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大民间传说的总体特征
四大民间故事是哪四个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四大民间故事是哪四个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有:都是讲述爱情的故事。
都以悲剧结尾,十分悲壮。
四大民间故事都是民间自撰的,不是真实故事。
有很多情节比较夸张,比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故事。
四大民间故事是哪四个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牛郎织女》中男主叫牛郎,他从小和哥哥嫂嫂一起生活,但是对他很不好,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牛,有天老牛告诉牛郎黄昏去树林里会遇到一个美丽的姑娘,牛郎见到后知道了是织女,后来他们相爱了,但王母娘娘知道后将织女抓回天上,从此,牛郎和以后就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
2、《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秦朝时,孟爷爷种了一粒葫芦籽,长大后长成了一个小姑娘,叫孟姜女,孟姜女在逛花园时和逃难的范喜良一见钟情并成亲,范喜良被送去修长城后,孟姜女得知他死后,在城脚哭了三天三夜。
3、《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去学院学习,在这里认识了梁山伯,由于志趣相投,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梁山伯去祝英台家里找她,发现祝英台是女生,便喜欢上祝英台,并且去提亲,但是祝英台的父亲觉得梁山伯没有钱,让祝英台嫁给了别人,梁山伯知道后抑郁而死。
4、《白蛇传》讲的是一段爱情故事。
在很久以前,一个修炼了一千年的蛇妖白素贞,她为了成为神仙,要集齐人类的八滴眼泪,与许仙相遇并相互帮助,后来,白素贞去人间继续收集眼泪时,在西湖桥再一次遇到了许仙,并与他相爱,但是人妖没法相恋,白素贞触犯了天条压在了雷峰塔下,后来,她的儿子长大后成为了状元救了她,全家团圆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有:1、都是讲述爱情的故事。
2、都以悲剧结尾,十分悲壮。
3、四大民间故事都是民间自撰的,不是真实故事。
4、有很多情节比较夸张,比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流传于百姓之间,代代相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传统智慧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了解这些传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一、传说的来源和特点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主要表现为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这些传说通常与人物、神灵、动植物、山川、湖泊等有关,描述了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和事件。
传说的叙述带有浓厚的想象成分,富有诗意和寓意,常常用来阐述道德价值观和智慧。
二、四大神话传说1. 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中的重要传说之一。
相传在无物之前,天地混沌一片。
盘古挥斧劈开了混沌,天地分离,他的身体化为大地,头顶成为天空。
这个传说象征着创世,人们通过这个传说来理解世界的起源。
2. 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故事之一。
相传当天地刚刚分开时,天空出现了一个大洞,地上出现了裂缝。
女娲用五彩石补齐了天空,用黄土塑造了人类,从而使天地复归正常。
这个传说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3. 伏羲和女娲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另一对重要夫妻。
相传他们是人类的始祖,创造了文字、八卦和火的使用。
伏羲和女娲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人们通过这个传说来表达对智慧的崇拜和渴望。
4.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一个关于月亮女神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给人们带来了酷热和干旱。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而嫦娥则因为误食仙丹成为了仙女,后来她嫁给了后羿。
然而,嫦娥对后羿的行为不满,最终她喝下了仙药,飞上了月亮。
这个传说流传至今,人们通过这个传说来表达对爱、忠诚和牺牲的理解。
三、动物传说除了神话传说,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传说。
例如,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重要形象,被视为神圣的存在,象征着皇权和吉祥。
而鸟、狐狸、猴子等动物在中国传说中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这些动物传说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比较中国四大传说
比较中国‘四大传说’姓名:学号:摘要:中国的“四大传说”讲的都是爱情悲剧故事,其不同的模式广泛涵盖了中国下层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对中国的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大传说”蕴涵着民众对人自身的感悟与思考。
“四大传说”传达出民众对人类自身的肯定与骄傲,对生命理想的理解与追求,以及对人生苦难的认识与反抗。
“四大传说”的永久魅力不仅在于其反映的社会世态,也在于其包孕的人之真谛。
关键字:中国‘四大传说’;比较;分析一、中国四大传说简介中国的劳动人民具有无穷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劳作之余,他们创造了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
这些传说和故事亦真亦幻,情节曲折,感情丰富,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体现了人民群众超凡的想象力。
其中最著名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牛郎织女》讲述了王母的女儿织女与凡间的牛郎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
狠毒的王母拆散牛郎、织女,让他们化为两颗星星,天各一方,在银河边隔岸相望。
后来,王母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安排喜鹊在这一天为他们在银河上搭桥。
这一天的夜晚,细心的人还能在葡萄架下听到他们互诉衷肠呢!其他三个传说也讲述了三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特别是《孟姜女哭长城》,表达了人们对一位反抗邪恶势力的姑娘的由衷敬意和对邪恶势力的蔑视。
