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

合集下载

大脑脚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改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

大脑脚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改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

大脑脚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改善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效果李建宇;任志伟;郭松;李勇杰【摘要】目的探讨大脑脚间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大脑脚间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治疗3例药物难治性冻结步态帕金森病患者.其中2例患者采用双侧大脑脚间核DBS,1例患者采用单侧大脑脚间核联合对侧丘脑底核DBS.采用UPDRSⅢ(27~30项)对患者的轴线症状进行评分,评估效果.结果术后2例双侧DBS术的患者改善率为63.6%和66.7%;单侧DBS术患者的改善率为57.1%.3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大脑脚间核DBS术对药物难治性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dunculopontine nucleus ( PPN ) stimulation in Parkinson disease .Methods Thre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complicated by severe gait freezing ,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frequently falls ( all persisting even while the patient was on medication ) .Two patients received bilateral stimulation without costimulation of other brain targets and one received unilateral stimulation with contra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 STN) stimulation.Results The primary outcom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stimulation .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Ⅲ(27 ~30 items) improvement rate are 63.6%,66.7%(bila teral stimulation) and 57.1%(unilateral stimulation) 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permanent 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Stimulation of PPN may be beneficial for the subgroup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who experience severe gait freezing and postural instability with frequently falls ,which persist even while on medication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4)005【总页数】3页(P382-384)【关键词】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大脑脚间核;脑深部电刺激【作者】李建宇;任志伟;郭松;李勇杰【作者单位】1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1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1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10053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北京市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05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us,GPi)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规靶点已为广泛接受。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

2020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解读2012年第一版《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发布,对于规范我国DBS的手术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更新,人们对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于2020年发布。

此版共识是在国家“十三五”课题支持下,由27所医院、5大领域、39位专家共同完成,与旧版相比,新版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前沿。

共识正文分为四部分:患者选择:更精准、更科学、更人性化;手术治疗:步骤描述更详细具体,增加靶点选择指导;术后管理:涉及药物、程控、康复、护理及患者教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增加对DBS相关并发症预防、处理的建议,包括手术、硬件、刺激相关并发症。

此外,第二版专家共识包含3个附录:附录1术前评估:详细介绍评估内容及应用量表,涉及左旋多巴反应性评测、头颅结构的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障碍的整体评估、Hoehn-Yahr分期、运动并发症评估、认知功能评测、神经心理评估、自主神经功能评测、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服药情况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换算等;附录2手术步骤和靶点精准定位:对术前准备阶段、电极植入阶段、植入延伸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及靶点坐标的影像学定位、入颅点及植入电极的角度轨迹、MER辅助靶点功能定位进行详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外科进行手术;附录3术后药物管理:包括DBS术后不同阶段的药物治疗建议、DBS术后药物治疗与程控关系、DBS术后药物调整次序和原则。

手术治疗1. 手术团队新版专家共识阐述了建立团队的必要性,在神经内外科、心理科和精神科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复科、影像科和麻醉科(必要时)。

(1)为了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

(2)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包括内科、心理科、精神科、康复科、影像科及麻醉科医生或相关技术人员等。

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分析

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分析

3
阐述脑深部电刺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 要作用。
脑深部电刺激术简介
定义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一种通过 植入电极对大脑深部特定核团进 行电刺激的治疗方法。
原理
通过植入颅内的电极,传递微弱 的高频电脉冲,刺激大脑深部特 定核团,进而调节异常的大脑神 经环路,达到治疗目的。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瞳孔、肌力等神 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脑梗死等。
确保患者呼吸、循环稳定,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预防感染等。
伤口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降低 感染风险。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训 练计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长期随访计划制定
手术风险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神经外科手术具有较高风险,需 要精细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手术入路及解剖结构
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部位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 入路,如经额入路、经颞入路、枕下入路等 。
解剖结构
熟悉颅内外动脉、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的解剖位 置和毗邻关系,避免术中误伤。
术前评估
确保手术适用于符合特定标准的患者,以降 低手术风险。
加强术中监测
运用先进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确保电极 放置的准确性和手术安全性。
完善术前评估
通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多学科会诊,确保手 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术后随访与调整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反 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顾,共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06
总结与展望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前景

