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完整讲义

货币银行学完整讲义

主要是市场结构的变化,如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亚洲美元市场)、金融衍生市场(远期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
金融市场的创新
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交叉与合并,金融业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变,出现了金融控股公司之类的金融服务集团。 跨国银行发展呈现加速趋势。 风险投资和第二板股票市场逐渐普及。
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贷款出售银行支付购买价格。
01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涉及到多个主体:主要包括发动主体、特设主体、代发行主体、投资者、服务人、信用增级主体、资信评级主体等。
行的资本充足率
提高银行的获利能力
降低银行的风险
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的意义和作用
核心,这就是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
金融工程的含义
第四节 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学的形成 金融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为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金融手段的开发 创造性地为解决某些金融问题提供系统完备的解决办法 金融工程的运作步骤 诊断。 (2)研究和设计。 开发。 (4)管理。
二板市场的作用
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为中小型企业和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从狭义上讲,金融工程是管理金融风险的工具和技术。
从广义上讲,金融工程是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笔在未来可产生较稳定、可预见现金流而本身又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过程。 在未来拥有一个较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资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的信用等级,即可以保证现金收入流的稳定性; 资产的还款条件与还款期限易于把握,具有可操作性。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 (3)第二节货币形态的演变................................................................. (3)第三节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 (4)第四节货币制度............................................................... . (6)第五节国际货币体系................................................................. . (8)第二章信用............................................................... (12)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12第二节现代信用的基础................................................................. . (13)第三节信用形式............................................................... .. (15)第四节信用秩序的维护................................................................. . (18)第三章利率与汇率............................................................... (19)第一节利息与利率............................................................... . (19)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 (26)第四章金融市场............................................................... . (31)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述................................................................. . (31)第二节货币市场............................................................... .. (32)第三节资本市场............................................................... .. (34)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 (37)第五节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41)第五章风险与投资 (43)第一节风险与投资............................................................... . (43)第二节资产定价模型................................................................. .. (46)第三节资本结构............................................................... .. (49)第六章金融中介 (51)第一节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 51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53)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 60第七章商业银行 (63)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 (63)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65)第三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67第四节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68)第五节金融创新............................................................... .. (72)第六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73第八章中央银行 (74)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74)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6)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 (78)第四节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85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86)第一节货币需求............................................................... .. (86)第二节货币供给............................................................... .. (93)第十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102)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 .. 102第二节通货膨胀............................................................... (105)第三节通货紧缩............................................................... ............... 111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115)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115)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119)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122)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125)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27 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130)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130)第二节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 (132)第三节金融监管体制................................................................. (134)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13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一、货币收支循环国民经济可以划分为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国外部门,货币收支把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五个部门之间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章导言一、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金融机构贷款:61.9%;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股票:2.1%。

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二、内容安排:内容共分三部分: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利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一、货币的含义: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

该定义体现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

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

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

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目录绪论( 学时: 1)1 何谓货币银行学2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基本内容3 何谓金融4 为何学货币银行学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 学时: 3)2、 1 货币的概念及形成2、 2 货币的职能2、 3 货币流通规律2、 4 货币类型2、 5 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 学时: 4)2、 1 信用的概念及形成2、 2 信用形成2、 3 信用工具2、 4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金融市场( 学时: 4)3、 1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形成3、 2 金融市场类型3、 3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与策略第四章金融机构( 学时: 4)4、 1 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形成4、 2 商业银行4、 3 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学时: 4) 5、 1 货币供应量概念5、 2 货币需求5、 3 货币供给5、 4 货币供求均衡第六章通货膨胀( 学时: 4)6、 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测量6、 2 通货膨胀的类型6、 3 通货膨胀的成因6、 4 通货膨胀的后果6、 5 通货膨胀的对策6、 6 通货紧缩第七章货币政策( 学时: 4)6、 1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形成6、 2 货币政策的目标6、 3 货币政策的手段6、 4 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八章国际金融体系( 学时: 2) 7、 1 国际金融基本概念7、 2 国际货币体系7、 3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 4 国际信用7、 5 金融与经济绪论1 何谓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业经济金融学科。

