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本节课是在前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这个问题属于高考压轴题的范畴,本节主要从“套路”和“模型”的角度出发,体现导数的工具性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导数的基础知识,知道了一些解题的基本思路,但如何利用导数来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完成对压轴题的“破冰”,学生还是无能为力,这是本节课的困难,需要进行不断的引导与强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零点等问题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2)能够利用导数作图,反之可以利用图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导数作为一种工具,是高中数学诸多知识的一个交汇点。通过教师思路上的引导,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从诸多条件中抽丝剥茧,发现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利用“套路”和“模型”来研究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教学难点】
(1)基本模型的熟悉与应用;(2)问题如何转化成“模型”来处理。
【课时设计】
两个课时,其中一个0.5个课时完成课堂练习,1.5个课时完成后面内容。
【教学策略】
采用练、评、讲的教学方法,利用几何画板、多媒体投影仪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提前印发给学生)
二、列表比较常考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堂完成)
教师:通过以上5个题目我们发现,含对数指数的复合函数出现的频率很高,事实上在高考中考查的也很频繁,下面我们对这几类函数进行单独研究,后期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下表,小组内部讨论结论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针对高考的热点问题进行练习,先追根溯源,找到构成问题的“基本元素”,再由简到繁,引导学生体会解题思路,有意识去提炼总结,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教师:小组演示,老师提出问题,注重细节的挖掘,以下面这几个函数为例:
教师:再看一个例子
后面的几个函数表达如下:(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演示如下)
三、典型例题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1卷理数】
设函数x
e b x e a x
f x x
1
ln )(-⋅+⋅⋅=,曲线)(x f y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
2)1(+-=x e y .
(1)求b a ,的值; (2)证明1)(>x f .
设计意图:含指数与对数的函数是高考考察的热点内容,很多学生望而生畏,不敢尝试。通过以上几个简单函数模型的组合可以生成很多类型,下面通过还原,让学生体会这种“套路”
师:经过前面的练习,第一问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不难得到1,2a b == ,所以第二问变成了
证明1
2()ln 1x x
e f x e x x
-=+>,让学生利用上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师提示1:想利用上面的知识解决问题,就要把这个式子变成含有上面几个函数的式子 师提示2:变形有式子老师可以利用作图软件帮大家作出图像
设计意图:学生变形出的式子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自己作图,而且根据图形上就可以把问题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作图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套路”的精髓。
生:小组合作,寻找各种拆分组合的办法
师:点评各种作法,结合图形给予指导。再次提示学生上面各式的特点:对指数分开
师:事实上,很多题目变形到这种程度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对函数模型有较深刻的认识才可以。在这里可以适度引入“凸凹性”概念,解释的时候更容易描述一些。
【例2】 已知函数2()ln ,(ln 2 1.647)x
f x x e x =-≈≈。证明:当0x >时,不等式
()1f x >恒成立
师:还是利用拆分合并的方法,将2ln 1x
x e x ->变成我们能处理的式子。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方法3要更容易操作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规律,明白这种方法的使用范畴,体会数形结合的作用。 四、课后练习
1、设函数()ln x
f x ae x x =-,其中a R ∈,e 是自然对数底。若22
a e
≥
,证明:()0f x >。
分析: 2ln ()0ln 0x x
ae x
f x ae x x x x
>⇒->⇒>(如右图)
设2()x ae g x x =,ln ()x h x x =,则由前面的有结论可知:max 1
()h x e =
又3
(2)()x
a x e g x x
-'=,所以当02x <<时,()0g x '<,()g x 单调递减,当2x >时,()0g x '>,()g x 单调递增,所以22min
221
()(2)442
ae e g x g e ==≥⨯=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熟悉这种构造方式,巩固通过构造实现一边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另外一边的最小值的这种“套路”。 五、小结反思
1、在高考命题突出稳定的现实下,适当进行套路与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寻找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导数的工具作用。
2、本节主要是通过构造,使得一边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另外一边的最小值,这种“套路”只是众多套路中的一种,本节为了突出重点,其它类型暂时没有作出解释,不要让学生以为只有这一种方法。
3、在这里可以适当告诉学生“凸凹性”的意义,不一定需要准确定义,让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彭海燕.“套路”和“模型”视角下恒不等式问题的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1-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