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c7fc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f.png)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它们分别为I一北部多年冻土区;II—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V—西南潮暖区;VI—西北干旱区;VII—青藏高寒区。
如图为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候C.行政区划D.地质2.图示一级自然区划对应正确的是()A.②——IB.③——VC.③——ⅥD.⑤——Ⅲ3.在④地区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A.地震B.冻土C.泥石流D.地壳塌陷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
完成下列问题。
4.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A.河流分布B.地形特征C.商店布局D.客货流量5.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A.甲与乙B.甲与丁C.乙与丁D.甲、乙、丁2010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旨在诠释荒漠化与民生福祉的关系,鼓励人们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维系和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AB.BC.CD.D8.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A.钻孔深栽B.设置沙障固沙C.飞机播种D.小流域综合治理读“青海湖近百年水位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麦100问
![小麦100问](https://img.taocdn.com/s3/m/8b7d68bdd0d233d4b04e691a.png)
第一篇小麦产业现状及发展1 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情况如何?国家有哪些补贴政策?我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3.5亿亩(亩,为非法定使用计量单位,15亩=1公顷,下同),总产量1亿吨。
2006年我国小麦消费1020亿kg,其中口粮870亿kg,占85.3%;种子消费50亿kg,占4.9%;饲用消费40亿kg,占3.9%;工业消费35亿kg,占3.4%,其余2.5%是损耗。
2004年以来,为扶持国内粮食生产,国家对包括小麦在内的主要粮食品种实施了补贴政策,具体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一般情况是按照农户耕地计税面积补贴,补贴标准各地有所差异。
另外,为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实施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2 我国在价格方面对小麦生产有那些扶持政策?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06年以来,国家根据市场粮价运行情况连续三年在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于2008年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水平、提前了预案适用时间。
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具体内容为:(1)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标准品,下同)每kg1.54元,红小麦、混合麦每kg1.44元,与2006、2007年相比,白小麦每kg提高了0.1元,红小麦、混合麦每kg提高了0.06元。
(2)执行区域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省。
其他小麦产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
(3)执行时间 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适用时间为5月21日至9月30日。
(4)执行主体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上述6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
在预案适用时间期限范围内,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总公司和有关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按照最低收购价格,在上述小麦主产区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小麦。
湖北省小麦栽培技术
![湖北省小麦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c4e4b6ec3a87c24028c4f8.png)
小麦生产在我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种植面积连续恢复性增加,占粮食作 物面积比例提高
小麦总产连续五年增加,占粮食总产的比 例逐年增长
2003-2007年间湖北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小 麦总产的增加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小麦面积与总产占粮食作物比例提高
据统计,2004-2007年,湖北省 小麦种植面积连续增加,实现了小 麦种植面积连续4年增长。小麦面积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比例也有所提高。 2007年湖北省小麦收获面积1300万 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 (6510万亩)的20%;较2003年的 17%提高了3个百分点。
1300万吨,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达到90%以上,优质弱筋小麦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弱筋小麦的 80%以上。
主攻方向。一是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加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体系
建设,提高统一供种水平,加快抗赤霉病、条锈病和穗发芽小麦的推广应用;二是集成组装弱筋、中 筋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重点推广小麦少(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精播半精播、病虫害综合 防治等技术,挖掘稻麦两茬均衡高产潜力;三是优化区域内的品种和品质结构,实行规模化种植,标 准化生产;四是加强沟系建设,提高排涝降渍能力;五是加快推广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推 进农机农艺结合;六是扶持小麦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开发水平,增强小麦市场竞争力。
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优势产 业带 包括黑龙江西北部和内蒙古
部分地区,共2省10个县(旗)和2 个农垦管理局,总面积600万亩, 以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为主。
长江中下游优质小麦优势产业 带 包括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