二、四大传说爱情观比较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说及梁祝的传说,作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形式多样又出入较大就毫不为奇了。
但是,就其完备的形式来看,这四个故事无疑都是爱情故事。
孟姜女的故事可能稍微复杂些,具有明显的反暴政的内容,但就其主要内容来看,它讲述的仍然是孟姜女与范喜良的爱情被毁灭及为了维护爱情的忠贞,孟姜女反抗秦始皇的故事。
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些故事时,我们发现,如果去掉每个故事最后寄托人们愿望的“光明的尾巴”,那么,民间四大传说,每个传说都在讲述一个爱情悲剧故事。
梁山伯、祝英台相爱而不得相聚,牛郎、织女,白蛇、许仙(一作许宣),孟姜女、范喜良(又作万喜良、杞梁)相爱、相聚却不得其终,每个故事都弥漫着浓烈的悲剧气息。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宝库中,除了有史书记载的古典文学作品外,还有一类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它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和艺术魅力,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简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简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分别为以下四个:
第一个,白蛇传。
相信通过看电视剧,大家已经对白蛇传的剧情倒背如流:白素贞和许仙是一对恩爱鸳鸯,却被不懂爱的法海硬生生的拆散。
自此之后,白素贞被压在雷峰塔之下,与许仙永世不得相见。
当然,最初版本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
白素贞是一条修炼成精的大蟒蛇,而小青也是西湖的一条青鱼。
白素贞见了书生许仙之后见色起意,而许仙也沉迷美色无法自拔。
结婚后许仙才发现妻子是妖精,于是求法海解救。
法海将白素贞镇压于雷峰塔之下,并收许仙为徒。
第二个,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暴政,孟姜女的新婚丈夫被奴役修长城,不久因饥寒交迫劳累而亡。
孟姜女闻讯,就哭了三天三夜,哭到天昏地暗,长城倒塌,露出累累白骨,孟姜女顺利发现了自己丈夫的尸骨,更加悲痛,投海而亡。
第三个,牛郎织女。
大变态牛郎偷了洗澡的织女的衣服,并以结婚“威胁”织女。
织女涉世未深,于是嫁给了她。
二人生活幸福,育有一儿一女。
这激怒了王母娘娘,于是把织女捉了回去。
牛郎骑牛追去,却被王母娘娘划出的银河挡住,二人只能于七月初七相见。
第四个,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恩爱有加。
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成了人间一大遗憾和悲剧,二人死后化作蝴蝶,为后人传颂。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结构、文化及审美情感分析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结构、文化及审美情感分析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结构、文化及审美情感分析我国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且绚丽多彩,充满诗情画意与艺术魅力,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①。
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这四大民间传说在内容、主题、叙事结构等方面有一些相同点或相似点,从中可以透视出一些我们民族的文化因素以及民族的审美情感。
一、纯净、朴实的田园爱情这四大民间传说都是爱情故事,而且他们的爱情有一个共同点值得我们注意:不求科举,不求官,不求夫贵妻荣,他们求的是桑麻之乐,平淡自然,享受那么一份静谧的田园生活。
《牛郎织女》故事中,单单牛郎、织女的名字就明显地露出对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期盼。
《白蛇传》故事中,白娘子看病救人,悬壶济世,许仙卖药。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祝英台看中的是三载情长,梁家是清白人家,也不是图梁山伯高官厚禄。
《孟姜女》故事中,孟姜女看上范杞梁②,图的是范杞梁人品端正。
他们的爱情就是青年男女本然的情之所至,爱为之发,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白头到老,至简至诚!《牛郎织女》(黄梅戏电影版)中织女的一段唱词(“到底人间欢乐多”)比较典型地表达了这种纯净、朴实的田园爱情。
唱词: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
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我问篱边老枫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
再问清溪欢唱水,谁能和我赛喜歌哇。
闻一闻瓜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何必愁眉长锁,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③。
这是民间老百姓最朴实的爱情婚姻观。
试比较一下文人笔下的爱情,大多是才子佳人,相遇后花园,男子落魄,中状元,夫荣妻贵,或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然后鬼魂索命等等。
这样的爱情是与社会地位相结合的,与富贵相掺杂的。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综述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可谓中国家喻户晓, 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它也 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 传说。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 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有东方的《罗密 欧与朱丽叶》之称。