它研究货币、信用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的形成, 发展及其动作规律, 并进一步研究微观及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调控以及宏观经济领域的货币政策及其调控, 最后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的货币体系及金融市场机构体系。

对整个金融的基础概念及其客观, 主观规律做了完全的阐述。

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对经济金融理论有了根本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给进一步学习相关金融学科打下基础。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黄达《金融学》(精简版)——货币银行学 讲义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存折是货币吗?Coin (硬币)Cash (现金)Fund (资金,基金)Legal tender (法定货币)Money(金钱,货币)与 Currency (通货)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二,货币流通1.货币收支以个人、经营单位、财政及机关团体、金融机构等为中心,还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1. 主流观点:肯定商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 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二、交易成本说1.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 n 指商品数量):n n n :)1(21 2.可见,只有当n 为2,即经济生活中只有两种商品相交换时,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才相等;而当n>3时,通过货币进行交易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就一定小于直接交换所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

3.因而,通过货币交换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一、货币的不同形态 实物货币→非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实 物货币 非实物货币:金属铸币→银行券及纸币→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电子货币(银行卡等)二、历史上的货币形态 1. 种种实物货币——货币最古老的形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

古书有“夏后以玄贝”的说法,考古屡有证实。

2. 金属货币,其中,金属铸币流通了几千年,直到上世纪中。

(中国的刀布、五铢、开元通宝)3. 用纸做的货币:⑴银行发行的银行券⑵国家发行的银行券 始于南宋的大规模纸币流通——世界最早。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_,_)(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5.平方根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6.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7.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简单的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货币均衡,后者是深层次的货币均衡.?? 核心考点: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d=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②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 (Yp, (rb-rm), (re-rm), (πe-rm)) 其中,Md/P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4.简要说明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是: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资产大量出现,因此M1.M2的内涵越来越不稳定.? 5.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C现金+R(准备金)=基础货币(B)R=RR(法准)+ER(超准)C+D需求=货币供应量(M)M=m_B;m=M/B=(C+D)/(C+R)?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变革. (l)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现金交易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①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平方根定律②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③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2.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因此,中央银行是信用货币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①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②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3.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IS-LM模型分析了两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在理论上,它用一般均衡方法概括了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在政策上,它可以用于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如萨缪尔森指出的:IS—LM模型不仅能把收入决定理论与货币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还能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在一起.因此,IS—LM模型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说是整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之一.? 4.试述货币供求均衡.简单的货币供求均衡:Ms=Md 即LM曲线(包括货币供给的内生和外生两种情况)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IS—LM模型?? 第二章利率理论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利率体系构成.利率理论的发展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其中,西方利率理论是重点,对利率水平的决定分析是难点.本章的考点主要有:利率体系结构,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利率决定的因素,利率理论,利率的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一)名词解释流动性偏好陷阱(_)(二)简答题1.IS-LM模型中均衡利率是如何决定的?(_)2.画图说明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_)本章重要程度:??????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概率不大)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基准利率.利率与回报率简答题 1.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 论述题 1.试论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 2.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2.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3.利率与回报率: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能够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回报率.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4.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篇二: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章货币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牛=2只羊 1只兔子=2把石斧(物物交换)2.一般的价值形式:0.5头牛=1只羊4把石斧=1只羊2只兔子=1只羊羊:一般等价物3.货币价值形式: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二)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1.实物货币: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形式.如谷物.布帛.贝壳等.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作为材料的货币.3.代用货币:是货币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它的票面价值.主要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如银行券.4.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其本身已脱离了金属货币,成为纯粹的价值符号.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5.电子货币:电子计算机自动转账系统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是目前最先进形式的货币.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指货币用于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2.