湖北北部和河南南部等地区,共4 省20个县市,总面积2000万亩。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a6912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c.png)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 引言优势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独特品质的农产品,其种植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优势。
为了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需要进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划定各个地区的农产品发展方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2. 区域布局原则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1 充分利用地区特色各个地区具备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应根据地区特点,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发展。
2.2 注重市场需求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产品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种,确保供需平衡。
2.3 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区域布局中,应注重优势农产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2.4 提升农产品品质在区域布局中,应注重提升农产品品质,通过科技、研发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
3. 区域布局方案根据以上原则,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要优势农产品,可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粮食品质,发展特色饲料产业,支持畜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具备较好的黑土地优势,可发展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注重养殖业的发展,推动优质肉类和动物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以水稻、水果等农产品为主要优势,可进一步发展优质稻米和绿色农产品,提升水稻种植和农产品的品质,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附加值。
3.4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适宜,可发展热带水果、茶叶等农产品,注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3.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具备种植和养殖条件,可发展特色农产品,如特色茶叶、晚稻等。
注重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综合练习8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综合练习8](https://img.taocdn.com/s3/m/7b31a83b83c4bb4cf7ecd1ad.png)
图8林果业0 20 40 60 80 100(%) 图6 图7高二地理期末综合练习8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读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自然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 自然条件好 ②生产规模小 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图6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7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 ( )A .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B .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C .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D .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4.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水源 D .热量 5.图8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
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 )A .②B .③C .④D .⑤读图回答6~7题。
6.两地自然环境相比()A.冬季都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B.夏季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产生伏旱现象C.河流都有结冰期,但结冰期甲长于乙D.土壤都很肥沃,利于发展农业7.为解决甲所在地区电力紧张问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A.风力发电B.核电站C.营造薪炭林D.草类资源发电下表为我国四省市2008年GDP、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数据,据此回答8~9题。
8.表中数码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上海、山东、浙江、广东B.上海、广东、山东、浙江C.广东、上海、山东、浙江 D.广东、上海、浙江、山东9.下列有关四省市特征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人口总数最多的是①B.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②C.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最高的是③ D.城市人口数最少的是④读右面的漫画,完成10~11题。
我国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粮食核心产区为例
![我国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粮食核心产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15abb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2.png)