DBS介绍

DBS介绍
– 强迫症(obsession) FDA (HDE*) 2009
HDE: 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 (人道主义装置豁免), 即允许生产商提供 比一般设备上市前相对较少的临床资料, 以加速该产品的上市销售
DBS在中国的发展
1998年在我国首次应用 目前在国内开展的病症主要有:
扭转痉挛、舞蹈病、痉挛性斜颈、抽动秽语综合症
癫痫 顽固性疼痛: 癌性痛、内脏痛、幻肢痛 精神病: 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厌食症 戒毒 其它: 微小意识状态、阿尔兹海默病、肥胖……
2000s
• 全球超过75000名患者接受 DBS治疗
• 中国超过3000名患者接受 DBS治疗
DBS治疗迅猛发展
DBS获FDA批准治疗的病症
–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 FDA 1997
–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 FDA 2002
–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FDA (HDE*) 2003
30
–49%**
20
10
n=49 n=43 n=40 n=39
0
术前
1
3
5
手术后年份
DBS的安全性
DBS治疗的副作用
– 通常都是短暂的 – 大多能通过非侵袭性的调整加以消除或者减弱
绝大多数病人都能迅速恢复
手术风险和其它立体定向手术类似 (1−3%)
– 颅内血肿 – 颅内、伤口感染 – 电极偏差、移位,导线折断
立体定向头架
手术计划系统
术中电生理记录系统
术中C形臂
立体定向头架
Leksell
头架MRI定位框
头架中点坐标为(X/Y/Z=100/100/100)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几个常见误区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几个常见误区

帕金森病在几十年前还被划归为临床少见病,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延长,帕金森病作为老年疾病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

它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类疾病,因为脑干黑质内铁蛋白沉积而导致细胞进行性凋亡,多巴胺分泌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网络功能失调。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还伴有药物相关副作用,生活质量低下。

对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干预,能显著改善病患的相关临床症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安全性强,有效性高,治疗方式可逆,是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必要手段。

了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它的病理基础是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神经元从黑质向纹状体传递信号,控制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然而,帕金森病患者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损害,导致多巴胺水平降低,从而影响了身体的运动控制。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特征脑深部电刺激(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在人体大脑特定核团或区域植入刺激电极,利用局部脉冲刺激调节大脑网络信息传递而影响部分核团或传导束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治疗方式。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已然存在数十年,一般被用作处理运动障碍性疾病,比如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DBS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定位。

手术前,医生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确定患者大脑的特定区域。

2.植入电极。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头部开一个小洞,然后将电极插入大脑深处的目标区域。

3.外部调节器。

电极通过一根导线与外部植入的调节器相连,医生可以通过调节器来调整电极的电刺激强度、频率等参数。

4.调试。

在手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医生会对调节器进行调试,找到最适合患者的电刺激参数。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的误区误区一:等我实在受不了了,才需要做这种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问题【72页】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相关问题【72页】

DBS疗效肯定、不肯定、无效的征候群 2 DBS疗效不肯定的症状
肌张力障碍性峰剂量异动 多巴无反应性吞咽障碍 多巴无反应性构音障碍 性问题 尿失禁、便秘 认知障碍 抑郁和精神失常 睡眠障碍
DBS疗效肯定、不肯定、无效的征候群 3 DBS无效的症状
多巴无反应性跌倒 体位性低血压 体温调节障碍 脂溢性皮炎 REM-相关的行为障碍 开期躯干症状(瑞典)
性欲亢进
左旋多巴或者多巴受体激动剂可导致部 分患者性欲亢进。DBS可降低上述药物的 剂量从而被认为是可以改善症状。 但有报道性欲亢进也可能是DBS的并发症 之一。
痴呆
痴呆通常被认为是DBS的禁忌症。DBS后 痴呆过程尚无研究报道,由于排除痴呆 的方法非常粗糙因此没有术前认知状态 的详细评估。由于多个针道要通过大脑 皮层加重认知障碍的恶化。 对照研究显示双侧的STN-DBS也不会产 生全面的认知水平下降,但可能对词语 流畅性有选择性影响
机制
研究表明STNs和GPi的过度兴奋与PD的运动迟缓、僵直 和震颤密切相关. 由于DBS产生的效果与在同一靶点造成损毁灶的效果类 似,因此推测DBS对电刺激区产生抑制作用——高频率 DBS(100Hz以上)抑制或者破坏病理性输出机制。HF 的DBS能激发受刺激区域神经元输出,但高度的兴奋状 态破坏了病理状态下神经元和神经通路的“正常”功 能。
年龄
几乎所有的DBS临床研究都设定了入组患 者的年龄上限. 对于年龄75岁以上、对左旋多巴敏感、 有严重的运动并发症、精神状态正常的 患者能否行DBS尚需要深入研究。
抗PD药物治疗无效是DBS禁忌症
上述原则被广泛认可,但抗PD药物治疗 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对于少动,左旋多巴的剂量必须足量, 其治疗反应可能持续时间很短(数分钟 到几个小时)。确定对左旋多巴无反应 的少动不支持PD的诊断

