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题:5山水田园诗四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时训练5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夯基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 (2)终南阴岭秀, 。
(《终南望余雪》) (3)我情既浩荡, 。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4) ,翔集依我庐。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5)《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以酒为伴而与南山终老的愿望。
答案:(1)移舟泊烟渚(2)积雪浮云端
(3)所乐在畋渔(4)禽雀知我闲
(5)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2.填空。
山水田园诗分成和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诗源于南朝(宋) ,田园诗源于晋代,以唐代、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手法。
答案:山水诗田园诗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白描
二、延伸阅读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人是如何描绘洞庭湖水的?请结合首联、颔联分析。
参考答案: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溢,漫出堤岸,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致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解析:这首诗的前两联写景,其中“平”“混”“蒸”“撼”这四个动词是关键,从中不难领会出壮观的景象和雄伟的气势。而以壮阔之景衬托出诗人的宽阔胸襟,几乎也成了一种规律。
(2)联系全诗,分析颈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之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解析:句中“欲济”二字,自然让人联想起“达则兼济天下”的名句,这也是诗人以渡湖为喻,表达自己渴望入仕的心情;次句则更是直白地表白心事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
“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第一问,首先找出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之处,其次分析其中的两个词“翻思”“肯信”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二问,从结构技巧上分析。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结合松树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风雨后红叶满地的情状,诗人运用象征、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凸显了诗歌的主旨。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2)题。(导学号)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句艳丽;第二句清幽。第一句“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第二句“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侧重于描写雨后园林中花开之美景,而“乔木峥嵘明月中”侧重写深夜乔木高耸入云的特点。两种风格,两相对比,截然不同。解答时应抓住“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及园花“百般红”、乔木“峥嵘”的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首行为洒脱;第二首情趣高雅。第一首“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且使用天然粗陋的酒器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第二首“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
雅情趣。
解析: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可以看出陈居士喜欢饮酒且用天然粗陋的酒器,举止自然洒脱;由“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可以看出陈居士一天不停地寻诗,沉迷其中,情趣高雅而富有乐趣。
三、语言运用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参考答案: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能够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然后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表达。作答时,首先要明确两则材料均是围绕清明节祭奠一事展开的。两则材料中,材料一侧重阐述的是近几年清明节祭奠出现的趋势,材料二则侧重讲今年清明节祭奠所出现的新变化。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存在着时间的前后关系,而事件本身则出现变化,通过筛选、提取与概括,不难得出答案。
(2)你对上述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从某一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作答时,首先要回答出自己对清明节祭奠形式的看法,如赞同或反对,然后多角度阐述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阐述时,事件本身的社会价值、意义、影响应该成为佐证观点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