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衔接——黄先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 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 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 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 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 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 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 的问题。 数感和符号感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基础
3的倍数
被3除余1
被3除余2
2 , 5, 8, 11…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从简单的数学问 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依据。如: 6×5 +14×5 = 20×5 99×74 = 100×74—74 只有平时养成依据法则运算的习惯,才能避免 以下错误:
2 1 1 11 0 3 3 1 1 2 1 1 1 2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 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 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 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 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 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 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教学基本理念
1) 2) 3) 4) 5)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重视数学情境的创设 重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 重视学生的“数学获得” 重视探究精神的培 养
该模式的教学宗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 实践能力。
模式的核心:
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 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2重视数学概念 (1)选择有利于揭示概念本质的素材 (2)适时适度地提升概念的抽象水平 (3)处理好概念阶段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3.关注说理、表达 (1)引导学生有条有理地说 (2)启发学生有根有据地说 (3)帮助学生符合逻辑地说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化归(转化) (2)分类思想 (3)数形结合 (4)以简驭繁
生活语言 数学语言 符号化
又收集了24张
增加了24张
送给小军30张
减少了30张
+24
-30
列算式:52+30-24 列方程:X+24-30=52
中间经过的点总有进去的一条线和出来的一条线,所 以经过的点应和偶数条线相连 起点和终点不重合时,都应和奇数条线相连, 起点和终点重合时,也应和偶数条线相连

扎实的数值计算基本功(准确、熟练) 一定的空间观念(会看图,能想像)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路清、合逻辑) 良好的学习习惯(验证、反思、有计划)
三、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

1.加强计算基本功训练 ⑴100以内的四则口算; ⑵可归结为100以内的小数四则口算; ⑶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 ⑷其他口算,如简单的分数小数互化等。
双向思维
中学生的解法:
设当晚上这个钟指着12时的时候, 标准时间过去了x小时;则 标准时间 5:00 5+x 钟表时间 5:00 24:00

24:00
相等关系: 走过的标准时间 =钟表走过的时间+钟表慢下的时间
得:x 24 5 3 x 60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小学的解释 中学的解释 以三位数为 例:设这个三位数的百位 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 个位数字是c,则这个三 位数可表示为: 100a+10b+c =99a+a+9b+b+c =99a+9b+(a+b+c) 如果a+b+c是3的倍数则这 个三位数就是3的倍数。 衔接 以735为例: 735=7×100+3×10+5 =7×99+7+3×9+3+5 =7×99+3×9+(7+3+5) =7×99+7+3×9+15
负数
有理数
数的运算
用字母表示数
式的运算
方程解法
正比例、反比例
算术解法 常见数量 关系
函数
2、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②“空间与图形” 的衔接
直观几何 论证几何 实验几何
2、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③“思维方式”的衔接
单向思维 双向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单向思维
小学生的解法:
标准时间 5:00 6:00 7:00 8:00 9:00 ‥‥‥ 钟表时间 4:00 60 5 5:57 6:54 7:51 8:48 ‥‥‥
解决数学问题 (求解、反驳)
注重数学应用 (学做、学用)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情境——问题”教学 的四个环节互相联系
● 创设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同时
所提出的一个好问题又可以作为一个 新的情境呈现给学生; ●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形影相伴、携 手共进。
● 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
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 是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 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提 出有意义的问题,而一个好的应用 问题本身又构成一个好的学习情境。
问题:甲、乙两地相距15千米,每天8点开始从 乙地每隔15分钟开出一辆公共汽车到甲地去,车 速是30千米/时。某人8点20分骑车从甲地到乙地 去,速度是15千米/时。他在路上可以看到几辆 从乙地开出的公共汽车?
8:00 8:15 8:30 8:45 9:00 9:15 9:30
甲地
15千米
乙地
8:00 8:15 8:30 8:45 9:00 9:15 9:30
否有病;3、一旦主人发现自己的狗是一只病狗,就会在当天 开枪打死这条狗;4、狗只能由他的主人开枪打死。 如果他们在一起,第一天没有枪声、第二天没有枪声…… 第十天发出了一片枪声,问有几条狗被打死?
介绍一个数学游戏——数独 6 7 7 1 4 5 6 B 7 C 3 2 4 D 7 1 3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7 6 A 8 9 9 7 5 7 8 6 2 7 5 4 8 5 1 7
学生想得多, 想得快是容易做到 的,要使学生想得 全,既不重复、又 不遗漏则有一定的 难度,学生所表现 出来的思维是无序 的、零散的、点状 的,这就需要教师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 地说。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 几何?
自 然 数 可 分 为
0, 3, 6, 9… 1, 4, 7, 10…
以1+2+· · · +6为例
提倡“三讲三不讲” 三 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学会的, 不讲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能够学会的, 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中小学数学“设置情境与提出问题” 教学基本模式
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
设置数学情境 (观察、分析)
提出数学问题 (探究、猜想)
雷人语录:你是准备替党说话, 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微软公司招考员工的一道面试题
( 不是“脑筋急转弯”!) 一个屋子里面有五十个人,每个人领着一条狗,而这些狗
中有一部分病狗。
假定有如下条件:1、狗的病不会传染,也不会不治而愈; 2、狗的主人能看出别人的狗是否有病,但不能直接看出自己
的狗是否有病, 而只能靠看别人的狗和推理来发现自己的狗是
在哪个商店购物最合算