流通手段: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以上两个职能是货币最早.最基本的职能.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执行该职能. 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发挥的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跨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是执行的世界货币职能.三.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材料也称币材,就是国家规定哪种材料作为货币,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货币材料的不同也是区别不同货币制度的主要标志.2.货币单位的确定.一是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货币单位的值,即包含多少货币金属.英国在__年规定:1镑=7.97克黄金美国在_34年规定:1元=0.888671克黄金__年中国的>规定:1圆=23.977克白银3.货币种类的确定法律规定的货币种类有本位币和辅币两种.本位币:在金属铸币时期,本位币指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场铸成的铸币.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本位币表示一个国家流通中标准的基本的通货.辅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货币则称为辅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和找零之用.当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低于一个货币单位时就要用到辅币了.4.货币铸造的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有可自由铸造和不可自由铸造之分.本位币就是可自由铸造货币,自由铸造也是保证本位币是足值货币的重要手段. 辅币是不可自由铸造的,辅币的铸造只能由国家垄断,以保证铸造辅币的收益归国家所有.5.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偿:是指货币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金额如何大,也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有限法偿:是有限的偿付能力,即一次支付超出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绝不受法律保护.(三)我国的货币制度1._97年7月1日以前,实行人民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没有法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发行.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相结合的原则.(4)我国建立黄金和外汇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2._97年7月后,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二种货币.二种货币制度并行.(1)港币发行权发球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已授权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发行银行.(2)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3._99年_月_日之后,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三种货币.三种货币制度并行.目前,澳门元〝钉住〞港元的固定汇价为每1_澳门元兑1_港元.一般公众和商业银行只能与中国银行和澳门大西洋银行两家发钞银行进行兑换,也只有两家发钞行才可与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直接发生业务往来.澳门元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1)澳门元与港元保持1_港元兑1_澳门元的固定水平.澳门政府吸取历史上澳门元与港元平价兑换失败的教训,维持略低于港元的币值.澳门政府有关官员多次表示维系这个汇率制度,从行政层面上保证了固定汇率制的实施.虽然澳门政府之后仍采取种种措施强化澳门元,但都没有再轻率改变过1_港元兑1_澳门元的汇率.(2)澳门元通过与港元间接与美元维持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章信用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定义信用的定义: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分析和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的产生一般认为,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二.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主要形式有:赊销方式.预付货款.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2.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具有连锁效应.(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 2.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为债务人的借贷关系.(2)国家信用一般与生产流通没有直接关系.(3)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4)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2.消费信用的形式:(1)赊销:分期付款和信用卡.(2)消费贷款:信用方式或者抵押方式.3.消费信用的作用:(1)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发展(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五)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1.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3.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三.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篇三: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_,_)(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5.平方根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6.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7.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简单的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货币均衡,后者是深层次的货币均衡.?? 核心考点: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d=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 (Yp, (rb-rm), (re-rm), (πe-rm)) 其中,Md/P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4.简要说明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是: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资产大量出现,因此M1.M2的内涵越来越不稳定.?? 5.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 C+R=基础货币(B)R=RR(法准)+ER(超准) C+D=货币供应量(M) M=m_B;m=M/B=(C+D)/(C+R) 核心考点: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货币和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对于个人和企业的理财规划、投资决策以及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讲义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货币的特点、银行的职能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货币银行学基础。

2. 货币的定义和特点2.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在经济交换中广泛接受并被普遍用作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工具的特定形式的物品。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普遍流通性:货币必须在经济体系内广泛流通,被人们普遍接受。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作衡量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尺度。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作为交换中的支付手段,方便进行经济交易。

•价值储存工具:货币可以作为一种价值储存工具,可以在未来使用或兑换为其他财富资产。

2.2 货币的特点货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流通性:货币必须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便于交换使用。

•稳定性:货币的价值应该相对稳定,不受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

•可分性:货币应该能够方便地进行分割和组合,以便适应不同面额的交易需求。

•难以伪造:货币应该具有一定的防伪造特性,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信任度。

3. 银行的职能和种类3.1 银行的职能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职能:•存款和支付:银行接受各类存款,并为存款人提供支付和转账等服务。