我国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的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粮食核心产区为例邵立民【摘要】@@ 1 国外核心产区发展现状述评rn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促进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比传统农业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4页(P9-12)【作者】邵立民【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1 国外核心产区发展现状述评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促进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比传统农业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欧美一些国家之所以有发达的农业,除了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和科技先进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产品生产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建设了粮食核心产区。
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过程的演变历经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的形成与建立历时近200年。
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发达国家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各国政府和专家都非常重视如何发展粮食核心产区,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940年,美国率先实现了以机械化为主的现代化。
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约占世界的40%,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合计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的75%左右。
从国际农业发展经验看,虽然各国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除了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外,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粮食核心产区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提升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如美国的玉米生产带,产量占了全国的80%;小麦生产带,产量占了全国的50%;大豆生产带,产量占了全国的60%。
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布局及种子基地建设意见
![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布局及种子基地建设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5b64ff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1.png)
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布局及种子基地建设意见摘要:小麦是**市优势农作物,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介绍了**优质小麦品种利用布局意见、良种推广主要措施,以及种子基地建设意见、目标任务、保障措施, 为持续推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市地处平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小麦种子占河南省农作物种子量的1/5,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和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市[1,2,3,4,5,6], 了解新形势下**市优质小麦品种利用状况和种子生产基地发展现状,可为品种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对提高优质小麦产量水平、提升小麦种子生产能力、推进种子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品种利用布局意见1.1指导思想按照种植业供给侧改革四优四化要求,本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抗灾避灾与广适性相结合、高产稳产与优质相结合,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全面优化小麦品质结构,加快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优良新品种推广,坚持品种类型多样化,做到主导品种明显、搭配品种合理,最大限度促进种植者增收[7]。
1.2秋播小麦品种布局1.3. 1大田利用品种中早茬麦田:强筋小麦品种以新麦26、西农979、郑麦7698、师栾02-1、郑麦369为主,搭配西农511、中麦578、郑麦583等品种,示范推广伟隆169、周麦36等品种;中筋小麦品种以百农207、中麦895、百农4199、百农AK58、周麦27、周麦22为主,搭配郑麦136、郑麦379、德研8号、新麦30、百农418、百农889、存麦8号等品种,示范推广怀川919、新科麦168、新科麦169、周麦30号、新麦32、新麦35、存麦11、丰德存麦20号、中植0914、高麦6号、德研16等品种。
中晚茬麦田:强筋小麦品种以郑麦366、丰德存麦5号为主,搭配郑麦101、怀川916,示范推广丰德存麦21等品种;中筋小麦品种以众麦2号、天民198、天民184、百农201、新麦29、新麦21为主,搭配群喜麦4号等品种。
小麦概述
![小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252ed9b6bec0975f465e21a.png)
17年(1954-1971) 3年(1975-1978) 1年(1981-1982) 3年(1983-1986) 4年(1992-1996)
1986年以后河北省的小麦生产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播种面积(103 hm2) 2494.1 2350.2 2421.3 2453.1 2508.3 2528.0 2541.8 2525.5 2455.5 2500.7 2591.2 2720.7 2764.0 2729.9 2678.8 2579.8 2434.7 2192.0 2165.5 2372.0 总产量(104 t) 826.8 723.5 792.2 913.8 927.7 900.4 917.9 902.1 921.7 1060.3 1139.1 1330.7 1253.6 1280.5 1208.0 1122.7 1095.0 1018.0 1052.2 1148.5 单产(kg hm-2) 3315 3075 3270 3720 3705 3562 3611 3572 3753 4240 4396 4891 4535 4691 4509 4352 4498 4644 4873 4842
其他麦类
裸大麦:青稞
普通大麦
其他麦类
黑麦
大麦 大麦
燕麦
裸燕麦--莜麦
周散型
燕麦
侧散型
其他麦类
荞麦 荞麦
燕麦
黑麦和小黑麦的研究
小黑麦是采用小麦与黑麦属间有性杂交并使杂种的染色体加 倍,人工创造的新物种 不同染色体倍数的小麦与黑麦(染色体组为RR)合成的小 黑麦有
对中国小麦的产销形势分析
![对中国小麦的产销形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f97cd926fff705cc170ae6.png)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204~206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对中国小麦的产销形势分析杨红旗1,2,崔卫国3,董兵4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红旗(),男,河南正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2;3.河南省太康县农业局,河南太康475400;4.河南省驻马店市种子管理站,河南驻马店463000)摘要:随着当前世界小麦贸易格局的演变,中国小麦产业风险不断加大。
