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郊野公园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郊野公园是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郊野公园是人们理性复归的一种现象,人类走出自然,又走向自然。
3郊野公园是城市发展的现实性选择,是人类对生活定义的新的诠释。
3建设郊野公园的意义
3.1从城市的发展趋势看
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由于城市用地紧缺,绿地发展的容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城市的承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休憩型、体验类
高端位
综合类、舒适消费型
选择性强
长时段性
简洁、便利
11
维持现有林地企业化经营模式;土地属性不变— —可不征用地,用土地流转方式运营;管理权限不变— —维持现有林地的管理责任主体。
从绿地建设费用分析,因其设施比较齐全,中心城区绿地建设标准相对较高,一般来说每平方米造价都在500~800元不等。而郊野公园造价相对较低。如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建设初期确定了“生态,自然,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方针:实施了1/3建设、1/3改造、1/3保留的策略, 120hm 2总投资1.6亿,其中绿化建设费用80元/m2,加上土地和设施配套、补偿等费用,平均每平方米的建设费用在140元左右(图2~9。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ntry park; construction type; development prospect; Shanghai
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
Several Though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陈敏
上述概念中突出了3个要义:区域特征、景观特色、功能特点。
区域特征:1与城市有一定联系,可通达、位于城市中心以外近郊或远郊,具有一定规模和面积的区域。2与农民、农业、林业有紧密联系,可促进农、林产业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场所。3与郊野自然风貌和乡村人文景观有密切联系,对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可提供保护和利用的开放空间(图1。
摘要:郊野公园概念中区域特征、景观特色和功能特点3个要义,突出了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异质性和差异性。其起源和发展
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从城市的发展趋势、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展示了其意义,上海外环线林带和郊区林业的发展为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未来仍需重点研究上海郊野公园的系统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建园模式和机制,以应对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发展的需要。
至于郊野公园中的服务、休憩活动设施和内容可以采用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去操作,达到减少国家投ຫໍສະໝຸດ Baidu和规避经营风险的目的。
从养护管理费用分析,以滨江森林公园为例:除去物业管理费用,每年绿化养护费在840万左右,养护面积在120hm 2左右,养护费平均约7元/m2。又如:世纪森林生态园养护费平均约2.5元/m2,外环绿带(浦东段养护费约3元/m2。
3.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现在城市绿地的发展成本较高,仅动迁费一项就是很大的支出,征地动迁费用占绿地总支出的90%以上,据业内人士分析,上海中心城区的动迁费成本已经上升到每平方米3~4万元,有的地区更高。10年前上海延中路绿地动迁费成本约在每平方米6000~ 8000元左右,到现在已经增加5~8倍,市区财政不堪负担。
由于城市在经济社会的中心地位越来越突显,城市二产、三产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导致城市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骤增,人口对城市的压力加速扩大。
资料显示,上海户籍人口达到1700万,常住人口2000万,流动人口400~500万。江苏昆山县级城市户籍人口120余万,常住人口近200万,流动人口近60万。
伴随人口的急速膨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带来了社会人群对公共服务(包括对公共绿地在内的生存环境条件的强烈要求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所有这些需求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总目标、总要求,更集中体现在社会人群对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健康水平、社会宜人程度的基本需求和本质要求上。3.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李婷婷
CHEN Min, LI Ting-ting
1郊野公园的定义
郊野公园的定义、概念很多,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在适当的管理下,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人们易于到达,以乡村景观或森林地形地貌等自然存在为主体,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可供开展户外活动,轻松身心,享受生态自然环境的场地,同时还兼有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开放活动空间。
上海市绿化局制定的2008— 2015年绿地实施方案中,未来7年城市绿地发展指标定为400余hm 2。由此可见,城市绿化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在中心城区内大量、大规模地增加绿地难度更大,根据新编制的《上海绿地系统实施远期方案》,要求到2020年,上海绿地面积从10万hm 2增加到28万hm 2,还有较大的差距,绿化用地与城市用地的矛盾很严峻。因此通过发展和建设包括湿地资源在内的郊野公园,是破解城市绿化用地瓶颈的重要途径。
城市节奏加快,城市人群各种压力加大,需要身心舒适,精神放松,缓解烦躁而产生对环境、文化等精神的追求,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这是城市,特别是大型的经济城市日益面对的社会现实,社会人群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适应就需要去调整、疏解和引导,郊野公园不失为让社会人群宣泄、释放的场所,不失为心理、生理健康的诊疗所。郊野公园的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视民生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
关键词:风景园林;郊野公园;建设类型;发展展望;上海文章编号:1000-6664(200906-0010-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9-05-18;修回日期:2009-05-27
Abstract:Sit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features, and function traits are three important points which define country parks. That also reveal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y parks and urban parks.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ountry park bring much inspir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construction derives fromthe city developing trend, and also from sociological and economic perspectives. The government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ter ring forest belt and suburb forest have given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Future studies should still focus on the system theory, key techniques and construction patterns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country parks.
