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ac60d526c85ec3a86c2c552.png)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欢乐颂》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4.欣赏《爱之梦》《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恩的心》《爱的人间》等歌乐曲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歌乐曲中感受爱,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学唱、欣赏、表达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并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简单手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乐曲,记忆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体会歌曲的情感。
能静心欣赏以“爱”为主题的乐曲,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教师手语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课型:新授课时: 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感恩的心》一、导入: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学习歌曲:1、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感恩的心》特感人,下面同学真听歌曲范唱。
注意:听一听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奏。
: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首歌曲,我就要掌握它的奏。
你了首歌曲的开与以前歌曲的开有什么不同?(老解弱起拍,前三拍半空着不唱,同学在唱的候一定要注意一点。
)学生跟着跟老一起来按奏朗歌。
3、唱旋律。
听老琴,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音声哼唱歌。
5、有感情的演唱。
三、学手:1、演示作由老演示作 2、分解作,老解作,学生跟着做作。
四、学生表演一唱歌一作手。
也学生学的不是很熟,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
通种体来促同学一步学。
五、小:学了首歌,你有何感想?才大家用了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众人的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的人间》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的人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4493b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的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的人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爱的人间》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通过对歌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旋律较难演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
2.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2.讲解法:教师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听讲并实践。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创作法:学生创作歌曲,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爱的人间》歌曲谱子。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投影仪:展示PPT。
4.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爱的人间》,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爱的人间》,教唱旋律和歌词。
重点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的高音部分,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等,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00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7e4b2a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课时:2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四季歌》的旋律与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四季歌》的旋律与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与旋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四季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二、新歌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与旋律。
2.教师一句一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与节奏。
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模仿教师的演唱技巧。
三、歌曲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错误,共同提高。
2.教师挑选优秀学生展示,给予表扬与鼓励。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四季歌》音频,让学生回顾歌曲的旋律与歌词。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熟练程度。
二、歌曲表演1.学生分组表演,展示自己的歌唱技巧。
2.教师挑选优秀学生进行点评,给予指导与建议。
三、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关于四季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提高音乐素养。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四季歌》。
2.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提出建议,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四季歌》的旋律与歌词,提高了音乐素养,对四季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四季歌》的旋律与歌词,并能够用适当的情感表现四季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感恩的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感恩的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0407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e.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感恩的心》教案一. 教材分析《感恩的心》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感恩的心态,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于歌曲的演唱和音乐的理解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深入理解和感恩的心态培养,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感恩的心》。
2.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2.对于歌曲中感恩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感恩的理解。
3.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乐教材和教学课件。
2.准备钢琴或其他乐器,用于伴奏教学。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感人的视频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感恩的思考,进而引入歌曲《感恩的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感恩的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和节奏。
可以分组进行练习,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可以使用录音机或音响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自我检查和提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感恩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或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表达感恩之情。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欣赏爱之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949e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7.png)
5.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合唱、合奏等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创造和文化理解能力,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律、和声和节奏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和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表达,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爱之梦》相关的问题,如旋律的特点、歌词的情感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爱之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歌感动,感受到爱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中爱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4)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对作曲家李斯特及其时代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多,难以将音乐作品放置于文化背景中进行深入理解。
举例:如何让学生理解李斯特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以及《爱之梦》在当时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示范演唱、互动讨论、小组合作、音乐游戏等,以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69d7926bd97f192279e9ef.png)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唱歌《爱的奉献》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3、唱歌《歌声与微笑》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合唱“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5分钟)(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1毕业歌|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1毕业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e85fe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0.png)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毕业歌》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他们在讨论歌曲情感和毕业典礼的意义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情感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讲授歌曲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音准和节奏上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我采取了示范、指导和反复练习的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这两个重点。对于音准和节奏的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掌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毕业歌》中表达的情感和其在毕业典礼上的意义。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通过集体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合唱时的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合唱表演的和谐统一。