3: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 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 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 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后来,两人结拜 为兄弟,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乡。同窗整三载,祝英台 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回到家后 ,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 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 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 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 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 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 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 ”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 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 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简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简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原创版3篇)目录(篇1)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概念与范围二、四大民间传说的具体内容1.牛郎织女2.孟姜女3.梁山伯与祝英台4.白蛇传正文(篇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指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四个神话传说故事,它们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牛郎织女》源于《诗经·大东》的记载,故事讲述了牛郎与织女因凡人和神仙不能婚配而被王母娘娘天各一方,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相见。
这个传说与七夕习俗相结合,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象征。
《孟姜女》起源于《左传》的记载,故事描述了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在战争中阵亡,她悲痛欲绝,在路边哭泣,感动了天地,最终与丈夫在阴间相聚。
这个传说强调了忠贞的爱情和孝道。
《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艰难的爱情故事。
两人相爱却因家庭阻力未能在一起,最终梁山伯抑郁而终,祝英台跳进梁山伯的墓穴,两人化为一对蝴蝶飞舞。
这个传说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白蛇传》主要讲述了蛇妖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与许仙结为夫妻,但因法海和尚的阻挠,两人历经重重磨难,最终白素贞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
这个传说强调了善恶报应和真诚的爱情。
目录(篇2)1.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定义和范围2.四大民间传说的内容概述3.四大民间传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4.四大民间传说的代表作品和影响5.结论正文(篇2)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指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代表性的四个传说故事,它们分别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1.《牛郎织女》讲述了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隔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相会的故事。
这个传说源于《诗经·大东》中“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2.《孟姜女》描述了孟姜女因丈夫战死,悲伤地哭倒长城的故事。
这个传说起源于《左传》中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
民间传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
民间传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那么你对民间传说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民间传说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民间传说的介绍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历史上知名的人物,事件发生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有的还涉及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结果也常与某些历史、地理现象及社会风习相附会,因而往往给人以它是真实历史的错觉。
但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
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
民间传说的特征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
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传说与神话的联系第一,民间传说与神话产生的历史时期比较接近,它们的历史关系十分密切。
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传说与神话的界限十分模糊。
第二,就体裁特征和传播方式而言,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第三,传说和神话都具有超现实性的幻想。
传说的人物和情节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而许多传说效果是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传说与神话的区别第一,传说与神话的主人公身份和属性不同。
传说中的主人公,很多是基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真人,其故事比神话更接近现实生活,故事中存在的超现实因素的内容是有限度的,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而神话的主人公是超人和超自然力量的神,其故事是以神格为中心的,即是各种动植物人格化和各种社会生活力量神格化的结果。
第二,传说和神话所反映的社会想象和创作的思维机制不同。
传说是以自觉或比较自觉的思维方式,讲述某一历史时代的具体人物或事件,有时代和地点的约束性。
民间四大传说
民间四大传说民间四大传说民间四大传说介绍(一):《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1白蛇传据明末《警世通言》记载,宋代时,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贞,与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仙,白蛇逐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乃嫁与他。
后经历诸多是非,许仙乃知白素贞、小青俱是异类,并受白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