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应用

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应用

脑深部电刺激的临床应用作者:张宪雨朱兰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09-02随着神经电生理技术、微电极技术、核磁共振或计算机断层扫瞄等显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逐渐取代毁损术成为某些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DBS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某一个特殊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

现在,DBS技术在临床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现就神经的电刺激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 运动障碍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现在已成为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对一些症状比较明显、药物难以见效的难治性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等肌张力障碍及多发性硬化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后,一般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帕金森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STN作为刺激的靶点[1],其机制是通过刺激丘脑底核降低其过度激活,使丘脑底核至黑质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减少,引起黑质-纹状体通路兴奋性减弱,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Benabid等[2]通过260份调查表调查了采用STN作为靶点的患者,结果显示高频刺激有稳定的疗效,虽然可能有短暂的精神紊乱,但长期观察没有认知缺损,副作用少或轻微,死亡率十分低。

除STN外,Benabid等[3]跟踪调查了117例慢性电刺激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 intermediate nucleus,Vim)的病人,39%的病人经治疗一侧震颤消失,50%接近完全消失,88%的病人疗效甚佳,随访调查发现最长的有效期可达到8年。

另外,研究发现长期电刺激Gpi患者症状也能获得改善。

用于治疗原发性震颤的慢性电刺激Vim是丘脑切除术的替代疗法,但由于副作用较后者少,慢性电刺激Vim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震颤的一个有效方法[4]。

脑深部电刺激术及患者健康教育

脑深部电刺激术及患者健康教育

(六)DBS缺点
➢ 并发症:
植入部位疼痛、愈合不足或感染 植入部位的皮肤磨损,导致感染或形成疤痕
电极或延长线可能移动
过敏反应、排斥反应 设备部件的损坏可导致组织损伤
三、DBS系统组成
➢ 体内植入部分
➢ 体外控制部分
体内植入部分
➢ 刺激脉冲发生器(impulse generator,IPG) ➢ 导线 ➢ 刺激电极 ➢ 延伸导线
(一)DBS发展及状
➢ 国外开展近60年。国内1998年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医生首次开始应用。
➢ 清华大学成功研制了脑起搏器,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我国是全球第二个能够研制生产脑起搏器的国家。
(二)手术类型
➢ 单侧电极植入:控制对侧肢体的症状 ➢ 双侧电极植入:可控制双侧肢体的症状
单侧电极植入
双侧电极植入
(三)DBS治疗的疾病
➢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D) ➢ 原发性震颤 ➢ 运动障碍疾病:肌张力障碍等
➢ 慢性顽固性疼痛、癫痫
➢ 精神疾患:抑郁等
(四)DBS对PD的疗效
➢ DBS可改善PD的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对震颤、强直、
迟缓改善较好;对中轴症状(语言、吞咽、步态、姿势 稳定性)改善率相对较低。
2.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改 换药物。
(二)日常生活指导
3.随身带“识别卡”。
该卡有患者佩戴的脉冲发生器的基本情况,以及责任医师的 信息。发生意外时,这张卡会提示医护人员患者体内植有器 械;向安检人员出示该卡,可以避开机场等的安检门或扫描 装置。
患者识别卡
(三)DBS装置相关教育
脉冲发生器
(impulse generator,IPG)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相关问题解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癫痫药物的不断更新,多数癫痫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患者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而选择外科开颅手术。

而有一些患者不适合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如致痫灶位于大脑重要功能区、多灶性癫痫、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在这些情况下神经电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迷走神经刺激术等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1973年Cooper等最早将DBS用于癫痫治疗的探索,在随后的几十年,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DBS在动物模型及临床实验中均有控制难治性癫痫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的一些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刺激脑深部结构中的一些靶点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最近的研究关注于直接刺激致痫区,结果表明,直接刺激致痫区后发作间期的癫痫样电活动以及癫痫发作频率也减少。

DBS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脑深部组织,通过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调节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相对安全、可调控、对神经的损伤可逆等特点,但至今DBS控制癫痫发作的机制仍不明确,另外最佳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尚有争议。

由于DBS治疗癫痫的病例较少,各癫痫中心有关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的报道也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DBS可以减少部分患者的癫痫发作。

1.DBS控制癫痫发作的脑网络机制癫痫发作的起始和扩散与脑网络中的一些环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Papez环路包括海马一乳头体一丘脑前核—扣带回一海马,与颞叶癫痫的起始和扩散相关。

皮质—丘脑网络涉及颞叶癫痫的发作,并且与失神性癫痫发作也有着密切关系。

虽然DBS控制癫痫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也与Papez环路、皮质一丘脑网络密切相关。