•贷款和信用:银行向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并在一定条件下发放信用。

•资金调度:银行负责将存款资金调度给需要资金的借款人,以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储蓄和理财:银行提供储蓄和理财产品,帮助个人和企业进行资金积累和增值。

3.2 银行的种类银行可以根据经营范围、性质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银行种类包括:•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货币和金融政策的管理机构,负责货币发行、资金调控和外汇管理等职能。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表达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Functions of Money)一、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取决于3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M=PQ/VPQ:商品价格总额三、贮藏手段■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自动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别离商品赊销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总结: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根本的职能。

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开展〔Monetary System〕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二、货币制度的根本内容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Monetary Metal〕:货币由何种金属铸造〔规定币材,当今现代各国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的前提下,选择币材的技术意义已经超过经济意义,规定技术标准,例如如何防伪等等〕,金属货币制度的最根本要素。

➢货币单位〔Monetary Unit〕: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规定名称和所含的货币金属量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通货的铸造与发行: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与不可兑换银行券的印制发行。

最新-货币银行学讲义1 精品

最新-货币银行学讲义1 精品

货币银行学讲义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3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3第二节货币形态的演变3第三节货币的定义与计量4第四节货币制度6第五节国际货币体系8第二章信用12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2第二节现代信用的基础13第三节信用形式15第四节信用秩序的维护18第三章利率与汇率19第一节利息与利率19第二节外汇与汇率26第四章金融市场31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述31第二节货币市场32第三节资本市场34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37第五节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41第五章风险与投资43第一节风险与投资43第二节资产定价模型46第三节资本结构49第六章金融中介51第一节金融中介体系概述51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53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60第七章商业银行63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63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65第三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67第四节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68第五节金融创新72第六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73第八章中央银行74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74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76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78第四节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85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86第一节货币需求86第二节货币供给93第十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102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102第二节通货膨胀105第三节通货紧缩111第十一章货币政策115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115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119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122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125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127第十二章金融监管130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130第二节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132第三节金融监管体制134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13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一、货和国外部门,货币收支把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五个部门之间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1.以公司、企业等经营性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企业部门的货币收支2.以家庭、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居民部门的货币收支3.以财政及政府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政府部门的货币收支4.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即银行部门的货币收支5.对外的货币收支,即国外部门的货币收支这五大部门之间你收我支,你支我收,连绵不断,货币收支不断循环,这一过程就称之为货币流通,也就是经济生活中现实运动着的货币的集合、总和。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学》讲义《货币银⾏学》第⼀章引⾔⼀、经济⽣活中处处有货币家庭、企业、机关团体、国家财政的收⽀都表现为货币收⽀。

⼆、货币流通整个国民经济的⼀切货币收⽀包括五个⽅⾯的收⽀:1、以个⼈为中⼼的货币收⽀;2、以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的货币收⽀;3、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的货币收⽀;4、以银⾏等⾦融机构为中⼼的货币收⽀;5、对外的货币收⽀。

货币流通是现实的货币在经济⽣活中运动的总和。

三、⽣活中提出的课题1、⾦钱是否是万能的?2、国家运⽤货币进⾏宏观控制能解决多⼤问题?3、利息、银⾏、有价证券、外汇等问题?四、货币银⾏学是剖析经济问题的钥匙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六、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七、要学习西⽅的货币银⾏学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节货币的起源⼀、货币的产⽣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起的。

在世界各地,交换都经过两个发展阶段:物物交换;通过媒体的交换。

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说:“农⼯商交易之路通,⽽龟贝⾦钱⼑布之币兴焉。

”⼆、古代货币起源说亚⾥⼠多德的描述。

三、马克思的货币学说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产⽣经过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价值形式1只⽺(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头(等价形式)2、扩⼤的价值形式1只⽺(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等价形式)3、⼀般价值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相对价值形式)=1只⽺(等价形式)4、货币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相对价值形式)=⾦、银(等价形式)第⼆节形形⾊⾊的货币⼀、古代的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其上限⼤约在公元前2000年。

