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高效课堂实践中的几点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高效课堂实践中的几点感想
忙忙碌碌中,古城西安已然是柳絮飘飞的季节,郊外想必也已是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了吧。三月已然过去,忙碌着工作,思考着新课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归纳着、摸索着。美好的景象在眼前的时候,驻足停留,静心思考,对未来当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在实践自主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愿与积极实践新课堂的同事一起探讨:
一、转换角色比创新课堂技巧更重要。
自主高效课堂的本质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转“教”为“学”。老师的主要责任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燃者、唤醒者、激励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能诠释新课堂理念下的教师的职能了。老师将学生学习的激情点燃后,需要做的是对学生学习的热情推波助澜。然而要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谈何容易。几十年来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无论是教书数十年的老教师,还是刚刚踏进课堂的新教师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我们一方面想着新课堂新理念,另一方面却上着违背新理念的老课!一节语文课,当我们还想着滔滔不绝地串讲全文,还想着从导入到小结形成授课形式上的“完美”,还想着不顾学生的质疑却要在正好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预设内容,那么,“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就还是一句空话。总之一句话,所有的形式都要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标准来评价。
二、学生的一句话抵得上老师的十句话。
我们学生的基础确实很薄弱,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是空中楼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基础薄弱,而不敢放开手脚。在课堂上,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有耐心,让学生开口来讲。学生的信心需要我们的勇气和耐心来培养。他不开口的时候,我们分配给他任务,逼着他开口,他终于开口的时候,我们鼓励他、赞扬他,相信学生,他一定会给我们惊喜。其实,我们有时候就真的只是需要多一点勇气,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任。
三、耐得住“冷场”。
新课堂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狂欢,但不是每节课从头到尾都是“热闹异常”。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需要思考,而思考需要头脑冷静,需要
有安静的环境。所以,这个时候,教室必须保持绝对安静,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提供安静的环境。老师在这个环节不要急躁,不要在学生思考的时候不断地提示,要耐得住“冷场”。
四、展示的内容大有研究。
李炳亭老师讲过,把展示分为大展示与小展示两种,即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称为“小展示”,教师依据学情,组织反馈称为“大展示”,因而,小展示是展“对”,大展示是展“错”,要做到小展示与大展示有机结合,全体都会的问题不要展示,全体不会的问题也不要展示。展示过程中还要强调展示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现场生成。在这方面我做的很不够,而这就导致了我的课堂的容量不够大,没有达到自主高效课堂所要求的“立体化、大容量”,这是我亟需在课堂实践中去研究解决的问题。否则,因材施教难以落实,课堂的高效难以真正实现。
五、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自主高效课堂说到底是学生的课堂。但是我凭直觉感到,我们老师的热情上来的时候学生却由于长期受“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毒害而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展示和探究。这也直接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杜郎口中学在实施新课堂模式时对每一批的新生都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兖州一中则用四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以此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我们呢?老师们对课改充满了热情,也扎扎实实以“导学案”为载体进行了实践,但老师的新理念却遭遇到了学生的惯性思维和惰性学习方式。所以,我以为,学校或班级的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训恐怕是我们需要弥补的一课。
以上的几点是我在课堂实践过程中遇到困惑时的所思所感,只是想法,没有结论,就教于同仁,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自己与新课改共同进步。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与措施
高效课堂的春风刮进玉门,全市教育投入到热烈的教育改革中,教师们积极践行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接受考验,经历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同时我们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
一.“小组合作”形式大于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教师的教学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展示的机会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如何让讨论更深入,而不流于“合作探究”的形式呢?
二.课堂热闹,讨论交流实效性不理想
在互学群学展示阶段,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无关,但都是拿着自己的导学案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老师不太好掌握。怎样调动每个学生,使其全面参与,并保持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持久呢?三.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导学案上的各大板块内容,几乎全是参考书和教辅资料上的,学生在很多教辅资料上,都能找到答案。不用读书,不用思考,就能把答案搬上去,然后就可以夸夸其谈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