已知的大多数靶点位于这些环路中,如海马、丘脑前核等,而DBS可通过电刺激调控某一局限区域的脑组织,从而调节环路中的其他结构甚至更广泛区域神经元的功能,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或者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达到减少癫痫发作的目的。

全麻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ROSA-DBS)

全麻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ROSA-DBS)
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监测手段
常规监护 ECG+BP 体温+SPO2 有条件额外 +IBP+BIS
术前准备
诱导前 环甲膜穿刺 头皮切口+ 头架固定针处 Lido局部麻醉
非术中唤醒的全身麻醉
术前评估
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检测手段
常规监护 ECG+BP 体温+SPO2 有条件额外 IBP+BIS
样本量不够大,有待这一方面进一步的观察。
ROSA系统是法国可将 手术计划系统、导件系
统整合于一体的新一
ROSA
Medtech公司研发的, 航功能、器械定位和软 代手术机器人
可快捷、精确 、安全进行D
BS手术
降低对医师安 装头架的技术 要求,减少因 安装头架导致
的误差
参照CTA进行手 术路径个性化设 置,不再局限于 传统入路,有助 于避开血管和重
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
仪器 设备 诱导/急救药物 急救设备
非术中唤醒的全身麻醉-术前准备
非术中唤醒的全身麻醉-术前准备
术前宣教
除颤仪术前检验
动脉穿刺
非术中唤醒的全身麻醉-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
镇痛药 镇静药 肌松药 止吐药 抗胆碱药
可视气管插管
术中维持
七氟烷 瑞芬太尼
术后观察
常规术后随访 对症治疗相关
并发症
2015年 逐步积累技术经验
59-82例 73-88例
2016年 我院引进ROSA
2017年 被授权成为亚太区域唯一的ROSA辅助 DBS手术培训基地
2018年 全面开展全身麻醉下ROSA-DBS手术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

此疗法1998年在我国首次使用,至今已十余年.DBS疗法明显地改善了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需要接受DBS疗法的患者将进一步增加。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DBS疗法的适应证和流程,以及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合作,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一、DBS团队通常国外PD患者的DBS转诊由神经内科医生或内科医生实施。

我国目前大部分接受DBS疗法的PD患者是直接去有DBS手术能力的医院就诊,而不是由神经内科医生推荐。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DBS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团队至少由神经内、外科医生组成,必要时还应有内科、心理科及精神科医生加入。

DBS团队的作用是针对患者个体判断是否适合手术、手术的风险与近远期疗效、以及确定最佳手术靶点(如果进行手术)。

二、DBS疗法的适应证1.原发性PD。

2.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

3.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影响生活质量。

4.除外痴呆和严重的精神疾病。

三、患者选择DBS团队通常采用他们认为最佳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

大多数中心都以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反应性和MRI检查作为临床评估的必要标准。

鉴于我国现状,对有DBS疗法意向的患者首先应确定诊断,符合适应证者需进行系列评估。

病程也是决定是否手术的指标之一。

由于PD早期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故不建议患者早期接受DBS疗法。

另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如多系统萎缩(40%)、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0%)等在疾病早期,症状与PD相似,且对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也可良好,也是不建议过早接受DBS疗法。

1.诊断:(1)符合英国PD协会脑库(United Kingdom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原发性PD或中国原发性PD诊断标准;(2)遗传性PD或各种基因型PD,只要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也可手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杨正明;陈坚;雷霆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0(5)2
【摘要】自1947年Spiegel等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PD)的治疗以来,该技术经历了从兴盛~衰退~再兴盛的历史发展过程。

其衰退的原因是由于70年代L-多巴等抗PD药物的应用,使该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改善。

但遗憾的是长期应用抗PD药物会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并且长期应用抗PD药物后其疗效也逐年减退,即产生耐药性。

对这些不能耐受药物或产生耐药性的PD患者,应重新考虑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总页数】2页(P70-71)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技术
【作者】杨正明;陈坚;雷霆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
【相关文献】
1.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J], 李立宏;高国栋;王学廉
2.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1例报告 [J], 赵长地;薛健
3.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适宜技术——《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
法专家共识》解读 [J], 高国栋; 王学廉; 李楠
4.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适宜技术——《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解读 [J], 高国栋; 王学廉; 李楠
5.人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价值 [J], 张满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DBS产品知识的提问

对DBS产品知识的提问

对DBS产品知识的提问1.什么是DBS戒除药物成瘾?答:DBS指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由“电极、延伸导线、脉冲发生器”三部分组成,是20世纪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工作原理是由神经外科医师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DBS电极精准地植入到大脑内与疾病相关部位,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射电脉冲,对大脑深部的神经元功能进行调节。