许多与财富有联系的字,其偏旁都为“贝”,如货、财、贸、贱、贫等。

古代欧美⾮作为货币的商品有⽜⽺、盐、烟草、可可⾖等。

⼆、币材作为货币的材料需要具有四个特征:1、价值⽐较⾼;2、易于分割;3、易于保存;4、便于携带。

充当货币的⾦属主要是⾦、银、铜。

货币银行学讲义(doc 12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doc 12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doc 12页)亿张。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说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商品——货币——商品,即W-G-W)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的“暂歇”):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以社会财富的直接化身被贮藏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在货币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条件下,作为独立的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职能。

第三节货币流通与货币计量一、货币流通的含义与形式: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一)现金流通(狭义货币流通)现金流通是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二)存款货币流通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帐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

(三)广义货币流通广义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有机统一,银行是广义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二、货币层次划分(一)货币层次划分的含义1、定义:把流通中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

2、目的:把握货币流通的结构和流通的渠道,更好对货币运行进行计量。

3、标准:考虑货币流动性的不同。

(二)西方的货币层次划分1、通常划分为四个层次M1=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及商业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等)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3、美联储的货币层次划分(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1994年至今已经三次修订,目前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 = 流通中现金;M1 = M0 +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 =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货币供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
第二节 货币需求 课后习题: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简答,535)、流动性偏好(概念, 536)、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 币政策的理论基础(简答,538)、货 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述, 538) 非课后题: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课后习题: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 关系(论述,541)、货币供给的产出 效应及其扩张界限(论述,542) 非课后题:简单货币供求均衡分析(简 答,539)
第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课后习题:强制储蓄效应(概念, 554)、收入分配效应(概念,555)、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概念,555)、菲 利普斯曲线(概念,556) 非课后题:滞涨的概念(概念,557)

第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 书后习题: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 及其治理对策(简答,557)、成本推 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简 答,558) 非书后题:供求混合推进通货膨胀(概 念,559)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节 货币需求 课后习题: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简答,535)、流动性偏好(概念, 536)、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 币政策的理论基础(简答,538)、货 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论述, 538) 非课后题: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课后习题: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 关系(论述,541)、货币供给的产出 效应及其扩张界限(论述,542) 非课后题:简单货币供求均衡分析(简 答,539)

第二章 利率理论
第一节 利率及利率体系 书后习题:收益的资本化(概念, 544)、基准利率/中心利率(概念, 54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概念, 546)、利率和收益率(概念,546) 非书后题:利息的概念(概念,544)、 金融市场利率(概念,545)
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书后习题:国际货币体系(概念、简答, 618) 非书后题: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简答, 618)、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选 择,619)
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体系 书后习题: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简 答,619) 非书后题:金本位制的概念(概念, 619)、金本位制下,实现国际收支自 动调节机制的原则(简答,620)、金 本位制的缺点(621)
第四节 金融监管的一般内容 书后习题: 非书后题:金融监管的内容(简答, 589)

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系
第五节 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书后习题:《巴塞尔协议》的目的与内 容(论述,590)、《新巴塞尔协议》 的背景与三大支柱(论述,591) 非书后题:

第七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书后习题: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制 (概念,595)、泰勒规则 (简答, 597) 非书后题: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简答, 59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简 答,594)、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争 论(简答,595)、货币政策规则的内 涵(简答,596)设定货币政策规则应 考虑的因素(简答,598)

第二章 利率理论
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 书后习题: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 的影响,制约条件是什么(论述,552) 非书后题:

第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度量 书后习题:通货膨胀(概念,553)、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概念,553) 非书后题: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选择, 简答,553)、国民生产总值冲减指数 (概念,554)、批发物价指数(概念, 554)
同等学力硕士经济学综合
货币银行学
课程安排
一、历年情况介绍 二、相关注意事项 三、题目讲解 四、第一轮题目筛选 五、第二轮题目筛选

