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3.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

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2.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4.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2.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这说明他们已经能够主动思考,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但我也要注意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探讨问题,避免讨论流于表面。
3.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儒家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从他们的表现来看,这个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组织活动时,我要更加注意时间的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示。
4.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认识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们明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5.课堂总结时,学生们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需要在课后及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别辅导。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多种方式反复强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针对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儒家思想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语十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抉择的情况?”(如选择诚信还是利益)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儒家智慧的奥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 ) 箪(dān)好(hào) 肱骨(gōng ) 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2《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并熟练背诵课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3.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4.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重点)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文体知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字音字形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三省吾身(xǐng)曲肱而枕(gōng)笃志(dǔ)箪(dān)愠(yùn)罔(wǎng)殆(dài)基础积累1.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2)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可译作“却"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与【第1篇】一、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

重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二、孔子及《论语》简介(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誉为中国人的《圣经》。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一)内容提要本课所选内容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读书做学问的,二是修身养性的,三是关于立志与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问题设计1.为什么每一则前面都有“子曰”呢提示: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所以《论语》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2.《论语》篇名的由来提示:《论语》这本书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分章记述孔子的言行。

这种形式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语录体,若干章为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选取每一篇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的头两三个字来命名的,如《学而》、《为政》等,都是篇名。

《论语》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吗提示:古代人对“三”、“六”、“九”有一种数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数,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历史和地位。

2. 掌握《论语》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

3.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论语》十二章的意义和主题。

2. 多维度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3. 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建立桥梁。

2. 帮助学生掌握把书本知识融入实际生活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1. 《论语》的历史和地位。

a. 介绍《论语》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

b. 说明《论语》的地位和作用。

2.《论语》十二章的意义和主题。

a. 介绍《论语》十二章的主题和内容。

b. 谈论十二章的意义和作用。

3. 多维度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a. 孔子的教育思想。

b. 孔子的政治思想。

c. 孔子的行为准则。

d. 从多个角度分析孔子的思想和教诲。

4. 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a. 帮助学生分析清楚现实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解决方案。

b. 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价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论语》十二章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探讨和分析。

2. 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融入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分组演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演讲和展示。

六、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

2. 读懂《论语》十二章。

3. 组织小组展示。

4. 学生写一篇文章探讨孔子的价值观和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七、评价方法1. 通过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合格率和作业完成质量评测学生的工作态度和领会程度。

3. 学生报告和展示的评分,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八、教学效果1. 学生了解了《论语》十二章的历史和地位。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孔子的智慧,人生的指引——《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教学过程:一、自主预学(一)【导入设计一】《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部分。

【导入设计二】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任务驱动1.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初中语文(统编版)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论语》十二章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

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论语》言简义丰,诸家解说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不妨提供更丰富的资料,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加深理解。

介绍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进入蛟头中学一个月的小蛟同学发现学校的角落放置了一些有字的石头,查阅资料才知道很多内容都来自《论语》,这些内容,或教导我们如何求学,或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小蛟同学决定将这些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于是他和班级同学一起,以《论语》十二章为依托,探究其精神内涵,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下一届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

为此他们制定了以下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归纳整理通文意】师:《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思想灵活多样,涵盖面广,我们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将课本内十二章内容归纳整理,可以分为学习之道、修身养性两大类。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进行分类。

(3分钟左右)师:有同学认为有些句子既能体现学习之道也能体现修身养性,所以分类的时候出现同一个句子表达多层思想的情况。

同学们归纳整理的结果如下:【学习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经典语录手中拿,温故知新传佳话;儒家思想明今古,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后六个章节,去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展示目标三、书声琅琅感知经典台湾省博士生导师王财贵教授对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把《论语》这一重要东西放到肚里呢?------诵读积累1、名家范读,要求:认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悟韵味。

2、学生自由诵读,感知经典。

要求:读准读顺,注意节奏,准备展示。

3、学生配乐朗读展示4、无标点朗读(读准节奏)5、全班共同背读填文。

四、咬文嚼字解读经典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试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翻译,准备做好小组抢答和必答题的比赛。

2、抢答题:(小组代表抢答,解释黑体字)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斯夫笃志夺帅3、必答题:(小组选号,翻译句子)小组选号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生读一生译翻译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翻译学生在翻译理解中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解读经典中的智慧精华。

文中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等教师归纳总结:先哲智慧: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

五、拓展链接感悟经典先哲智慧包括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更有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而这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结合图片,引用文中经典名句进行评判2、引用文句,送与自己或同学以作共勉句式:我把()这句话,送给(),希望()六、缅怀先贤吟诵经典这堂课我们与经典同行,在文中看到了一位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的圣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十二章》,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