DBS是人类首次将“电”作为一种干预措施,直接作用于大脑深部的神经元。

它的出现,为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DBS最早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如帕金森病,目前在临床应用上已经非常成熟,每年全球有数万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

而DBS戒除成瘾就是将DBS电极植入到大脑内与成瘾相关的部位,通过电刺激调节这些部位的神经元功能,降低其对成瘾药物的渴求,从根本上实现戒除药物成瘾的目的。

2.经过DBS植入后,能彻底去除药物成瘾吗?答:成瘾药物给人带来的瘾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瘾,即躯体依赖;一种是心理上的瘾,即心理依赖,也叫“心瘾”。

正是由于“心瘾”的强烈作用和长期存在,才导致成瘾难以戒除。

对于躯体依赖,目前有比较完备的药物治疗方案;而对于“心瘾”,传统疗法疗效不佳。

植入DBS后,医生会对刺激参数进行设定和调节,如同拿遥控器对空调的温度进行调节一样,可以调大、调小治疗参数。

在达到一定的刺激参数时,病人的“心瘾”会明显降低;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瘾”会逐渐消失,患者大脑由于成瘾药物长期刺激产生的病态变化也可以基本恢复,并可以完全回归正常的生活。

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电刺激的反应不一样,因此,每个人都需要自身特异性的刺激参数。

医生会为每位患者设定个体化的刺激参数,以实现降低并彻底戒除药物成瘾的目的,这需要一个“调节-适应-再调节”的过程。

3. DBS戒除药物成瘾有什么副作用吗?答:DBS戒除药物成瘾,要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植入脑起搏器。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核心步骤是将两根直径为1.27mm的电极精准地植入到大脑特定的位置。

脑深部电刺激ppt课件

脑深部电刺激ppt课件
1. Charles PD et al, 2002
L-DA 试验:预估手术效果
DBS治疗效果好的运动症状 • 剂末运动不能和药效缩短 • 药物峰值浓度药效理想但药效很快消退 • 药物峰值浓度药效理想但出现不能预料的
关期 • 开关现象 • 对多巴治疗有反应的冻结现象 • 关期异动症;双相异动症 • 药物达到峰值浓度时,出现舞蹈样异动
脑深部电刺激 病人选择
成功DBS治疗的关键
1. 正确的病人选择 2. 精确的DBS系统植入 3. 最佳的病人管理:
——最佳的脑起搏器程控 ——与DBS相配合的药物调整 ——手术副作用控制 ——病人教育和支持
正确进行病人选择的重要性
• 只有正确的病人选择才能保证DBS治疗的最佳效果 • 既往的经验也证实,只有选择好的病人,才有可能有
DBS治疗效果不确定的症状 • 对左旋多巴没有反应的吞咽困难 • 对左旋多巴没有反应的发音困难 • 性欲问题 • 便秘;尿失禁 • 认知障碍;抑郁;精神病 • 睡眠障碍
DBS患者评估流程图
发病5年以上考虑进行手术
对L-dopa反应
临床症状
MRI检查
不符合PD标准
符合PD的诊断标准
认知 痴呆 抑郁等
• 尽管采取一种或者多种治疗措施,病人仍有长期应用L-dopa的运 动并发症 – 病人处于严重的“关”阶段,或者异动症阶段。 – UPDRS运动评分(III)< 30分 – 至少一个肢体出现严重的异动,即UPDRS (IV) – 或者至少一个肢体有明显的震颤,UPDRS (III)的运动评 分的第20和21项
X 帕金森患者:
• 对左旋多巴无反应或反应不良 • 继发性帕金森并或帕金森综合症 • “开”期状态不佳
X 明显的认知障碍

DBS介绍

DBS介绍
Motor / Encoder Motor power
PC MCIA
PC MCIA
Motor / Encoder
Optical Loop
Ground
Mouse Laptop power
LP Power
1. 笔记本电脑与电源
2. 电源接口
3. 鼠标
4. 马达(动力)和解码器
Buttons match colors on screen for function
DBS治疗减少了PD患者症状的波动
异动 “开”期 “关”期
术前 术后
DBS治疗能够长期减少PD患者左旋多巴的服用当量
左旋多巴服用当量 (mg)
1500 1000 500
0
1409
–63%*
518*
n=49
术前
n=43 n=40 n=39
1
3
5
手术后年份
DBS治疗明显改善PD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UPRDS II评分
立体定向头架
手术计划系统
术中电生理记录系统
术中C形臂
立体定向头架
Leksell
头架MRI定位框
头架中点坐标为(X/Y/Z=100/100/100)
直角线性坐标的原点在基环之外,位置在右后外上方。基环上坐标刻度均为正值。 好处:很容易分清左右侧。
Leadpoint™微电极记录系统
Power Switch
扭转痉挛、舞蹈病、痉挛性斜颈、抽动秽语综合症
癫痫 顽固性疼痛: 癌性痛、内脏痛、幻肢痛 精神病: 强迫症、躁狂症、焦虑症、抑郁症、厌食症 戒毒 其它: 微小意识状态、阿尔兹海默病、肥胖……
深部脑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DBS脑深部电刺激 ppt课件