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许仙看破红尘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
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
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后世根据此传说又添加了一些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贴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资料大致如下:在宋朝时的镇江市。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
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之后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
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齐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源起记载“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白蛇传》乃是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伾([pī];形容众多,茂盛)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
(完整版)论四大民间传说的总体特征
论四大民间传说的总体特征四大传说”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思想的人民性、风骨的民族性五个方面。
一般说来,这些特征为民间文学作品所共有,但它们在“四大传说”中却表现得特别强烈和突出,有其它作品所不及处。
一、时空的广延性如果对“四大传说”进行远距离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如同我国雄浑古老的长江、黄河一样,源远流长,流域宽广。
到今天,可以说在祖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一处无“四大传说”的流传,真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这是其他传说无法比拟的。
例如《孟姜女》。
关于它生成的具体时期,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追根溯源,都承认它同北齐的长城乃至《左传》所记《杞梁妻》事有关( 有的说传说可能产生于北齐或“杞梁妻”时期的,有的则说这些是传说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子) 。
如果从北齐算起,传说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如果从《杞梁妻》算起,那就有近3000年的寿命了。
这个传说,由于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在漫长黑暗的封建社会里,反映着劳苦大众的命运和心理要求,所以倍受人民的喜爱。
在悠久的历史流传中,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传播演变,生根开花。
据顾颉刚先生1927年统计,山东、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河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直隶、京兆、奉天等地都有这一传说在流传。
有的被认为是孟姜女的出生地,有的被认为是她的葬身地,有的则被认为是她寻夫经过的地点。
当时顾颉刚先生表示没有发现贵州、四川方面的材料。
近几年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搜集编辑的《孟姜女资料选集》中就收有流传于贵州平塘、都匀一带的布依族民歌《孟姜女出世歌》,流传于昭乌达盟克什克滕族一带的蒙古族民歌《万里长城》,流传于四川松潘一带的《孟姜女忠守七七》,流传于四川南坪一带的《怨死昏君秦始皇》等,足以弥补这一缺憾。
此外,顾先生没有提到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均有孟姜女《四季歌》的流传,黑龙江、甘肃、四川、江西、内蒙等地还搜集到散文体的孟姜女传说。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故事形态学分析【摘要】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四大故事在中国社会流传广泛,时至今日,已是家喻户晓。
四个故事虽然在具体人物和情节以及结局上有出入,但其始终不变,贯穿四个不同故事始终的故事形态却是一致的。
关键字: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形态关于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分析已是由来已久,不管是人物还是故事所传达的社会背景,以及其隐喻的批判,都出了不少的成果和专著,在今日社会还将其以影视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
那么关于它的故事形态学分析又如何呢?一、问题提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从中国的故事形态学调度看,它的主题是什么?人物构成上如何?故事是如何发展的?有什么转折与起伏?四个故事是否在发展上有相似性或共同性?故事的结局如何?等等。
二、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故事形态学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认知中国本土故事的构造,试图寻找一种中国民间故事构造的一般、普遍的规律。
为认识中国民间故事,提供一个故事形态学分析的参考,进而认知中国的民间故事。
三、研究主题:1、故事主题2、人物(男女主人公)3、时间(“从前、、、,”“具体、、”时间)4、环境(生长环境、主人公的相遇环境)5、故事的发展、转折与起伏及其原因6、故事的结局四、文献回顾:针对提出的问题和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主题,对前人关于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研究,作如下的文献回顾:《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中,从“人类学视角对白蛇传中的核心文化符号进行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对白蛇传文化的故事演绎模式、空间传播与纵向流传及其文化功能进行解读”。
,避免了“从纯粹文学的层面来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整体上的探讨”。
开创了“从人类学的视角从整体上对白蛇传文化进行探讨”。
《孟姜女传说的价值与现实意义》中,从民间传说的“当代人文意义”,阐释了民间传说对于当今社会人文的影响和作用,并从“历史情境和文化发展脉络中来理解传说”,对“民间传说的历史性与现代性”加以比较研究,解读“孟姜女传说的特点”、“女性的悲情表现”、“传说的人文内涵与创意之可能”,进而剖析出人物的生长环境对其性格塑造的影响,再看“故事文本的现实性”。
《四大民间传说》课件