深入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熟练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剖析《论语》中各章的内涵。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和生活实际,深刻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和开阔的胸怀,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精确理解《论语》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扎实积累文言词汇。

2. 透彻领悟《论语》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切实体会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2.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自身修养。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导入语)同学们,“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诗高度赞誉了一位伟大人物,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明月皎皎,辉耀千年。

孔子恰似那明月,散发着世界文明的光华。

(屏显)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中国的孔子,宛如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2.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积极探讨孔子的深远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孔子及《论语》的浓厚兴趣。

二、作者作品1.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博学多才,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初识《论语》提问:《论语》究竟记载了些什么内容?它与孔子有着怎样的关联?依据十二章的句子结构(每一章前面是“某人曰”,后面是冒号),引导学生推断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并明确该书并非孔子亲笔所写。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论语十二章》,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介绍《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论语十二章》中的关键观点和思想- 解读《论语十二章》中的经典语录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论语十二章》的背景、作者以及关键观点和思想。

并解读其中的经典语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论语十二章》中的观点,鼓励学生展开思辨和辩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论语十二章》的原文,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思想,通过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讲授《论语十二章》的关键观点和思想,解读其中的经典语录,让学生对儒家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鼓励他们展开思辨和辩论。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让他们阅读《论语十二章》的原文,并根据理解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5. 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教学评估- 学生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写一篇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思考的文章。

- 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评估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论语十二章》的教材- 课堂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学生笔记本或纸张注意事项-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发表独立观点。

- 适时进行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贯彻儒家思想。

- 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培养,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2.学会理解《论语》中的典故和成语;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2.60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典故和成语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了解教材及本课内容教师示范学生如何使用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内容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朗读书名,通过教师介绍本课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2.观看视频《论语》十二章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

教师在视频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子对课文进行解析。

3.分组学习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章进行学习;2.通过讨论和解读,小组合作完成共同学习的任务,而后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全班同学;3.教师引导小组进行总结汇报。

4.巩固练习情景演练: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表演稿,进行小剧场表演,以增强对经典语言的自信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5.总结提高教师领导学生反思总结,分两个环节进行: 1. 讨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针对教师提出的更高基础的理解问题,探讨自己的困难和答案。

六、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2.语文阅读材料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家长出示一份读书记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则注重学生对《论语》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针对疑难点,我也让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当中寻找答案,及时反馈,同时以本节课中的语言、文字和手势引导同学认识止,增强记忆效果。

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我在提问时注重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背景链接《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精读(一) 文章朗读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背诵相关内容。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论语》中出现的“信、君子、义、仁、礼、恕"等核心概念,认识人物观点的价值与意义;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欣赏“仁、义、礼、信、恕”等观点的内涵美及人物精神品质之美;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及为人处世的原则;认识“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并探讨其现代价值;认识道德培养的关键。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仁、义、礼、信、恕"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观点的内涵及价值意义;认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培养的关键。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演读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要点师生合作示范探究《十二章》。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有一本书能穿越千年历史给人以温暖和光亮,给人以心灵的指引,它就是《论语》。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

《论语》共二十篇,分为五百一十二章。

每一篇都用第一章的头两个字做标题,各章独立成篇,其排列秩序在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每一章只有三言两语,行文以对话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二、文本研习学习活动一:读文本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自省x ng 如乐何yùe 文质彬彬bīn譬如pì未成一篑kuì八佾yì学习活动二:明要义1.示范分析第一、二章。

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重要字词:就:靠近、看齐。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掌握重要句子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孔子的思想。

2.难点:理解孔子的修身、为学之道,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和教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论语》。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感受孔子的智慧和魅力吧。

二、知孔子明《论语》1. 走近孔子(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2)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30 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30-50 岁,欲仕不能。

50-55岁,在鲁从政。

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65-73 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3)孔子思想:政治思想:创立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他的做人准则。

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等。

2.《论语》(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论语》十二章,是指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课文注释、联想猜测等方法,使其能正确诵读文言文,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明白各章节意思。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课时:二课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成语联想等方式,自主或小组合作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明白句子的意思。

教具:PPT课件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读书指导法一、第一课时。

一、导入1.让学生回想鲁迅刚到三味书屋的一个小仪式。

2.讲解课文题目中的“章"和《论语》的“篇”。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用字形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告诉学生“章"的本义是“乐曲终尽为一章”,让学生明白“章"其实是由“音”和“十"构成的。