DBS脑深部电刺激 ppt课件

Essential Tremor DBS脑深部电刺激
RISKS
Adverse effects
Risks associated with DBS placement may include:
l Allergic reaction l Difficulty concentrating l Dizziness
• Dystonia (肌张力障碍) • Essential tremor (特发性震颤) • Chronic pain (慢性痛)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性精神障碍) • Major depression (重度抑郁)
Chronic Pain
Dystonia
DBS脑深部电刺激
Selena 3062011010
l Pacemaker (起搏器)
VOCABULARY l Electrode (电极) l Neurostimulator (神经刺激器)
LIST
l Local anesthesia [,ænəs‘θiʒə] (局部麻醉)
l General anesthesia (全身麻醉)
DBS脑深部电刺激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s a surgical treatment in which a device called a neurostimulator delivers tiny electrical signals to the areas of the brain that control movement.
APPLICATION
RISKS
DBS脑深部电刺激
COMPONENT
DB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

标 及 进针 角度 。S TN靶 点 的解 剖 位 置为 x=1 l ~1 3, 及吞 咽困难 、行走 不稳等 中轴症 状较 术 前有一 定改善 。
P DR S运动 评 分和 日常 生龋 能力评 分均 显著 Y 一2 ~一 3 , z 一4 ~一 6 。患者 在 局麻下 冠状 缝 前,中线旁 术前 术后 U
维普资讯

m …
f % …

专题I 神经 科)
李立宏 高国栋 王学廉
射 心
垒 军 i 敏 创 神 经 外 科 叽 . 翦 四 军 医 大 学 唐 都 医 院神 经 外 科 ( 西安7 1 0 0 3 g )
内存提 要: 目的 研究 脑深部 电刺激 ( D BS )冶疗帕 金森病的 手术 方法和疗 效。 方法 刘具有 双侧症状 的 4 6例原发 性帕 金森病 患者 进行 同期双侧丘 脑底核 ( S T N) 电刺 激术治疗 , 采用 MR I 扫描结 合术 ・ 斗 | 微 电极记录 技术 进 行靶点 定位 ,术 前 、术后 U P DR S运动 评分评价 手术疗 效。 结果 全 部4 6 例 帕金森 病患者 术后震 颤 、 僵直 及行 动迟缓 均有 不同程度改 善 ,U P D RS 评分 “ 关”状态平 均改蒋率 为 6 3 5 % “ 开 状 态平均 改善 率为2 6 . 4 %。术后随访 1 年症状 仍有持 续性 改善 。未发 现任何严 重永久 性并 发症 。 结论 脑深 部 电刺激 术可 明显改 善帕金 森病的 主要症状 是 E t 前治疗 帕金森 病的 最佳方 法。
表1 ) 。3 8例 患者 服药 量较 术前有 较大幅 度下 降 3 5 c m 切开头皮 , 钻孔。 应 用美 国F HC公 司生 产的微 电 下降 (

深部脑电刺激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深部脑电刺激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深部脑电刺激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程龙综述牟青春审校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海南海口570300【摘要】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曾患脑卒中的患者往往会有严重残疾等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受损,这与持续的适应不良反应和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来辅助现有的治疗方法。

深部脑电刺激(DBS)是一种被广泛认可且安全的神经调控技术,它将刺激电极植入脑实质,并连接到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以便将电脉冲传递到目标大脑结构,为患者康复带来了希望。

DBS 具有选择性好、创口小、安全、直接等特点,对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巨大潜力。

未来临床通过规范化的多中心试验,进一步完善DBS 具体实施标准和参数,将更好地满足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康复治疗的需求。