一、历年情况介绍
二、相关注意事项
1.非书后题 2.题目形式的变换 3.论述题的重要性 4.第三章相关内容

三、题目讲解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商业银行) 书后习题:商业银行的作用(简答, 563)、表外业务(概念,564)、商业银 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简答,564)、商 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与发展趋势 (简答,565)、引发金融创新的直接原 因(论述题,566)、资产证券化(概念, 568)、存款保险制度(概念,570) 非书后题: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和作用(简 答,569)、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 (简答,570)

第二章 利率理论
第一节 利率及利率体系 书后习题:收益的资本化(概念, 544)、基准利率/中心利率(概念, 54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概念, 546)、利率和收益率(概念,546) 非书后题:利息的概念(概念,544)、 金融市场利率(概念,545)

第二章 利率理论
第二节 利率理论 书后习题: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答,548)、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 主要内容(简答,549)、流动性偏好 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答,550) 非书后题: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 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区别 (简答,550)
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原则和理论 书后习题:金融监管的原则(简答, 585)、社会利益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 (简答,585)、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 监管的理论(简答,586) 非书后题:金融风险的概念(概念, 584)、为什么金融企业要在经营中分 散风险(简答,585)、金融风险的分 类(简答,585)、投资者利益保护论 关于金融监管理论的理论(简答,586)

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系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成本 书后习题:金融监管成本的概念(概念, 587) 非书后题:金融风险导致产生道德风险 包含的内容(简答,587)
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系
第三节 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 书后习题: 非书后题: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的构 成(概念,588)

第六章 金融监管体系

第七章 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书后习题: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论述, 599)、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渠道(论述,603)、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简答,605) 非书后题: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概念,599)、 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简答,602)、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概念,603)、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理论(简答,603)、货币学派的政策传 导机制理论(概念,60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概念,605)、长期中介指标中,货币供给量与 利率选择的依据(简答,606)、长期与短期货币 政策中介指标(选择,606)
第十章 内外均衡理论
第二节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 书后习题:蒙代尔“政策配合说”的主 要内容(论述,633) 非书后题:

四,第一轮题目筛选 第一章 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 货币的供给 课后习题:货币层次 (概念,528)、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 (论述,529)、基础货币 (概念, 53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简答,533) 非课后题:货币的概念(概念,528)、 我国货币统计的分类与意义(简答, 529)、中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简答, 534)

第十章 内外均衡理论

第一节 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书后习题:内外均衡理论的内容/基本 思想(简答,631)、米德冲突(概念, 631)、丁伯格法则(概念,631)、支 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移政策(概念, 632) 非书后题: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概念, 631)、各国追求内外均衡的具体做法 及其原因 (简答、论述,632)
第一节 货币的供给 课后习题:货币层次 (概念,528)、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 (论述,529)、基础货币 (概念, 53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简答,533) 非课后题:货币的概念(概念,528)、 我国货币统计的分类与意义(简答, 529)、中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简答, 534)
第五章 金融市场
第三节 风险投资 书后习题: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过程 (简答,578) 非书后题:风险投资的概念(概念, 578)

第五章 金融市场

第四节 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啊站 书后习题: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简 答,579)、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降低 风险(简答,581)、简述资本资产定 价模型/CAPM的内容(简答,581) 非书后题:有效市场假说(概念, 579)、市场效率的意义(简答,580)、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简答,580)

第四章 金融中介体系
第三节 中央银行 书后习题: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功 能(论述,571) 非书后题:

第五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体系及其功能 书后习题:货币市场的概念(概念, 575)、资本市场的概念(概念,575)、 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论述, 575) 非书后题:生产要素市场的组成(选择, 574)、金融市场的概念(概念,574)、 金融市场的划分(574)、内在价值与 票面价格的背离(简答,575)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书后习题: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 何调整(简答,625) 非书后题: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简 答,624)、牙买加体系的内容/运行 (简答,论述,624)、对牙买加体系 的评价(简答,626)

第九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书后习题: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及其改革的重点 (论述, 627) 非书后题:

第三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四节 通货紧缩 书后习题:试述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论述,559) 非书后题:通货紧缩的概念(概念, 5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