传说四: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讲述了孟姜女为了寻找自己的丈 夫,在长城边哭泣千年的故事。 故事梗概:孟姜女与丈夫的离别、孟姜女寻找丈夫的艰辛历程、孟姜女的坚 强与不屈、长城的坍塌和传说的流传。 孟姜女的传说流传:这个传说在中国流传甚广,成为表达坚贞深情的代名词。
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孟姜女的哭泣和对丈夫的思念展现出深深的感情和对 爱情的执着。
总结
四大民间传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些故事都是源于中国民间,展现了丰富 的想象力和智慧。
民间传说对文化的影响:这些传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信仰,充实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说的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古老的故事,更是中文化珍贵的遗产,代 代相传。
《四大民间传说》PPT课 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 深入了解这些传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和文化影响。
简介
民间传说是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故事,常常涉及神怪、仙人和各种传奇事 件。它们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民间传说有着以下几个特点:源于民间、丰富多样、充满神秘感、较为广泛 地流传于中国各地。
传说一:白蛇传
《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神怪小说,讲述了白蛇化人成为美丽女子,与许仙相爱并历经磨难的故事。 故事梗概:白蛇救许仙、白蛇化人成为白素贞、许仙与白素贞相爱、法海降妖、情感纠葛和历险。 主要人物介绍:白蛇(小白)、青蛇(小青)、许仙、法海。 情节分析:爱情的力量、善恶的选择、对抗命运的勇气。
传说二: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关于月亮女神嫦娥的神话故事。它讲述了嫦娥的羡慕心生, 吞下灵丹后的命运,以及她最终成为月宫神仙的传说。 故事梗概:嫦娥的羡慕和选择、吞下灵丹后的变身、登上月宫成为仙女、思 念的牵挂和月光宝盒。 八仙过海:嫦娥在月宫结识了八仙,各自展示神通鬼力,使故事更加有趣。 后续发展:嫦娥奔月的传说影响了中国的诗歌、绘画和文化活动。
四大民间传说与风俗文化
四大民间传说与风俗文化历史1201 秦典典120201118摘要:中国是民间传说大国。
在民间文学中,广泛流布于全国各地区及众多民族中的传说,浩如烟海。
其中的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则几乎家喻户晓,可称得上是中国民间文化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
这些民间传说虽然带有很强的演绎色彩,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一些文化风俗。
本文分别对四大民间传说进行分析,探究其反映的风俗文化。
关键字:牛郎织女饮食文化孟姜女化蝶一、牛郎织女1、《牛郎织女》与汉代婚姻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牛郎、织女,但他们只是毫不相干的两颗星而已。
至汉代,始将牵牛、织女相连,并赋予人世间男女的特征。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行于汉代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
与西周春秋相比,两汉时期,爱情与婚姻已不仅仅是当事者的个人行为,而是要在社会与家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和实现的。
汉代的爱情与婚姻,更多地融入家族与社会的元素,受其制约,恋爱与婚姻的当事者犹如网中之鱼,已经丧失了情感的独立和行为的自由。
东汉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爱情悲剧。
刘兰芝被“休”,不是因为焦仲卿“二三其德”,而是因为焦母的蛮横霸道;而刘兰芝的“再婚”,也不取决于当事者的意愿,却是“刘兄”的好恶。
作为婚姻的当事者,焦、刘只有在“死”这一点上有一点自主权。
显而易见,焦刘的婚姻悲剧,是家庭的传统力量和社会的习惯法则造成的。
而在汉代被世俗化了的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织女可望不可即的婚姻悲剧,同样是两汉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河汉既清又浅,更不宽阔,却成为牛郎织女不可逾越的障碍。
显而易见,阻隔牛郎织女的不是河汉,而造成牛郎织女婚姻悲剧的,也不是当事者本人。
汉代嫁娶奢靡的社会风俗和择偶的种种要求在牛郎织女中都有所反映。
《岁时广记》卷二六引《荆楚岁时记》载:“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二万钱下礼,久而不还,被驱在营室。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发展现状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发展现状作者:孙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期摘要:传统文化再次兴起的今天,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应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研究保护到传承利用,还需做进一步的努力。
关键词:四大传说;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任何一则优秀的民间传说从出现之日起,以其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特性,就具备直入人心的力量。
随着时代流转,社会生活变迁,充满蓬勃生命力的传说故事被人们不断选中、加工,让其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得以重放光芒。
一些知识分子凭借有较高文化水平、掌握民族文化精髓的优势,将自己的人生感悟、知识学养渗入民间传说的梳理、改编中,使某些民间传说从呓语般的口耳相传的模糊历史中赫然而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民间传说的典型。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历久弥新,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以其丰富的精神意蕴滋养了无数众生。
重视和挖掘民间传说这个文化宝藏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四大传说的成型如同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很多源于民间。
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民间传说便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
依据相关研究资料,四大传说成型情况如下:1、《牛郎织女》。
此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中的“跂彼织女”“睆彼牵牛”。