【关键词】深部脑电刺激;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4)08—1200—04Research progres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equelae.CHENG Long,MOU Qing-chun.Clinical College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Haikou 570300,Hainan,CHINA【Abstract 】Stroke is a disease caused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which causes the interruption or reduction ofblood supply to the brain,resulting in ischemia,hypoxia,and dysfunction of brain tissue.Stroke is a serious disease,and patients who have suffered from stroke often have sequelae such as severe disability,leading to impaired quality of life,which is related to persistent maladaptive reactions and persistent neurological deficit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new treatment options to add to existing treatment methods.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is a widely recognized and safe neuromodulation technology.It requires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ion electrodes into the brain parenchyma and connec-tion to an implantable pulse generator (IPG)in order to deliver electrical pulses to the target brain structure,which brings hope to these patients.DB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selectivity,small incision,safety,directness and so on,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In the future,through standardized multi-center trials,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andards and parameters of DBS will be further improved,which will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uch as motor dysfunction.【Key word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roke sequelae;Rehabilitation 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综述·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4.08.0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项目(编号:82360366);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824RC546);海南省人民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530工程面上项目(编号:2022MSXM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3A151501296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患者接受DBS治疗的标准*
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 对左旋多巴曾有良好反应,且保持至目前 出现药物调整无法控制的严重症状 运动波动和/或严重异动症 认知能力正常(无痴呆) 合理的手术期望值和良好的家庭支持条件 可进行神经刺激器程控
*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不适合接受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标准 (1)
X 帕金森患者:
– 手术能够缓解的症状是否是引起病人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 确认其他可能的引起功能障碍的原因 – 预估手术缓解主要症状的可能性 – 估计个体可能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 建立不同水平的手术能达到的功能康复的目标 – 病人对于手术的期望值
• 年轻患者出现轻度运动波动,影响其工作的可以考虑相对较早 年轻患者出现轻度运动波动, 期接受手术治疗
UPDRS Hoehn & Yahr Single-dose L-dopa Test Hand/ arm X 2 Walk X 2 Dyskinesia/ Dystonia RS
CAPSIT-PD Cor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G-L Defer, et al. Mov Disor 1999;14(4):572-584
• 接受左旋多巴疗法4-6年(帕金森病)
– >40%的患者出现运动波动症状1 – >40%的患者出现异动症1