在剖析中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水土资源紧缺、品种品质结构性矛盾突出、良种良法脱节等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引导人们认清国内小麦产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国小麦生产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小麦;发展目标;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F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4-0204-03小麦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的第2大粮食作物,是中国居民尤其北方居民几千年来的基本食物。
小麦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关系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因此,小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清中国小麦产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小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做大做强小麦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与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小麦产业的形势1.1中国小麦生产形势中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有近4000年的种植历史,小麦生产本地优势明显[1]。
新中国小麦生产经历了平稳发展期(改革开放前)、快速发展期(1978~1997年)、萎缩滑坡期(1998~2003年)和恢复增长期(2004~至今)4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中国小麦生产经历了25年3次大规模品种更新换代,单产水平由1949年的645kg /hm 2提高到1974年的1515kg /hm 2,总产量由1380万t 增加到4085万t 。
我国小麦区域布局与展望
![我国小麦区域布局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e6c9db1177232f60ddcca1e4.png)
馒头、烤饼 面条、水饺 糕点、饼干 西式面包 其它 总计
46 % 39 %
6% 5% 4% 100 %
3、中国小麦生产发展趋势
我国优质麦代表性品种
强筋:中优9507(北京)、晋太170(山 西)、郑麦9023(河南)、藁城8901 (河北)、济南17(山东)、皖麦38 (安徽)、龙麦26(黑龙江)等
因此小麦节水高产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中国小麦生产发展趋势
我国单位面积施肥量已达到世界平均量的1.6倍,既 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其中,氮素化肥的损失高达 45%,相当于每年损失200多亿元。据统计,我国130 多个大中型湖泊已有60多个遭遇富营养化问题,根本 原因在于过量氮、磷的迁移,其中来自农田的氮、磷占 据了相当比例。例如在河北、山东农村水源污染中,城 市污水和农业污染约各占50%,其中农业废弃物污染 占35%~40%,化肥污染占10%~15%;京津唐地区 69个乡镇的地下水和饮用水半数以上硝酸盐含量超标。
分区发展——西北春麦 分区发展——东北春麦
4、分区发展的技术需求
近期发展小麦生产的技术方案
4、春麦区
我国春麦面积已经下降到小麦总面积的8%左右,但 大兴安岭沿麓地区、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 的强筋和中筋优质小麦仍受到市场欢迎。这些地区小 麦生产主要限制因素是根腐、赤霉等病害以及前期干 旱和后期穗发芽(或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需要通过 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品质、抗性和产量潜力并适应当地
Year
4.51亿亩
中国小麦生产, 1950-2004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19293029万19吨94 1998 2002
三次诊断性测试
![三次诊断性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a8e63a1b0b4e767f5acfcebd.png)
26.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10分)材料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中提出:未来8年将重点培育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天然橡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和出口水产品等16个优势品种,并在全国划定了58个优势产区。
材料二 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材料三:我国玉米优势产区和2010年我国玉米消费结构图(1)简述我国农作物品种丰富多样的自然原因。
(3分)(2)分析左图中我国玉米优势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3)“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不是不好,而是不符合中国国情”。
利用所学知识及右图解释:①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意义(2分)②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原因(2分)答案:26.(10分)(1)地域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地形复杂多样;土壤类型多样(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2)地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深厚、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生长期较长(3分)(3)①可缓解矿物能源紧张的局面;利于保护和提高大气质量;所用原料可以再生,利于可持续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②我国畜牧业发展快,饲料需求量大;我国人品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27、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境,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2.7℃,平均降水量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结合上述材料,阅读右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单位:m),回答问题。
(10分)(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A、B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图中M线为我国近年完工的重点能源工程:工程,影响该工程在此区域选线的主要因素有、。
