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类学常识(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鱼类基础知识.ppt
![鱼类基础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130a9152d380eb62946df9.png)
一般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多在20——30°C之间。
❖ 光照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响到内分泌器官特 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到鱼的生长发育
2020-03-29
16
鱼类的生长
❖ 化学因子
pH值——中性或弱碱性 溶解氧——氧气不足时,生长会缓慢 盐度——任何过分的渗透压都会阻碍
鱼的生长
❖ 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水 域的深度差别限定鱼类的分布
❖ 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大量进入水 域造成水域污染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赤潮, 赤潮水域内生物窒息死亡
2020-03-29
12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 鱼类的寿命 绝大部分鱼类的寿命介于2—30龄之间: 其中约60%鱼类的寿命在5——20龄之间 能活到30龄以上的鱼类不超过10% 大约5%的鱼类不超过2龄。
❖ 水体的大小
宽水养大鱼
2020-03-29
17
鱼类的摄食
摄食类型
植物食性
动物食性
杂食性
植物
鱼 无脊椎动物 动物 植物 腐植质
2020-03-29
18
鱼类的摄食
追捕
滤食
摄
食
研磨
方
式
刮食
吸食
寄生
2020-03-29
19
鱼的主要特征一
❖ 有上、下颌
在取食方面 由被动变主 动 的一次形态革 命,扩大了利 用食物资源的 范围。
2020-03-29
13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 鱼类年龄的鉴定 目前经常用作年龄鉴定 的材料主要有鳞片、鳃 盖骨、耳石、脊椎骨、 鳍条和匙骨等。
2020-03-29
14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 光照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响到内分泌器官特 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到鱼的生长发育
2020-03-29
16
鱼类的生长
❖ 化学因子
pH值——中性或弱碱性 溶解氧——氧气不足时,生长会缓慢 盐度——任何过分的渗透压都会阻碍
鱼的生长
❖ 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水 域的深度差别限定鱼类的分布
❖ 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大量进入水 域造成水域污染
❖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赤潮, 赤潮水域内生物窒息死亡
2020-03-29
12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 鱼类的寿命 绝大部分鱼类的寿命介于2—30龄之间: 其中约60%鱼类的寿命在5——20龄之间 能活到30龄以上的鱼类不超过10% 大约5%的鱼类不超过2龄。
❖ 水体的大小
宽水养大鱼
2020-03-29
17
鱼类的摄食
摄食类型
植物食性
动物食性
杂食性
植物
鱼 无脊椎动物 动物 植物 腐植质
2020-03-29
18
鱼类的摄食
追捕
滤食
摄
食
研磨
方
式
刮食
吸食
寄生
2020-03-29
19
鱼的主要特征一
❖ 有上、下颌
在取食方面 由被动变主 动 的一次形态革 命,扩大了利 用食物资源的 范围。
2020-03-29
13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 鱼类年龄的鉴定 目前经常用作年龄鉴定 的材料主要有鳞片、鳃 盖骨、耳石、脊椎骨、 鳍条和匙骨等。
2020-03-29
14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鱼类学-鱼类的系统分类ppt课件教学教程.ppt
![鱼类学-鱼类的系统分类ppt课件教学教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16e3bdc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f.png)
12 - 14
双歧括号检索表
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 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 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 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 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 5(4)背鳍具延长鳍棘 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 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 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 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 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12 - 13
对选并靠检索表
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12 - 1
