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甲: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学会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创 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 学家的一大贡献,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
备课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理念、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 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 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形成教 学方案的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为何备
首先,备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备课是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 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备课是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 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
二、备课备什么
(一)、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
首先,读懂《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旧有教 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联系、区别及其主要突 破;了解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 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目标。 其次要把握好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在了解、理 解、运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进而使教学设计 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理念
(二)、“让每一堂课充满活力,让每一个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搭 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更好地激发 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理念
(三)、注重根据新课标设计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即明确教什么; 过程与方法的确定过程中,过程一定要具体化,方 法即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初步学会或学会 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即通过哪个环节的 设计可培养学生的什么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五、教学方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巩固提高 探究互动 课堂小结 例题讲解 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好的数学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 (1)应该是学生熟悉的;
(2)应该是简明的;
(3)应必然的引向数学的本质。
(二)、备教材
1.备选编意图 2.备知识结构 •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弄清教材编排形式、 体例、内容安排、练习设计及训练重点。 •第二,从内容入手,找准与学生旧有知识建立联 系的同化点。 •再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 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相应的联系,使 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并建立同化,轻松地 掌握新知识。
七年级上册《确定位置》
设计1:老师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可是我有问题 又想叫同学回答,你能否帮我设计一个简便的 方法来叫同学,以便大家都知道老师在叫谁。 设计2:为了使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更加简明, 我们可以规定列号a写在前面,排号b写在后面, 把它们记为(a ,b),如第二列,第三排的同 学记为(2,3)。
教师乙: 知识目标:1.经历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 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的认识; 2.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 一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技能目标:1.通过验证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数 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丰富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 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 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和经验。 情感目标: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从 中获得成功的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备教法
1.备问题情境
要不断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 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不断探索研究 和发现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 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被激活,能 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和责任感,并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 绪体验。
(五)、备教法
(六)作业设计
解决怎么强化、怎么提升问题,是教学必 要的辅助部分。 要求:作业设计合理;应配合阶段性训练 要点练习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或提升;意 图说明清楚。 类型:: 必做作业(巩固性作业)、选做 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
课例1 投影问题: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 口向正东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从该港口以12海里/ 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一小时后它们相距多远?学 生立即动手,画出了示意图,但又不知如何求出两船的 距离,其参与意识很快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课例2 教师:人类一直想弄清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 “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为此人类向宇宙 发出了许多信号,包括各种音乐、语言等。有数学家建 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因为他们认为宇宙 人一定认识这种“语言”。那么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二)探究互动
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 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 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 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教学目标
1、对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内容维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综合实践
三、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表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 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常采用结果性目标 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般较为明确,可测量、可评 价。
(五)、备教法
1.备问题情境 2.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3.备学习的反馈与控制 新课程的教学反馈活动中,教师更多的要考 虑如何通过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去激励学生的自信 心,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何通过真诚的、 真实的评价去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扭转学生的思 维偏转;如何通过阶梯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的思维 都处于“最佳发展区”,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检测 过程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通过合理的反馈与调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发展并获得最大程度 的提高。
(三)例题讲解
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 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四)练习反馈
在组织练习反馈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 基础性,使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新知识、巩固新 知识、运用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反映 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理念
(六)、注重学生差异
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 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 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应注重在教 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理念
(七)、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 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 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 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 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 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 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 等等微观问题。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 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 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 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 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 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 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 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 最主要的障碍点。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理念
(四)、注重对照新课标钻研教材
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 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 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 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 教学中。
二、新课程下的备课理念
(五)、注重预设与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新的目标往往会不断生成, 新的主题也会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在备课时不断 调整,不断生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要具体、明确。确立的依据 分析合理、科学,阐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 标、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的确定 一般地,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 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 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2.教学难点的设计 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 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六)、备教学分析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 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 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 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 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 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 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 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1.备问题情境
2.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通过积极的思维形成一个计划,其目的是为了 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确立一种方向感和自信心。 •其次要提前预设问题,即一旦学生出现“跑题”或 “调侃”后由传统的断然否定向积极引导转变的紧 急预案。 •再次,要做必要的教学用具或材料准备,以便通过 详实的资料佐证自己苍白的语言所无法弥补的知识 缺陷。
(二)、备教材
1.备选编意图 2.备知识结构 3.备知识整合 •首先,按照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 学内容。 •其次,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 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 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 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
•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 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 料。
(五)课堂小结
设计课堂小结要注意以下原则:
(1)精要性原则: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 节课的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引导性原则: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课堂小结的 最大作用; (3)激励性原则:把学生引向新的目标,鼓励 学生开展归纳和概括过尝试和探究,把本节课 的内容延伸到课外,
(四)、备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 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 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 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 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 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 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 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二)、备教材
1.备选编意图 • 首先,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 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
•其次,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 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标,确 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思考如何来突破重点,如 何有效的分解难点,在备课时要简要说明突破重点, 分解难点的策略,这样在备课和上课时,才会手中有 “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