(3)西北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对其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分)答案:(10分)(1)西北-东南(1分) A地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更强烈(1分),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1分);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1分)(2)西气东输(1分)地形平坦(1分)经过城市多(1分)(3)将使湖泊面积增大和蓄水量增多(1分),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1分),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061693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8.png)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7•【文号】农办财[2011]24号•【施行日期】2011.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经济、农牧、农垦)厅(局、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务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为进一步加强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充分发挥政策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现将《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二○一一年三月七日附件: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201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继续实行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覆盖,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大豆良种补贴全覆盖,长江流域冬油菜良种补贴全覆盖,藏区青稞良种补贴全覆盖。
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440号)和《财政部关于安排2011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的通知》(财农〔2010〕410号),为确保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粮棉油种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制定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如下(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和花生良种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另行制定):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的原则,对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青稞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出台追踪
![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出台追踪](https://img.taocdn.com/s3/m/03850dacf524ccbff12184a2.png)
20 0 7年 ) 》也 光 荣 地 走 完 了 自 己的历 程。一 和优 势互补。几年来 ,在 中央领 导的关心和有 关部门 的 ( 03~ 2 0
支持 下 ,农业部和地方各级政府 不断完善规 划体 系 ,加 项 使 命 的完 成 ,也 意 味着 新 任务 的开 启 。针 对 《 划 规
大 资金投入 ,强化科技支撑 ,制定修订质 量标 准 ,健全 ( 03~ 20 年 ) 20 07 》到期 的实际 ,农 业部 审时度 势 ,果
务 院 批 准 通 过 《全 国 优
势 农 产 品 区 域 布 局 规 划 ( 0 8~ 2 1 20 05年 ) 以 下 简 》(
称 《 规划 》o这是农 业部 为 贯 彻落 实党 中央 、国务 院一 系列重大 战略部 署 ,保持 工 作 部署 的稳定性 、连续性 采
取的重大 举措 。
却是一 大步。站 在 2 0 的新起 点上朝 前看 ,优 势农 取 得 主 动 权 ,这 考 验 着 中 国农 民 ,更 考验 着 相 关 职 能 部 08年 域布局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 品产业带 ”的构想 ,主张立
铿锵足迹彰显 引导效应
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的复 杂变局。作为传统弱势产业
20 0 7年 4月 ,农 业部 召开 部 署会 议 ,启动 新一 轮
《 优势农 产品 区域 布局规划 ( 08~ 21 》编制工作。 20 05)
过 去 的五 年 ,优 势农 产 品 区域布 局 工作 的加 强 有 部长孙 政才在会上作 了重要讲话 ,就 上一轮优势农产 品 力地促进 了我 国优 势农产品 区域化 生产格局的形成 。水 区域布 局工作 的成效 ,以及 深入推进优 势农产 品区域布
早 在 2 0 底 ,为 应 对 0 2年 “ 世 ” 挑 战 , 促 进 农 业 稳 入
2008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8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历史性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f1b25c1e866fb84ae45c8dd4.png)
第一 , 业 务规模不 断扩
大 。 近年来农业 保险发展不
断实现新跨越 。 全 国农业 保
险保 费 2 0 0 6
年收入
8 .
8
亿
元 ,2 0 0 7
年收入
53 3 .
亿
元 ,2 0 0 8
年收入
1 10 7 .
亿
元一 ,
年迈 上 一
个新 台阶 。
2 0 0 8 年全 国农业 保险赔款
69
亿元 ,增长
农 业 部 去 年 出 台 了 《全 国优 势 农 产 品 区 域 布 局 规 划 ( 2 0 0 8 - 2 0 1 5 年 ) 》, 提 出 将 重 点 培 育水 稻 、 小 麦 、 玉 米 、 大耳 马铃 薯 、 棉花 、 油菜 、 甘蔗 、 苹 果 、 柑橘 、 天 然橡胶 、 肉牛 、 肉羊 、 奶 牛 、 生 猪 和 出 口 水 产 品 等 16 个 优 势 品 种 , 并在 全 国划 定 了 5 8 个优 势 区 。
4 .
7
亿 头 (羽 ) 。
第二 , 覆盖 区域 逐 步拓 宽。 2 0 0 8
年 , 由中央财政支持 的政策性农业 保 险
试点 由 6 省区扩展到 16 个省区和新疆
生产建设兵 团, 粮食主产区的 1 3 个省
区全 部被纳入 到试 点范围。
第三 , 保 障 范 围 日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泛 。 目前
全 国开展 的农村保 险险种达 160 多
近 3000 元。
江 阴继续健全 以社会养老保险、 医疗保 险、 失业 保险、 被征地
农 民基 本 生 活 保 障 、 最 低 生 活 保 障为 主 的“ 五 道 保 障线 ” , 不 断提 高
2008年—2015年全国16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2008年—2015年全国16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f02d9e16a300a6c30c229f55.png)
农 产 品加 l ・ 新 版 T 创
I n v l n lEd t n o r P o u t P o e sn n o ai a i o fFa m r d c s r c s i g o i
