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很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
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
清明节由来与传说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 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后来,由于清明与 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 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 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 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习俗
赏月
吃月饼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 举行迎寒和祭月。
《礼记》中就记载有 “秋暮夕月”,祭拜月 神。 唐宋时期,中秋赏月、 玩月更为盛行。
吃月饼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 月神的祭品。“月饼” 一词,最早见于南宋 的《梦梁录》。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
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 在一起,寓意家人团 圆的象征。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 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 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
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 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处 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 着生机茂发,如《律书》中所云:“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卯” 是干支历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 为龙,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象》曰: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 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元时期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 “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 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 谷丰登。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这一天 人们起龙船、拜龙、剪头发。 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 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 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元宵节
元宵节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元月,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 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 汉朝,唐宋更加兴盛。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不久,就宣布要连续赏灯十
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
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三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 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节日活动方面,除了踏青赏花
之外,还发展出了制作百花糕、酿制 百花酒等民俗,以及扑蝶、赏红、祭 花神等各种活动。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 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 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 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 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fúxì ), 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 内容。古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 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魏 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 称重三或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 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传统的上 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 日”,又称女儿节(日本仍保留)。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
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
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即春节)齐
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嫦娥奔月的传说
中秋节
中秋节习俗
压岁钱
春 节 拜年 时, 长辈 要 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 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 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 安度过一岁。
蒸年糕 年糕谐音“年高”,
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 的口味,几乎成了家 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 的黄、白年糕,象征 着黄金、白银,寄寓 “新年发财”之意。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 (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 角状)、 “筒粽”(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 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 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
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 溢。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
避邪驱瘟之意。
艾和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 油,有杀虫灭菌、净化空 气的功效。
七夕节
七夕,也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中国传统 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
就是当天夜晚进行的各 种乞巧活动。
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观灯
走百病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元宵即“汤圆”,以白 糖、玫瑰、芝麻、豆沙、 黄桂、核桃仁、果仁、 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
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灯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
提倡佛教的汉明帝 时期(公元58 — 75年)。
植树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 清明植树的习惯。有 人还把清明节叫作 “植树节”。植树风 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
规定,每年三月十二 日为我国植树节。
放风筝
风筝不仅白天放,夜间 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 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 灯笼,象闪烁的星星, 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 蓝天后,便剪断牵线,
据说,大门上贴上 两位门神,一切妖 魔鬼怪都会望而生 畏。
秦叔宝 尉迟恭
春联的由来——“桃符”的传说
神荼
郁垒
贴窗花和倒贴“福”
字
窗花是在民间人们还 喜欢在窗户上所贴的 各种剪纸。
“福”字指福气、福 运,倒贴“福”字,
表示“福运已到”。
挂贴年画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
猜灯谜”又叫“打
灯谜”
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
“烤百病”、“散百 病”),参与者多为 妇女,他们结伴而行 或走墙边,或过桥, 走郊外,目的是驱病 除灾。
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兴于长安,始于贞元之初,首倡者是唐 德宗李适。在平息了朱泚、李希烈叛乱之后,唐德宗改元“贞元”。 他认为,三月有“上巳节”,九月有“重阳节”,而二月正是天气 由寒转暖、万物复苏、农事开始之际,却没有一个节日,实在说不 过去,于是就征求宰相李泌的意见。 李泌为京兆(今西安)人,历仕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威望很高, 他觉得德宗所说颇有道理,为此他建议:废除以往正月晦日(正月 最后一天)为节的旧例,改贞元五年(790)二月一日为“中和 节”;这一天,皇帝要赐宴群臣,并赐给他们刀、尺,表示裁度: 百官 要献农书,表示务本;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 种粒,互相赠送亲友;村社居民要酿制宜春酒来祭祀勾芒 神(五行 神中的木神),以祈祷丰收等等。 德宗听了十分高兴,完全采纳了李泌的意见,立即颁布了一道 诏令,以贞元五年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同时规定,每年此日给官员 们放假一天。唐代宴会总少不了赋诗乐舞,中和节宴亦复如此。德 宗李适喜欢作诗,在中和节曲江宴会上,皇帝赐御制诗,百官奉和 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随着历史的演化,后来时间改为二月初二。 由于农历二月初二是 “龙抬头”,也是民间祭社(土地神)的“社日节”,所以中国民 间常常将“中和节”与“龙抬头”等节日混为一个节日。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
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 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 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 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 有趣味。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 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 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 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 “八月节”,也称“团圆节”。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给自己带来好运。
端午节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
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龙日 等。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
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纪念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源于纪念屈原
屈原祠(湖北秭归)
清明节习俗 禁火 扫墓 踏青 插柳 放风筝
踏青
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又叫春游,古
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 地,自然界到处呈
现一派生机勃勃的 景象,正是郊游的 大好时光。
(唐)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后 为了避忌讳,改为秋 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 枝为架,再栓上彩带 做成。后来逐步发展 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 板的秋千。
源于“门神”,是中国的
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它寄托着人们对未来 的希望与祝福。 。
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苏
天官赐福
年年有余
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 山东潍坊
老鼠娶亲
拜年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
力,后来一些上层人 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 贴相互投贺,发展为 后来的贺年片。
花朝节,也叫花神节,或者叫百花生日,这是一个以花为名,体现
人们花神信仰的节日。 说到花,咱们今天的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好看,好香,但在古人的观 念里面可不一样。在咱们中国古人的观念里,花代表着生命的孕育与 轮回,是象征着人与万物的生老病死的。相应的,神格化的花神,也 就主管着人们的生老病死,甚至是农作物的收成好坏了。 花朝节可能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里面,日期最不固定的节日之一了。 花朝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正式作为一个节日确定下来, 应该是隋唐时期。唐朝的花朝节定于二月十五日,和正月十五、八月 十五并列为三个“月半节”之一。所以说,二月十五日,这应该是官 方确定的花朝节的正日子。不过呢,既然是民俗,那很多时候什么时 候过,怎么过这些,就不完全由官方说了算了。所以,花朝节发展到 后来,南北各地的日期就有了挺大的区别。比如浙江、东北的一些地 方,是二月十五过花朝节;北京、江苏一些地方在二月十二;南方的 广西甚至有二月二就开始过的。
春节
春节习俗
祭灶
扫尘
贴春联
年画
守岁 爆竹 年夜饭 拜年
放爆竹迎新春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 竹”一说。即在新的 一年到来之际,家家 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 就是燃放爆竹,以爆 竹声除旧迎新。放爆 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 闹的气氛,是节日的 一种娱乐活动,可以 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 利。
中国传统节日
和 中华文化
春节
春节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节,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 “过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传统 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 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 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浙江绍兴)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饮雄黄酒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 赶拯救。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 后传入邻国朝鲜、日本、 越南等国。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
讲求以工整、对偶、
简洁、精巧的文字描 绘时代背景,抒发美 好愿望,是中国特有 的文学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 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 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一年四季春常在
贴门神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 寿康宁,一些地方 的人们还保留着贴 门神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