举例解释:在歌曲学唱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毕业歌》的旋律,不出现跑调现象;在情感表达方面,学生需要理解歌词背后的情感意义,通过歌声传达出对母校的不舍和对老师的感谢;在乐理知识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识别并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关键音乐元素;在团队合作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合唱中与他人协调,保持声音的和谐。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毕业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感恩老师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过程与方法: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学会合唱《毕业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掌握《毕业歌》的歌词、旋律及基本节奏,了解毕业歌曲的特点;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参加毕业典礼合唱表演。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拉库卡拉查(教案)
![人教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拉库卡拉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19ba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5.png)
6. 音乐实践与创作:
- 实践:写出参与音乐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创作:介绍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7. 文化理解与认知:
- 墨西哥文化:简要介绍墨西哥的文化特色。
- 文化尊重:强调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8. 团队协作与交流:
- 协作:写出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本节课围绕墨西哥歌曲《拉库卡拉查》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歌曲《拉库卡拉查》的旋律和节奏: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受墨西哥音乐的特色。
2. 墨西哥音乐的特点:了解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3. 歌曲的歌词寓意:理解歌曲《拉库卡拉查》的歌词寓意,培养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意识。
(3)提问与解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教师提问,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内或学习小组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5)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与墨西哥音乐、舞蹈、绘画等相关的作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6)参加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与墨西哥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绘画展览等,以丰富自己的文化体验。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墨西哥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7)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等,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的人间》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的人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878b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11.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的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人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人间大爱的主题。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能体会到人间大爱的伟大和美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由于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爱的人间》,并理解歌曲的含义。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人间大爱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歌曲的含义,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是教学的难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演唱示范,然后学生跟随演唱。
2.使用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歌曲的含义。
3.运用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乐教材和教案。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录音。
3.准备歌词卡片,以便学生跟唱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温馨的歌曲,如《爱的奉献》,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歌曲《爱的人间》,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人间大爱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爱的人间》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内容。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高音部分。
对于唱得不够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拨弦波尔卡|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拨弦波尔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d2c5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d.png)
-强调倾听: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演奏,保持节奏一致;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集体练习,培养协作能力;
-适时调整: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调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拨弦波尔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欢快的舞曲,让你忍不住想跟着节奏跳起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拨弦波尔卡舞曲的奥秘。
(2)波尔卡舞曲的节奏感:波尔卡舞曲的节奏较为特殊,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并模仿波尔卡舞曲的节奏。
(3)团队协作:在集体合作演奏过程中,如何保持节奏一致、音量平衡是一个难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协调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
-针对拨弦乐器演奏技巧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拨弦波尔卡|人教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学习拨弦波尔卡舞曲,培养学生对音乐风格、旋律、节奏的敏感度,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教授拨弦乐器演奏技巧,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达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通过集体合作演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编表演中发挥想象,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造力。
5.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了解拨弦乐器在我国及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5480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6.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后被贝多芬谱曲成为《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是该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
这首歌曲以宏伟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热爱。
本课将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但同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欢乐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2.分析《欢乐颂》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形式。
3.学会演唱《欢乐颂》并用合适的情感去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内涵和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欢乐颂》的魅力。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分组练习演唱,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欢乐颂》乐谱。
2.音响设备:录音机、音响。
3.投影仪:用于展示《欢乐颂》的乐谱和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析《欢乐颂》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欢乐颂》的意义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欢乐颂》,并尝试分析其他音乐作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f6d8b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4.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五声音阶创作,旋律优美,歌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识谱、唱歌。
但是,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爱我中华》的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情感演唱。
3.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调,如滑音、颤音等。
2.重点:学会歌曲《爱我中华》,并能进行合唱。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版本的《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爱我中华》的曲谱、歌词。
2.教学音频:不同版本的《爱我中华》。
3.教学视频:关于民族音乐的纪录片或歌曲表演。
4.乐器: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特色音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爱我中华》的曲谱,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民族特色音调,如滑音、颤音等。
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唱,检验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蓝色的雅特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蓝色的雅特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3452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4.png)
5.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创作过程,尝试为歌曲编创简单的动作或伴奏。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蓝色的雅特朗》,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2.强化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和分声部演唱,锻炼学生对音乐节奏、音高的控制能力,提高音乐表演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歌曲情感的表达,对音乐意境的深入理解。
-简谱中较复杂的节奏型和音程辨识。
-合唱时各声部的协调与统一。
举例解释:
-在歌曲中,部分节奏和音高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如切分音、跳进音等。教师需要耐心指导,通过分解练习、慢速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歌曲情感的表达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新课讲授后的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确保他们的讨论能够紧扣教学目标。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304f2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a.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分享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教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二)探究学习,新课教授1.聆听音乐(1)初次聆听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2)再次聆听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以及人物的情感。