新时期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3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我国农产品供需的阶段性特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的发展定位与主攻方向推动农产品空间集聚和产业升级整合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加速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进程把优势区域建设成为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骨干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示范区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 产 品 加丁 ・ 新 版 创
21 0 0年第 1 期 1
动 了优 质 种 子 、种 苗 供 应 ,以及 农 机作 业 务 、标 准 化 生产 、贮 加 工 、农 产 品批 发 市 建设 等 生 产性 服务 业 快 速发 展 ,加 快 了产 销 、贸 工农 一体 化 生
经营进程 。
及 长 江 中 下 游 六 大 优 势 水 产 品 品 种 出 口 量 8 3×1 4 ,占全 国同类 产 0 t 品 出 口总 量 的 9 % , 出 8 口 额 3. 47亿 美 元 , 比 20 0 2年 增 长 了 1 . 以 5倍 上 ;对 日鳗 鲡 出 口量 已 占据 日鳗 鲡 进 口 的 9 % 0 以 上 ,对 美 罗 非 鱼 出 口 量 占据 美 国 6 %罗 非 鱼 0 进 口市 场 。 优 势 区 域 布 局 的 不 断 优 化 。 提 升 了 优 势 农 产 品竞 争 力 ,有 效拓展 了国内国际市场 。 1 . 优 势 区域农 民收入 快速增 长 .5 1
必修三练习题:区域农业发展
![必修三练习题:区域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efa0b8c77da26925c5b035.png)
练习:区域农业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1~3题。
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上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4~7题。
4.北大荒是指()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D.仅指辽河平原5.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6.“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7.“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
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A.土地盐碱化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D.沙尘暴增加读下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9.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卷(三)
![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卷(三)](https://img.taocdn.com/s3/m/e53343d8195f312b3169a53b.png)
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试卷(三)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1年112010日,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研究报告称,截至2010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达到4 767.63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60.6%。
城镇空间布局和城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建制镇减少314个,小城市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大城市地区,右图示意江苏省城市数量变化。
据此完特大城市成l~2题。
1.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目前已进入A.初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2.江苏省城市化表现为A.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单个城市规模缩小B.城市总数量迅速增加,单个城市规模扩大C.城市数量减步,空间分布更加均匀D.城市数量减少,空间分布走向集聚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及食品供应安全,国家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下图为我国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图(2008-2015年)。
据此完成3~5题。
3.该优势农产品为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4.M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为A.耕地面积小B.光热条件差C.土壤贫瘠D.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5.N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优势条件为①光热充足,搭配好②人均耕地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③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④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自然灾害少,病虫害少2012年2月2日强烈寒流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多个国家近来最寒冷冬季。
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气温已降至零下27度,部分地区气温低达零下33度。
波兰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2度。
此外,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国因难抗严寒而冻死的人数也在上升。
3日,寒流已抵达西欧和南欧大部分国家。
据此完成6—8题。
高三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34cf5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7.png)
高三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1.(11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其中乙为丹麦。
在过去的25年中,因为风电发展,丹麦经济增长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没有变化,成为当之无愧的“风电王国”。
(1)说出甲国小麦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2)据图表资料描述丹麦的气候特征,并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其原因。
(4分)(3)简述丹麦成为“风电王国”的原因。
(4分)【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南部,(1分)纬度较低,热量较丰富;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阴雨天较少,光照较充足。
(2分)(2)冬温夏凉,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