牵牛和织女本是天上的两个星宿,隔银河两两相望。
到《淮南子》、《后汉书》、《史记》成书的汉代,织女被认定为仙女。
在曹丕、曹植的篇章中,牵牛和织女已是夫妇。
曹植《九咏》明确记载了牛郎织女夫妻离隔的情形:“牵牛为夫,织女为妇。
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2、《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隧),杞良死焉。
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
汉·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
试论民间传说的特征
试论民间传说的特征——以德庆悦城龙母传说为例【摘要】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而悦城龙母传说在百越地区源远流长,尤其以德庆悦城龙母传说最具代表性。
本文试图以德庆悦城龙母传说为例,把民间传说的特征归纳为内容上的可信性,情节的传奇性和传播范围的相对局限性。
【关键字】民间传说悦城龙母特征传说是一种古老而至今活跃的民间文学体裁。
中国有数量众多、传播广泛的传说作品,它们不仅有值得重视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而且还有着独特的特征和令人倾倒的艺术魅力。
民间传说,从定义上来说,“是广大民众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
”1它们有的描述某个知名历史人物的立身行事,有的记叙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断片,有的解释某一自然物、人工物或风俗习惯的成因和来历。
也就是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而德庆悦城龙母传说就属于人物传说。
本文将以悦城龙母传说为例,试从内容、情节以及传播范围三个方面阐述民间传说的特征。
一、关于德庆龙母传说在岭南地区,关于龙母传说的版本有很多,而且内容也各不相同。
有的认为龙母是清贫的砍柴姑娘,有的说龙母是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而悦城龙母的传说记载则较为详细,且为影响广泛,为岭南人民所熟悉。
悦城龙母传说中,龙母姓温、秦时人。
自小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
传说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濯洗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
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
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
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
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
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后改为“龙母祖庙”。
这就是现今坐落在坐落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水口,著名的德庆悦城龙母庙。
一般认为,悦城龙母传说最早的记录出现在最早是在晋代沈怀远的《南越志》中,但原书已失,我们可从后市辑录它的著作中,看到记载:《南越志》曰: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
试论民间传说的特征
试论民间传说的特征摘要:文章试图对比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关系,来突出探讨民间传说的特征。
民间传说的内容大体上具有可信性,情节具有传奇性,塑造了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有滚雪球似的流传方式,传承范围相对固定。
关键词:民间传说特征神话民间故事学术界通常把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进一步划分为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回顾民俗学研究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国际民俗学界竭力探讨的一个相当古老的问题。
本文试图对比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关系,来突出探讨民间传说的特征。
日本著名学者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从民间文艺学的观点来看,广义传说实际上就是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总和。
狭义传说,是相对于神话和民间故事而言的,指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风物或习俗的散文体口头传奇叙事。
而“‘神话’一词,英语Myth,它所表示的,是原始时代关于神奇的事物或受神能所支配的自然事物的故事。
掺杂神话因素的传说,英语为legend,其意为:一、传说、传奇;二、传奇人物和事件的起源。
”[2]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神话和传说这两个概念,,西方在传统的理解上是有区别的。
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3],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3]。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由于这两种体裁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它们往往既可以作神话,也可以看作民间传说。
有不少民间传说由神话而来,从而使民间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民间传说借用了神话“变形”手法以及神话夸张叙事的手法,前文李子贤提到的“神话因素”就可这样解释。
但总体来说,它们从创作到流传的诸多环节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人公是神,“这类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神话可以说是以人拟神”[3];民间传说的主人公则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奇化的结果,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3]。
鉴赏中华传统文化,探究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鉴赏中华传统文化,探究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发表时间:2020-01-15T11:00:10.8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作者:张倩[导读]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摘要】通过梳理《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篇的学习,以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为探究主题,笔者借助课堂教学与课后延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国古代四大民间,鉴赏中华传统文化。