2.学习歌曲(1)教师弹琴,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f411d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c.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爱满人间教学内容: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研究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研究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二声部合唱2.“乐圣”XXX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感恩的心》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研究,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教学重点:把学生的感恩之情经由过程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二、欣赏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研究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节奏练3.唱旋律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研究手语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3.分组进行练。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帮忙纠正毛病。
增进进步。
四、全班独唱歌曲,结束课程第二课时2教学内容:1.复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歌曲《欢乐颂》教学目标: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愈加深刻的情绪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难点:赏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学生表演一边唱歌边作手语。
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研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81ac1aeaad1f346933f8f.png)
贝多芬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在世界交响音乐界,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著名作品有交响乐《英雄》(第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合唱》(第九交响曲,其中著名乐段《欢乐颂》在第四乐章),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幻想》,弦乐四重奏《大赋格》等。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四、拓展:
《爱心满天》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心满天》。
2.为歌曲创编手语动作。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柔美、和谐的声音齐唱《爱心满天》。
2.能较准确视唱《爱心满天》中的一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贯柔美,和谐的声音齐唱歌曲。
难点:较准确地视唱一段乐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听四首歌曲片段,说出歌名。
《欢乐颂》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体会博爱,自由,平等,友爱,勇敢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e0d7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节拍和音高等;2. 能力目标: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听辨能力和简单的合唱、合奏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课本、音乐乐曲、音乐器材;2. 教学工具:电视、录音机、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律动活动,如拍手、跳舞,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和感受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节拍和音高等,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3. 学习音乐基本要素: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详细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的概念、旋律的构成、节拍的分类和音高的区分等,并结合具体的音乐乐曲进行讲解和演示。
4. 合唱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合唱活动,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合奏活动: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本要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奏活动,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或者身体作为乐器进行合奏。
6. 音乐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选用合适的音符和节奏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素材和构思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音乐创作作品。
7.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音乐的基本要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掘和创造音乐的乐趣。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多的音乐鉴赏活动,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音乐活动和比赛,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音乐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音乐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二声部合唱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2.欣赏歌曲《欢乐颂》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教学重点: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教学过程:一 .导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二 .欣赏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2.节奏练习3.唱旋律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1. 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2. 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
促进提高。
四 .学生表演一边唱歌边作手语。
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
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3.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三.新歌教学【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二】反复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朗读歌词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三】学唱歌曲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四.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五.小结。
第二单元八音盒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一学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
适宜于演奏各种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
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
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
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欣赏《单簧管波尔卡》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
【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1.简单介绍波尔卡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
以男女对舞为主。
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最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平稳的气息,轻柔的音色演唱《蓝色的雅特朗》。
2.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3.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4.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激起学生对家乡亲人和家乡美景更深的爱恋。
教学重点: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蓝色的雅特朗》教学难点:能唱好倚音及切分音及附点八分音符并能积极参与二声部的合唱,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游戏节奏传递三.新课教学1.导入激趣2.音乐知识:八六拍子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八六拍的发声练习。
3.听赏范唱,感悟歌曲师:现在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用心去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速度是怎么样?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4.学唱歌曲⑴模唱⑵跟唱⑶突破难点附点八分音符⑷学习齐唱部分学生依琴轻声完整地练唱旋律⑸学唱歌词①朗读歌词②学生轻声跟唱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欣赏《快乐的农夫》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霍拉舞曲》,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 听《霍拉舞曲》1. 初步聆听,感受《霍拉舞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 比较【播放小提琴《霍拉舞曲》.木琴《霍拉舞曲》】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
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 介绍《霍拉舞曲》《霍拉舞曲》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作曲家迪尼库作于1906年。
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
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 再次整体聆听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5.总结通过《霍拉舞曲》,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
二.欣赏《喷泉》三.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康沃尔的早晨》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康沃尔的早晨》,了解其作者劳伦斯。
教学重难点:体会歌曲感情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 听《康沃尔的早晨》1. 初步聆听,感受《康沃尔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 交流3.介绍《康沃尔的早晨》如今的康沃尔已经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但当年却是地老天荒的蛮夷之地。
劳伦斯夫妇选择了大西洋岸边沼地上的一个小村落住了下来,自己种菜,勉强糊口。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泯灭劳伦斯的审美情趣:铺天盖地的紫红色石楠花丛与碧蓝的海水和浅绿的逶迤山影组成了粗犷妖艳的康沃尔景观,劳伦斯从这幅自然美景中获得了安慰和写作灵感。
他说他感到了康沃尔的某种魔力:这寂静的荒野,拍岸的狂涛,原始的处女地,让人想到伊甸园。
所以劳伦斯说,他在康沃尔有一种通灵的感觉。
4. 再次整体聆听再来仔细聆听,具体说说:乐曲好象描写了一个什么场面?你是怎么来欣赏的?5.总结第三单元环球风采教学目标:1.演唱歌曲;2.初步了解外国音乐风格;3.认识反复记号D.C. Fine教学重点:理解歌曲,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D.C.反复记号,并掌握它的用法。
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意大利民歌《卡普里岛》欣赏《羊肠小道》教学目标: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热情.爽朗的音乐风格;3.认识反复记号D.C. Fine教学重点:理解歌曲,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D.C.反复记号,并掌握它的用法。
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环球之旅,今天我们将去往我们此次环球之旅的第一站,意大利。
你们想去吗?【想】在来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多种形式搜集意大利的相关资料,那么接下来的我们就一同去意大利看一看,瞧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