亚种——是种内繁殖单元。地理宗、生态宗。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 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 差异。
12 - 2
二、分类阶元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 - 6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 等数目。 ➢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 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 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 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双歧括号检索表
东海鲷科属的检索表
1( 2)上下颌两侧无臼齿,前鳃盖骨被鳞………黄鲷属Taius 2(1)上下颌两侧具臼齿。前鳃盖骨无鳞 3(8)体红色。上下颌两侧臼齿2列。后鼻孔椭圆形 4(5)背鳍无延长鳍棘………………………真鲷属Chrysophrys 5(4)背鳍具延长鳍棘 6(7)背鳍第3—4鳍棘延长呈丝状………二长棘鲷属Parargyrops 7(6)背鳍第2一5鳍棘延长呈丝状…………四长棘鲷属Argyrops 8(3)体黑色。上下颌两侧具臼齿3列。后鼻孔裂缝状 9(10)头钝。背鳍鳍条13—14。…………平鲷属Rhabdosargus 10(9)头尖。背鳍鳍条11。……………………鲷属Sparus
12 - 13
对选并靠检索表
南海鲱科亚科的检索表
1. 腹部圆,无棱鳞………………圆腹鲱亚科Dussumieriinae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见 2
2. 臀鳍条 15—28…………………………………………见3 臀鳍条30以上………………………鳓亚科Pristigasterinae
12 - 1
亚种——是种内繁殖单元。地理宗、生态宗。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属于同一物种的所有 个体的总和,这些种群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方面 都有一定的特点,特别在产卵习性、洄游等方面有所 差异。
12 - 2
二、分类阶元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分类词尾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12 - 6
第三节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和术语
分类的形态特征: ➢ 可数性状:如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 等数目。 ➢ 可量性状:计算诸如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 头长与吻长、头长与眼径、尾柄长与尾柄高等比值, 以反映该鱼的体形等特征; ➢ 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如口的位置和形 状、须的有无、腹部棱突的有无、齿的形状等等。 ➢ 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6981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3.png)
6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第一章海洋鱼类ppt课件
![第一章海洋鱼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6060aae518964bce847c6c.png)
据有关研讨记载,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然地游近鱼群, 然后可延续放出电流,遭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 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 为了捕食,也能够是一种生理需求。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 超越它们食用所需求的量,这给渔业消费带来危害。电鳗放 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干再放电。利用这一特点, 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家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 它们把电量耗费掉,再进展捕捞,这样做可以防止渔民被击 伤。
鱼、大洋鲱鱼、鲐鱼、毛鳞鱼、狭鳕和大西洋鳕 鱼。在这几种鱼中,秘鲁鯷鱼的捕捞量起伏很大, 最高年份产量可突破1000万吨,最近几年鱼产 量急剧下降。
世界最大的渔场在西北太平洋,这里盛产鲑、 鳕、鲱和秋刀鱼等,产量最高年份接近2000万 吨,其中大西洋的东北区产量就有1300余万吨, 居世界第二。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顺应环境的 身手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动而改动。蝴蝶鱼的体表有大 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 现不同的颜色。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动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 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本人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 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 “伪眼〞,常使捕食者误以为是其头部而遭到迷惑。当敌害向其 “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②发电器官放电还能用于定向,一些具低电流的鱼类能在本人的 周围呵斥电场,电场周围的物体因导电性的不同,便能引起鱼体 周围电场发生不同的变化,鱼类侧线系统中的特殊神经细胞,能 协助鱼类迅速地判别这些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③新近研讨发现,电鳗放电还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它经过发出强 弱不同的电流,使体内的水分解为氧和氢,氧气直接进入血液, 以弥补水中氧气的缺乏,氢气进入肠道,由口中排出。