商店A:所有商品一律六五折出售。 商店B:每购物满100元返还50元购物劵(购 物劵再购物时不再返还)。 商店C:每购物满100元可抽奖一次,每10人 一组进行抽奖,中奖率100%,其中: 一等奖(1名):奖60元现金; 二等奖(2名):奖50元现金; 三等奖(3名):奖40元现金; 鼓励奖(4名):奖10元现金;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空 间 与 图 形 统 计 与 概 率 第三学段(7~9年级)
实践与综合应用
1、中小学数学内容的结构
学段
数与代 数
第一学段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第二学段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正、反比例 ●探索规律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内在联系:
创设情境是前提, 提出问题是核心, 解决问题是目标, 应用知识是归宿。
● “情境—问题”教学操作中
应把握的一些关键
● 创设与使用数学情境 ● 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 ● 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 ● 注重数学应用, 促进学生发展
“敢问、会问、 善问” 课堂 教学模式 ① “英 语”课的
● 巧设情境,导入主题——利用情境,巩 固主题——情境表演,拓展主题教学模式 ● 创设情境,教师提问——朗读训练,学 生提问——听说练习,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② “科学 ”课的 “情境——问题——探究” 教学模式
四、从教的几点体会

适时激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不怕学生有问题,就怕学生提不出问题; 数学中的许多东西都是靠学生自己练会的, 所以数学课一定要尽可能少讲;
与同行共勉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让我们的 学生拥有:
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谢谢大家!
问题: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 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 明原来有邮票多少张?
数学案例
一个长方形木框,钉上木条,下面哪 种方式能使木框不再变形。( )
(A)
(B)
(C)
(D)
1 1 问题: 0.3 还是0.3 3 3
设计一个实际情景:兔子速度是乌龟的10倍
0.003 ㎞
0.3㎞
0.03㎞
就这样一直跑下去,兔子在何处追上乌龟?
; 解: 0.3 0.03 0.003 0.333 0.3
二、中小学数学的核心与素质教育
中小学课程内容中还隐含着以下核心 知识: 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这些内容因其隐蔽性往往被许多教师 所忽视,但这六方面的发展水平却体现了 一个人的数学素养,是是否能够落实素质 教育的关键,一定要引起我们每位教师的 关注。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第三学段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空间与 图形 统计与 概率
●数据统计 活动初步 ●不确定现象
●简单数据 统计过程 ●可能性 ●综合应用
●统计 ●概率 ●课题学习
实践与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2、中小学数学内容的衔接
①“数与代数”的衔接
算术数
会看图
能想像
2009年,南方周末在《千里追踪希望 工程假信》报道中陈述了这样一幕:贫困 生向兰菊的母亲双腿瘫痪,本来她的农业 税是可以减免的,可他们家拿不出办残疾 证的50元钱,乡干部对用双手爬来的向 兰菊母亲说:“你不是残疾人,因为你没 有残疾证!”
逯军,男,1958年6月出生, 籍贯山东莘县,汉族。中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 究生学历。1978年9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 加工作。曾任郑州市城市规 划局副局长。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 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 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 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 行讨论与质疑。
由上可以看出,学习中学数学需要具 备以下基础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 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 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 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 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 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 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对中小学数学教学 衔接问题的思考
大成学校 黄先明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一、中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及衔接 二、中小学数学的核心与素质教育 三、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
四、从教的几点体会
一、中小学数学内容结构及衔接
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 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盘考虑了 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 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在各个 学段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