(2分)位于40°N—60°N(或者55°N—57°N)之间的大陆西岸,深受西风影响。
(2分)(3)自然原因: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地势低平,距海近(或位于大陆西岸),风能资源丰富。
(2分)社会经济原因: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且增长快,能源需求大;风机制造业发达(风电技术先进);政府扶持;全民参与。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甲国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甲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在东南部纬度较低,热量较丰富。
东南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阴雨天较少,光照较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成熟。
(2)读图,丹麦位于40°N—60°N之间的大陆西岸,深受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
(3)丹麦成为“风电王国”,从自然原因分析,丹麦位于盛行西风带内,风力稳定。
该国位于大陆西岸,距海近,地势低平,所以风能资源丰富。
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该国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但是经济发达且增长快,能源需求大。
该国风电技术先进,风机制造业发达。
再有政府扶持,全民参与等因素影响,最终发展成风电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
小麦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粮品种,在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需求不断增加,建立小麦优势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2003年,农业部实施了《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对于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促进专用小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在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科技支撑和产业引导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小麦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小麦品质明显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行政推动,我国小麦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面积恢复增加。
1998-2004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连续7年下滑,由1997年的4.5亿亩下降到3.2亿亩,面积减少了1.3亿亩,减幅28.1%。
2005 -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有所恢复,由2004年的3.2亿亩恢复到2007年的3.6亿亩,增加0.3亿亩,增幅达9.7%。
二是单产连创新高。
2004-2007年我国小麦亩产分别达到283.5公斤、285.0公斤、303.3公斤和307.2公斤,连续4年超过1997年273.5公斤的历史最高纪录,走出了多年徘徊的局面,连年突破300公斤大关。
三是总产持续增长。
2007年我国小麦总产10929.8万吨,比2003年增加2281万吨,增幅26.4%,实现连续4年增产,恢复到20世纪90年代总产水平,在面积减少1亿亩的情况下,再次超过1亿吨。
(二)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引导下,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三大优质专用小麦产区逐步形成,且各具特色。
2007年三大优势区小麦种植面积2.85亿亩,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0%。
黄淮海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2007年冀鲁豫苏皖5省小麦面积占全国比重达到65.4%,产量占75.5%,与2003年相比分别提高3.0和4.7个百分点;长江中下游优质弱筋麦区加快形成。
2007年江苏省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到611万亩,产量222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加443万亩和175万吨,成为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的主产区,按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弱筋小麦从少到多,2007年达到386万亩,产量140万吨,分别比2003年增加246万亩和100万吨。
大兴安岭沿麓已成为我国优质硬红春小麦主产区,所产硬红春小麦品质优良,商品性能稳定,市场反映对进口硬麦替代性增强,目前商品率保持在80%以上。
(三)小麦品质明显改善。
2007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9亿亩,优质率达61.6%,比2002年提高31.2个百分点。
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05-2007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达到13.93%,比1982-1984年3年检测结果平均值提高了3.9个百分点,容重达到792克/升,提高了2.3%,尤其是小麦湿面筋含量平均达到30.2%,提高了5.9个百分点,面团稳定时间达到6.5分钟,增加了4.2分钟,小麦籽粒的物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以及烘焙、蒸煮性状显著改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工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小麦加工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处理能力超过1000吨的龙头企业。
据国家粮食行业及食品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年生产面粉达到3480万吨,方便面年产量385万吨,挂面年产量250万吨,饼干年产量397万吨。
二是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优质小麦协会、谷物协会、优质小麦订单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和企业搭起了桥梁,有效促进了订单生产的发展。
2007年,全国专用小麦订单面积达10105万亩,订单率达28.4%。
三是产销衔接不断加强。
农业部连续7年举办优质专用小麦产销衔接会、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中国小麦产业发展年会等活动,发布质量信息,搭建产需平台,促进产销衔接。
各地也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小麦产销衔接工作力度,生产、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实现有序衔接。
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但随着人口刚性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供给的压力较大。