鱼类基础知识.ppt
![鱼类基础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d85fe1aef8941ea76e05f3.png)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鱼类年龄的鉴定
目前经常用作年龄鉴定
的材料主要有鳞片、鳃
盖骨、耳石、脊椎骨、 鳍条和匙骨等。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鳞片上的年轮标志
Hale Waihona Puke 鱼类的生长 饵料饵料的数量、质量、个体大小均影响到鱼的生长。
温度
一般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多在20——30°C之间。
光照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响到内分泌器官特 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到鱼的生长发育
躯体部分——鱼的结构
休息
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水
域的深度差别限定鱼类的分布 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大量进入水 域造成水域污染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赤潮, 赤潮水域内生物窒息死亡
鱼类的年龄与生长
鱼类的寿命
绝大部分鱼类的寿命介于2—30龄之间:
其中约60%鱼类的寿命在5——20龄之间
能活到30龄以上的鱼类不超过10% 大约5%的鱼类不超过2龄。
——8.5范围以内, 酸度不能低于6以下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 鳃吸收水中溶解的氧 气,少数鱼类具有辅 助呼吸器官。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二氧化碳、硫化氢、氨
硫化氢检测仪
海洋酸化和温度升高将影响珊瑚的生存 氨测试剂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光、声音、电流
光影响鱼在水层中的分布、
鱼的主要特征七
鱼类躯体结构
体形
鱼类的形态多样,生活在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形就有不同的 适应性,可分成4类:
◆ 纺锤形:身体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 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
鱼类躯体结构
◆
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差,有的只能随水飘 流,如鲳鱼、鲽鱼、狐狸鱼、倒吊鱼等。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
![1鱼类学实验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066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4.png)
鲶形目: 鲶(鲶科) 胡子鲶(胡子鲶科) 海鲶(海鲶) 黄颡(鲿科)
鳕形目: 鳕(鳕科:大头鳕)
三、作业 1 比较鲶科、胡子鲶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2 将下列6种鱼编制分类检索表: 马口鱼、鳡鱼、刺鲃、泥鳅、黄颡。
实验十一、十二:鲈形目分类(一)、(二)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二、实验鱼:见实验指导 三、作业:比较下列各组鱼的主要分类特征
1 花鲈、鳜、青石斑鱼 2 沟鯵、大甲鯵、竹甲鯵、蓝圆鯵 3 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 4 白姑鱼、黄姑鱼、鮸鱼 5 黑鲷、真鲷、黄鲷
实验十三 鲈形目分类(三); 实验十四 鲉形目、鲽形目、鲀形目等分类
一、目的要求 了解各目特征、下属科\属特征及代表鱼。
一、实验材料:大黄鱼、鲫鱼 二、解剖方法:见实验指导 三、观察内容:
消化系统:口咽腔(咽齿)、食道、胃、肠、 肛门、肝脏(或肝胰脏)、胰脏、胆囊的位置、形 态特征。
骨骼:脑颅、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躯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四、实验报告
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消化系统结构图,比较 小黄鱼与鲫鱼消化系统异同;绘制小黄鱼或鲫鱼的 躯椎结构图。
为分类依据。 鳍条(软条):1 2 3 4等阿拉伯数
字表示。 棘:Ⅰ Ⅱ Ⅲ等罗马数字表示。 棘与鳍条分离以“,”表示,相连以
“-”表示。
鳍表示:D:背鳍 A:臀鳍 C:尾鳍 P:胸鳍 V:腹鳍
鳍式举例: 鲈鱼:D Ⅻ,Ⅰ-13;A Ⅲ-7~8;C 17;
P 16~18;V Ⅰ-5 鲤鱼:D 3-15~22(或Ⅲ-15~22);
• 作业:
写出1-12种实验鱼的中文学名\拉丁 名、分类地位(目、科)、主要分类特 征?
