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的萌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产生的原因;林则徐及《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和《海国图志》;《康輶纪行》和《瀛环志略》;《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
2.能力培养:
(1)通过对比新思想代表人物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思想萌发的背景、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具体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能力。
(3)通过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分组讨论有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自主探究进行学习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前后民族危机加深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封建官僚中的开明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而萌发的新思想。
(2)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那种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
(3)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难点:如何认识新思想的内涵;对《资政新篇》的评价。
课前准备
教师: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关清朝“文字狱”、程朱理学、乾嘉学派及龚自珍生平事迹等影像和文字资料;本节知识结构图表以及相关的电教设备等。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简要了解“程朱理学”和“乾嘉学派”等名词概念;搜集有关文字狱的故事以及有关龚自珍、魏源和林则徐等人的资料;查找“款”字的各种含义等。
【教学过程说明】
本节课内容单一,主要由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新思想的影响三部分组成,而新思想则又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或封建官僚为代表)和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以深受西方社会影响的农民起义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为代表)两个层次来说明。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在传授第一部分内容时重在指导学生阅读,结合教师提供和学生亲自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和概括归纳,从而使学生自主探究并最终认识到,新思想的萌发,是中国封建统治危机以及传统“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产物。
在讲授第二部分内容时,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探究、理解新思想的内涵和两个层面。采用师生互问的形式,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共同完成教与学。
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能够根据时代和阶级属性对新思想有一个较为客现公允的评价或认识。
【导入新课】
在鸦片战争以前很长一段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自认为,很多时候也常常被称为“天朝上国”,周边的民族或政权常常被冠以“蛮夷之邦”,率先迈入资本主义时代大门的西方诸强最初来华时也是一样。然而堂堂的天朝上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不向“英夷”屈辱求和。这次战争给古老中国的冲击太大了,它引发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率先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开眼睛仔细去看那陌生的外部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萌发了。
那么,这股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又有什么特点?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怎样看待它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吧。
【新课教学】
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一目的1~3自然段,教师播放和提供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关清朝“文字狱”、程朱理学、乾嘉学派及龚自珍等相关的影像与文字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以2~6人为一组讨论、分析和探究鸦片战争前“中国思想界的基本情况”、“思想界有革新的征兆及其表现”、“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等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教师可进一步说明清朝极力推崇程朱理学和大兴“文字狱”的原因:因为清朝是一个由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又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满洲贵族出于文化自卑心理,着力于树立文化形象和权威,以取得广大汉族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认同和支持。为此,清统治者以超出前代的热情大力尊崇儒家正统文化,将程朱理学尊奉为儒学正宗和官方哲学,对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文化思想则采用高压政策,使文字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知识分子把主要精力用在古籍整理、考据训诂,绝口不谈现实政治,致使整个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探究,学生对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个较为笼统的概括。此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精炼概括为:
内因:中国传统思想界“万马齐暗”和封建统治危机,迫使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产生革弊愿望,欲挣脱思想束缚。
外因:英国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使爱国知识分子猛醒,欲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内外因结合: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此时主要是军事技术与装备)在民族危机下的契合,经鸦片战争而直接萌发出来。
二、新思想的萌发
1.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新思想
首先要求学生把握两个问题。
(1)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倡导者
提问:为什么说林则徐、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
(指导学生阅读“新思想的萌发”的第一自然段及下面两段小字。)学生基本能回答出:关于林则徐,主要有在广州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运用西方律例,维护中国主权;仿制西方战船,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因此,他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关于魏源,主要是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并战胜敌人。
(2)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
学生通过预习很容易回答和掌握这一问题。即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以及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
其次,教师要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探讨以上两个问题的关系和“开眼看世界”的基本含义。通过启迪探讨和整目教材的阅读分析,师生或生生互动逐步阐明:两者都是新思想萌发的体现;后者是在前者影响下产生的,同时说明前者的发轫作用。而“开眼看世界”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打开眼界,去面对、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二是要人们转变观念,正视中国的落后、“夷狄的先进”,进而学习西方,与之争胜。
再次,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深刻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内涵。(展示魏源图像及课本材料。)
(一)基本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魏源说:“筹夷事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就是说,学习外国,抵御侵略,必先以了解外国为先;其次“师夷长技”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