排序。
大学评价不仅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择校参考,而且还为全体社会成员深入、快速地了解高校提供了快速“绿色”通道。
除此之外,大学评价还是大学“自我诊断”的工具和手段。
追溯大学评价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其逐步成熟的过程:大学评价始于美国。
而美国持续时间最长且影响最大的大学评价要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1983年首次推出每两年一次的全美本科生教育的院校排行,在1987年起,涉及研究生教育专业评价,改为每年一次,开启了大学评价的先河,大学评价已成为一种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
我国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中国大学评价的探索。
1987年9月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发表的中国第一个大学排行评价以来,我国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组织者广泛的大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个中国大学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一、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以下简称“评估所”)从2000年底开始研究、筹备学科评估工作,即通过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全国各学位授予单位的各个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进行排名。
2001年3月起草了《学科评估方案(讨论稿)》,通讯咨询了近300名各学科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了修改,于2001年7月在秦皇岛、10月在贵阳两次召开专家会议,邀请了部分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学位办主任、部分学科专家研究探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学科评估是不同学校同一学科之间的比较,可比性强,将是今后评估的发展方向。
专家们就评估对象、评估指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学科评估的方案。
评估所于2002年4月20日启动了学科评估试点工作。
2002年9月,试点工作基本结束,评估结果发布在《中国研究生》等媒体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实践证明,学科评估试点工作是成功的。
评估的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各学科排名是客观、公正的,基本上反映出了各学科整体水平高低的实际情况。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评估所于2003年7月开展了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
第二次学科评估工作于2003年12月结束。
评估所今后将周期性地进行此项工作。
经过深入研究与讨论,综合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学科评估的周期暂定为3年,即每3年对现有一级学科(除军事学门类外)进行一轮评估。
每次评估完成后,将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评估技术等进行修改。
根据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评估方案,使评估更加公正、科学。
学科评估的目的及原则1.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增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的国际竞争力;2.宣传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果,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影响,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3.引入竞争,激发活力,使各个学科点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明确建设目标;4.为社会人才流动,学生求学和就业提供有关信息;5.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学科评估的原则是科学客观,严谨规范,公正合理,公开透明。
学科评估的方法学科评估通过采集客观数据和学术声誉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客观数据来源于各学位授予单位填报并认可的基本数据表,以及教育部“211工程”办公室、教育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公共信息源。
学术声誉来源于同行专家反馈的调查信息。
将客观数据和学术声誉调查结果按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处理,即将客观数据进行(60,100)线性变换,得到每个参评学科点的各项指标得分,结合学术声誉指标得分,根据指标体系权重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学科点的综合得分,按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二、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一、排行榜阅读提示1、关于评价指标体系:2004年8月,也就是在2004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两个月后,网大向国内230所大学的学校管理部门发出调查信,征询对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意见。
研究组根据反馈结果,今年在具体计算过程尝试对个别指标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试算,比较结果后,我们对2005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算法未做任何改变。
从1999年到2004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评价系统每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调整,今年是第一次与上年相比,没有任何改变。
评价系统的稳定,可能更准确地比较各校名次变化。
2、截止2005年6月10日,全国一共700所本科普通高校,排除以下暂未能获得足够数据的6所,一共694所院校参与排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类院校翘楚,特别着重培养研究生以上层次人才,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关系极其密切,但很多数据如科研成果无法单独地确切统计。