这组数字反映了郊野类型公园的养护管理可以逐步做到养护工作的减量化,如果郊野公园的养护模式和管理方法运用生态学理论和资源循环利用理念进行创新的经营养护,其费用可进一步降低。
4郊野公园的展望
上海市绿化局编制了《上海绿地系统实施规划》草案(2008— 2015年,上海市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林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个文件在调查上海市城内绿地、林地、湿地“三地”现状的基础上,以上海建设“四个中心”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上海已经形成“绿林一家,城乡一体”的管理架构的优势,以科学发展、和图2上海滨江森林公园总平面图图3林间溪流图4疏林草花图5滨江岸线俯瞰图6林间木栈道3
又如,正在建设中的上海顾村公园和已经建成的上海世纪森林生态园等,其建设本质与滨江森林公园类似,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保护和可以利用的资源,既大大节省了政府投资,又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果。
一般而言,郊野公园造园手法简洁,设备设施简朴,布局简单,仅需满足运行安全、便利的基本要求。重点放在保护、改造、利用和调整、提高、完善的目的上,因而是最经济、最快捷、最具可操作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手段之一。
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提出了未来若干年内上海绿地系统结构的框架和实施项目的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发挥林地社会功能,大力拓展林地、湿地社会功能,逐步在有条件的森林、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改造成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其他各种专类公园等。从而实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市民生活的要求。
20世纪中叶,郊野公园在欧洲及英联邦国家比较流行,如英国在全国拥有350个以上的郊野公园,法国巴黎城市圈周边也有40余个。香港特区政府于1976年颁布了《郊野公园条例》,为发展郊野公园提供了法律依据。1977年开始实施郊野公园建设,至今已有郊野公园23个, 3处林地、山地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化地区的扩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方式要求发生变化,郊野公园概念在我国逐步引入并开始实施。
景观特色:以自然风貌和自然景观为主体,保存原有自然痕迹为主线,所形成的乡村风景、田野风景、自然风景、林地、沙滩、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自然景观。
功能特点:户外活动为主导,个性自由程度较高,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体验、休憩性调整,具有较长时段滞留条件的开放活动空间。
郊野公园概念的3个要义,突出了郊野公园与城市公园的异质性和差异性(表1。
2郊野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1870年,美国实施了国家公园体系,建立了国家公园管理的《历史遗迹法案》,共管辖国家公园、国家遗迹、风景、旅游名胜等1200余处,占国土面积的3.5%。实际上美国的做法大大扩展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形成国家层面上对国家名胜区的管理。所以,从城市郊野公园研究的角度看,其针对性并不是很强。
郊野公园的建设,根据上海现行林业政策,可保持3个不变:经营模式不变— —继续
表1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的异质性和差异性
区域位置景观要求活动内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设施要求城市公园
城市中心区域
距离较近
人工创造景观为主
互动型、参与型
大众位
普及经济型
选择性不强
短时段性
完整、齐全
郊野公园
郊区,近郊或远郊
中远距离
自然景观为主
深圳市在其绿地系统规划中确立了22个郊野公园的布局,目前已建成4个;北京市建成八达岭生态郊野公园等多个郊野公园;广州市新建了天麓湖郊野公园;海口市最近也建成了文森坡郊野公园等。
上海市在5年前就着手郊野公园的研究,引入了郊野公园建设观念并付诸实践。例如已建成的世纪森林生态园、滨江森林公园,建设中的顾村公园等,已经具备了郊野公园的概念和雏形。
例如:上海2003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功以后, 2004— 2008年, 5年间人均公共绿地从9.16m 2增加到12m 2,人均增加了2.84m 2;公共绿地增量约3000hm 2,平均一年600hm 2,其中绿地净增量多数集中在宝山、浦东、闵行、嘉定等边远区以及外环绿带区域中,中心城区增量明显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城加快,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矛盾逐步显现,林业快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逐个去解决,如: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林地经济效益不高,使用率较低;动力支撑不够,经营难以为继等,通过郊野公园体系的建立,就有可能认真地去研究,有效地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目前来说,对已经建成的林地有选择地进行规划改造,加快上海郊野公园推进的步伐,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一是可以缓解当前矛盾,二是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渠道,三是可以进一步调整农、林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和林业,真正做到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推动农民致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