鱼类知识PPT课件
![鱼类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0aa3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d.png)
不同种类的鱼类在繁殖行 为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如 有些鱼类会筑巢、护卵等。
鱼类的迁徙行为
鱼类迁徙的定义
鱼类迁徙是指鱼类为了寻找食物、繁殖或躲避不良环境而进行的 长距离移动。
鱼类迁徙的种类
根据迁徙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鱼类的迁徙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生 殖迁徙、季节性迁徙等。
鱼类迁徙的影响因素
影响鱼类迁徙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需求和遗传因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鱼类的繁殖行为
鱼类的繁殖方式
鱼类通常通过产卵和受精 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种 类会进行胎生或卵胎生。
鱼卵的孵化与成长
鱼卵孵化后,小鱼会经历 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 最终成为成鱼。
繁殖行为的特点
生态平衡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捕食、被捕食等关
系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鱼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许多濒危鱼类物种受到保护,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鱼类在水中担任着物质循环的重 要角色,通过食物链参与碳、氮、
磷等元素的循环。
鱼类与人类的文化关系
传统习俗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鱼类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 俗紧密相关,如庆祝丰收、祭祀活动等。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方式。鱼类知识在生态旅游中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
例如,在海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观赏鱼类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导游也需要掌 握一定的鱼类知识,以便向游客介绍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此外 ,生态旅游还可以通过开展钓鱼、潜水等与鱼类相关的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鱼类的迁徙行为
鱼类迁徙的定义
鱼类迁徙是指鱼类为了寻找食物、繁殖或躲避不良环境而进行的 长距离移动。
鱼类迁徙的种类
根据迁徙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鱼类的迁徙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生 殖迁徙、季节性迁徙等。
鱼类迁徙的影响因素
影响鱼类迁徙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需求和遗传因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鱼类的繁殖行为
鱼类的繁殖方式
鱼类通常通过产卵和受精 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种 类会进行胎生或卵胎生。
鱼卵的孵化与成长
鱼卵孵化后,小鱼会经历 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 最终成为成鱼。
繁殖行为的特点
生态平衡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捕食、被捕食等关
系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鱼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许多濒危鱼类物种受到保护,
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物质循环
鱼类在水中担任着物质循环的重 要角色,通过食物链参与碳、氮、
磷等元素的循环。
鱼类与人类的文化关系
传统习俗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鱼类与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习 俗紧密相关,如庆祝丰收、祭祀活动等。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通过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旅游方式。鱼类知识在生态旅游中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
例如,在海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观赏鱼类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导游也需要掌 握一定的鱼类知识,以便向游客介绍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提高游客的认知度和兴趣。此外 ,生态旅游还可以通过开展钓鱼、潜水等与鱼类相关的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f6d2633687e21ae45a947.png)
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有机物
质分 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
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 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 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
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 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 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
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
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
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
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
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知识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解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 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
质分 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
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 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 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
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 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 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
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
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
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