南方医科大学 2004-8 第一军医大学划转地方成都医学院 2004 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划转地方吉林医药学院 2004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划转地方上海政法学院 2004-9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上海大学法学院合并组建黑河学院 2004-5 齐齐哈尔黑河分校更名组建3、200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本年度排行榜对此暂不作归并处理,仍对这两所大学分列排名。
4、国防科工委属下的7所大学,"学术成果"论文数乘以1.2系数,以平衡这些学校因某些成果不能公开发表对得分的影响。
这7所学校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5、2005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最终结果为:清华大学荣登"综合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位居第二,南京大学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四、复旦大学第五。
11个院校分类排行榜的第1名为:综合类院校:清华大学;理工类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农林类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医药类院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师范类院校:北京师范大学;语言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财经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政法类院校:外交学院;体育类院校:北京体育大学;艺术类院校: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类院校:中央民族大学。
从声誉、学术资源、学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物资资源等6项一级评价指标情况来看,清华大学2005年获得"学术成果"、"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和"物资资源"4项第一,"学术资源"一项桂冠落入北京大学,"声誉"第一名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摘取。
二、2005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三、声誉调查2005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组,向2471位专家和学者寄出了函件,请他们给大学的声誉打分,479人回函,回复率为19.4%,2004年的回复率为19%,今年与去年大体相当。
专家构成分布如下:声誉调查表中列出的大学为2004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综合排名前110名(含并列)的学校,加上4所专家推荐学校。
专家根据对大学的了解打出主观印象分,网大在调查信中建议他们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1) 2004年以来,该校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表现;(2) 2004年以来,报考该校的高中毕业生的质量,即该校在中学生中的号召力;(3) 2004年以来,该校毕业生工作成绩和表现。
四、计算原则和计算方法计算原则:为了使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能够合并,以计算每所院校总得分,我们采取对每分项指标排名计算相对分、最后将各项相对分加权相加的原则。
计算相对分的过程,就是分项数据或计算结果标准化到[0-100]区间的过程:每项指标中,数据或计算结果数值最高的院校,在该项最终得分为100分,其它院校在该项的得分为其数据或计算结果数值除以最高数值的相对百分数。
每项指标均按照此原则,逐一计算,标准化过程在下文表述中不再每处特别强调。
如下对各项指标计算方法进行重点说明,供各界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批评指正。
(一)关于"录取新生质量"得分的计算新生质量采用2003年各院校录取新生的高考平均分数据(不是录取分数线)进行计算。
由于各省高考计分方法不一,有些省采用标准分,有些省采用原始分,因此在排名时,我们首先在每一个省对各院校排名,因为每个省考生的评分标准是统一的。
按照高考成绩统计口径,我们将考生分为三个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和综合类(不分科)。
文史类包括的专业为: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和外语类;理工类包括的专业为: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管理学。
每所院校在三科录取考生的表现都要考虑。
因此,录取新生质量的计算,就是首先分科各省打分,然后分科各省表现综合起来计算院校分科全国排名,最后将院校各分科在全国的表现综合起来,每一步累加都是使用相关录取人数作加权平均。
计算公式如下:(1)单科各省排名每省单科录取考生高考平均分最高分的院校得分为100分,排第一名,其它院校该单科该省得分为其录取考生平均分与第一名院校考生平均分的相对分。
公式如下:(2)单科全国排名各院校的分科各省排名得分,按照各省单科招生人数加权累加求算平均值,公式如下:计算结果要标准化。
(3)全国综合排名各院校单科全国得分,按各科全国录取人数加权求算平均值,公式如下:计算结果要标准化。
(二)关于"科研经费"得分的计算总的原则是按科技、社科分别排行算分,然后根据各院校科技、社科活动人员在总人员中的比例加权合并两科得分。
计算要考虑总量和人均指标。
分析如下:(1) 科技和社科"科研经费"得分最高的院校都得100分,这样就使科技与社科经费相当;(2) 总量与人均科研经费最高得分都为100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平衡两科科研经费,还可以避免部分规模很小、但人均经费很高的院校得分太高,因为总经费可以反映院校的科研实力,同时也可以反映院校在多学科研究、群体合作方面可能具有的优势;(3) 在计算科技、社科科研经费得分时,人均得到的相对分和总量得到的相对分的权重都为50%,这种权重分配是专家从人均图书和总图书量给予的权重中得到的启发。
(4) 考虑到不同院校科技、社科科研活动人员的构成比例不同,在计算各院校科研经费的合并得分时,用科技、社科人员的比例进行调整。
这样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各院校科研的总体水平。
科技活动人员数据选择的是科技活动总人员,而非研究发展人员,因为考虑到院校中教学人员与研究发展人员的难以分割性。
社科活动人员数据选择的是人文社科活动总人员。
计算公式如下:(1) 总量科研经费得分(2) 人均科研经费得分(3) 科研经费得分(三)关于"学术成果"得分的计算学术成果的计算方法类似"科研经费",将学术成果按科技、社科分成两大类分别计算,然后按两类活动人员加权合并。
计算要考虑总量和人均指标。
分类办法:SCI、EI归入科技类,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CSSCI归入社科类。
采用这个方法计算,解决了科技与人文社科成果无法比较的难题,能更客观地反映不同类型的院校的学术成果在综合序列中的位置。
计算公式如下:(1) 科技成果与社科成果(2) 总量学术成果得分(3) 人均学术成果经费得分(4) 学术成果得分国防科工委属下的7所院校,"学术成果"数据(各类发表或被引用文章数)首先乘以系数1.2修正,再用于计算,以平衡这些院校因某些学术成果不能公开发表导致的潜在评估损失。
(四)关于"声誉"分平衡因为声誉调查问卷设计技术因素,不可能将所有几百所院校全都列入名单。
对于未列入声誉调查名单的院校,我们将参照其它指标表现给出弥补的声誉分,再计算总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