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篇的学习,以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为探究主题,笔者借助课堂教学与课后延展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国古代四大民间。
一、了解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1.时代久远,贴近生活,历经人类成长变化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就是靠着人们口耳相传才流传下来。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故事中都有一些神幻色彩、离奇情节,吸引读者。
我国民间故事的种类与数量众多,以《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故事最受老百姓喜爱,被称作“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二、故事内容梳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富有传奇色彩,讲述的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遭遇。
《牛郎织女》的主要故事情节:兄弟分家——织女沐浴——生儿育女——银河相隔——挑担追赶——王母发难——鹊桥相会《孟姜女哭长城》的主要故事情节:神奇出生——相遇成婚——远服徭役——万里寻夫——哭倒长城——智斗始皇——投海殉情《白蛇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化身人间——西湖相遇——端午现身——盗草救夫——水漫金山寺——被压雷峰塔——救出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故事情节:女扮男装——同窗读书——长亭送别——山伯家访——英台抗婚——山伯病死——合葬化蝶这些情节单元构成了每个故事的基本框架,让学生能够较快掌握故事的主要脉络,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四大民间传说的总体特征四大传说”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时空的广延性、结构的开放性、内涵的多重性、思想的人民性、风骨的民族性五个方面。
一般说来,这些特征为民间文学作品所共有,但它们在“四大传说”中却表现得特别强烈和突出,有其它作品所不及处。
一、时空的广延性如果对“四大传说”进行远距离的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如同我国雄浑古老的长江、黄河一样,源远流长,流域宽广。
到今天,可以说在祖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一处无“四大传说”的流传,真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这是其他传说无法比拟的。
例如《孟姜女》。
关于它生成的具体时期,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追根溯源,都承认它同北齐的长城乃至《左传》所记《杞梁妻》事有关( 有的说传说可能产生于北齐或“杞梁妻”时期的,有的则说这些是传说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子) 。
如果从北齐算起,传说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如果从《杞梁妻》算起,那就有近3000年的寿命了。
这个传说,由于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在漫长黑暗的封建社会里,反映着劳苦大众的命运和心理要求,所以倍受人民的喜爱。
在悠久的历史流传中,它以旺盛的生命力,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传播演变,生根开花。
据顾颉刚先生1927年统计,山东、江苏、山西、陕西、湖北、河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直隶、京兆、奉天等地都有这一传说在流传。
有的被认为是孟姜女的出生地,有的被认为是她的葬身地,有的则被认为是她寻夫经过的地点。
当时顾颉刚先生表示没有发现贵州、四川方面的材料。
近几年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搜集编辑的《孟姜女资料选集》中就收有流传于贵州平塘、都匀一带的布依族民歌《孟姜女出世歌》,流传于昭乌达盟克什克滕族一带的蒙古族民歌《万里长城》,流传于四川松潘一带的《孟姜女忠守七七》,流传于四川南坪一带的《怨死昏君秦始皇》等,足以弥补这一缺憾。
此外,顾先生没有提到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均有孟姜女《四季歌》的流传,黑龙江、甘肃、四川、江西、内蒙等地还搜集到散文体的孟姜女传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肃、青海和藏族一些地区的“回族宴席曲”中,均有孟姜女的唱词。
这种宴席曲是回族民歌的一种,又称为“酒曲”、“家曲”,多在喜庆节日或欢乐场所演唱。
孟姜女的唱词融进了回族人民的习俗活动之中,可见当地人民对它熟悉和喜爱的程度。
长期以来,在《孟姜女》广泛流传的同时,许多地方还出现了相关的文化建筑。
各地文献方志中,多有记载。
初步统计,有孟姜女墓或祠庙或古迹的近20处。
( 见图表)地名祠庙古迹修建(重修)年代修建者方志记载上表参照莫高《孟姜女民俗面面观》一文所列之表修订而成。
其中历史最久,最负盛名的,是河北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即“贞女祠”。
它始建于宋以前,明清以来,多次修建。
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时间角度看,这一传说流传至今也已有l000 多年历史。
从空间角度看,是在1930 年2 月,钱南扬先生收集的有关梁祝的唱本和传说已涉及“十一、二省了”。
当时钱先生就认为,可以“武断”地说一句,“在中国是没有一处没有《梁祝》的传说的”。
30 年代,我国学术界曾对此传说开展过一场讨论,那时也有研究者指出:“大致汉人足迹达到的地方,这个故事的势力亦即相随传播而去,所以全中国除了外蒙、西藏及新疆之一部分地方,这个故事不甚通行外,其余各地这个故事都是很通行的。
”据考察,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甘肃等省的不少地方还建有梁祝墓、庙或读书遗址。
在通讯、交通工具不甚发达的年代,《梁祝》传说尚能传播得如此广泛和遥远,那么解放后三十多年中,由于传播手段的先进化,其流传地域的扩大自然更为迅速。
50 年代初,根据传说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成电影,以及后来小提琴协奏曲和芭蕾舞剧《梁祝》的问世,不仅使这一优美感人的传说更为广泛地传播于祖国各地,还迅速传播到国外,从亚洲走向欧洲,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白蛇传》、《牛郎织女》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不作赘述。
二结构的开放性“四大传说”的生成发展,每部作品以一组比较定型的核心结构( 情节) 为标志,构成生命的原始形态。