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
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知识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解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 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
农业类鱼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PPT优秀课件
![农业类鱼类学-鱼类的生物学基础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11e8390975f46526d3e15f.png)
➢ 为了还原被鱼类吃下的饵料生物的重量,可以利用水生生 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的资料,上述的水生 生物样品是与收集鱼类营养样品时同时采集的。最好是同 “活体”的平均重量,也就是说用活体生物的重量,而不 是对固定了的生物称重所得的“湿”重量。也不要用消化 道中未被消化的完整的个体来求平均“活”重。一般应从 同一水域、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采集的水生生物样品中, 取出足够数量同一体长、同一年龄的个体称重所得。
➢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 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用 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1.生物学测定
➢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 (二)食性的季节变异 ➢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 (四)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 此外,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年份也会反映出不同 的变异。
➢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数量的波动, 特别是受基本食料的多少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 上依食物的易得性为转移,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三、食性研究材料的整理
➢ 鱼类消化道内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常用 的是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 (1)计算各饵料成分个数。 ➢ (2)测定饵料成分的出现频率。 ➢ (3)测定饵料成分的容积。 ➢ (4)测定饵料成分的重量。
➢ 胃和肠的内容物要分别进行称重。用刮刀或解剖刀取出每 一段中的内含物,根据食物团的多少放于盘、培养皿或表 面玻璃上。仔幼鱼胃肠道的内含物最好置于载玻片上,在 放大镜下用弯形针或昆虫针,将内含物挤出。胃和肠内的 食物团置于滤纸上将水分吸掉,直到滤纸上不再留有稍为 明显的水分痕迹,然后在药用天平或扭力天平上称其重量, 这就是食物团的实际重量。
1.生物学测定
➢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析材料可取10—100尾鱼。在取 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容是记录它的产 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重量、性别及性腺成熟度 等内容。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耳 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https://img.taocdn.com/s3/m/c1e969cd192e45361166f5bb.png)
鳍棘 不分成左右两半 假棘 用水煮分成左右两半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背鳍Dorsal fin--位于背部,功能:维持身体直立和平衡,
有的种类一个D、有的2个D或3D,甚至有的后面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 (副鳍,如马鲛鱼),还有些鱼背鳍后方有一个富含脂肪的小鳍,称 脂鳍如鲑形目,鳕有3D 旗鱼、鮟鱇、鮣鱼、鲽形目鱼类、软鳍鱼 类、棘鳍鱼类
骨类的鼻瓣、鼻口沟、入水孔、出水孔,硬骨鱼多数头侧具2个鼻孔,少数1
个鼻孔,极少数鱼类没有鼻孔(鲀形目的少数种类,仅有嗅三节 鱼类的头部器官
鳃裂和鳃孔 腹鳍喉位--位置前移至喉部,如犀鳕科、鳚亚目
海如龙鮟、 鱇海、马棘、茄鲀鱼形、目鳐鱼、类魟鳃等孔。很小。
圆口类、软骨类头侧孔裂为外鳃裂,呼吸时水流:口
躯干部——鳃盖骨后缘到肛门(或泄殖孔后缘)。有些鱼类 (如鲽形目)肛门前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骨 为界,如果以肛门划化会失去自然的真实性。
尾部——躯干部之后。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分区
二、头部分区
吻部——眼以前的头部。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盖骨的后缘部分。 颏部——下颌联合的后方。 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 峡部——颏部和喉部之间(分隔两鳃腔的地方)。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鳃条骨——支持鳃盖膜的细长骨骼。 眼间隔——二眼眶的背缘正中距离。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水盖孔骨的。后实缘部际分上。是退化的鳃裂(胚胎时喷水孔和鳃裂一样;喷水孔内可见鳃 平扁形——1轴较短,2轴丝短)、3鳐轴长类。喷水孔较大,用于进水;鲨类喷水孔不大或无(不太需要);硬
骨鱼中鲟有小喷水孔。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四节 鳍
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用于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分奇鳍和偶鳍二类。各鳍是根据所在位置命名。
鱼类学PPT课件
![鱼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790722844769eae009eddc.png)
三、鳎亚目 Soleoidei
背鳍起点至少在上眼的上方或更前;各鳍均无 鳍棘,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成鱼胸鳍多退缩或不 存在。 本亚目共包括 2科, 鳎 科:眼位于头的右侧。 舌鳎科:眼位于头的左侧。
17
1.鳎科
眼位于头的右侧。 本科我国产有9属、16种。常见的种类有: ①条鳎:沿海南北均有分布,较常见。 ②卵鳎:产于东海及南海,较常见。
9
杜父鱼科
特征:两腹鳍不愈合成吸盘。肛门腹位;体圆筒 形,有时具骨板。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头每侧鳃 膜上有2橙红色条纹,酷似鳃片,故有“四鳃鲈”之 称。降河产卵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
(七)豹鲂鮄亚目 Dactylopteroidei
特征:体方柱形,头方形,被骨板。鼻骨愈 合。无下肋骨。胸鳍很大,分成两部分,前部长 约等于头长,成鱼长达尾鳍。 我国产 1科,经济价值不大。
2
2.毒鲉科
体无鳞;鳃盖膜连于峡部;后颞骨前端不分叉, 内弯,固者于颅骨上;腹鳍1鳍棘4—5鳍条。 包括了一些体态特殊,有些还有强烈刺毒的鱼类, 我国现知产6属、约12种,常见种类如下: 鬼鲉:鱼肉鲜美。我国沿海均有产。 毒鲉:体重可达2 kg。鳍棘的毒腺剧毒,为刺毒 鱼类中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3
3. 鲂鮄科
头部被骨板;吻侧有吻突或吻棘。胸鳍下部有3 游离鳍条。上下颌均有齿。体被鳞。下颌无须。 我国产3属、约14种。常见的如: 绿鳍鱼:肉味佳,我国沿海均产。 短鳍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日本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4
(二)前鳍鲉亚目Congiopodoidei
背鳍起点位于眼的后上方、上方或前上方。前 部3—4间髓棘固着于颅骨上或前延于额骨上。 大多是分布于南海的小型鱼类。无甚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