汉字是一个象形的文字,能从字形发现汉字的奇妙。

同理解释“篇”本义是“皮绳把若干竹简连缀在一起",从字形让学生看出来“竹字头”和“册"形体与古书类似,从而了解汉字的意思。

本次课程导入由三味书屋的仪式将学生引入孔夫子与儒家学说,由汉字字形解释《论语》中何为“篇”何为“章"。

激发学生对文字兴趣的同时讲解课文题目)二、介绍孔子1.让学生说一说“子”的含义,和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学生参考注释①,了解关于孔子和《论语》的资料。

老师同时在幻灯片中补充更多资料供学生了解、阅读。

【设计意图】首先学生解释“子"的含义,一方面在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补充学生课外知识。

让学生参考注释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注释的学习习惯。

三、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使用工具书、参考课本注释、联想猜测等方法,自主阅读文言文,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

(第一课时)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简案
翁祐中学李野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章大致内容。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感受孔子人格美丽。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齐读:注释(1)孔子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教育家。


再读预习提示(2)第一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问:“孔子的地位如此尊崇,那他的老师是谁呢?”
引:“孔子没有老师,他是自学成才。

”——易中天《实话孔子》
(屏幕显示:图片——曲阜孔庙康熙帝题写匾额)
导: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意思是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孔子自学而来的宝贵经验就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齐读:注释(1)论语简介。

补充:语录体
导:走进《论语》,走近孔子,学习“为学之道”。

(活用教材)
一、正音——雅诵。

(一)正音部分
(屏幕显示)为:替,给,[ wèi ] 矩:[jǔ] 曲:弯转,[ qū ]
1、学生参照注释,自由朗读。

2、学生分则朗读,其余人纠错。

(二)雅诵部分
(屏幕显示)停顿、重音
3、听教师范读,思考在语气和节奏上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再读,配乐《高山流水》:筝即为古琴,古琴声音清越,犹如君子的风雅,所以孔子一生弹琴吟诵,现在我们就用孔子最喜爱的方式,用读书声、古筝声叩
问孔子的心声。

二、略读——为学
(屏幕显示)为学:为文(学习文化知识);为人(学习为人处世)(这两个分类能否是学生初读后自己体会出来的?)
1、默读(单元目标)除
2、6、12章外的其余部分,参考注释进行翻译并且按照以下格式来进行分析和分类。

格式:“……”翻译:……,告诉我们为(文/人)要:……。

2、小组讨论交换意见,形成统一答案,重点讨论同一句中不同部分的归类。

3、牛刀小试,利用在本课注释重点字词,尝试翻译以下句子。

(翻译句子除了可以看注释,也可以随机讲组词法、联系成语法、字形猜测法等等。


(屏幕显示)【子曰:十室(户)之.邑(地方),必有忠信
...,不如丘之好.
..如丘者焉
学也。


(翻译、分析、归纳)
4、小结:孔子能够自学成圣,就在于他为文好学,为人高尚,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那么孔子的弟子时候学到了老师的真传呢?
三、精读——言传
1、默读
2、6、12章,并写下批注,思考三位弟子的言行都从哪些方面继承了孔子的“为学之道”?(动笔:课内对比阅读。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我不太懂这个问题如何答。

问题的表述可否简单易懂些?)
2、讨论:你认为其中哪方面最难做到?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是否保留?可以不要)
3、孔子最欣赏的是谁?(过渡)请有感情地朗读第6章,注意读出赞美之情。

(第二次贤哉,回也!注意停顿、重音,要读出激情。

这里读的安排比较自然!)【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4、赏析第6章,说一说孔子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对颜回的赞美的?(整理后写下批注)
(倒装、感叹、反复、对比……)
四、拓展——身教
1、(上面我们学到的都是孔子的话语,是对自己的言传,那么孔子是否能身体力行,进行身教呢?)
(屏幕显示):
(1)“那次从陈国到蔡国,半道上不小心陷入战场,大家近七天没有吃饭了,孔子还用琴声安慰学生。

”——余秋雨《中国文脉》
(2)“那次是在郑国的新郑吧孔子和学生走散了,独个栖栖遑遑地站在城门口……‘谁说我像一条丧家之犬?真像!真像!”——余秋雨《中国文脉》(这里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谈孔子做到了没有。


五、小结——点评
司马迁: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还有哪些对弟子、对世人“言传身教”的宝贵思想呢?就请大家捧起《论语》。

作业:1、《中国文脉》关于孔子的两个选段中都体现了哪些《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2、搜集与孔子有关的名人轶事,写一写“我”眼中的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