同时,我国小麦区域布局和品质结构尚不完善,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种麦效益仍然偏低。
实施新一轮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对进一步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二、发展前景分析(一)市场供需分析从国际看,小麦供应总体偏紧。
据FAO统计,2007年世界小麦总产6.07亿吨,比2004年减产2500万吨;消费量6.18亿吨,产需缺口1100万吨。
受前几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麦主要出口国连续减产影响,世界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在2007年短短一年里上涨了112%。
库存处于历史低位,2007/2008年度,全球小麦库存仅为1.45亿吨,比上年度下降1500万吨,减幅9.4%;全球小麦库消比降低到22.8%,较上年度减少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的最低点。
从国内看,小麦消费量缓慢增长。
2000-2005年,我国小麦连续6年产不足需,年均产需缺口700万吨以上。
2007年我国小麦总产10929.8万吨,产需基本平衡。
随着人口增长,小麦需求量仍将缓慢增长。
据预计,20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9亿。
按人均年消费小麦85公斤计算,2015年我国小麦总消费量将达到11815万吨。
如果国内小麦生产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届时小麦产需缺口将超过880万吨,立足国内生产、确保小麦总量平衡的难度较大。
此外,我国优质专用小麦需求旺盛,特别是高品质小麦仍然需要进口。
(二)竞争力分析1.资源优势。
我国种植小麦约有5000年的历史,由于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皆有小麦种植,不仅种质资源丰富,已选育出亩产达700公斤以上的高产品种,而且实践证明具有生产优质强筋、中强筋、中筋、弱筋小麦的优势产区,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类型、适合不同用途的优质专用小麦,满足市场不同用户的需求。
2.区位优势。
我国处于亚洲小麦消费中心,生产、流通、消费具有明显的市场区位优势。
2006年,我国出口小麦产品151万吨,进口61万吨,出口大于进口90万吨,成为2004年以来首次小麦净出口年。
2007年出口小麦产品达到307万吨,比上年增加156万吨。
我国与东南亚各国消费习惯相近,加之运输距离较短,小麦出口至菲律宾、韩国、越南、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本土优势。
我国人口众多,目前小麦消费量105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消费量的17%,近几年我国小麦自给率达95%以上,已形成“本土生产、就近供应”的区域格局。
目前,世界小麦出口国主要为欧美等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出口到我国的小麦相比,我国本土生产的同等质量小麦价格相对低廉,具有较强的国内市场竞争优势。
(三)发展潜力分析1.单产提高有潜力。
目前我国小麦生产继续挖掘面积的潜力有限,增加小麦产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单产。
要重点抓好三类地区:一是北纬31°-35°地区,实现低产变中产和中产变高产。
包括黄淮海麦区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北部和西南麦区东北部,小麦面积约1.3亿亩,是我国小麦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该区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小麦生长,降水充沛,地下水丰富,但是麦田不平整、沟渠设施条件差,栽培管理粗放,加之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灾害频繁,易旱易涝。
通过加强以沟畦渠系配套、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到2015年亩产可提高30公斤。
二是北纬35°-38°地区,实现中产变高产和高产更高产。
包括黄淮海麦区中部和北部的中高产麦田,面积约7000万亩。
该区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生长,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但是降水量少,水资源不足。
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修整田间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到2015年亩产可提高25公斤。
三是西北、华北缺水麦区,实现低产变中产。
包括西北麦区和黄淮海麦区中北部无水浇条件的旱地低产麦田,面积约7000万亩。
该区受水资源短缺制约。
通过推广节水品种和秸秆地膜覆盖、少(免)耕栽培技术,到2015年亩产可提高10公斤。
2.品质改善有潜力。
近十多年来,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发展较快,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已通过区试审定,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如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济南17,籽粒蛋白质含量15%-18%,湿面筋含量33.5%-39.7%,面包体积800-950立方厘米,综合指标达到美国和加拿大优质面包小麦品质指标。
据2006年农业部谷物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样检测分析,938份小麦样品容重变幅675-885克/升,籽粒粗蛋白含量9.12%-17.32%,湿面筋含量17.9%-39.6%,面团稳定时间0.6-46.6分钟,面团拉伸面积4-203平方厘米。
其中,某些样品的单项或多项品质指标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并为优质小麦育种提供了特点鲜明的种质资源材料。
3.效益提升有潜力。
2007年,我国小麦机播和机收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78.3%和79.4%。
机械化作业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降低种子用量15%以上,减少收获损失3%-5%,还会加快播种收获进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时、避免或减少烂场雨等灾害损失。
通过推广节水、省肥、高产、简化“四统一”栽培技术,小麦生育期浇水2次,亩施尿素21-26公斤,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比常规栽培技术节省灌水50-100立方米,节省氮肥30%。
此外,据农业部2007年7月对全国12个省272个县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调查显示,测土配方施肥有效促进了冬小麦生长发育,带动了重大技术推广,增强了抗倒伏、抗冻害、抗病虫能力,冬小麦平均每亩增产28公斤,增幅8%。
通过推广一系列小麦生产新技术,实现节本增效的空间很大。
(四)制约因素分析1.资源约束大。
1997 -2007年,我国耕地净减少1.225亿亩,小麦种植面积减少9504万亩,随着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稳定小麦面积难度很大。
我国现有小麦田中约有2/3为中低产田,受干旱、渍涝、盐碱等制约,产量低而不稳。
小麦是高耗水作物,主要种植在资源性缺水或季节性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和降水时空不均已成为继续提高单产的重要限制因素。