接受左旋多巴疗法10年后(帕金森病)
– >80%的患者出现运动并发症
1. Ahlskog JE et al, 2001 2. Hubble JP et al, 1989
当疾病症状已非单纯药物可以控制时,应当考虑 接受DBS手术治疗
认知测试 认知测试
MRI T-1 3D
临床教育
临床评估 没有变化的药物治疗
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 6月 月
临床评估 12月 月
临床评估 24 月
-3 月
如果药物调整
DBS治疗 DBS治疗
CAPSIT-PD Cor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G-L Defer, et al. Mov Disor 1999;14(4):572-584
• 对左旋多巴无反应或反应不良 • 继发性帕金森并或帕金森综合症 • “开”期状态不佳
X 明显的认知障碍
Mattis痴呆量表
X 无法治疗的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病 X 不愿或无法配合手术的进行 X 不愿或无法配合术后随访
*Product technical manual must be reviewed prior to use for detailed disclosure.
不适合接受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标准(2)
X 整体健康状况不佳 X 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大
X X X X 脑损伤 严重脑萎缩 凝血病 无法控制的高血压
X 需接受透热疗法 X 禁忌症:
X X X X 糖尿病 免疫抑制 已植入心脏起搏器 需反复进行MRI
*Product technical manual must be reviewed prior to use for detailed disclosure.
1. Charles PD et al, 2002
试验: L-DA 试验:预估手术效果
DBS治疗效果好的运动症状 DBS治疗效果好的运动症状 • • • • • • • 剂末运动不能和药效缩短 药物峰值浓度药效理想但药效很快消退 药物峰值浓度药效理想但出现不能预料的 关期 开关现象 对多巴治疗有反应的冻结现象 关期异动症;双相异动症 药物达到峰值浓度时,出现舞蹈样异动 DBS治疗效果不确定的症状 DBS治疗效果不确定的症状 • • • • • • 对左旋多巴没有反应的吞咽困难 对左旋多巴没有反应的发音困难 性欲问题 便秘;尿失禁 认知障碍;抑郁;精神病 睡眠障碍
原发性帕金森病是DBS治疗前提
• 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是接受DBS治疗最重要的前提 • UK脑库的诊断标准
– >帕金森病的症状诊断 – >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 – >帕金森病的支持性诊断标准
1. Ahlskog JE et al, 2001 2. Hubble JP et al, 1989
当疾病症状已非单纯药物可以控制时,应当考虑 接受DBS手术治疗
• “严重的运动障碍症状”
– 一天3或3小时以上 一天3
– 不满意 症状控制 – 左旋多巴所致“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
• “关” 期 伴随严重的 运动症状 和/或 • “开” 期伴 异动症
当疾病症状已非单纯药物可以控制时,应当考虑 接受DBS手术治疗
• “抗帕金森病药物优化调整后”
– 5次或以上/日 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 次或以上/ – 服药种类 (3种或3种以上) – 服用 COMT 抑制剂 – 无法忍受药物的副作用 副作用
DBS患者评估流程图 DBS患者评估流程图
发病5 发病5年以上考虑进行手术
对L-dopa反应 反应
临床症状
MRI检查 检查
不符合PD标准 不符合PD标准 PD
符合PD的诊断标准 符合PD的诊断标准 PD
认知 痴呆 抑郁等
排除手术候选人 认知测试
最佳的药物调整
MRI T-2 MRI T-1 3D MRI T-1 3D
脑深部电刺激 病人选择
成功DBS治疗的关键
1. 正确的病人选择 2. 精确的DBS系统植入 3. 最佳的病人管理: ——最佳的脑起搏器程控 ——与DBS相配合的药物调整 ——手术副作用控制 ——病人教育和支持
正确进行病人选择的重要性
• 只有正确的病人选择才能保证DBS治疗的最佳效果 • 既往的经验也证实,只有选择好的病人,才有可能有 好的治疗效果。
病程长短直接影响到DBS治疗的疗效
100%
DBS期望 DBS期望 治疗时机
50%
DBS现行 DBS现行 治疗时机
55岁以上人群 岁以上人群 1.7%的发病率 1.7%的发病率
出现临床症状
20%
0%
没有临床症状
I
II
III IV
V
患者症状的状态 (Hoehn & Yahr)
患者的年龄
Adapted from E. Mora presentation
左旋多巴冲击试验
• • • • • • • 有效帕金森病患者术前评估 以左旋多巴替代多巴胺激动剂3 以左旋多巴替代多巴胺激动剂3-5天 手术前一晚停止服用抗帕金森药物(使患者处于“ 期状态) 手术前一晚停止服用抗帕金森药物(使患者处于“关”期状态) 第二天上午进行帕金森症状评估 按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要求给药 在最佳“ 在最佳“开”期状态进行帕金森病症状评估 术前“ 期评估:UPDRS运动评分至少改善 运动评分至少改善30% 术前“开/关”期评估:UPDRS运动评分至少改善30%
患者年龄轻、病程短对DBS治疗效果好
患者年龄轻的患者,其 DBS治疗后的效果较年 龄大的好。 病程短的患者,其DBS 治疗效果较病程长的患 者好
选择病人的方法
• 预期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是帕金森病的症状必须对左旋多 预期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是帕金森病的症状必须对左旋多 巴敏感 – 采用左旋多巴试验(超域值剂量)观察症状的改善而预期手 术的疗效 • 尽管 尽管采取一种或者多种治疗措施,病人仍有长期应用L-dopa的运 一种或者多种治疗措施, 一种或者多种治疗措施 病人仍有长期应用L dopa的运 动并发症 – 病人处于严重的“关”阶段,或者异动症阶段。 – UPDRS运动评分(III)< 30分 – 至少一个肢体出现严重的异动,即UPDRS (IV) – 或者至少一个肢体有明显的震颤,UPDRS (III)的运动评 分的第20和21项 • 神经外科手术风险和禁忌症 – 需要衡量病人目前的功能和手术治疗的利弊
DBS 手术时机
• • • • 没有很多的资料论述理想的手术时机 目前多数是比较晚期的病人接受脑起搏器治疗 有实验显示DBS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尚未有完整的资料证实 目前认为手术的时机:出现主要症状的药物抵抗,预期DBS可以 缓解症状,减轻功能障碍
DBS 手术时机
• 需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考虑的问题:
平均诊断年龄: 55 to 60
特定人群的DBS疗法情况
• 下列患者群体的DBS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 证实:
– 曾接受外科消融术 – 怀孕 – 痴呆 – 凝血病 – 中重度抑郁症 – 患者年龄<18岁(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7岁(肌张力障 碍) – 患者年龄>75 岁(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80 years (特发 性震颤)
随机检测
开状态下的认知试验 MATTIS MADRS Verbal Fluency Pace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al Test Odd Man Out Test Modified Brown Peterson Paradigm 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 Visual Mnesic Battery of Signoret Tower of Hanoi
DBS患者核心评估试验 DBS患者核心评估试验
患者居家
患者日记 每月一周,一周里醒时每30分 钟记录一次 注意:当跌倒、冻结或肌张力 障碍发作时记录 检测前一天 注意! 晚上8点以前最后服用抗帕金 森药物 生活质量评分 SF 36, PDQ-39 在家中填写
检测当天
实际定义“ 实际定义“关”状态 UPDRS Hoehn & Yahr Single-dose L-dopa Test Hand/ arm X 2 Walk X 2 Dyskinesia/ Dystonia RS 实际定义“ 实际定义“开”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