这种核心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生命系统,由此引出众多的生长点,这些生长点在传说历史演进的生命场中,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造成的不同“气质”的社会群体( 创造主体) 相结合,便形成一个突出的特征,即情节不断生成,不断扩展,不断追加,逐步由少而多,由简而繁,由单一型变成复合型,从而使整个传说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庞大的规模。
宋代郑樵《诗辨妄》一书《通志·乐略》中说:“《琴操》所言者,何尝有是事!……又如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间,而其事亦有记载。
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纪传所言者,不过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一则传说,由“数十言”而至“万千言”,其内部根据即在于结构的开放性特征。
观察“四大传说”,我们都可以见出它们由“纪传”的“数十言”,“演成万千言”的开放、发展过程。
如《牛郎织女》。
最初见于文字记载的( 不包括诗歌) ,是应劭《风俗通·岁华纪丽》,其文为: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月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
总共只有30 个字。
后来任昉《述异记》记叙了织女的出身、巧手、苦闷、婚配牵牛、触怒天帝,最后被责一年一度相会,也只有85 个字。
但是,这个故事,由于其核心结构的深层底蕴,同劳动人民追求爱情和幸福的理想具有某种内在的契合,所以历代劳动者都以极大的热情哺育它,促使它潜在的生长点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突出表现是:在解释牛郎的出身时,引入了“两兄弟型”故事情节,即牛郎自幼失去父母,同哥嫂一起生活,倍受虐待和迫害,但是由于神牛的帮助,终于走出困境,获得幸福的婚姻。
这一情节,既是原始结构的自然生发,又是传说重要的深入。
它使牛郎织女从天上的星神,变成地上的凡人,同时热情歌颂了牛郎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有力地鞭笞了狠毒兄嫂的恶行,从而为传说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沿着这一方向,在解释牛郎如何获妻的时候,又引入“天鹅处女型”故事情节,即牛郎通过偷取洗澡仙女的衣服( 羽毛) 而得她为妻,婚后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生活美满,但又因天帝干涉失去妻子。
这一情节不仅同上一情节紧密相连,自然环扣,而且在内容上又深化一步,从正面表现出人民大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如此,把代表封建专制势力的天帝天母对牛郎织女美满婚姻的破坏更为具体化,同时也将牛郎织女诚挚的爱情和聪明智慧表现得更为丰富多采。
这样,以传说原型结构为基因,三组曲折复杂的情节网络,前后相依,互相生发,层层叠加,终于使一则内容结构简单的“数十言”的小“纪传”,发展繁衍为蕴含丰富、结构复杂的“万千言”的大型传说。
又如《梁LLJ 伯与祝英台》。
最早的文字材料当为宋人张津《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所记有梁山伯与况英台同学、同冢等项,不到80 个字;到晚唐张读的《宣室志》,故事初具规模,形成“伪装游学”、“同窗攻读”、“被嫁马氏”、“祭坟合葬”等核心情节,也仅120 余字。
但是后来经过长期( 包括解放之后) 的发展嬗变,我们看到,在每个核心情节的周围都生出一丛相关的新情节,使原先简单的故事大为丰富、扩展。
如围绕祝英台“伪装游学”,出现了临行前与嫂嫂“盟誓”的情节,“逃婚”、“抗婚”的情节,以及赴学途中与梁山伯“草桥结拜”的情节等;围绕“同窗攻读”,形成了山伯和同学们多次生疑,英台巧妙解释的诸多情节,暗托师母做媒的情节,以及精彩的“十八相送”等情节;围绕“被嫁马氏”、“祭坟合葬”、又生发出“思兄”、“劝婚、骂媒”、“祝庄访友”( 即“楼台会”) 、“吊孝哭灵”以及“逼嫁”、“化蝶”( 或化树、化鸟、化虹) 等一系列情节。
这样就使一棵稚嫩的幼芽,成长为一株枝叶参天的大树。
《孟姜女》和《白蛇传》,原型结构也较简单,核心情节只有几个,但由于富有开放性,在历史的演进中都获得了充分的展开。
《孟姜女》发展到南词《绘图孟姜女万里寻夫全传》已有4 卷16回,五万二千佘言。
《白蛇传》亦复如此,后来的陈嘉言父女梨园抄本有10佘部,去掉重复的仍有情节不同的60余出;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有4 卷34出;陈遇乾的弹词《义妖传》达28卷64回之多。
即使在民间以口头形式流传的白蛇传说也出现了多片断组成的现象。
如陈玮君、徐飞搜集整理的《白娘子》就由“吕洞宾卖汤团”、蟠桃会”、“最高又最矮的人”、“过端午”、“盗仙草”、“水漫金山”、“金凤冠”、“雷峰塔倒”等八个小片段构成。
这八个小片段虽说一环扣一环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均是可单独讲述的小故事。
三内涵的多重性“四大传说”由于生成于遥远的年代,又长期广泛地流传着,这就使它不断地接受纵、横多方面的积淀,成为具有多重精神内涵的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每一个传说,它的每一个主要情节都可以由表及里,进行多层次的分析。
这里仅以《牛郎织女》为例,作具体说明。
综合不同传说,取其共时、复合形态的作品,《牛郎织女》的主要情节有以下几个:A 、牛郎父母早亡,受着哥嫂的虐待; B 、牛郎得到老牛帮助,免遭兄嫂毒害; C 、兄弟分家,牛郎继承的“重要遗产”——老牛,并因此而获仙女为妻;D 、织女回到天宫:E 、牛郎追至天庭,天公( 天母) 不认,出难题考验;F 、被隔天河两岸,变星;G 、鹊桥相会。
情节A ,从表层看,反映的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长子代父的宗法观念;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虐待兄弟的坏主意,都是嫂子出的,下毒手的行为,也是嫂子干的,这又可能与封建社会鄙视妇女,所有坏事都出于女人的观念有关。
情节B ,表层表现的是勤劳善良的牛郎在受到兄嫂欺侮时得到神牛的帮助——一种“善有善报”的伦理观念;透过对老牛的神化,在更深的层面上反射出人类先民们对牛的图腾崇拜,以及精灵主义的信仰。
情节C ,内容更为丰富。
它包含两个小情节:l 、牛郎与兄嫂分家,得牛;2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获仙女为妻,过上幸福生活。
前者表层看只是一种家庭纠纷,兄嫂对弟弟的欺侮;深层则通过弟弟所获老牛是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重要遗产”,反映出人类家族制度上曾有过季子(幼子) 继承法。
后者,关于牛郎取走织女衣衫而获其为妻的描写,表层反映的是“见肤为夫”的封建观念。
深层则反映古老抢婚习俗观念的某种遗存。
情节D ,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种说织女找到衣衫后自己飞凹天宫,但比较多的是说,织女被天帝( 王母) 派人抓回天宫的。
这无疑象征性地反映了封建专制势力对青年自由婚姻的破坏。
情节E ,天帝( 王母) 出难题,表层含意仍是封建专制势力对自由婚姻的破坏;深层却透露着服务婚和成丁礼的遗风。
有趣的是,在出难题问题上,有的地方传说是天帝出题,王母同情牛郎织女( 如苗族) ;有的则说是王母出题( 如布依族) 。
这又可能同父权制、母权制不同历史阶段男女在家族中不同的地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